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醫療衝刺IPO:曾多次捲入商業賄賂事件 高層銷售人員平均月薪超...

2020-12-14 百家號

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6月28日訊(記者 牛荷)近日,中國證監會二度披露蘇州林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林華醫療」)招股書。

作為新三板掛牌企業,林華醫療此次衝刺A股IPO,雖是機遇,卻也引發了行業的關注和爭議。有媒體質疑稱,近三年,林華醫療銷售費用遠超同期研發費用,且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業企業平均水平。

此外,招股書顯示,林華醫療還曾因頻繁股權轉讓遭證監會問詢;存在依賴經銷商渠道、產品單一等風險。

來源:中國證監會

銷售費用超研發10倍以上 高層銷售人員平均月薪超10萬

記者梳理招股書發現,2017年至2019年,林華醫療銷售費用是同期研發費用的10倍不止,且銷售費用率高於多家同行企業。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林華醫療銷售費用分別為1.76億元、2.03億元和 2.4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9.25%、29.56%和30.53%;同期研發費用分別為1444.99萬元、1834.65萬元、2014.25萬元,佔同期營收比例分別為2.39%、2.67%、2.54%,不足同期銷售費用的十分之一。

記者注意到,林華醫療的銷售費用率始終高於三鑫醫療等其他7家同行業上市企業銷售費用率的平均值,其中,三鑫醫療、康德萊銷售費用率始終不足同期林華醫療銷售費用率的一半。

招股書顯示,林華醫療的銷售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和業務宣傳費構成,報告期內兩項費用合計佔總銷售費用比例始終超80%,而銷售人員職工薪酬卻連續3年「獨佔鰲頭」,且所佔份額逐漸擴大。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林華醫療銷售職工薪酬分別為1.11億元、1.33億元、1.65億元,佔當期銷售費用比例分別為63.06%、65.36%、68.34%。其中,2018年職工薪酬同比增長19.36%,2019年職工薪酬同比增長24.42%。

對此,林華醫療在招股書中透露,職工薪酬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原有的獎金制度基礎上新設季度獎金,給予銷售人員更高的獎勵係數;銷售人員目標業績達成率普遍提升,獎金總額增加;針對業績突出的省區給予了較高的獎金計提比例等。

林華醫療銷售人員工資表顯示,2017年至2019年,普通銷售人員平均工資分別為19.05萬元、22.74萬元、28.25萬元;中層銷售人員平均工資分別為66.30萬元、75.69萬元、88.90萬元;高層銷售人員平均工資分別為83.85萬元、102.45萬元、141.18萬元。

相較而言,2017年至2019年,同行業企業三鑫醫療、康德萊的職工薪酬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始終未突破4%,而林華醫療的這一比例卻超過18%,且呈逐年增長態勢。

有媒體報導稱,林華醫療平均每名銷售人員為公司所創造的營收,與同行業的三鑫醫療、康德萊、威高股份平均每名銷售人員為公司創造的營收存在較大差距,因而被質疑為「高薪低能」。

實際上,在林華醫療2019年12月報送招股書後,2020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就曾對其發布的招股書給予反饋意見,並重點問詢了職工薪酬及銷售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

來源:中國證監會 來源:招股書反饋意見

頻繁股權轉讓遭證監會問詢

公開資料顯示,林華醫療前身為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於2015年9月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2016年,林華醫療在新三板掛牌,專業從事臨床血管給藥工具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招股書介紹,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林元持有公司股份79.99%,是控股股東;吳文燕(吳林元之女)持股9.21%,擔任公司董事,兩人合計持股89.20%。而自2002年以來,吳林元一直持有公司不低於70%的股權,始終處於控股地位。

林華醫療股權結構圖(來源: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據招股書披露,林華醫療在2015年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之前,曾累計股權轉讓8次,並重複變動企業性質。

2015年3月,在第7次股權轉讓中,吳林元將其2%股權轉讓給Highlight Biotech Limited,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

2015年7月,在第8次股權轉讓中,因「吳林元訴稱其與Highlight Biotech Limited籤署《股權轉讓協議》時,協議將股權轉讓價格210萬美元誤寫為210萬人民幣,該等事項構成重大誤解,請求撤銷雙方籤署的《股權轉讓協議》」,最終Highlight Biotech Limited名下2%股權恢復登記至吳林元名下,中外合資企業變更為有限公司(自然人控股)。

2015年7月,在第三次增資中,Green Medical對林華有限增資5100.00萬元,其中,161.00萬元計入註冊資本,有限公司(自然人控股)又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

