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尚書顧璘的武岡之行與呤
作者:唐江濤
蘭陵王 武岡春晴
明:顧璘
晴光好。正映李花穠縞。連朝怪,山雨林風,適與東皇助工巧。
染垂楊野草,布滿青青行道。昇平世,遍五嶺三湘,處處韶華動歡笑。
誰家兒女鬧。競院落鞦韆,彩繩飛嫋。江南此景知多少。
輕風南陌上,寶馬穿花,金龜換酒恣顛倒。祗愁城閉早。
煩惱。想當日,拉酒伴詩朋,著意尋討。青鞋踏遍閒亭沼。
自背卻鄉井,一齊都掃。商量出處誰勝,休只戀旌纛。
這首詞牌名為蘭陵王的《武岡春晴》詞乃顧璘所作,各個版本的武岡地方志都有載。那麼顧璘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當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到武岡的?在武岡停留多久?作了多少關於武岡的詩詞?
且聽我慢慢說來。
先引用百度百科的記載:
顧璘(1476年-1545年),字華玉,號東橋居士,世稱「東橋先生」,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寓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明代政治家、文學家。
顧璘於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登進士第,歷任廣平知縣、開封知府、全州知州、台州知府、浙江布政使。期間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政績顯著。嘉靖十六年(1537年)再度被啟用為湖廣巡撫,後升至工部尚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南京刑部尚書之職致仕歸裡,建成息園,時常與賓客置酒高會、詩文唱和。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顧璘少有才名,以詩著稱於時,與劉元瑞、徐禎卿並稱「江東三才」,與陳沂、王韋、朱應登並稱「金陵四大家」,顧璘亦是弘治十才子之一。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園詩文稿》等。又曾評註楊士弘《唐音》。
從簡歷看,顧璘絕對可稱為一個大人物。除了在詩壇的享有盛名,其仕途也風光無限。無論是刑部尚書還是工部尚書,在明代,其職位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國務院副總理。
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曾巡行過武岡,寫下許多關於武岡之行的詩。
武岡地方志除了收錄顧璘《武岡春晴》這首詞外,還收錄了他的一首《度楓木嶺》詩。
其實顧璘寫的關於武岡的詩不下於十首,他才是以一外地人身份,真實到過武岡,寫武岡詩數量僅低於陳與義的第二人。
陳與義之所以寫了那麼多武岡詩,是因為他寓居過武岡較長一段時間。而顧璘到武岡,卻是匆匆地來,匆匆地去。
顧璘是在任湖廣巡撫時到過武岡。顧璘的詩很有特色,他在湖南各地巡視時,所作詩喜歡冠以巡視地的地名。所以,從他所寫詩的題目,可以基本推測他當時巡視的行程。
比如,顧璘任湖廣巡撫時,第一站是從衡陽出發,沿湘水而上至道州,然後東行寧遠、郴州,北上耒陽,繞了一大圈,重新回到衡陽。
他的這次行程在他詩名中完美體現:
《衡臺對雪有懷》——《祁陽道中雪》——《全州唐宗周文世範訪於芝城行臺》——《瀟江泛舟入道州》——《舂陵懷古二首》——《人日寧遠山行三首》——《穀日桂陽山行雨》——《郴州十三夜試燈》——《度嶺赴耒陽三首》——《重到石鼓書院》,繞了一大圈,又回到衡陽。
