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受傷及提高運動表現時該怎麼練

2021-02-21 體能網

肌力訓練會讓人變壯,但可能在球場上讓人變鈍?有不少人問到該怎麼練呢? 

我們是想成為健力(力量舉)型選手,而其它運動項目當作休閒娛樂,還是您想藉由肌力訓練來預防受傷及改善運動表現呢?這是個關鍵問題,想通問題才有可能理性討論,否則只是各自為自己的喜好在辯護。
健力比賽是比三大動作『深蹲、臥推、硬拉』,因此『專項訓練=肌力訓練』。而健力型計劃的目的即為提升3個動作的肌力表現,有計劃安排足夠刺激及適應(恢復),讓你在這三個動作中擁有好的力量表現。而在其它運動項目,尤其運動中包括技術、軀幹旋轉/抗旋、加速、減速、方向轉變、跳躍/落地等元素,我們需要練習、適應及熟悉的是專項場上的動作,讓你在場上表現可以更有效率(=節省體力)、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強而有力的急停/加速、反應更靈敏、旋轉更加流暢而有力等。其它運動項目在從事肌力訓練時,目的是藉由肌力訓練來改善各種動作模式的能力,而不是針對特定動作的能力。比方說,藉由肌力訓練來改善下肢膝主導及下肢髖主導動作模式的能力,而不是針對後蹲或硬拉這些動作。六角槓硬拉(下肢髖主導、雙邊、加壓背部肌群、能扛最重的動作)計劃中,不會同樣的動作出現二次,而除了考慮雙邊動作,運動中,單腳其實是很重要的一環。先有活動度,才有穩定度,最後才有好的運動表現,單腳訓練,包含關鍵的穩定度元素,身體有好的穩定度,才有機會充分發揮單腳的動作能力,否則在強度高的運動場上,未有足夠的穩定度來進行單腳的動作模式,最終可能出現代償模式,增加受傷的風險。對於運動員的肌力訓練,一個設計完善的長期訓練計劃最終會創造出某種肌力標準(如以下是MBSC的標準),但並不是為了達到這些肌力標準,我們只做哪些肌力動作。1.25 ~ 1.5倍體重:懸垂式上挺、引體向上(包含體重)、臥推、後腳抬高蹲×5下每個運動項目的肌力訓練都該不同或定製化嗎?在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書上有提到80/20法則:從肌力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運動對肌力的需求是一樣的。馬克‧卡迪納爾(Marco Cardinale)在2012年倫敦奧運中擔任英國隊的高效能運動表現指導員,我們曾一同參加美國波士頓的一場研討會,他說了一句我最喜歡引用的話:你的運動並沒有與眾不同,偏偏你就是要認為它與眾不同。卡迪納爾當時提到自己在倫敦奧運期間試圖調整選手肌力與體能的經驗。所有教練都認為他們的訓練計劃必須不一樣,因為他們的運動是獨特的。而真相是:各個運動的基礎肌力訓練需求其實差距甚微。況且,就算有差異,也不會大幅改變肌力訓練的方法。鍛鍊的體能面向或許不同,但肌力訓練的同異比例可能還是要遵照80/20法則,也就是所謂的帕雷託法則(Pareto principle)。即便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我們在力量房做的訓練也有百分之八十是相同的,每位運動員擁有的肌群都一樣,而且這些肌肉的強化訓練也出奇相似。增進爆發力與速度都需要肌力。你要將肌力視為構建一切的基礎。然而,千萬別只想到單純的雙側肌力概念,我反而會將焦點放在特定的單邊肌力上。一份肌力訓練計劃的鍛鍊內容,應該簡單到如同推、拉、膝關節主導的運動、髖關節主導的運動與一些核心肌群鍛鍊一樣。我曾有幸指導並訓練籃球、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足球、柔道、划船等等運動領域的奧運獎牌得主與世界盃選手。我可以告訴各位:肌力訓練的同異比例80/20法則是很精確的。就算沒有百分百符合這個數字,也是比較接近90/10 法則,而不是70/30法則。肌力與體能訓練,除了肌力訓練,體能訓練及核心訓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山姆覺得,讀書及取得市場的證照之外,或許更應該長時期黏著在一套成熟的系統中去實際操作與學習,或許才有機會培養出實戰及實務的教練,而不是紙上談兵,或者隨便開出書上的計劃,但不知所以然。來源:山姆伯伯blog。網址:http://www.unclesam.cc/

