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 劉文謙
我自幼習武,曾編著出版地方武術教材《桃義拳》,2015年8月22日晚上,拜請張恩平老師指正,折服於渾圓正一功的精妙,便於當日開始追隨先生開始練習渾圓正一功。業餘練習3個月後,便感到武功飛漲,胸口、兩肋、腹部等要害部位已可讓一般人盡力擊打,抬手將人擊出兩三米遠輕而易舉,甚至讓人應聲傾跌。
期間,張老師說:「平時可寫寫日記,對練功有好處。」我言聽計從,幾年下來,寫下了443篇日記,52篇練功文章。感到自己的功夫境界有了明顯的質的飛躍!
後來,有人提出跟我練武,我徵求張老師的意見,張老師對我大力支持和鼓勵,並毫無保留地傳授了寶貴的辦學經驗。如今我利用早晨的業餘時間創辦的「館陶縣國術館」已初具規模,並小有名氣。通過自己練功夫和教功夫的切身體驗,我覺得要想取得真功夫,以下幾點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老師要真教。要想學到真功夫,老師至關重要,功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有些東西只有作用到身上,你才能徹底明白。這就需要老師口傳身授。首先,老師不能保守,對學生應該傾囊相授,而且還要講得出,做得出。弟子尋老師三年,好老師可遇而不可求。張老師德高功高,實屬難得!遇到一個好老師那是一生的造化,那就應該好好地珍惜吧!
二是學生要真學。教和學是一個雙邊活動,二者缺一不可。老師的真教還必須要有學生的真學才能達到圓滿,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老師尋徒弟三年」。怎樣才算「真學」?我悟到了三個字至關重要:這就是「信,勤,恆」,而且這三個字是缺一不可,貫穿始終,缺了任何一個字都必將會半途而廢,無功而返!不只學功夫,萬事皆然。
三是信,就是要相信老師。既然拜了老師(當然必須要提前了解老師的人品、學識、功夫),那就應該一門心思地跟老師去學習,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今天跟了趙老師,明天跟了錢老師,後天換了孫老師,還想再找李老師,結果到哪裡都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這是學武的大忌!任何一門學問都是一個體系。
四是勤,就是要勤奮。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分才。好逸惡勞,貪圖安逸享受是人性的通病,更是成就事業的大敵!因此,無論幹什麼事,都一定要克服懶惰思想,養成勤奮的良好習慣。我記得有一句話寫得很好:一個早晨早起都不能控制的人,怎麼能控制得了人生?
五是恆,就是要持之以恆。學貴有恆,切忌一日曝十日寒。如果讓一個人明天早晨5點起床,90%以上的都能做到,常年累月5點起床,恐怕就只能剩下百分之幾了。所以,在成功的大道上永遠不會擁擠,能堅持到最後的寥若晨星。任何事物都是善始者眾,克終者寡。
張老師不僅精於武道,而且以武入道,精研佛學。以古訓為結,望共勉: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不遠人,唯己遠之。求之不得,反求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