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一件草書估價1500元,細品是不是有漢韻遺風

2021-01-17 書畫觀賞

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一件草書估價1500元,細品是不是有漢韻遺風。書法家劉金凱先生是一位博涉多優的翰墨能手,諸書皆成,又以獨樹一幟的草而令其聞名,也奠定了他有書壇的地位,他是一位既有書法真功夫,也有書法高地位的一位藝術家,是中書協的副主席。

中書協作為書法家認證的一個正宗體系,入得其門,就是修養的成就見證,莫說再升任中書協副主席的位子。書法作品的收藏價值高低,與作品本身的質量關係密切,與創作者的書法名氣也大有關係,常人書法就算寫得鐵點銀鉤,也未必能換金換銀,名家書法就算是一般般,也有收藏入手的非常潛力。所以書法藝術品的收藏,一看品質,二看作者。

因為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先生的書法作品,既有實打實的筆墨功夫,質量上乘,又有中書協副主席名氣的加持,帶有名人書法的價值底氣,所以他的書法作品在藝術品市場就得到了格外的關注,收藏劉金凱的書法作品,也是許多實力藏家完善自己書畫藝術品收藏體系的一個徵程。試想一下,如果手頭上沒有劉金凱的書法作品陳藏,似乎是對當代書法藝術家作品體系的一個缺失。

在書畫藝術品市場作瀏覽,偶然發現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的一件草書作品,感覺寫得很有品位,質量不錯,可以代表劉金凱先生的書法風格,估價又不是很高,才有1500元的樣子,所以轉來與大家一起欣賞這件草書作品的藝術風格。當然,我們對價格不作多談,畢竟我們看書法,還是以看藝術風格為主。

這件草書作品之所以很有質量感,我感覺是十分耐品的原因。看書法如果沒有品的感受和平臺,看一眼能看透,這不是好書法,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覺奇妙,這才是好的書法。依我之見,劉金凱的這件書法作品,就處於耐品的層次。有一些粗頭亂服的草書,寫得很無規矩,一看就是江湖體,根本沒法品。反觀劉金凱先生的這件草書作品,筆墨調和,鋒須有序,鐵點銀鉤,高低有趣。這樣的書法作品在法度上顯得相當別致,也非常嚴謹,所以起筆落筆,可有金書錦字的風範,也有文人書法的蕭蕭氣韻。

說到氣韻,我感覺劉金凱書法的氣韻,源於對章草的極尺琢磨,章草寫得形斷意連,一氣呵成,細細品味,是不是有漢韻遺風呢?我感覺是有的,因為這件草書有帛書的點畫特徵,也有簡書的飛儀之妙,其法源於漢韻,當是傳統書法氣韻生動的典範。所以看書法一看形式美,二看氣韻妙。

