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裡的考古系

2021-01-21 文博圈

考古系

作為大學最冷門的專業之一

最近突然火「出圈」

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一起

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熱搜

 

作為一門大學專業

考古系在中國誕生不足百年

與其誕生和發展相生相伴

中國近代考古學也走過了百年滄桑

▲考古研究者在研究長白山神廟遺址出土的獸頭脊飾。攝影/常克永

「考古」一詞在漢語中由來已久

現存最早的古器物圖錄即名《考古圖》

但近代史學大家錢穆卻說

「自來中國學問中,獨無考古學一門......

西風東漸,始知西方有考古學

有考古專家,一時驚動欣羨

於是近代中國乃有考古學之崛起」

 

中國古代也有「考古學」

就是自北宋興起的金石學

不過直到清末

它仍限於「探其製作之原,以補經傳之闕亡」的藩籬

沒有走向以田野調查發掘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


在古代中國

人們出於對祖先的尊重和風水迷信

認為挖古人陵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田野調查發掘

正是近代考古學與傳統金石學最大不同之處

▲在新疆奎玉克協海爾古城的考古現場,遙感考古人員在使用探地雷達進行測量,地面考古人員在使用傳統田野考古的方法取土樣。攝影/李永軍

正如錢穆先生所說

中國近代考古學也是在西方影響下產生的

 

西方考古學也有古典和近代之分

近代考古學形成至今也只有200餘年

19世紀上半頁

西方考古學家開始大規模田野發掘活動

他們的目光沿著亞歐大陸

從歐洲和中東一步步擴展至中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

一批批西方探險隊和考察團進入我國境內

進行調查和挖掘

包括大名鼎鼎的英國的斯坦因

瑞典的斯文·赫定、法國的伯希和等

 

他們的到來

使中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同時也將西方的考古知識和實踐傳入中國

對中國考古學的產生起了促進作用

▲英國探險者斯坦因來到莫高窟,巧言令色僅用4錠馬蹄銀誘騙王道士,就換走了大部分經書,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圖源/大英博物館

隨著東風西漸

越來越多的外國考古學知識傳入中國

甲骨文、敦煌文書等重大發現震驚世界

也促進了中國學術界對地下實物的重視

 

五四運動時期

在中國文化西來說和疑古思潮的背景下

為解決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就必須依靠地下出土文物


因緣際會,1921年

北洋政府地質調查所聘請的瑞典學者安特生

主持發掘了河南澠池仰韶遺址

這被許多學者視為中國近代考古學誕生的標誌

 

1926年,時任清華國學院講師的李濟

和參與了仰韶遺址發掘的袁復禮

共同主持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

這是中國考古學家獨立主持發掘的第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20世紀40年代,著名國畫家張大千兩次赴莫高窟臨摹壁畫,並對洞窟進行了斷代、編號,對莫高窟的保護做出了很大貢獻。圖為張大千(左五)與子侄等在莫高窟前留影。

1928-1937年間

中外合作發掘的北京周口店遺址成果斐然

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賈蘭坡等主持了後期發掘

同一時期,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為主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前後進行15次發掘

不僅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

也大大推動了中國考古學的進步

 

1930年,哈佛留學歸來的梁思永

參與發掘了山東章丘城子崖遺址

開啟了龍山文化時代

 

這一系列考古發掘

一方面促成了中國考古學的產生

一方面培養了中國的專門考古人才和考古學者

為中國考古教育的萌芽提供了重要條件

▲殷墟婦好墓考古現場。圖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22年,以北大國學門設立考古研究室為標誌

中國的大學考古教育飽經孕育

破殼而生

 

隨後,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央大學

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當時位於上海)

持志大學(今上海外國語大學前身)

河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

相繼開設了考古課程

這一時期的港臺地區大學

在殖民統治下也有開設考古課

 

這些學校主要位於首都和沿海大城市

它們對外開放程度高、接受西方學術思想早

尤其北京不僅是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又靠近周口店遺址

聚集了國內最早的一批考古專家

▲1958年,北大考古系56、57級全體本科生在呂遵諤教授的帶領下,利用暑期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領導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發掘。圖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比較特別的是河南大學

