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1淪為拉機柄,一戰罕見的12.7mm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

2020-12-16 瘋狗的輕武

說到反坦克步槍,估摸很多人能想到蘇聯的PTRD,PTRS;亦或者是英國博伊斯、德國Pzb39之類。但這些都是二戰時的武器,回到一戰呢?大概率只能想到德國那把放大版的毛瑟13.2mm T-Gewehr。

之前我寫過一款英國在一戰末期研發,但沒上過戰場的戈薩爾12.7mm反坦克步槍,今天則再和大家聊一把美國作品,同樣是一戰末期研發,同樣沒上過戰場的12.7mm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

一戰時期,隨著坦克和飛機的威脅,各國都開始認識到傳統的中口徑步槍彈在對付這兩的時候非常乏力。其中德國人面對大量英法坦克的壓力最大,因此也最早將13.2x92mm用於放大版本的毛瑟步槍上以對付坦克,美國人在1918年繳獲這批武器之後,也尋思要開發一種大口徑槍彈。

與德國人一樣,早先美國人在開發大口徑時候也是優先考慮使用在機槍上,他們將設計機槍的任務丟給了白朗寧,而配套的12.7mm子彈的研發則丟給了溫切斯特連發武器公司。不過機槍的研發需要時間,因此陸軍軍械司打算先造個反坦克步槍出來應急。

1918年12月,溫切斯特的工程師德溫·普格斯利(Edwin Pugsley)完成樣品,並提交了轉栓式12.7mm反坦克步槍的專利。在測試時,它能在100碼(91米)穿透22mm的表面硬化裝甲,500米距離上能擊穿19mm均質鋼板。這個數據算不上多好,但對一戰的坦克而言也基本夠用。

這款槍整體外形類似1917年,同樣是溫切斯特公司開發的博爾頓機槍,這批機槍主打燃燒曳光彈,原本計劃用來對付德國人的齊柏林飛艇。但一戰後期德國已經開始玩戰略轟炸機了,所以博爾頓胎死腹中。但這把反坦克步槍至少在外形上傳承了博爾頓機槍。

↑博爾頓

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設計,先看它的握把。是不是很熟悉?就是白朗寧M1911手槍的握把,溫切斯特直接把1911的拿來用了...而且溫切斯特並沒有給它設計拉機柄,而是直接將這個握把當做拉機柄使。這種設計能明顯加快上彈速度,因此溫切斯特給其配了一個從側上方供彈的5發彈倉(估計也是借鑑博爾頓的)

槍機的話則純粹就是一個山寨放大版毛瑟,它有毛瑟標誌性的可約束抓殼鉤,垂直的兩片大閉鎖突筍。這個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是毛瑟槍機以堅固著稱,足以發射大口徑步槍彈。二方面是美國人當時自己的步槍也是山寨毛瑟的春田M1903,不用動腦子的照搬真香。

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的槍管位置還有一對耳軸和彈簧,耳軸在圖2中顯示用於連接一個固定支架,而彈簧則是用來吸收槍身後坐時的衝量。畢竟我沒在這把槍上看到膛口制退器,如果不採取一些後坐緩衝設計的話,射手的肩膀估計特酸爽。

在老照片中還能看到它帶有一個光學瞄準鏡,支架固定在彈匣井上,或許美國人那會兒就有考慮將這貨當做反器材步槍使。

正如前邊所說,這把槍的原型亮相已經是1918年12月,一戰這會兒已經結束,所以這把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也沒了下文,具體造了幾支沒數據。唯一可知的現存樣品存於美國懷俄明州科迪市的槍械博物館。

