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時肩部會受傷,該怎麼解決呢,看看以下恢復的方法

2021-01-19 健身小筆記

每個健身者都會有肩部受傷的困擾,因為肩關節的四周有三角肌的存在,所以不能通過訓練以後肩部的疼痛,就判定肩部有所損傷。與其在糾結是否受傷當中,還不如儘可能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鍛鍊以後就使用以下的方法來緩解痛感,修復鍛鍊所帶來的疼痛和影響!

俯身手臂自然下垂

在鍛鍊收尾的時候,很多健身者通常採用拉筋的方法去緩解肩部所帶來的疼痛感,不過這是無用的,因為只能夠暫時性的緩解這個問題,延遲性的緩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俯身手臂自然下垂,哪一側的肩膀更加的痛,就讓那側的手臂下垂的更多,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通過身體的搖晃,帶動手臂搖晃,能夠快速有效的解決肩痛的問題。不過這隻針對訓練結束那個時候有用,對其所帶來的後遺症,是無用的。

下犬式支撐及支撐送肩

下犬式支撐相對於倒立支撐來說,更加的的簡單,而且容易造成血液循環困難的情況。對肌肉的刺激超過標準,就對肩膀的疼痛恢復沒有幫助。下犬式能夠全方位的使身體肌肉得以使用,加速血液的循環性,更均衡的使其所需的能力有所提升。而這個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支撐送肩主要是為了改善肩部姿勢不正確所帶來的影響,對胸椎及肩部的有更直觀的指向性,不過其所需要的時長很多。但是你在開始訓練之前就做這個動作,能夠短暫的糾正體姿不正的情況,提升訓練的質量,減輕肩膀受傷的風險。

三種形式的懸吊

肩關節會與鎖骨相結合,形成懸吊的狀態。而懸吊也分為三種情況:動態懸吊,是肩周圍的關節熱身的絕好方式,在鍛鍊背部的之前被廣泛的用到;靜態懸吊,能夠對血液的循環有很好的幫助,緩解訓練所帶來的不適感,這一動作在訓練過程中會有明顯的效果;懸吊放鬆,能夠使全身達到全方位放鬆的目的,在訓練結束的時候是極其有用的。