其所在地開封雖是當時河南省會

但畢竟信息閉塞

其考古教育與其臨近殷墟遺址有直接關係

 

北大與清華

在早期考古教育上形成截然不同的兩個流派

也成為民國時期大學考古教育的代表

 

北大國學門實力強大

雲集了當時中西方最頂尖的漢學學者

1922年國學門聘請羅振玉、王國維為函授導師

同年考古研究室成立,由金石學家馬衡主持

1923年聘請西方漢學巨擘伯希和為考古學通訊員

因各種原因北大較少進行考古發掘活動

其考古教育以「坐而言」為主

但開一時風氣之先

對中國高校考古教育影響極大

 

▲1924年9月北大國學門同人在三院譯學館原址合影。圖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清華於1925年成立國學研究院

在四大導師之外,又聘請年輕學者李濟為講師

李濟,1923年哈佛大學畢業

是第一位獲得人類學博士的中國人

1926年,李濟招收一名考古方向學生

不久便去山西主持西陰村遺址發掘

清華由此形成「起而行」的考古教育風格

 

可惜好景不長,1929年清華國學院停辦

李濟去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任考古組負責人

開始主持殷墟遺址發掘

後被譽為「中國考古學之父」

 

由於抗日戰爭爆發等原因

民國時期大學考古教育並未普及開來

並且基本都在歷史系或國學系下

未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大都缺乏田野考古實踐

 

不管怎樣

這些響應時代呼喚的教育耕耘

為新中國考古學和考古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進行莫高窟壁畫的修復前,考古工作者在認真記錄每幅壁畫的病害分布。攝影/孫志軍

新中國成立之後

隨著全國範圍的文物調查和發掘

以北大考古係為代表的大學考古教育迅速發展

中間雖經歷了一些坎坷

但星星之火一直燃燒不息

 

時至今日

考古學已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在的大學考古專業

往往與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學等一起開設

 

看看考古系本科生的課表

歷史、民族、天文、地理、化學

建築、藝術、宗教、博物館管理......

可謂五花八門,博大精深

考古學成了一門非常綜合性的學科

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考古學的研究對象

——遺蹟遺物服務的

▲北大考古專業學院課程。圖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由於歷史久遠,遺蹟遺物大多埋藏地下

所以進行考古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和發掘它們

田野考古實踐成了考古系學生的基本功

 

考古系的設立

除與所在城市發展水平及學校傳統有關

與遺蹟遺物的分布更聯繫緊密

即便是高等教育如此發達的今天

全國也僅有50多所大學開設有考古系或相關課程

 

這50多所高校涵蓋了全國大部分省份

北京以8所遙居榜首

河南以4所位居第二

其他大多數省市區各有1~2所

只有少數省份因各種原因暫時尚未開設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門口。圖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李濟說過

「中國的地方

如果在考古學上講

可謂遍地是黃金

不過沒人去撿罷了」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教育中心

不僅有眾多遺址遺蹟

也有龐大的博物館體系

收納了全國各地眾多文物

 

河南4所高校,除了位於省會的鄭州大學

還有河南大學(開封)

河南師範大學(新鄉)

安陽師範學院(安陽)

河南遍地是古都、地下到處是文物名不虛傳

▲梁孝王陵,位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芒碭山的保安山南麓。供圖/圖蟲創意

其他高校基本位於各省省會或沿海計劃單列市

這些城市人口密集,輻射能力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

 

幾個例外是

河北的河北大學(保定)

山東的煙臺大學(煙臺)

內蒙古的赤峰學院(赤峰)

廣西的廣西師範大學(桂林)

江西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

基本是歷史悠久、遺蹟眾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唯一的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赤峰

不過熟悉赤峰歷史的會知道

這是一片低調卻實實在在需要考古的土地

它是大名鼎鼎的紅山文化發源地

歷史上曾是遼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兩大都城遼上京和遼中京都在赤峰境內

赤峰學院除了考古學一般課程

還開設了東北考古學、高句麗渤海考古等特色課

可謂非常對口

▲聞名於世的紅山文化就是根據內蒙古赤峰市這座紅色的小山命名的,20世紀上半葉,考古學者們在這裡發現了紅山文化的第一個遺址。攝影/龐雷 

總體來看

北方開設考古系的高校數量遠高於南方

除與中國政治文化中心長期在北方有關

也與南北地理環境差異有關

南方降雨多河流多,地下水位高

對地下文物侵蝕作用大

經年累月,許多遺蹟遺物受到損壞甚至消失

加上地形崎嶇,發掘起來也有難度

 