相關焦點

  • 二戰瑞士的24mm反坦克步槍
    莫非瘋狗也淪為無恥的標題黨了?這真不是,今天要談的這把反坦克步槍名叫Tankbüchse 41,tank是坦克,büchse是步槍,所以這是瑞士人自己給起的破名...真不是我標題黨。說到瑞士的反坦克步槍,大多人總是先想到索羅通公司20mm的那批S18。
  • 7.92毫米口徑鉛芯彈也想打坦克?二戰波蘭Wz.35反坦克步槍
    畢竟他們的武器幾乎全是幾乎德國、蘇聯、美國的山寨版,今天要聊的Wz.35反坦克步槍也一樣。Wz.35設計於20年代後期,當時全世界都意識到未來戰爭中裝甲車輛的比重會逐漸的增加,因此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研發是個很自然的需求。但你想波蘭從18世紀末開始就一直被別人統治,自己沒有啥工業底子,直到一戰結束才復國。
  • 世界最早的反坦克武器,一戰英軍的夢魘,德國M1918T-Gewehr步槍
    ▲英國馬克1型坦克,裝甲厚度6到8毫米到16916年,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7.92x57毫米的SMK穿甲步槍子彈,這種彈藥的穿甲能力足以擊穿早期的英國的馬克1薄皮坦克,這使得常規的步槍得以變身成為反坦克步槍。此外,SMK子彈在防空射擊方面非常有效,其破壞性和穩定性比普通子彈更為突出,對於早期的雙翼飛機形成了極大威脅。
  • 退伍軍人設計的縫合怪——霍洛維HAC-7步槍
    1984年,霍洛維開辦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霍洛維軍火公司(Holloway Arms),他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設計一支理想的.308口徑(7.62x51mm)戰鬥步槍,最終的產品就是HAC-7步槍。
  • 比利時FN FAL民用型步槍 美國華人展示「自由世界的右臂」
    這是美籍華人KUN收藏的比利時FNFAL「308競賽」步槍,該槍就是FNFAL步槍的民用型號,發射.308溫徹斯特(7.62×51mm)彈藥。FNFAL步槍由比利時輕武器設計師迪厄多內·賽夫和歐內斯特·韋爾維耶1946年開始設計,1951年定型。有意思的是該槍最初設計使用二戰中德國研製的7.92×33mm短彈。
  • 寫在巴雷特之前,80年代初的12.7mm口徑反器材步槍AMAC
    咱們都知道在一二戰時期有一票12.7-20mm口的反坦克步槍,但隨著二戰時坦克裝甲的增厚,反坦克步槍這種動能穿甲武器顯得有點弱雞。隨即而來的就是聚能穿甲原理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取代反坦克步槍。再到戰後,大口徑的反坦克步槍就一蹶不振,直到1990年的海灣戰爭,12.7mm的巴雷特以反器材步槍的ID重新喚起了一波大口徑步槍潮流。 那麼問題來了,反坦克步槍是怎麼變成反器材用途的,時間節點是啥?
  • 評測:魯格精密步槍推出5.56mm版 次角分精度僅7621元
    2015年,魯格公司推出的精密步槍引起一場巨大的商業風暴。究其原因就是滿足了市場對於性能出色,價格低廉槍械的潛在需要。最初,魯格精密步槍(RPR)並沒有5.56×45mm口徑,但為了迎合槍迷的需要,推出了這個口徑。
  • 西格紹爾SIG-716G2,一款優秀的精確射手步槍,成為多國步槍首選
    其中最受好評的,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SIG-716G2精確射手步槍,一款融合了AR與M16步槍設計,精度更高的新式產品。當西格紹爾進入美國後,公司高層原本打算將自己的拳頭產品——SG-556推廣到美國市場中。
  • 為什麼這個德國兵的步槍槍口有個鉤?【二戰老照片】
    「鐵拳」反坦克火箭筒複製品真正的Kar.98k卡賓槍是1935年德國軍隊在原Kar.98b卡賓槍的基礎上將槍管長度從740mm(Kar.98b雖然也叫「卡賓槍」,用Kar.作為代號,但這是一支傳統的長步槍,只是配發給騎兵和自行車部隊為主,所以也叫「卡賓槍」)縮短到600mm演變而成的一種短步槍,是二戰時期德軍的制式步槍。
  • 利劍在手:6.5mm格倫德爾戰術卡賓槍與GSR狙擊步槍
    這款槍彈的特點非常突出,一眼看上去這是一個「大肚子」槍彈,因為其彈殼直徑為10.9mm,而彈殼縮頸部位的直徑只有7.4mm。其實正是這樣的設計讓這款槍彈擁有了更遠的射程。其全彈長度為57.5mm,可直接裝入M16系列突擊步槍所用的彈匣——5.56mm NATO彈全彈長與之相同。
