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古兵家皆奉悍,只憑武強劈驍乘。巧攻要塞謀師定,狹路相逢勇者勝。
最近孫穎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明年的奧運會非常期待,奧運延期孫穎莎是一天當兩天來用的,爭分奪秒提高自己。年紀輕輕的孫穎莎早在去年就揚威日本,在桌球女團決賽當中,7:10落後的情況下連扳3個賽點,讓日乒的伊藤美誠將到手的勝利拱手讓出了。日本媒體稱呼孫穎莎是微笑的刺客,那是一種從心底裡的無奈。誰也沒有想到年僅19歲的孫穎莎,有著一顆異於常人的大心臟,天生的大賽型選手。
而中國女乒上一個少年老成的選手,那就是大滿貫張怡寧,張怡寧退役之後,過了十多年這一個輪迴,孫穎莎又橫空出世。正是由於外協選手對國乒衝擊的加強,才使得孫穎莎這兩年成績越來越好。當然,孫穎莎的外戰成績要排國乒第一位的,儘管也受到了隊內不少的阻礙,甚至女隊主教練李隼認為,孫穎莎應該克服被隊友研究的瓶頸,可目前來看,孫穎莎的崛起,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很難阻擋啦。
一直以來,不管是國乒內部還是媒體跟球迷,都有一種偏見,認為年輕選手缺少經驗,大賽經驗不足。其實這種說法存在著許多的片面性,國乒的劉詩雯跟王皓就是顯著的例子。這兩名選手都在年輕的時候在大賽犯過錯誤,丟過冠軍。可已經成長為隊中王牌主力的他們,依然沒有突破瓶頸,依然在重要的比賽丟過冠軍,那就不是年齡的問題了,這完全是運動員性格上的原因導致的。
現在國乒隊內真正敢於主動亮劍的全是年輕選手,因為年輕選手衝勁更足,不像老選手在比賽當中想贏怕輸,患得患失,顯得老氣橫秋。在今年的奧運模擬賽混雙比賽當中,孫穎莎在比賽當中因為接王楚欽的回球,遭到了央視解說的批評。畢竟男選手的球力量大,穿透性強,一般的女選手接不了。而孫穎莎在比賽當中選擇了反拉,看似就是以卵擊石。
解說員認為孫穎莎在比賽當中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對此,孫穎莎做出了自己的解釋。「我不害怕,既然我這樣選擇了,那我就這樣去拉,雖然王楚欽回過來的球力量和速度非常強,而且我也把球拉出界,失分了,但是我心裡覺得決定了,去對拉就這樣去做,而不是牴觸。」其實這就是一種主動進攻的思想,這也是目前國乒女隊當中非常欠缺的。特別是國乒的老將們,缺的就是孫穎莎的這種主動上手跟對方拼的勇氣。
日乒的伊藤美誠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過,在混雙比賽當中,以能夠接許昕的回球為榮。要知道許昕可是雙打之王啊!許昕在混雙比賽當中正手的進攻能力很強的,而伊藤美誠卻偏向虎山行,楞要硬扛許昕,別的不說,就這份志氣就值得其他桌球選手學習。混雙比賽,大多男選手主攻,而伊藤美誠卻在混雙比賽中是主攻手,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說她跟水谷隼的混雙組合競爭力很強,因為一名女選手,擁有主攻的思想,無疑增加了戰鬥力。
孫穎莎這一點就跟伊藤美誠很像,正是由於這兩個人擁有著主動進攻的思維打法,才使得目前的這兩名年輕選手,已經是世界前二前三的排名,這絕對不是偶然現象呀。未來在大球時代,攻擊力強悍的選手,永遠是主流,這一點是與小球時代截然相反的。而孫穎莎還有一個遠大目標,那就是參加奧運會,目前的孫穎莎確實是爭分奪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
畢竟還不到20歲的年紀,孫穎莎可上升的空間很大。許多球迷認為孫穎莎打球很老到,那是因為孫穎莎打球思維清晰,不混亂,對比賽節奏的把控,球力道的掌控,比一些男選手做的還要好。這也是孫穎莎能夠短期之內,迅速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