如果將全國劃分為幾個大區

依據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考古學前十名高校正好可以各代表一個區域 

華北:北京大學

西北:西北大學

東北:吉林大學

華東:南京大學、浙江大學

中原:山東大學、鄭州大學

西南:四川大學

華中:武漢大學

華南:中山大學

諸侯林立,各霸一方~

這些大學的考古系也各有專長

與各區域文物分布和地理人文環境有關

 

經過無數考古學人的辛勤開拓

中國的大學考古教育

迎來了蓬勃發展、百花齊放的時代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五號墓的考古發掘已告一段落,考古工作者們在考古實驗室中對棺內文物進行認真細緻的提取工作,發現棺內隨葬物品非常豐富。攝影/趙克明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認知的提升

國人對考古越來越重視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考古學還是一門很陌生的學問

它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考古可以讓我們更客觀、真實地認識歷史

「文獻中的歷史,多存作者的主觀追求

考古遺存十分殘碎,卻沒有主觀注入

是偶然失落的歷史鱗爪

因此,從考古一角看歷史

有時會有不少出人意料的新得

與相關文獻比照研究,也總能品味到別一番滋味」


(王炳華,人大國學院特聘教授,曾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引自《中國國家地理》2013.10.P98)▲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許多塊屏風組件,由於墓室倒塌,屏風現已被壓碎壞,在其中一塊依稀能辨認出一段出自《論語》的文字。攝影/郭晶 

2014-2016年,考古人員在吉林安圖縣

發掘了一座金代神廟遺址

在遺址中出土了若干漢白玉材質的玉冊殘塊

上有「癸丑」、「金」、「於」等字樣

唐宋時皇帝冊封山嶽多用玉冊

「癸丑」幹支可能對應1193年

這一年金章宗冊封長白山為「開天宏聖帝」

通過出土玉冊和文獻兩相印證

最終確認這裡是金代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遺址

 

從建築形制上看

長白山神廟與中原許多國家級祭祀建築極為相似

是中原地區以外首次發現的國家山祭遺存

而東北少數民族向來把長白山作為根脈之地

該遺址的發掘

不僅是金代歷史與考古的重要發現

也是邊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

對了解當時社會生活和文化認同

研究金王朝的邊疆策略以及南北方文化交流與互動

探索中華文化多樣性、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發展

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都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通過考古,大角度可以了解一個時代的風貌

小角度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生活與內心

▲在長白山神廟遺址,考古隊員在清理完建築內部後,發現整個室內地面均由方形青磚通縫鋪成。攝影/常克永 

位於南昌的西漢海昏侯墓園遺址

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人員在其中五號墓發掘了一組青銅器小動物

有一隻青銅虎、一隻青銅野豬和兩隻青銅羊

墓主經發掘確定為海昏侯劉賀之子劉充國

去世時尚未成年

上面那些小動物都是他最愛的玩具

 

考古人員在其墓中還發現了青銅小壺、小盆、小奩

原來兩千年前的小孩子也在玩「過家家」

在墓棺頭部位置還出土了兩塊銅鏡

其中一塊刻著銘文——「久不相見,長毋相忘」

或許是其母親臨別的叮囑

生死之別,若干年後在另一個世界相逢

小王子,你可還記得你的至親至愛之人?

▲在海昏侯墓園劉充國墓中,一大一小兩隻青銅羊在同一位置被發現,十分引人注目。攝影/趙可明 

新技術、新方法在不斷拓展著考古的領域

也在持續改寫和刷新著我們的傳統觀念

分布在中國西北的古長城究竟有多長?

甲午海戰中殉國的「致遠艦」到底沉沒在了哪裡?

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登上青藏高原?

......