  • 【槍】古怪而精靈——瑞士Stgw57 7.62mm自動步槍
    Stgw57於1954~1957年間研製,該槍參考了德國的毛瑟StG45突擊步槍和西班牙賽特邁步槍,但採用瑞士本土的7.5×55mm口徑步槍彈。該槍在1957年被瑞士軍方採用。將T形拉機柄向後拉,槍機在向後運動的過程中壓倒擊錘,擊錘被阻鐵掛住。拉機柄向後拉到位後鬆開,槍機復進。  該槍的槍機由兩部分構成,機頭較輕,機體較重。機頭上有兩個很輕的滾柱,其幾何形狀與通常所見的閉鎖滾柱不一樣,它們不是簡單的圓柱形,而是帶有一些小的滾動件(襯塊)。當機頭推槍彈入膛後便停止復進,而機體仍然強制復進,並穿過兩滾柱之間的空隙。由於機體前端為楔形,所以它復進時便將滾柱擠出。
  • 被95式步槍「養大」的射手,如何評價03式步槍?
    △ 槍械輕短一些,匍匐就方便一些,大家可以用笤帚感受一下拉機柄03式步槍的拉機柄設計卻讓人感到一絲彆扭。位於槍身右側的拉機柄有些太靠下了。在栓動步槍時代,由於旋轉後拉的動作較為複雜,再考慮到大部分人右手更加靈活有力,步槍拉機柄大多都設計在了槍身右側。但在半自動和自動步槍普及後,拉機柄的「使用率」就大大降低了。不過很多步槍延續傳統,依然把拉機柄設計在槍身右側,03式步槍也不例外。由於我軍堅持使用一體式隨動式拉機柄,為了不讓拉機柄「割裂」機匣,03式步槍的拉機柄不得不設計在上下機匣連接處,位置比較靠下,有打手的「嫌疑」。
  • 初速820米每秒 射程1000米 告別了俄羅斯傳統風格的高精度狙擊步槍
    戰鬥民族的武器風格一向以簡單實效、結實耐用為主,但是如果單純的只是認為俄羅斯的輕武器全都是傻大黑粗,那就是真的錯了,至少這一款SV98狙擊步槍無論在外形設計還是射擊精度上,都顯現出了不同於其常見風格的特殊魅力來。
  • 享譽全球的二戰栓動步槍之一:Kar98k毛瑟步槍的前世今生
    Gew 98融合了第一次大戰的實戰經驗加以改進,首先有98a,是槍管比Gew 98標準型短的騎槍,槍管長度由Gew 98的29.1寸槍管縮短為23.6寸,採用了下彎式的拉機柄。後來有98b,仍然是29.1寸槍管,或稱卡賓槍型,98b雖被稱為卡賓槍,但長度與Gew 98步槍相同(槍管長度讓"卡賓槍"這個稱呼聽起來不大恰當)。
  • 解讀:德軍下一代步槍有力的競爭者HK433 最新版悄然現身
    目前,黑克勒-科赫正在與黑內爾競爭德國聯邦國防軍下一代步槍,並有機會獲勝。在黑克勒-科赫與ConCamo聯合拍攝的新廣告中,參與競標的HK433現身,並承擔了相當多的戲份。通過一些細節可以知道這支HK433並非最早曝光的那樣,而是經過改進的最新版本。
  • 別人家的毛瑟,二戰德軍少量裝備的G33/40步槍 比98K還短一截
    這把槍在德軍中被命名為Gewehr33/40,但這貨早先並不是德國貨,而是隔壁斯洛伐克的Vz.33步槍。咱們想,一戰那會捷克斯洛伐克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也是奧匈最重要的軍工重鎮。當時布爾諾軍工廠主要還是給奧匈生產曼利夏1895步槍,然而曼利夏這類直拉栓動武器在一戰的塹壕泥潭裡很容易出可靠性問題。
  • 【重塑「AR15步槍」】摯愛老經典—布勞內爾發布全新復古系列步槍
    例如他們公司看起來非常酷的BRN-PROTO步槍新品等,這些產品的信息目前尚未在其公司官網上發布。圖1 BRN-PROTO步槍,這很老學校BRN-PROTO步槍是他們復古系列步槍(retro line)中的最新成員,此前布勞內爾公司已經發布了不少復古的老學校產品,此次最新的BRN-PROTO
  • 世界名槍賞析第六十六期——莫辛-納甘步槍
    1891年正式採用,定型為1891型3線(舊俄羅斯度量衡,1線等於0.1英寸或2.54mm,因此,3線等於7.62mm或.30英寸)口徑步槍。在這個委員會幾乎變成一個世界步槍收藏博物館的同時,莫辛也接受委託設計了一種5發單排彈倉的7.62mm口徑步槍參與這個招標,根據古老的俄羅斯度量衡稱為3線口徑。而比利時武器設計師李昂·納甘則向俄羅斯軍隊提交了一種3.5線口徑(8.89mm)步槍和500發槍彈進行測試。
  • 德國新一代步槍選型之謎:HK416/433與MK556比拼
    不過且慢,事情並非按照邏輯正常發展,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即出現了變化——10月10日,因黑內爾被爆出黑料,國防部隨即解除了和黑內爾的合同,12萬支MK556的訂單頃刻之間又落空了。德國下一代步槍花落誰家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