這三個方面,能夠有效的緩解健身者在鍛鍊之後,肩部所產生的疼痛感,可以有效的防止身體更深層次的損害。

相關焦點

  • 肩部韌帶拉傷是怎麼引起的?想要恢復快,收下這些妙招
    肩部韌帶拉傷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運動損傷,主要發生在進行上肢的一些運動訓練時,比如舉重、拉伸等等,還有就是運動強度和姿勢不當造成的。出現韌帶拉傷後,我們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損傷到什麼程度了,也好能及時處理。
  • 健身肩膀受傷怎麼恢復?教你如何邊鍛鍊便恢復肩膀疼痛
    最近這段時間小編我一直在嘗試新的健身計劃,尤其是肩部的計劃。因為一直以為肩膀都是我最薄弱的部分,所以特地找了一個強度非常高的計劃。悲劇的是練了1個多月,肩膀似乎有些傷了(當然和其他因素也有關,不只是強度)。肩膀本身就是比較「弱」的部分,因為你無法承受較大的重量,再加上姿勢的不標準或者盲目追求大重量就很容易受傷。哎,只過自己太不小心!
  • 肩部訓練時,肩部關節總是彈響?該如何正確練肩呢?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健身愛好者們,開始增加自己的肩部肌肉,以此想要在細節上改變自己的身材。不過不管是訓練肩部還是訓練胸肌或者手臂肌肉,在一些像啞鈴飛鳥等動作的訓練中,總是會出現肩部咔咔作響的情況,久而久之甚至會出現疼痛狀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肩部的訓練又應該怎樣科學地練習?
  • 健身運動中,為什麼會受傷?該如何訓練才能避免?
    但是在剛開始訓練期間,我也是經常受傷,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傷痛期間如何訓練。這些內容都是我的個人經歷,僅代表個人,不向任何人提供解決方案,只是作為一種應對方法供參考,最終目標是減少傷害,安全健身。
  • 肩部在訓練時出現疼痛嗎5個動作增強保護肩關節避免受傷康復肩部
    肩關節是健身訓練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如果一個訓練者的肩關節在訓練中受傷,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訓練者要告別重量擼鐵的舞臺了,因為肩部受傷訓練受傷嚴重是很難再恢復要以前的,即使康復了也是無法再進行大重量擼鐵訓練的,所以習慣健身的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肩部,千萬不要讓肩部受傷,肩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樞紐部位
  • 調整劃臂姿勢,可以避免仰泳肩部受傷,這些方法值得一試
    導語:天氣越來越炎熱,遊泳運動成為人們過夏消暑的方法,但是隨著遊泳時間的深入,很多的朋友出現了運動傷的情況,其中出現最普遍的就是肩部受傷,有很多的健友給我留言:說在仰泳時,肩部經常出現疼痛感,導致自己無法繼續遊泳,今天我們就把這種現象當成熱門話題,幫助小夥伴們擺脫煩惱,
  • 合理保護肩部肌肉,小心你的健身動作,可能很傷肩膀
    有沒有人在健身的時候時常會發現自己的肩膀偶爾的疼痛一下,很少有人會在乎這個偶爾的疼痛,稍微嚴重一點的情況,有的人或許會選擇休息兩天,以為身體就能夠恢復,但是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肩部的損傷很難恢復,因為肩部肌肉全方面包含了肩膀,出現肩膀痛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錯誤的健身姿勢導致的,尤其是上半身肌肉訓練動作,像伏地挺身之類的還有臥推這樣的動作,如果你稍有不慎,重量還很大的情況下你就很容易中招。
  • 那你得先了解肩部,避免訓練受傷才行
    因此在訓練中經常會使用大重量和多次數,多組數,小重量相結合的訓練方法,因此肩關節就會頻繁用力,很多朋友在訓練過程中就出現了肩關節組織損傷,這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那麼肩關節的損傷是如何發生的?又該如何避免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肩關節。
  • 健身肩膀經常受傷怎麼辦?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肩膀受傷?
    肩部健康問題不管是健美運動員、其他運動愛好者,還是對不運動的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近年來,由于越來越多人在生活中的體態或工作問題,許多不鍛鍊的人或多或少會遭患有肩痛,健身的朋友更不用說了,甚至我還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肩傷的訓練生涯是不完整的!"
