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2020-12-14 臺海網

臺灣旺報社評說,臺灣上半年(1-6月)出口表現不減反增,微幅成長0.5%,亮眼的出口數據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當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還深陷衰退泥淖之際,臺灣預估今年仍有1.67%正成長,推動力量不只是政府支出與投資,出口增長才是關鍵角色。

臺灣原本是出口導向經濟體,但近年出口帶動經濟成長效果大不如前。最近10年,境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平均0.72%,連1%都不到,內需貢獻拉高至1.99%,貢獻比重高達7成以上。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的《IEAT調查報告》,臺灣綜合貿易競爭力2013年前均領先韓國,排名全球前10。此後一路走低,不但落後韓國,2018年甚至掉出A段班(極力推薦等級),創下史上最差的17名。2019年因中美貿易戰轉單效應而回升1名,總的來說,貿易競爭力表現每下愈況。

上個月IMD公布《2020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整體排名較去年上升5名,排第11名,但若細看其中與外貿有關的評比項目,可以發現,不管是前5大貿易夥伴出口集中度、前5大出口產品集中度或貿易條件指數,排名全部大幅下滑,且位於所有評比國家和地區的後段班。此外,服務輸出及觀光收入佔GDP比重這兩項指標,即使排名持平於去年,但相較於其他評比國家和地區,表現也是落在平均水平之下。

兩份報告清楚顯示,臺灣經濟低成長困境,與對外貿易競爭力下滑脫離不了干係。其中,又與兩岸關係的急凍息息相關。以IMD的服務輸出佔GDP比重指標為例,2014年排名23名,今年排名倒退至42名,下滑將近1倍。2014年剛好是「太陽花學運」爆發、《兩岸服貿協議》談判中止的一年,這顯然不是巧合。

換句話說,兩岸經貿發展左右臺灣外貿競爭力,也牽動著臺灣經濟成長。上半年臺灣出口在疫情衝擊下沒有拖累經濟表現,也透露出同樣的訊息。從「財政部」提供的數據來看,上半年臺灣出口得以維持成長,主要是來自於大陸訂單的支撐。據統計,儘管受到疫情影響,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還是出現連5月的成長,從2到6月,成長幅度分別來到31.5%、3.4%、14%、10.3%及13.8%,平均高達14.6%,比重42.3%甚至創下歷年新高,充分顯示著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以及兩岸經貿的密不可分。

若從產業別來看,上半年臺灣出口成長主要是源自於電子零組件這個產業的貢獻。不僅出口總額成長20.2%來到606.9億美元,佔整體出口比重更是高達38.4%,位居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零組件這個業別中,出口至大陸(含香港)比重高達60.4%,遠遠超過東協的19.5%以及美國的1.9%。這不啻也意味著,兩岸產業供應鏈依舊穩固,並未隨著中美衝突加劇而快速崩解。

臺當局「經濟部」公布《2019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同樣點出兩個事實。一是臺商從大陸撤出並未如外界想像積極。調查702家,只有151家調整產能,比重不過2成。另一是調整產能的臺商,大多數都是前往東協(46%)及回流臺灣(44%),而且這些臺商9成以上的動作,都是部分調整或新增產能,而非完全撤出。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臺商只是在做降低成本、分散風險的動作而已,不是真的要全面撤出大陸。

數字會說話,臺灣經濟很難、也不應該和大陸脫鉤。不管是從兩岸貿易規模、依存度及成長率來看,大陸才是臺灣最佳貿易夥伴。即使去全球化時代短鏈革命興起,從產業供應鏈重組角度來看,臺灣也不可能無視大陸這個短鏈市場。倘若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脫鉤大陸,臺灣恐怕會面臨大災難。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投書媒體,認為臺灣經貿依賴中國大陸的客觀事實,凸顯政治「親美抗中」的矛盾困境,長此以往,臺灣將難以建構出符合實際需求的經濟發展藍圖。誠哉斯言,蔡當局能聽得進去嗎?