·END·

關於體能網

始於2012年,體能網(www.tinengwang.com)是國內體能訓練第一站,致力於分享大眾健身和體能訓練知識。我們的口號是:普及體能知識,惠及大眾健身,衝破認知藩籬,離科學訓練更近。(小編微信:lang13250616)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男人要怎麼練,才能提高臨床表現
    過去的幾個月我都泡在健身房,雖然沒有練出六塊腹肌,但是還是妥妥的瘦了。自己健身的時候都會想怎麼練、做什麼動作可以讓男人在床上的表現更好。那麼一個男人應該怎樣運動才能幫助自己提高臨床表現呢?首先,我們要排除「今晚去健身擼鐵一小時,明天我就可以幹一小時」的錯誤想法。
  • 練瑜伽難免會受傷 怎麼預防呢
    前言:現在提倡全民健身,很多女性朋友注重體重、體型、氣質等等,選擇了瑜伽這項運動,但是自身人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都經歷過小程度地受傷,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一個不注意就容易產生意外損傷。那麼怎麼預付呢?下面介紹些動作給你運動來個小預防!
  • 運動減肥很好,但運動損傷,該如何預防?
    如果你在運動時覺得關節不舒服,那是可接受的;如果做完運動後,或是隔天覺得疼痛,情況就不妙了。長時間疼痛、關節周圍腫脹,這些都是受傷的警示,應馬上就醫。預防方法:平時加強小腿肌肉的拉伸和鍛鍊,如有受傷,及時冷敷。
  • 運動時怎麼預防肌肉抽筋 不妨試試5個方法
    對於運動,很多男人都喜歡,基本隔三差五都會選擇去運動,因為運動提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但是很多人在運動的時候,就很不小心就出現肌肉抽筋的情況。  運動時怎麼預防肌肉抽筋  3、在高溫或長時間劇烈工作或運動時,應當及時補充電解質,身體疲勞時,應有充分的休息再進行運動。
  • 舉重運動員的鐵腰是怎麼練的?
    舉重運動員的鐵腰是怎麼練的? 對運動員來說,練腰背能提高成績 對我們來說,練腰背也有數不盡的好處 那麼,舉重運動員的鐵腰到底是怎麼練的
  • 腳踝傷病預防與受傷後的運動康復訓練
    很多運動愛好者在中年時候雖然運動經驗增加,但是身體卻喪失了很多功能。如果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身體功能健全,那麼他們將可以享受比年輕時更多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那麼足踝到底應該怎麼建立這些功能呢?       第1,建立本體感受。在人體的肌肉當中,有一個感受器叫做肌梭。在人體的肌肉受到牽拉或碰撞時,它會及時反饋到大腦。
  • 易建聯受傷,提醒我們運動時注意保護跟腱
    上周末,CBA總決賽,廣東隊喜獲十冠王,但易建聯在比賽第3節時受傷被攙扶下場,嚇壞了不少球迷。官方確認易建聯的傷情是「跟腱斷裂」!NBA球員杜蘭特、科比、飛人劉翔等著名運動員都曾經被跟腱斷裂困擾,不少運動愛好者紛紛發問,為什麼會跟腱斷裂?有什麼辦法預防和保護?
  • 瑜伽越練越受傷?做好這4點,幫你學會預防運動損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肯定經常能遇到從瑜伽中受益的人,但我們也會遇到因不當練習而受傷的小夥伴。因此,就有一個名詞——「瑜伽傷」。然而,這個詞的出現讓很多人認為瑜伽是一項容易受傷的運動,這也讓很多對瑜伽感興趣的人望而卻步。
  • 手肘側韌帶受傷該怎麼預防?訓練時該注意什麼?
    預防的重點:如果有手肘屈肌,手腕屈肌或者內轉肌太緊等狀況,要先放鬆這些肌肉,恢復正常的手肘與手腕活動角度,可以減少手肘受傷的機率訓練的重點: (1) 訓練近端關節穩定度(2) 訓練投球加速動作的肌肉協調性(3) 訓練肢體遠端的控制力
  • 該怎麼處理?日常如何預防?
    在運動過程中,尤其做一些難度較高的運動時,容易受傷,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要不斷的訓練增強體質,在這個過程中,受傷更是在所難免的。扭傷和拉傷是常見的兩種損傷,很多人都以為扭傷和拉傷是一回事。下面就向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如果不小心受傷了,也能知道該怎麼處理。扭傷一般是指體內的關節、骨頭或者某些軟組織受到損傷了,這些受損是看不見的,皮膚沒有什麼表面的磨損。比較常見的是踝關節扭傷,在運動中出現的機率比較高。而拉傷是肌肉拉傷,在運動過程中,肌肉收縮,或者運動方式不正確,肌肉被過度牽拉引起的。
  • 提高運動表現的關鍵,除了力量還有 2 個前置條件