一個個歷史謎團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在以前,要想獲得以上考古成果

僅憑傳統的田野考古手段十分困難

隨著遙感考古、水下考古、分子生物考古等的發展

憑藉衛星、無人機、多波束聲吶、地磁儀等

高科技手段

這些問題的解答都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考古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

但當我們越去了解,越會發現考古之魅力

 

美國考古學會前會長羅伯特·L.凱利曾寫到:

「考古學不僅關乎死亡,它也關乎生存,

不僅關乎過去,它也關乎未來」

▲考古隊員們在對海昏侯墓編鐘編磬進行搶救性發掘。鐵質編鐘由於年深日久、氧化嚴重,已經無法演奏。攝影/郭晶

·查曉英.從地質學到史學的現代中國考古學[D].四川大學.2003年

·陳彩彩.中國近現代考古教育史初步研究[D].河南大學.2017年

·鄭驍鋒.重大考古發現 長白山驚現金代皇家神廟 意義非凡[J].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2019,(12):44-62

·劉勝蘭.兩千年前 「小王子」的童真世界 海昏侯嗣子墓揭秘[J].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2019,(12):64-77

·李志剛.從空中洞悉地下的秘密 用科技拂去歷史的迷沙 遙感考古在新疆[J].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2019,(12):78-94

·關舜甫.考古發掘現場文物損壞的原因及保護措施分析[J].文物鑑定與鑑賞,2019,(03):162-163

·何毓靈.考古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J].群言,2019,(08):38-40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本文轉載自:國家全景地理(citychina360)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相關焦點

