在今日舉行的解讀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東表示,為達成2025年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2035年基本建成科技強省的目標,我省將從五個方面來推進。
一、制定實施好兩個規劃,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
著眼科技強省建設的目標,加強與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銜接,科學制定四川省2021-2035年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著眼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目標,制定四川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通過這兩個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十五年創新發展的思路、重點、舉措和主要目標、主攻方向。
二、突出科學城、科技城的雙城引領
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省將和重慶一道,以「一城多園」的方式建設西部科學城。在四川的布局當中,重點就是成都科學城和綿陽科技城。其中,成都科學城將按照全會明確的「一核四區」來布局建設,綿陽科技城將按照「建設科技創新先行示範區」的目標來推進。
三、建設天府實驗室
全會明確,要集中優勢力量,著眼國家重大需求,在幾個方向上來推進天府實驗室的建設,包括空天科技、生命科學、先進核能、電子信息等等。通過天府實驗室的建設,我省將爭創國家實驗室。此外,國家還在四川布局建設了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高端航空裝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成都軌道交通國家研究中心等,都是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
四: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
圍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5+1」、「10+3」、「4+6」等優勢產業領域,我省將組織實施體現發展全局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專項,在關鍵技術突破、卡脖子問題解決、未來發展引領等方面打通相關的技術障礙。
五、優化創新生態
優化創新生態的核心目的就是進一步調動創新主體的活力,不斷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新創造力,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在哪裡、成果如何用等問題。
我省是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試點省,將系統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加快發展技術轉移機構,解決好成果轉化當中的不願轉、不敢轉、不能轉的問題,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將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擴大科研單位和科技領軍人才的自主權,解決好制約科技潛能發揮的玻璃門等障礙問題,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白洋 編輯 田莉 校對 王鵑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