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一個國家不能一天沒有皇帝,一個家庭不能一天沒有當家做主的人。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皇帝那麼便會沒有人治理,更不會有一個完整的制度。所以皇帝、當家人的身份是多麼的重要,一國之君,一家之主,是國與家的核心。
歷史上康熙皇帝是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整整61年,8歲登基,在孝莊皇后的扶持下15歲就親政。儘管有很多亂臣賊子他都臨危不懼最終全數剷除,之後又建立了許多豐功偉績。另外,由於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勵精圖治,把朝政治理得很好,使得當時的天下太平安寧,正因如此,才有了之後的「康熙盛世」。
凡事都有對比,有最長的那麼也就有最短的,在歷史上最短在位的皇帝是金末宗完顏承麟,僅僅只做了兩小時的皇帝。其實不光是中國,世界上也有很多諸如此類的事件,美國亦是如此。美國不同於中國,他們國家的統治者不叫皇帝而是叫總統。
是採取三權分立而設立的總統制度。美國的總統任職是用屆來定論,從第一位總統華盛頓起,他們國家的總統規定了最多只能連任兩屆,一屆是四年,兩屆也就是八年的時間。身為一個國家的領袖,美國的大多數總統都和華盛頓一樣,在職期間兢兢業業為人民而奮鬥。
凡事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總會有例外,在美國也有打破了最多兩屆的定論。他就是羅斯福,這個足足連任了四屆的美國總統,在二戰期間國際動亂不斷,羅斯福解救了美國,也是之所以做了四屆總統的原因。
領袖的位置是多少人都夢寐以求的,但在動亂時期這也是一個最危險的職業,更何況是美國這樣時常發生暴亂的國家。再加之美國是一個合法持槍的國家,這也就意味著總統隨時都身處危險之中,很可能像平常一樣走在大街上就會被殺害,要知道那個時候的醫療設施也並不完善,基本上都是搶救無效。
例如美國總統林肯、裡根和甘迺迪,這些都是紛紛被歹徒槍殺而最終喪命,且都是在任職期間,有的可能才做了短短幾個月的總統。
但這些都不是時間最短的,比起美國的第九任總統哈裡森來說他們都是相對較長的,哈裡森才做了一個月的總統。之所以只做了一個月的總統是因為他本就在高齡68歲時才選舉上總統一職,身體本就不是太好,加之在寒風中演講了一個小時之後便病倒了,直到逝去,結束了自己一個月的總統生涯。
一個月和一天比起來還是很長的,在美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只做了一天的總統,此人就是艾奇遜。他曾在美國第11屆和12屆總統交接上因為特殊原因擔任了一天的臨時總統,艾奇遜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律師,為了自己的遠大理想在時機成熟之際他參與了競選,成功進入了美國的參議院,登上了他理想的政治舞臺。
在1849年3月4日,11屆總統卸任交接了工作,新的總統只要宣講完就可以成為新一任總統。但新一任總統泰勒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作為一個基督教徒泰勒心中有較強的基督概念,在基督教裡3月4日這天是禮拜日。
這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他認為這天他只屬於上帝,所以就自然不同意這天上任。但是此時上一任總統已經卸任了,新一任又不同意此時上任,隨後經過參議院的商討之後覺得選一個臨時總統只擔任一天。這在美國的憲法中是允許的,所以就選擇了優秀的艾奇遜擔任了這天的總統。
美國的3月4日是星期天,自然就沒有什麼政務也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總統過問的。於是艾奇遜就回到了家中,很快的一天就過去了。第二天到來了,此時,新一屆總統泰勒已經上任,艾奇遜的一天總統生活也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