形式一看可觀,氣韻需要反覆品味。當下,品味劉金凱先生的書法作品,整體感覺寫得不激不厲,伸縮得體,漢韻遺風,是文人書法妙中增妙,新中更新的示範。這樣的書法被市場關注,就是必然。當然估價1500元,略顯價低。這是我對劉金凱書法的看法,如果大家對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的書法有什麼看法的話,敬請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草書有變化,估價1到1.5萬值不值?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草書有變化,估價1到1.5萬值不值?孫曉雲的書法功夫是比較全面的,是一位扎紮實實的碑帖派,臨過大量的傳統法帖,所以她的書法從整體上來看,有一種唐法的嚴謹,也有晉韻的風範。如果在當代書壇,打一位可以引領書法正宗的領導者,孫曉雲就是其中重要的書法人物之一,所以她入駐中書協,並且成為中書協副主席,在圈裡圈外,對她的書法功夫和正宗的書法能力,都是比較欽佩的,大眾對她的書法品質,爭議是比較少的。
  • 中書協副主席毛國典,一件隸書作品估價2000元,漢簡帛書融為一體
    中書協副主席毛國典,一件隸書作品估價2000元,漢簡帛書融為一體。在當代書法家隊伍當中,著名書法家中書協副主席毛國典先生應該是一位比較低調的書法藝術家。他修煉書法精益求精,但是在書法家隊伍宣傳的系列當中,大家是比較少能看到毛國典先生的名字。
  • 中書協副主席旭宇的楷書,估價才500元,有沒有搞錯!
    中書協副主席旭宇的楷書,估價才500元,有沒有搞錯!在當代書法藝術家隊伍系列當中,旭宇的書法地位是非常高的。他是中書協的副主席。在書法理論研究與書法實踐創作中都有不俗的表現。按說這樣一位有功夫,有地位,有名氣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作品在書法藝術品市場應該會有不俗的價格表現。
  • 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作品估價1到3千元,空間有弊端
    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作品估價1到3千元,空間有弊端。在當代書法家隊伍體系中,徐利明的書法地位明顯是比較高的,他是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 如果再有委員會副主任的任職,則屬於書法家隊伍中的精英了。
  • 吳東民當過2屆中書協副主席,寫一件書法估價1.8萬元
    吳東民當過2屆中書協副主席,寫一件書法估價1.8萬元。莫說當過兩屆中書協副主席啦,就算是得一個中書協理事的位置,也足以可以成為響噹噹的書法家,所以說,承認吳東民先生是一位書法家,這個問題是很簡單,他就是一位非常有地位的書法家。
  • 中書協主席蘇士澍的行書一件,估價5000元,行書也見功夫
    中書協主席蘇士澍的行書一件,估價5000元,行書也見功夫。大家對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創作,可能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的篆書功夫。的確是這樣,書各有長,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創作,是以篆書為核心的,他開創的雞毫篆書,獨有一品,寫得相當飄逸,是當代篆書的新形態。
  • 唐國強草書像在費力地畫圈,書法估價卻有1500元到2500元!
    唐國強草書像在費力地畫圈,書法估價卻有1500元到2500元!名人書法是不是書法,這個不好說。有的名人,書法修養的確不錯,所以書法自然寫得很有格局,比如梅蘭芳的書法,一般人還真比不上。但並非所有的名人,都能像梅蘭芳這樣,寫一手漂亮的晉韻宋意之書法。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一件行書估價3到3.5萬,稍欠筆力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一件行書估價3到3.5萬,稍欠筆力。孫曉雲女士,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女書法家,並且她的書法家地位比較高,在中書協做到中書協副主席的位子。孫曉雲成為中書協副主席,是一步步憑藉實力走過來的,是一位實力型的書法家,而不是一位管理型的書法人員,所以孫曉雲的書法更具有引領價值。正是因為孫曉去在書法界有能力,有實力,所以她的書法作品就成為書畫藝術品收藏的重點關注對象,收藏孫曉雲女士的書法作品,形成了一支比較大的隊伍,因為大家都比較喜歡她的書法作品,所以她的書法作品在市場上的估價與潛力都是比較突出的。
  • 中書協理事曾來德,寫一件隸書對聯估價1000元,這不算書法
    中書協理事曾來德,寫一件隸書對聯估價1000元,這不算書法。書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有一批有真功夫真實力的書法家去做引領,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果主流書法家不能寫出書法的金書錦字,那麼隨後的書法家們則就找不到書法文化傳承的正確方向。
