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帶來發展新機遇。我省多地亮出實招硬招,支持企業培育發展新模式、打造競爭新優勢,推進內外貿融合發展。請看,青島西海岸新區搶抓發展機遇,建起「空港貨棧」「海上高速」;廣饒縣多措並舉,助力輪胎企業練好科技內功,創新貿易模式。
建起「空港貨棧」「海上高速」,青島西海岸新區降低企業進出口物流成本
跨境電商駛上「快車道」
□ 記者 張忠德 通訊員 李 傑
11月11日零時一過,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唯品會華東保稅倉內,流水線上的工人們就開啟了「繁忙」模式。訂單爆棚之下,庫內作業效率卻提高了25%,「雙11」首單2分鐘就完成出庫。
當天,黃島海關實施24小時專人值守審單、查驗崗位24小時值班,需人工審核訂單業務優先辦理,當日包裹實現當日出區,訂單處理、清關效率和準確率較去年提高33%。
受今年疫情影響,傳統外貿模式遭遇「寒冬」,跨境電商卻逆勢上揚。作為山東省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跨境電商為特色的保稅物流中心,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今年「雙11」大促訂單量突破90萬單,較去年增長3倍多。
今年3月,為搶抓發展機遇,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了跨境電商平臺攻堅作戰指揮部,集中解決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難題。這其中,降低物流成本更是重中之重。
「空運貨物佔跨境電商企業總體貨物的40%,機場二級入庫增加了企業30%的物流成本。」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總裁辦主任王湘鈞告訴記者。
以往跨境電商空運貨物抵達青島流亭機場後,需進入機場航站庫,也就是一級庫,辦理相關手續等待外運。因航站庫場地較小,儲備能力有限,為避免堵塞,需要將貨物運至由物流企業運營的二級庫進行流轉,進出二級庫會收取部分操作費用,這樣就給企業增加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3月,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將問題反饋至跨境電商平臺攻堅作戰指揮部,提出取消機場二級入庫,直接由貨車從航站庫拉至保稅物流中心。
「接到需求後,我們第一時間與青島海關、機場等方面進行協調對接,爭取航站庫到保稅物流中心的直運權利。」該指揮部成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到半月時間,機場二級入庫這一困擾跨境電商的物流問題便得到徹底解決。
「這極大節約了我們的物流成本,更提高了時效。」青島翔通跨境供應鏈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劉振帥告訴記者,入二級庫後再外運需要一天時間,從航站庫直接拉貨,只需要三四個小時。
在此項利好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備貨一線進口貨值達3.69億元,佔全省份額的62.54%,完成二線出區近240萬單,僅「6·18」大促五天時間的累計單量就達到23萬餘單,比預期增長了近30%。
與此同時,出口跨境商品的物流「降本」也同樣可觀。
根據統計,跨境電商出口貨物50%屬於帶電類產品。受政策限制,此類產品在國內不能走空運,大多通過深圳陸運到香港,再由香港轉空運出境。
為此,今年5月,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在山東省率先設立了「空港貨棧」,搭建了雙向通達、運力豐富的「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通過貨棧打板、海港聯運、日韓機場中轉「海空聯運」模式,形成「海運價格+空運時效」的物流優勢。打包之後的貨物,通過青島港經「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到達日韓機場,飛往全球各地。6月中旬,「空港貨棧+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完成全線測試。
「『空港貨棧+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模式將降低企業30%的物流成本,推動全球貨物貿易和市場消費,尤其是帶動3C類帶電產品的出口,形成3C類帶電產品青島口岸的特色優勢。」王湘鈞表示。
練好科技內功,創新貿易模式,廣饒助力輪胎企業開拓多元市場
出口企業「轉」出新機遇
□ 記者 李 明 通訊員 高杜康 張玉霞
日前,山東華盛橡膠集團為福田汽車國六動力水稻收割機產品同期研發的輪胎再次中標,獲得該車型100%配套供應份額。自此,華盛橡膠集團已為福田汽車配套了上百個車型,成為份額最大的配套主供方。
「橡膠產業屬傳統產業,但傳統不代表落後,只要技術、設備先進,傳統產業裡照樣有高新技術企業、明星企業。」華盛橡膠集團副董事長張玉亮介紹。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2016年,該集團引進了40餘人的國內知名技術團隊,建起研發中心,先後參與實施了總投資6億元的三個創新創造項目,持續推動公司向智能化、數據化邁進。2017年3月,福田汽車對華盛橡膠集團的產品進行小批量試驗,半年驗證期滿後,華盛橡膠集團正式成為福田汽車供應商。
「從一個型號到多個型號,從小批量到主供應商,迄今為止,我們的產品故障率為零。」張玉亮介紹,以往產品有七成以上出口海外市場,儘管今年受疫情影響,外貿訂單下滑了50%,但是國內訂單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前八個月的銷售額逆勢增長20%以上。嘗到研發甜頭的華盛橡膠集團又投入1億多元擴建新研發中心,研發團隊達到120多人。
在「輪胎之都」廣饒,像華盛橡膠集團這樣面對市場轉型的企業不在少數。橡膠輪胎產業是廣饒縣重要的主導產業,聚集了近30家輪胎出口企業。廣饒輪胎企業在外貿訂單下滑的危機中,通過苦練內功,創新發展模式,加大開拓內銷市場,變危機為發展的新機遇。
然而,「出口轉內銷」對於輪胎產品來說,並非易事。「出口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方的輪胎,必須符合這個國家車輛的標識規格。我們國內不用這個標識的輪胎,無法去匹配國內的車輛,這就倒逼我們去開發適合國內市場的產品。」華盛橡膠集團副總經理張靜說。
當地政府給尋求轉型的企業提供了大力支持。當時,華盛橡膠集團針對國內中高端市場,準備研發一款「缺氣保用輪胎」新產品,輪胎漏氣後依然能正常使用一段時間,但關鍵的材料工藝難以突破。當地積極聯繫青島科技大學,在廣饒設立橡膠研究院,與企業聯合開展攻關。
練好科技內功,新產品走俏國內市場,而創新貿易模式,則給廣饒輪胎出口企業開闢了發展新渠道。劉建霞是東營一家卡車輪胎服務站的負責人,前陣子急需一款卡車輪胎,她從大胎網下單,僅用兩天就收到了貨。大胎網是由廣饒一家輪胎企業打造的電商平臺,可以實現卡車輪胎的定製化服務。大胎網(山東)供應鏈有限公司創始人朱雲成告訴記者,過去是工廠生產出輪胎後,交給各省級代理商,經過三個環節層層批發,到門店(輪胎服務站)再賣給消費者。現在,渠道成本降低還惠及消費者,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輪胎行業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目前,廣饒縣已支持輪胎企業實施了50多項技改項目,開展橡膠輪胎產業整合重組三年行動,多措並舉助力企業開拓多元市場。「加快技術創新,爭取用3年時間,有三到五家企業進入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的前30強,形成較為完善的輪胎產業體系,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輪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廣饒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偉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