來源:招股書

林華醫療上述一系列動作引起了中國證監會的關注。

今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在披露的「招股書反饋意見」中問詢其歷次股權轉讓原因,交易定價依據是否公允,交易資金來源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親屬之間溢價轉讓的情形,是否具有合理性,說明自然人股東背景和機構股東的股權結構(直至自然人或國資股東),是否與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存在關聯關係,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委託持股的情形;並要求其說明企業性質重複變動的原因,是否涉及稅收補繳事項等問題。

林華醫療在招股書中解釋,實控人就歷次股權轉讓、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整體變更等事項履行了個人納稅義務,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不存在受到相關行政處罰之情形;林華醫療歷次股權轉讓主要為家庭或者家族成員之間的股權轉讓,或者為實現高管員工持股而發生的股權轉讓。股權受讓方資金為自有合法資金,不存在通過親屬溢價轉讓進行利益輸送或者股份代持之情形。

來源:招股書

產品單一、 產能利用率連續下跌

除了此前頻繁進行股權轉讓引發中國證監會質疑,記者梳理發現,林華醫療還面臨著產品單一、過於依賴經銷商渠道、產能利用率連續下跌等問題。

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林華醫療營收分別為6.03億元 、6.88億元 、7.92億元;同期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68億元、1.73億元、2.07億元,營收和淨利潤均持續增長。

在業績持續向好的背後,是林華醫療營收的「重頭戲」—「靜脈留置針」產品的熱銷。

據介紹,林華醫療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主要來源於「靜脈留置針」產品。2017年至2019年期間,「留置針」類產品銷售金額分別為5.18億元、5.80億元、6.7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5.85%、84.48%、85.48%。

林華醫療在招股書中透露,公司營收對「留置針」類產品的依賴較大,如果「留置針」類產品的銷售出現問題,將給經營帶來較大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同期「留置針」產品的產能、產量、銷量雖在持續增加,但產能利用率卻持續下滑,分別為95.12%、91.18%、80.09%,三年下跌了15個百分點左右。

據介紹,林華醫療的產品銷售主要以經銷為主,目前擁有一級經銷商約1020家,二級經銷商約741家,覆蓋約3389家終端醫院。2017年至2019年,經銷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0.61%、89.50%及91.80%。

對此,林華醫療在招股書中透露,隨著公司營銷網絡的擴大,對經銷商管理難度也進一步擴大,如果出現經銷商不遵從其關於銷售區域的經營秩序以及經銷商自身經營不善等情形,可能導致產品在該區域銷售出現下滑,從而影響產品銷售。

曾多次捲入「商業賄賂」事件

不僅如此,記者梳理發現,林華醫療此前還多次捲入商業賄賂醜聞。

2019年12月26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道布代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2019)新2801刑初761號)」顯示,道布代為原巴州人民醫院裝備科副主任。2009年至2016年,道布代利用職務便利為江蘇盛韌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經銷商李某在辦理醫用耗材出入庫手續及繼續取得「林華留置針」在巴州醫院授權代理等方面提供幫助,先後收受李某所送現金29萬元。

2016年6月2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扶某某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2015)桂刑初字第00037號)」顯示,扶某某在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擔任桂東縣人民醫院藥械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期間,違反國家規定,在桂東縣人民醫院藥品採購環節中,收受桂東縣人民醫院藥品供應商吳某某等5人共計人民幣56.55萬元的藥品回扣歸其個人所有。其中,2011年11月,黃某某為了銷售2000支林華牌留置針至桂東縣人民醫院,有一次其在郴州市申湘4S店找到扶某某送給他人民幣1萬元。事後扶某某在黃某某處採購了2000支「林華牌留置針」,並幫忙辦理了耗材入庫手續。