    這些領域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健康、受傷的風險、受傷的治療方式以及日常生活和體育活動中的表現。要知道,力量、穩定性和靈活性是密不可分的,一個運動者不可能在其中一個方面出類拔萃。更強的力量、穩定性和靈活性可以確保我們保持適當的運動技術和達到我們的全部活動範圍,以增強目標肌肉和提高身體力量。
  • 排球運動損傷與預防
    準備活動不單是為提高肌肉溫度, 而且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加強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力, 促使人體儘快地由相對靜止轉入緊張的活動狀態, 克服人體各組織器官的機能惰性, 使人體從靜態狀態轉入活動狀態, 使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發揮最大的效率。
  • 運動後肌肉酸痛是練到位的表現?3種錯誤方法,對身體傷害大
    鍛鍊身體對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好處,青少年多運動可以促進生長發育,中年人多運動可以預防慢性疾病,老年人多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運動完肌肉酸痛才是練到位的表現。還有一種身體酸痛,發生在運動完的第二天、第三天,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運動太激烈,肌肉做了不熟悉的動作或受到刺激引起的,通常兩天後會達到疼痛高峰期,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肌肉在訓練時受到了損耗,不過休息幾天便會自行修復。
  • 健身時調整呼吸頻率還能提高運動表現?這是什麼操作?
    大重量時全程憋氣,每做一次重複就換氣一次。當然,這些呼吸方式都沒什麼問題。不過今天我們不是談健身時怎麼呼吸,而是介紹一種大家很少聽說過的訓練方式:過度換氣訓練。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這種方法可能會提高你訓練時的表現。
  • 跑者必做的核心強化訓練:如何克服跑步時身體不穩定的運動表現?
    核心穩定性的重要性已經被跑者所熟知,跑步時核心不穩有什麼表現?如何有效克服?本文為你詳解。儘管軀幹和骨盆部位的肌肉並不像四肢肌肉那樣,直接完成人體的運動,但是,它們的穩定性收縮可以為四肢肌肉的收縮建立支點,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縮力量,同時,還可以協調不同肌肉之間的運動,加快力量的傳遞,整體上提高運動效率。
  • 預防肘關節損傷及受傷之後如何處理
    今天我就來說一下如何預防肘關節損傷以及受傷了之後怎麼辦?了解肘關節肘關節由尺骨和肱骨兩個關節面組成,關節的連接處有透明的軟骨,這個軟骨很光滑、堅硬,正是有了這個東西,關節的兩部分可以相互滑動,從而能完成屈伸動作。肘關節兩端的肌肉和肌腱共同控制住關節的運動,同時還可以提供動力,讓關節活動。而關節囊和韌帶也可以穩定關節。
  • 提高運動表現的關鍵,除了力量還有這 2 個前置條件
    這些領域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健康、受傷的風險、受傷的治療方式以及日常生活和體育活動中的表現。要知道,力量、穩定性和靈活性是密不可分的,一個運動者不可能在其中一個方面出類拔萃。更強的力量、穩定性和靈活性可以確保我們保持適當的運動技術和達到我們的全部活動範圍,以增強目標肌肉和提高身體力量。
  • 運動老手也會犯錯:受傷後才重視熱身。健身前該怎麼熱身?
    運動前的熱身經常被忽視,有人覺得沒必要,即使的有運動經驗的人有時候也會範這個低級錯誤,我認識的一個堅持健身10年以上的人,就有人因為一次跑步沒熱身而受傷,只有有受傷經歷後才會把運動前的熱身重視起來。一項關於熱身在預防肌肉損傷中的作用的研究發現,健身前需要更大的力量和增加長度來撕裂等測量條件下的熱身肌肉。
  • 幼兒關節炎是怎麼引起的?那該怎麼預防呢?
    我們人體的結構總是很奇妙的,由很多結構而組成,關節就是我們身體當中不可或缺的,而關節炎這種病症現在就尤其常見了,而且很多幼兒也開始患上了,那麼幼兒關節炎是怎麼引起的?幼兒關節炎怎麼預防?下面我們就來全面地了解一下。
  • 運動中的「阿喀琉斯之殤」:如何預防跟腱受傷?
    運動中的「阿喀琉斯之殤」:如何預防跟腱受傷? 儘管如此,在多種運動中,跟腱卻是人體易受傷的部位,跟腱撕裂也是運動員最害怕出現的問題。那麼,跟腱撕裂有哪些特點?在運動中如何預防跟腱撕裂? 讓我們先來看看兩位球星的案例。 案例一:科比·布萊恩左側跟腱三度撕裂(完全撕裂)。2013年4月12日,在洛杉磯湖人隊對戰黃金勇士隊的比賽中,已經打了45分鐘比賽的科比,一如往常準備用左腿蹬地,嘗試突破哈裡森·巴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