顧璘的武岡行也是如此,他自邵至武離武的行程都被寫入詩中。
《入寶慶》
明代:顧璘
林稠廬落聚,壟斷路歧分。
曠野迎遲日,長天失過雲。
金湯城據險,斥堠野屯軍。
長吏岑曦似,邊笳夜不聞。
巡視武岡,邵陽是必經之路。
出寶慶四首(略)
出了邵陽,便是武岡道中。
武岡道中雨二首 其一
明代:顧璘
界石記州名,旗亭報客程。山行頻陟降,春雨易陰晴。
樹引荒塗直,花撩客眼明。蠻方行欲捲,翻憶武昌城。
武岡道中雨二首 其二
明代:顧璘
風狂花片輕,春事惱閒情。急雨潛魚起,新雷乳鴨驚。
浮生悲代謝,大造劇生成。笑斷杯中物,來幹身後名。
然後繼續向武岡前進。
宿蘭橋山館大雨
明代:顧璘
山雷劃輾長空過,簷雨平添積水深。去住總關神物算,陰晴何與道人心。
蘭橋,在邵東。
過了邵東,便進入車林鋪。車輪嶺即車林鋪範圍,具體位置在黃橋鋪往武岡方向十裡左右。
從邵陽至武岡,古代默認走的都是湘黔古道武岡東大路段。沿路每隔十裡便有公館驛站。從邵陽縣界至武岡的15個驛站(包括公館)依次是:紫陽-長水-古塘-龍潭-黃橋-車林-西橋-山塘-大塘-荊竹-鬥溪-雙井-石羊-赤溪-赤土。
雨度車輪嶺二首 其一
明.顧璘
五言律詩
野館三更雨,山溪一尺泥。
王尊馳折坂,馬援下蠻溪。
高舉羞鴻翮,長途厄馬啼。
聖朝方用壯,冉冉獨龐眉。
雨度車輪嶺二首 其二
明.顧璘
山潑風前雨,人浮道上波。農家戒耕作,行者答勞歌。
雲暗遙峰少,春深緣樹多。行藏兩孤負,身世轉蹉跎。
車林鋪再往武岡方向十裡,便是西橋鋪。
宿西橋鋪聽雨舊有西橋月色之榜
明代:顧璘
西橋月色昔人遊,南楚春光野客收。堪笑地靈多愛惜,一宵鳴雨送羈愁。
顧璘過了西橋鋪,一直來到武岡,看到秀麗的雲山,不由思念起家鄉南京城郊的「武岡山」來。詩中「金陵」即現南京。
至武岡望雲山可愛因憶金陵東郊武岡山甚動鄉思
明.顧璘
楚國春花傷客情,臺居頻夢秣陵城。名山忽向殊方得,客路如從故裡行。
碧水護田生野興,黃鸝穿竹送歌聲。歸時若上崇岡望,正想南雲萬裡橫。
從篇首《武岡春晴》裡描述的情景看,顧璘到了武岡,被武岡美景深深吸引,他在武岡是有過短暫停留的,奈何邊境不穩,他要趕往下一站靖州巡視,只得依依不捨告別武岡。
自武岡行邉往靖州
明.顧璘
清晝行邉列校隨,貔貅十隊擁軍麾。
青山得雲美如畫,駿馬當路平堪馳。
泉明寳劍懸金甲,風引崇牙揚繡旗。
老手十年椎鈍極,更來橫槊一裁詩。
自武岡出發至靖州,必走城步線路。其實當時的城步已不屬於武岡管轄,但文人還是習慣把城步作為武岡地界。顧璘早晨從武岡城出發西行,到了城步西巖「山口堡」,雖說只走了三十來裡,但仍然停下來休息吃飯,順帶巡視西巖一帶戍邊的兵將。據資料記載,西巖即「古都梁山」所在地。
飯山口堡
明代:顧璘
平巒高捧百夫城,四野花開戰壘平。飯罷獨行觀戍卒,枕戈閒調凱歌聲。
過了山口堡,顧璘一路來到楓木嶺,在過楓木嶺時,遙望東北,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度楓木嶺
明.顧璘
初謂山拂天,飛鳥不可度。
逡巡躡危磴,乃即我行路。
百折頻攀援,十步九回顧。
高林忽在下,衣襟有雲霧。
倒景猶照人,平地黯將暮。
方當日月過,似可捉烏兔。
飛瀑如天河,所少鵲成渡。
東北望故鄉,江流莽傾注。
長風動萬裡,獨立難久佇。
武岡關在綏寧與靖州交界之地,其實當時早已不屬武岡了,只是文人習慣性把該地稱之為武岡關。
出武岡關
明.顧璘
連嶺橫天白日微,溪流下塹客行稀。山花照水開還落,野雉出林鳴且飛。
萬裡承恩虛仗鉞,九重柔遠正垂衣。巡行本欲輸筋力,敢謂乘春布德威。
顧璘的武岡行、武岡詩極少見於史籍記載。以上收集到的詩詞均載於顧璘詩集《顧華玉集》。
此一資料的出現,無疑為武岡本土文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