  • 健身過程中最常見的肩袖損傷問題怎麼解決
    炎症會導致三個問題:1.肩袖肌腱炎 ,僅在特定運動中,使用向該肌腱拉動的肌肉或向上伸直時,單個肌腱發炎才會引起疼痛。2.肩部滑囊炎,也稱為肩峰滑囊炎,當炎症擴散到潤滑肩袖肌腱的液體囊中時,即發生滑囊炎,夜間疼痛通常會加重,幾乎在任何方向上移動肩膀時都會發生,尤其是當您向上伸時。
  • 臥推肩部受傷後還想鍛鍊怎麼辦?下面6個策略讓你不用放棄健身房
    有很多人在力量訓練的時候受傷後去看專業人士,經常會被告知你不能再去訓練了的建議,這就讓那些已經將健身鍛鍊形成自己生活習慣的健身愛好者感到非常沮喪。本來想把自己的運動損傷看好了,能夠繼續去鍛鍊,沒想到卻被告知很久都不能再去做力量訓練了。這真的是事與願違。
  • 臥推肩部受傷後還想鍛鍊怎麼辦?下面6個策略讓你不用放棄健身房
    有很多人在力量訓練的時候受傷後去看專業人士,經常會被告知你不能再去訓練了的建議,這就讓那些已經將健身鍛鍊形成自己生活習慣的健身愛好者感到非常沮喪。本來想把自己的運動損傷看好了,能夠繼續去鍛鍊,沒想到卻被告知很久都不能再去做力量訓練了。這真的是事與願違。
  • 安全健身:4個經典常見動作錯誤訓練糾正避免肩部肘關節手腕受傷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組關於訓練時如何避免,肩部關節,肘關節,手腕部位受傷訓練動作糾正,現在熱愛健身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多健身新人由於前期缺乏訓練經驗,導致有很動作動作都不能達到標準的訓練姿勢,但是在健身訓練中,對健身動作的標準性要求非常高,如果訓練的者動作不夠標準,那麼在訓練中就會很容易造成訓練意外或者加重關節的磨損
  • 健身增肌怎麼練?看看這5個方法能否幫助你
    健身的目的是想讓自己變得強壯,身體變的更加結實,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增肌,相信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增肌,增肌的原理:其實就是超量恢復,在肌肉纖維受傷之後,會出現修復現象,隨後超出原先水平,最後恢復正常,只有科學的訓練,及時的補充營養和保證充足的休息,才能得到快速的肌肉增長,這就是所謂的增肌。
  • 漂亮的肩部肌肉,從「死磕」開始
    適用人群:當你明白「重量不等於訓練」、「肌肉控制才是王道」,並且肩部已經有那麼點雛形的時候,你可以考慮從使用以下的方法。解析:肩部訓練最傳統的「各種平舉」其實反而是最難的,只有當我們對肌肉了解達到一定層面時,才能化繁為簡去嘗試這些「本來的動作」。
  • 找尋肩部肌肉的訓練方法,看看你在用哪一個?
    想要擁有自己的寬厚飽滿的肩部肌肉了?但是作為身體的小肌群,想要練出自己滿意的肩部肌肉,擁有寬厚的肩膀。因其特殊性,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數據和精力在這上面,不僅僅是要持之以恆,還需要一個詳細的方法來幫助我們訓練,保證並提高我們的肩部肌肉訓練效率與質量。
  • 通過3種簡單的鍛鍊方法改善肩部健康
    肩膀往往是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跪著的祈禱伸展是1-2拳,因為這是通過引入胸廓伸展來扭轉該模式的好方法,並且對拉伸有很大的伸展作用。你甚至會注意到肱三頭肌上有一個很好的伸展動作,這是附加的獎勵。從跪在長凳,沙發或你要使用的任何其他物體前面開始。將肘放在其頂部。
  • 提高肩關節穩定性的5個動作,以後健身,再也不怕肩部受傷了
    大家知道,在平時運動的時候,哪個部位最容易受傷呢?並不是膝蓋,而是肩部。肩關節是全身活動性最高的一個關節,因為它的關節頭是大於關節窩的。這也導致一個問題出現,就是肩關節是全身穩定性最差的關節。進而,在運動時候,肩關節本身,和圍繞著肩關節的肌肉,也最容易受傷。比如臥推就很容易傷肩,引體向上則很容易拉傷肩袖,更不用說雙立臂和倒立這些動作。那麼如何強化肩部,讓肩部不容易受傷呢?下面這5個動作,平時一定要多練。
  • 預防受傷及提高運動表現時該怎麼練
    肌力訓練會讓人變壯,但可能在球場上讓人變鈍?有不少人問到該怎麼練呢?
  • 健身運動時腳踝受傷該怎麼辦呢?教你正確的處理辦法,學起來
    導語:在運動健身中,除了不用腳的遊泳或蹲坐等運動外,我們的大部分健身都是依靠腳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這也就說明,在運動時,我們腳的承受力要比平時的承受力要大得多,也就很容易導致我們的崴腳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腳踝受傷,往往會出現在在跑步的過程中,因為隨著速度加快而帶來的衝擊,會對我們的腳踝造成極大的傷害,一旦出現受傷情況,傷勢輕微的人也許休息幾天就能痊癒,但傷情嚴重的人,甚至需要手術才能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