記者就上述問題致函林華醫療,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相關焦點

  • 林華醫療IPO之惑:輕研發重銷售,經銷商頻頻捲入商業賄賂案
    4月30日,證監會要求林華醫療就「發行人銷售費用遠高於同行業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發行人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等問題進行補充說明。產品單一、重銷售輕研發、經銷商捲入商業賄賂案等,這些問題讓林華醫療此次IPO之路充滿爭議。
  • 林華醫療IPO:銷售費用「業內第一高」,經銷商捲入商業賄賂
    不過,無論是單一的留置針產品、高企的銷售費用,以及經銷商捲入賄賂風波,都是林華醫療的「硬傷」,被廣泛質疑。針對上述問題,《節點財經》嘗試聯繫林華醫療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圖片來源:林華醫療招股說明書銷售職工薪酬是其中的大頭,佔比超過六成,2019年,林華醫療為452名銷售人員發工資就高達1.7億元。招股說明書顯示,即便是普通銷售人員,年平均工資也達到了28萬。對於銷售人員工資的迅猛增長,林華醫療解釋稱,「是給銷售人員的激勵和獎金。」
  • 林華醫療IPO:單類產品高度依賴,銷售費用高企研發」吝嗇」,經銷商還多次捲入商業賄賂案
    通過閱讀招股書、反饋意見以及相關資料,我們發現林華醫療在IPO的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存在,比如經銷商多次捲入商業賄賂案,單類產品高度依賴,銷售費用高企研發」吝嗇」等。  經銷商多次捲入商業賄賂案  招股說明書顯示,林華醫療的產品主要通過經銷方式進行銷售,公司目前擁有一級經銷商約1020家,二級經銷商約741家,覆蓋約 3389家終端醫院。2017-2019 年度,公司經銷商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90.61%、89.50%和91.80%。
  • 林華醫療IPO:銷售人員「高薪低能」 2倍薪酬水平1/5的創收能力
    林華醫療是專業從事臨床血管給藥工具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Ⅲ類醫療耗材靜脈留置針系列、輸液港,以及醫用敷料、注射器等。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林華醫療銷售費用率約為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而在2019年上半年其銷售人員平均薪酬也達到了同行業可比公司相同崗位的2倍左右。
  • 林華醫療銷售費用超過研發費用10倍 主打產品深陷「紅海」準備闖關...
    林華醫療於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去年12月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擬發行股數不超過4004萬股,擬募集金額為6.01億元,主要用於投資留置針自動化生產技改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建設等項目。不過,在闖關上市路上,林華醫療面臨著產品單一、重銷售輕研發、經銷商捲入商業賄賂等問題,這些讓此次IPO之路充滿爭議。
  • 林華醫療產能利用率下滑仍擴產,理財遠超募資兩倍
    林華醫療靠併購開拓新業務卻接連計提減值準備;依賴單類產品,研發費用佔比不及銷售費用的十分之一;銷售費用畸高;經銷商陷入賄賂案;產能利用率下滑仍擴產,理財產品超14億元,卻反向募集區區6億資金。2018年度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較2017年度增加2,154.59萬元,增幅為19.36%,2019年度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較2018年度增加3,244.49萬元,增幅為24.42%。從林華醫療銷售人員的平均工資來看,普通銷售人員2019年年平均工資也達到了28.25萬元,高層管理人員更是高達705.89萬元,林華醫療可謂在銷售上絕不手軟,大手筆。
  • 江西一醫療器械銷售公司行賄醫院院長230萬 授權代銷企業林華醫療...
    判決書同時披露,上述行賄企業為醫療器械、醫用耗材銷售企業,與10餘家知名醫藥企業有代理銷售授權協議,其授權方包括林華醫療全資子公司蘇州林華醫療器械銷售有限公司等。  《新餘市創晟商貿有限公司、吳維民單位行賄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創晟公司主要經營醫療器械、醫用耗材銷售業務,吳維民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創晟公司在新餘最大的客戶是新餘市人民醫院。
  • 又一家一次性醫療器械公司IPO「折戟」,資本市場為何不歡迎它?
    記者 | 郭淨淨2021年1月14日,今年IPO上會遭暫緩審議的第2家企業出現——蘇州林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林華醫療」)。林華醫療與此前(2021年1月4日)衝刺科創板IPO遭「攔截」的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合醫療」),均為一次性醫療器械公司。這不由讓業內擔心:A股市場不歡迎這類醫療器械企業嗎?
  • 林華醫療:高銷售費率撐不起有效估值,難掩產品單一同業競爭力低
    不過《藍籌企業評論》發現,一方面為了擴大市場,林華醫療給予公司銷售人員較高的獎金激勵,致使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侵蝕公司利潤;另一方面公司保持較低的研發費率,也使林華醫療一直存在的產品單一等問題日益突顯。由於留置針能夠相對普通鋼針減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兒科受到廣泛的應用,並逐漸地影響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林華醫療留置針系列產品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85.85%、84.48%及85.48%,輸液港、醫用敷料等產品均歸為「其他產品」,最高的銷售佔比不及8%,單一產品依賴較為嚴重。