相關焦點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它知道有多危險嗎?
    這些臺灣政客們嘴上說著是為了「疫情防控」,但眾所周知目前大陸的疫情防控狀態和復工復產情況,顯然他們只是在刻意拖延,所謂的防控「只講政治,不講專業」。就像此前關於返臺求學的問題,陸生同樣受到民進黨當局的政策歧視。8月5日,臺灣「教育部」稱開放所有國家、地區的在讀生申請來臺,並沒有排除大陸學生。
  • 跟大陸「脫鉤」?臺灣慘遭「3連敗」
    從這兩者對比可以看出,臺灣對大陸的依賴是非常明顯的,就算民進黨當局不肯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臺灣壓根就離不開大陸,民進黨當局所奉行的「新南向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臺灣想與大陸脫鉤也是不可能的。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脫鉤是假議題,臺灣疫後經濟更需大陸,更應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他說,近期美國官員接連訪臺,民進黨當局向外表示,臺美之間創造近年來最緊密的關係,對外釋出臺美間有望達成BTA甚至是FTA的訊號,同時強調,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要逐步脫鉤,但蔡當局的主張卻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 與大陸「經濟脫鉤」失敗,蔡英文又會有什麼新動作?
    作者:淺陌審稿:萬裡一直以來臺灣地區和大陸在經濟方面都有著較密切的交流合作。但是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阻礙兩岸關係的融合與發展。蔡英文在她的第一任期時,就試圖讓臺灣地區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同時民進黨當局出臺了很多措施優惠,鼓勵臺商和臺企在與東南亞地區加強聯繫。
  • 沒有大陸市場 臺灣經濟「亮」不起來
    這沒有錯,經濟數據的漂亮,臺灣民眾居首功。 然而,蔡英文「選擇性忽視」大陸的貢獻,此前還沒事就挑釁大陸,叫囂「兩岸經濟脫鉤」,這就不厚道,而且非常可惡。 臺當局「主計處」解釋,GDP增長3.33%的背後,最主要的支撐力量是「出口表現好」。臺灣知名財經專家謝金河解讀,出口成績亮麗是兩大關鍵原因之一。
  • 謝楠:推動與大陸「脫鉤」,民進黨又害臺灣
    近日,民進黨當局限縮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措施再度升級:臺經濟部門直接利用行政手段將臺灣企業、人民代理大陸網絡視聽服務行為列為禁止項目(被臺媒稱為「愛奇藝條款」)。同時,臺相關部門擬採取「分層認定計算法」收緊「陸資」認定,只要大陸資本在任一公司持股比例超過30%或具有大陸「公權力」背景,抑或具有實質控制力,赴臺投資即按照「陸資」投資目錄進行審查。事實上,臺灣對大陸資本赴臺已實施一系列嚴苛限制措施,不少大陸企業不得已只能採取第三地轉投資等形式入島發展,如島內知名電商「蝦皮」便有大陸網際網路企業騰訊的投資。如果此番限制措施上路實施,未來陸資入島將面臨更大挑戰。
  •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
    加上兩岸之間分工密切、大陸市場巨大、以及各種惠企政策出臺等因素,這對支持臺灣出口貿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臺灣對大陸外貿出口額實現新一輪高增長的重要原因。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後,為了避免美國對華高關稅等限制,有相當多的臺商回流臺灣或將生產基地遷回臺灣,這使得臺灣對美國出口開始顯著增長態勢。
  • 臺灣對大陸「依賴」創10年新高,蔡英文卻還在做「脫鉤夢」?
    而在這種危難關頭,美國政府一直在計劃和中國經濟脫鉤,最終一系列事實證明了美國總統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無獨有偶,自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便不斷為加劇兩岸對立關係做努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民進黨當局還不知天高地厚表示要和大陸方面「經濟脫鉤」。但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臺灣的經濟「脫鉤夢」徹底破滅,近期一系列數據指出,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10年新高。
  • 蔡英文被事實「打臉」,「脫鉤」大陸誰受傷?
    蔡英文試圖與大陸經濟「脫鉤」根據調查,在今年上半年,臺灣企業對中國大陸投資高達31.7億美元,這比去年同期要增加超過50%。兩岸之間的經濟聯繫沒有像蔡英文的那樣「脫鉤」,這是因為大陸在疫情爆發初期就採取極為強硬的政策,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所以大陸經濟形勢是十分樂觀的,臺灣企業也試圖加大在大陸的市場份額。
  • 臺灣綠媒把疫情視為「天降良機」?竟號稱要和大陸「趁疫脫鉤」
    編輯:玫瑰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在蔡英文當局的誇大病情和煽動民眾恐慌之下,蔡英文也由此藉機停了兩岸海運客輪"大三通"。並且,島內綠色媒體《自由時報》還發表文章稱本次疫情是"天降良機",蔡當局應該"把握"這個"停止三通"的"難得機會",藉此測量出臺灣"承受無三通係數",看其對臺灣經濟、社會之衝擊及其深度,以及臺灣承受度,作為將來兩岸"攤牌"時的"可貴資料"與"精神支撐"。綠色媒體媒體的言論一出,讓人覺得寒徹心扉。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妄圖跟大陸脫鉤,臺灣對外貿易正走入死胡同
    11月20日,美臺在華盛頓和臺北同步啟動首次「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籤署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將對話稱讚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卻隱藏了臺灣對外經貿的現實——臺灣由於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正逐漸走入死胡同。
  • 雄評|「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前10個月出口將是-3.4%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生聊|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臺灣前經濟主管: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要素
    尹啟銘(右)指出,兩岸貿易已成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綜合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化進展等原因,臺灣內部日前不斷出現與大陸經濟「脫鉤」的議論。對此,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表示,2000年以來,臺灣進入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其中最大動力來自大陸,已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5月13日,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發表評論指出,1990年10月臺當局開放3353項產品可對大陸間接投資,迄今整整30年。對臺商而言,大陸是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機會。
  • 為抱美國「大腿」蔡英文要和大陸「脫鉤」?做夢!
    編輯:虎威軍 校對:查爾斯 近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和美國政府聯繫頻繁,蔡英文想要得到美國在國際上的支持,將臺灣的許多利益都「出賣」了,例如:高價購買武器,進口美國豬肉等。
  • 臺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大陸的真相
    第三項臺商回流優勢,會因拜登對中國(大陸)政策較為和緩而逐漸減少。無法與大陸市場硬脫鉤因此,雖然島內有機構預測臺灣明年將有4%成長率,但路透社綜合多家研究機構預測,更認為大陸將在今年較低的基礎上、於明年跳升到8%左右,是臺灣的兩倍之多,回歸到長期超越臺灣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