  •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公眾考古實踐走入阜新
    日前,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與阜新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讓考古學走近公眾」主題公眾考古實踐活動在阜新市博物館拉開大幕。1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主動承擔起「向廣大社會公眾宣傳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識、提高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責任,舉辦此次活動目的是將考古工作的全貌更真切地展現於公眾面前,讓其感受到考古學的真實、歷史的厚重以及中國文化的絢爛。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女生能實現考古夢嗎?
    於是,鍾芳蓉在短短幾天時間裡收到了包含《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發現湖南系列叢書》《再見經遠——2018中國水下考古「經遠艦」調查工作紀實報告》作者籤名蓋章版、《新樂文化論文集》等來自全國各地文博系統單位的叢書。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文博大禮包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還貼心地送上了一個定製標尺和一柄考古手鏟。
  • 石窟寺專項調查|山西大學考古系:一路艱辛 一路高歌
    調查由四支隊伍共同實施: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負責臨汾、晉城;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負責陽泉、晉中;雲岡石窟研究院負責大同、朔州、忻州、呂梁;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負責長治、運城、太原。雖然春節臨近,四支隊伍的專項調查還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他們是如何在野外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果?調查中有哪些感受和心得?從今天起,我們分別走近四支隊伍,看他們是如何做這次石窟寺專項調查的。
  • 北大考古「團寵」引熱議:你可知考古系早已是女生居多?
    於是,鍾芳蓉在短短幾天時間裡收到了包含《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發現湖南系列叢書》、《再見經遠——2018中國水下考古「經遠艦」調查工作紀實報告》作者籤名蓋章版、《新樂文化論文集》、《黃淮七省考古新發現2011-2017》、《考古河南》、《廣州考古六十年》、《廣州出土珠飾研究》等來自全國各地文博系統單位的叢書。
  • 國科大考古系2019年工作總結
    考古系部分工作總結如下:2019年10月國科大考古學與人類學系作為中國科技史學會科技考古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負責組織中國科技史學會
  • 人文學院考古系成功舉辦公眾考古發掘體驗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 考古系的學生畢業後都在做什麼?
    他開始著手申請國外的大學,但這一次不再是考古系,而是他不太喜歡的金融系。 考古和金融這兩個專業聽上去完全不搭邊,陳旭補習金融學課程著實費了很多努力。 「很多東西都是重頭開始學,但也沒辦法。」 這一點,他看得很開,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要是不來考古系,我會惦記一輩子的。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系主任 白彬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在西南考古、西藏考古、中國歷史考古學、宗教考古、山地考古等領域已初步形成特色,我們將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圍繞「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總體目標進行人才培養,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海內外考古實習基地,優化辦學條件,讓更多的青年才俊熱愛、投身考古事業
  • 在山西早期聚落遺址,吉林大學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5年,依託考古學科建立的"中國邊疆史地創新基地"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7年,考古學及博物館學被增補為國家重點學科。2017年,吉林大學考古學科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的"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川大考古60年|川大考古系創辦者徐中舒的學術貢獻
    四川大學考古學科由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於1960年創建,至今已有60年。在長期的考古教學、科研與實踐過程中,為中國尤其是西南地區的考古文博事業培養了大量中堅力量,也形成了自身的研究風格與學術特色,在中國西南考古(包括西藏考古)、歷史時期考古(尤其是宗教考古、美術考古和歷史時期考古方法論)等領域具有深厚的傳統和強勁的實力,近年來也致力發展科技考古、實驗室考古等新興領域。
  • 鄉村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爭議擊中選專業的痛點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北大招生老師建議鍾芳蓉填報北京大學考古系。這一下擊中了高考填報志願選專業的痛點,人們忍不住要說道說道。當人們看到北大招生老師建議鍾芳蓉填報考古系,說什麼「北大的考古系是很牛」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考古不是很冷門的專業麼?
  • 「考古系」怎麼樣,「過來人」告訴你 ​
    考古過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生活晨報記者走近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聽他講述自己從事考古工作的經歷。先在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就讀,後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深造。在求學的日子裡,眾多專家、學者旁徵博引的精彩講述令張光輝大開眼界。同時,多彩的考古實習生活,更是指引著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 在出土文獻裡勾稽中國歷史 ——記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吳良寶教授就是這樣優秀的學者。 為此,吳良寶抄寫《說文》小篆字形,仔細閱讀《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古文字學初階》等著作,抄錄偏旁表,摹錄甲骨文、金文資料選讀等。1993年,吳良寶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家鄉的高中任教,依然堅持自學古文字。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沈培先生曾寫信鼓勵他:「不必貪多,每天有那麼一會兒,讀那麼一點點兒,然後仔細琢磨,收穫也許是不少的。」
  • 西安超一本線118分考生,選擇西北大學考古專業,又一考古界團寵
    陝西考生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孟雷以630分,超過一本線118分的優異成績被西北大學考學專業錄取,而且成為西北大學考古專業錄取學生分數第一名,在談到緣何報考考古專業時,孟雷說對歷史和考古非常喜歡,報專業的時候只選擇了考古專業,其他專業不在考慮範圍。
  • 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啟用!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峰,吉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出席啟用儀式並先後致辭。
  • 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有多厲害 高考分數需要多少才能報考
    ­  目前,在我國文物保護領域,科班出身的從業人員中,有50%是從西北大學畢業。同樣,科技考古領域的從業者,也有百分之三四十齣自西北大學。此外,全國的考古隊長有三分之二是西北大學的畢業生……­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師生在考古現場。西北大學供圖­  3組數據,有力彰顯出西北大學考古學科的雄厚實力。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專家不樂意了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專家不樂意了 來源:央視 時間:2020-08-03 08:33:53 近日,湖南耒陽高考生鍾芳蓉676分以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 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人這輩子不是來換人民幣的!
    鍾芳蓉一提到考古專業,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冷門」「不好就業」「不賺錢」什麼的,而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這些事情,但她覺得,從北大考古系出來,可以當老師或是在博物館工作,將來生活肯定是有保障的鐘芳蓉選擇考古系,是受了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樊錦詩也是北大畢業的,1963年,被分配到敦煌研究所,致力於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這個擔子,一挑就是半個世紀,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敦煌,被稱為「敦煌的女兒」。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就是不成功?不要小瞧一...
    其中,最受關注應該就是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了,接二連三地被推上熱搜。 廣大網友也紛紛送上祝福,但是,就鍾芳蓉報考了北大考古系之後,卻引來了眾多爭議。 考古=沒「錢途」+讓老師失望?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該專業真的這麼沒前景嗎?
    對此,觀察者網採訪到了國內考古專業的三名大學生。先來說說北大考古系,眾所周知,北大考古學是全國第一。剛剛被保送到北大考古系讀研一的一名學生告訴觀察者網,自己選擇考古系的原因是比較喜歡歷史,從小愛看歷史故事,讀研也是考慮到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