  • 中書協副主席陳振濂,1幅行書估價10萬元,大巧若拙返璞歸真
    中書協副主席陳振濂,1幅行書估價10萬元,大巧若拙返璞歸真。在當代書法藝術之林,陳振濂先生的書法大名可謂如雷貫耳,眾所周知。從身份上來說,他是一位學者,創作書法只是其中小技,所以他的書法有當代文人書法的灑脫跡象。
  • 草書委員會王厚祥,一件書法作品估價8千到一萬,感覺字勢沒放開
    草書委員會王厚祥,一件書法作品估價8千到一萬,感覺字勢沒放開。在當代書壇,中書協草書委員會的書法名家王厚祥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草書大家,他的草書學懷素,鐵點銀鉤妙於瘦,筆筆相生很有精氣神。他的草書的成名,在於書展的推動,十幾前年,書法界的書法展覽很火,為一些書法家成名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王厚祥的書法在許多書法展覽中不斷顯示出不俗的實力,所以通過書法展的表現,他的書法名氣漸漸為人所知,成為草書界的一流書家,特別是他的書法很受當代書壇領導者沈鵬老先生的推崇,所以更顯有資糧,在書界當代有名望。
  • 書協主席劉金凱行草書法,筆法暢快淋漓,卻被網友批筆墨太過死氣
    唐代的書法家張懷瓘有一句話說得好,行書就是不草不真。這就說明行書偏於真書和草書之間,偏草就是行草。行草的審美標準是什麼,其實這個一直在變,爭論不一,但是書法家們雖然表述不一,其實還是有一個標準的那就是遵循書法的基本法度,在取法方面要將藝術與技術結合在筆墨的勻稱裡。
  • 書法前輩尉天池,大筆一揮寫草書,估價8000元服不服?
    書法前輩尉天池,大筆一揮寫草書,估價8000元服不服?在書法家隊伍裡,尉天池是一位比較有影響力的書法前輩,他的書法既有書法名家的質量,也有名家書法的資糧,是書法觀賞或書法收藏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也是在書壇比較活躍,書法創作能力比較突出的書法大家。
  • 沈鵬的草書,估價3到5萬元,感覺是毛筆畫圈
    沈鵬的草書,估價3到5萬元,感覺是毛筆畫圈。沈鵬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書法大人物,他的影響力不僅僅在於他的草書創作富有特點,還因為他在書法教育方面有非常突出的成就,比如說沈門七子,就是其門下有現代書法的表現主義團隊。
  • 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再放狂言:我們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草書盛世!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被網友戲稱為「什麼話都敢說」。在2019年底舉辦的「萬殊一相·狂草四人展」上,作為「草書四作者」之一的他曾口吐狂言:「我們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只是自己好像不好意思說而已!」此語一出,震驚世人,就連同在主席臺上的胡抗美、張旭光等人也大驚失色。
  • 中書協副主席張建會4聯隸書,估價8千到1.2萬元,筆力雄勁有功夫
    中書協副主席張建會的4聯隸書,估價8千到1.2萬元,筆力雄勁有功夫。在當代書法藝術家體系中,著名書法家張建先生的名聲在外,他是中書協的一位副主席,並且在隸書的傳承與創作層面建功頗多,可以認為是一位隸書的典範人物。
  • 古代無草書盛世?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再談草書盛世在當代
    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因之前曾提出古代沒有出現過草書盛世,而受到很多質疑。他的這一論斷,顯然與我們的認知有些偏差,比如漢魏時期草書的盛行,唐朝出現旭、素這樣的草書大家,再比如明清出現高堂大軸類的草書新風,無不代表著各個時代的草書高度。
  • 舒城:安徽省書協副主席吳禮奇一行專訪山七鎮墨韻齋工作室
    12月6日,安徽省書協副主席、隸書專業委員會主任、池州市書協主席吳禮奇、安徽省書協教育培訓委員會秘書長、舒城縣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文耀輝等蒞臨山七鎮墨韻齋工作室參觀指導。舒城縣文聯主席張克武、舒城縣政協委員張忠照同志陪同調研。
  • 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90%的寫大草嗎?
    但數了一下33人中,寫小草的1人(把小草寫大的暫不算吧),寫章草的1人,其餘皆為大草狂草,不知道這些展示的是不是大咖們平時最擅長的書風,還是大草小草兼通。 可能是寫大草的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取法的對象較多,且易於表現作者性情,而小草除了孫過庭,還有誰?還有誰?還有誰? 純二王風的誰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