  • 利泰製藥:高新技術存疑 曾現商業賄賂事件
    本刊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了解到,與過分依賴單一產品相比,公司作為醫藥企業,其產品存在的諸多質量問題更應該引起投資者重視,從2006年開始,利泰製藥就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而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更有甚者,利泰製藥還在銷售過程中深陷經銷商商業賄賂醜聞。
  • 恆瑞醫藥行賄醜聞背後 醫藥行業帶金銷售「毒瘤」待清除
    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作為此案主要行賄方之一,恆瑞醫藥多次對雷李培行賄,總金額近277萬元。公開信息顯示,恆瑞醫藥曾多次捲入行賄事件。而醫藥行業也是頻繁爆出商業賄賂事件,包括復星醫藥、華潤三九、步長製藥、海王集團等多家藥企。
  • 林華醫療上半年營收降18.87% 發獎金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變負
    8月10日,林華醫療(835637.OC)發布了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林華醫療實現營業收入為2.78億元,同比下滑18.87%;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73億元
  • 可孚醫療IPO:費用壓縮有術 銷售人員年薪遠遜「近鄰」
    2017-2019年,公司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分別為4.77萬元、5.14 萬元和6.09萬元,而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14.43萬元、20.07萬元、22.47萬元,這意味著,可孚醫療銷售人員平均年薪不足同行的三分之一。
  • 正式掛牌在即 萬泰生物又爆出串標及商業賄賂案件
    萬泰生物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體外診斷儀器與疫苗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而醫藥醫療企業的市場營銷費用及商業賄賂問題一直是證監會關注的重點之一。萬泰生物在過會時也被要求披露「營銷人員在銷售過程中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或者商業賄賂情形,發行人對銷售過程的合法合規性採取了哪些有效控制措施,報告期是否存在銷售方面的違法違規情形。」而萬泰生物在招股書中並未披露其營銷人員是否存在商業賄賂及其他違規情況。
  • 翔宇醫療IPO:近半子公司虧損,「一擲千金」背後涉多起受賄事件
    一直以來,醫藥公司高額的銷售費用總是備受關注。近日主營康復醫療設備的翔宇醫療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然而其多次涉及受賄案件的問題仍需重視。康復醫學是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保健醫學並列的四大現代醫學門類之一,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康復醫療設備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擼起袖子獻出愛|林華醫療員工無償獻血活動
    8月13日林華醫療與蘇州市中心血站聯合開展「獻出愛心、託起生命」職工無償獻血活動林華職工們紛紛以實際行動自林華醫療發布獻血活動「愛心召集令」以來,短短幾天內,就有超百名員工踴躍報名。因獻血人數較多,蘇州市中心血站為本次企業獻血活動「私人訂製」,將獻血車直接開到了林華醫療。採血現場採用分批錯峰的方式進行,並充分做好了獻血員工的防護工作。獻血活動現場,員工們秩序井然,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進行登記、測血型等流程。
  • 林華醫療明日上會:高管變動頻繁、官方文件信披不一
    林華醫療對資本市場並不陌生,曾於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並於2019年12月18日摘牌。如今向A股市場發起衝擊,成色幾何還有待檢驗。《壹財信》梳理多版招股書後發現,林華醫療存在曾經勞務用工違規、高管變動頻繁、招股書與環評文件信息披露不一致等問題。
  • 4000億「醫藥一哥」恆瑞醫藥捲入行賄案,巨額學術推廣費被質疑
    近日,A股醫藥一哥恆瑞醫藥(600276)捲入浙江麗水某醫院醫生受賄案件。據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恆瑞醫藥捲入行賄案。在一篇名為《恆瑞醫藥一年學術推廣費近75億花哪兒了》的媒體報導中,提及恆瑞醫藥子公司有關人員行賄,並質疑其2019年銷售費用和其他現金支出的合理性。
  • 淄博恆昌醫療衝刺IPO,年內多次擴大PVC手套產能
    近日,山東證監局官網披露顯示,山東恆昌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恆昌醫療」)已於本月14日籤署首次公開發型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協議,正式開始衝刺IPO。記者注意到,作為醫用手套和衛生防護手套製造企業,恆昌醫療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勢下頻頻擴產,但環保壓力也隨之而來,或成其IPO路上的「攔路虎」。
  • 林華醫療2019年盈利2.07億元 同比增長19.49%
    挖貝網3月6日,林華醫療(834278)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實現了全年營業收入79,230.46萬元,與去年同期68,760.95萬元相比增長15.23%;實現淨利潤20,697.13萬元,比去年同期17,350.81萬元增長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