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大詩人陸遊當年有一句詩很感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是的,當這一代人的政治願望沒法達成的時候,總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後人身上,希望在後人身上自己的政治願望能夠達成,然後後人可以告慰先人。
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告慰曾經屢次出現,我們講一個最近的,香港作為我國領土,在滿清時由於政權的虛弱,被英國人搶去了,籤訂了各種各樣的條約。
當我國的國力抬升之後,我們有能力拿回香港,所以上世紀80年代初,從1982年開始,我國政府就和英國政府關於香港未來,如何回歸我國,展開了十幾輪的談判。
足足談了兩年多,從國力軍力上講,我們把香港拿回來,那是唾手可得的,英國打的贏馬島之戰,他打不贏香港之戰。
但是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我們願意坐下來跟英國政府談,搞一個順順利利的和平交接儀式,兩年多的談判之後,終於談成了,中英籤訂了相關的協議。
確定了到1997年7月1日,香港的主權回歸中國,這個協議籤訂好之後,不單中英雙方要留副本,同時我們也要把這個文件的一個副本,遞交給聯合國。
讓聯合國承認這是一個國際公約,於是在1985年,就由我國駐聯合國全權大使,向聯合國遞交了這份中英之間的協議,當時這位大使,或者說我國駐聯合國代表是誰呢?
凌青,這是一位老資格的革命家,而且凌青是他參加革命後後改的名字,咱們知道戰爭年代,革命家們經常會改掉自己的名字。
凌青的原名叫什麼呢,林墨卿,他姓林,而且他是當年那位名人,林則徐的五世孫,這個事情可就有意思了。
咱們清楚,林則徐是晚清一位名臣,中國近代史可以說,是從1840年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開始的。
當然由於晚清的國力實在太弱,奸臣當道,林則徐能夠虎門銷煙,林則徐能夠在廣東安排軍隊防禦外敵。
但是對於東南沿海的其他城市他鞭長莫及,以至於讓英艦扣開了國門,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英國人盯上了我們的香港,最後把它割讓掉了。
從林則徐開始,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而由林則徐的五世孫林墨卿,遞交給聯合國文件,香港要回歸中國。
1985年之後,又過了12年,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那一天,林氏的幾百個子孫聚集在一起,焚香叩首告慰先人,我們終於把香港拿回來了。
而林墨卿還賦詩一首,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國恥家仇今日雪,只緣華夏已騰飛。
這首詩雖然沒有陸遊那兩句那麼知名,傳承的那麼久,但是我們相信林氏後人在念自己這首詩的時候,心情一定比陸遊好的多呀。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