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江村樂匯養殖場智能化豬舍。
紅網時刻通訊員 李嘉吟 郴州報導
9月的樂江村,到處瀰漫著稻穀的清香。家家戶戶都在自己門前翻曬著穀子,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感謝國網郴州供電公司讓我們樂江村用上了放心電,走上了致富路!」安仁縣樂江村村委書記李連花說道。
自2015年國網郴州供電公司對樂江村開展駐村幫扶以來,累計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63萬元,駐村幫扶資金60萬元,幫助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3戶543人全部脫貧,鋪設了一條通往幸福之路。
抓黨建引領 鋪設強基之路
在樂江村委支部活動室,每個黨員的扶貧工作目標、幫扶對象以及每個月的工作開展情況全部公示在牆上。
「每個月都要對扶貧工作情況進行考核,黨員每周要跑三個貧困戶家裡,誰都不敢懈怠。」說起樂江村黨委兩年間的變化,村委書記李連花用了「翻天覆地」四個字來形容,「2018年的時候,由於班子帶動能力不強、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裡矛盾糾紛多,我們村委還被縣裡列為了『軟弱渙散組織』。」
樂江村第一書記李斌監工村級服務平臺建設。
「知道我是新來的村幹部,村裡的老百姓看著我就繞道走。」郴州供電公司委派的駐村幹部李斌,剛到樂江村就陷入了工作窘境。
了解到相關情況,公司領導先後多次到樂江村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意。
「老百姓對村幹部不信任的原因是覺得村委沒有公信力。」樂江村委沒有集中辦公場所,村民有事「求助無門」;覺得村幹部每天待在家裡,與村民缺乏溝通,政策宣傳也不到位。
「抓好組織建設,才是提高扶貧戰鬥力的關鍵。」郴州供電公司黨委書記桂建華一語道破問題癥結。
此後,在郴州供電公司黨委的號召下,安平供電所與樂江村開展「聯學聯創」,全面開展黨建幫扶工作。將國網公司黨建成果運用到村委黨建工作中,除了對黨員的各項工作進行月度綜合考評,還建立了支部活動室、黨建宣傳陣地和村級文化長廊,為加強黨員思想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提供了保障。
樂江村村民正在對菸葉進行烘烤加工。
同時,郴州供電公司還對樂江村投入幫扶資金近30萬元,幫助其建成了村級服務中心,讓村民有事就能找到幹部、得到答覆、解決問題。
「村委班子戰鬥力上來了,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李連花告訴筆者,現在所有的村幹部的精神都集中在做好扶貧上,成功爭取政府扶貧項目建設資金近900萬元,完成了村級公路修繕、水庫加固和全村硬化公路全覆蓋等多個項目。
2019年樂江村全部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村委成功摘掉「軟弱渙散組織」帽子,李斌也被評為了縣裡的「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員」。
抓助學幫困 點亮未來之路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才不辜負國網郴州供電公司幫助我完成學業的恩情。」樂江村的貧困學子唐星在日記本裡寫下這樣一句話。
唐星是樂江村裡有名的「學霸」,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前五,大大小小的獎狀貼滿了家裡的客廳。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卻生在了一個極度困難的家庭——父親身患三級精神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70歲的奶奶長期臥病在床,年幼的弟弟妹妹還需要人照顧。全家生活的來源就是母親在外面裝卸水泥、紅磚以及到烤菸田裡打零工掙得微薄收入。
國網郴州供電公司為樂江村中心小學捐建書社。
2019年6月,唐星以全縣第7名的成績考上了湖南省重點高中——安仁縣一中。當知道上高中每年需要近萬元的費用後,他決定輟學跟著親戚南下務工。
得知這個消息,李斌帶著整個村委班子到唐星家中做工作,希望能打消其輟學的念頭。
同時,郴州供電公司積極向上爭取教育扶貧政策,給予唐星每年8000元,高中三年共計24000元的教育扶貧資金,幫助他重返校園完成高中學業。
教育才能點亮鄉村未來。在幫助貧困學子的同時,郴州供電公司致力於不斷改善樂江村的教育基礎。2019年,聯合郴州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出資近五萬元在樂江村中心小學建設「國網希望書社」,為全校120名學生提供近萬冊圖書、閱覽場所和能源科普試驗臺。
與此同時,聯合樂江村黨委在書社啟動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計劃。
樂江村中心小學學生正在「國網希望書社」看書學習。
「我們每個月都會派一名黨員當孩子們的愛國主義導師,在書社給他們講紅色故事。」李斌說表示,希望樂江村的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現報國之願。」
抓發展產業 築牢振興之路
「村裡的支柱產業就是一些煙田,集體經濟每年收入大概不到4萬塊錢。」初到樂江村,擺在李斌面前的是「一窮二白」的工作局面,「村裡沒有個像樣的產業,一個年輕人都留不住,老百姓對村委充滿了怨氣。」
引入產業勢在必行。郴州供電公司在調研中發現,家庭性質的農產往往將種植和養殖兩個產業獨立運作,資源無法綜合利用,甚至因為不能有效處理養殖廢棄物而造成環境汙染。在研究了大量家庭農場發展模式的相關資料後,郴州供電公司為樂江村開出了「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良方,並在生鋒家庭綜合農場進行試點。
生鋒家庭綜合農場是樂江村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枳殼種植面積近400畝。如此大規模的種植面積,如何防蟲除草成為了負責人李鋒最頭疼的事。
樂江村生鋒家庭綜合農場散養三花鵝。
2019年7月,樂江村引進三花鵝養殖項目,郴州供電公司出資10萬元建設近1000平方米的鵝舍。而生鋒家庭綜合農場則需要通過三年的時間,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萬元。
三花鵝以枳殼林裡的害蟲和雜草為食,產生的糞便又作為枳殼的天然機肥料,「畜禽養殖-有機肥-中藥種植」的循環型農業生產模式成功運行。
「這樣的生態化的模式,給我們家的枳殼和三花鵝都貼上了有機標籤,市場價格直接翻倍。」2019年生鋒家庭綜合農場的利潤突破了150萬元,同比增長30%。有了充足的資金,李鋒進一步擴大農場的生產規模,為樂江村30個貧困戶帶來了工作崗位。
嘗到了「甜頭」,樂江村決定進一步推廣循環型農業生產模式。同時,實施史上最為優惠的土地流轉政策。
「每年只要一千多元就能盤下40畝的土地,更多的資金就可以投入到智能化設備和環保設施中去。」曾經是貧困戶的李安平,通過在外學習生豬養殖技術成功脫貧。在優惠政策的吸引下,他決定帶著多年的積蓄和掌握的技術回鄉創業。在李斌的極力推薦下,養豬場的位置定在了生鋒家庭綜合農場的上方。
「樂匯養殖場的規劃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全年可出欄近萬頭生豬。如此大規模的養殖場,完全可以利用養殖廢棄物發展沼氣,沼液用於養魚,而沼渣直接用作中藥和蔬果種植的有機肥。」李斌介紹,目前養殖場通往生鋒家庭綜合農場的有機肥料輸送管道已經建成。未來,樂江村將以「樂匯養殖合作社」為中心,加強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從而調節能源、飼料、肥料三者之間的關係,打造「畜禽養殖-沼氣-有機肥-中草藥和蔬果種植」的產業鏈條。
2020年,樂江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10萬元。產業發展已經輻射帶動80戶群眾穩定脫貧,實現全村近百名閒置勞動力就近擇業,開啟了樂江村民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