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圓正一功的三重境界和四個階段

2021-02-09 武道論壇

(張恩平先生在河北金剛武館獲獎獎牌室。)

 

渾圓正一功的三重境界和四個階段

 

由河北金剛武館張恩平先生在優秀武術拳種:意拳(大成拳)和渾圓內功基礎上創立的渾圓正一功,多年來已經幫助成千上萬的病患者減輕或減除了痛苦,為全民健身與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其站樁功可以養生、技擊、悟道,根據其修煉所達到的層次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重境界:

 

初級境界:以意領形,以形為主。

練習渾圓正一功自始至終都離不開意與形,也就是說初練渾圓正一功樁功,先讓 意識與形體互動再找矛盾,再調合矛盾,以意領形找整體矛盾結構,先定形,由定心有心法而靜而松,由松而活由活而養由養而悟,在這中間意念貫穿始終。

也就是說,只有形定才能靜下來,只有靜下來全身才能放鬆,只有松下來人體氣血才能通暢,只有氣血通暢才能養好身體,只有身體好了自然而然有所悟,越站越明道理,有人拿出王薌齋先生的「不求形骸似,只求神意足」這句話,認為站樁可隨意而為,其實大錯而特錯,初習站樁,形體有嚴格細緻的要求,一定要先定形。

中級境界:意形合一,形意交融。

「不求形骸似,只求神意足」到這個階段即可真正體現,王薌齋先生說形不形意不意, 無形無意是真意,抬手即是,不想意而意,不想形而形,既對立又統一,逐漸達到不需要有意念,自然而然產生意念。無需想像,由量變達到質變,全身上下渾然一體,肌肉若一,達到渾身無處不彈簧,揮手即可發人於丈外。高級境界:合乎陰陽,達乎大道。

靜觀內變,天、地、人三者合一,達到陰陽自然而合,歸於自然合乎大道,舉手投足無不與道合,意形相生,攜三山,撼五嶽,手持長江當空舞,攪動黃河浪滔天,達此境界,鳳毛麟角,非常人所能理解和企及,可謂「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渾圓正一功的四個階段

 

渾圓正一功有著獨特的內在意義,簡單地說就是以外靜內動為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在內調中求微動,微動中求速度,形不動而內微動,內裡血液旺盛,能量不在外消耗而直接進入骨髓,練內功能使體內氣血旺盛,氣血旺盛則能有病治病、無病健身,而且還能練出一定的內力,俗稱內功。如何快速增長內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發體內能量產生。

能量產生的快慢,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在金剛武館面授的學生,利用張恩平館長獨創的渾圓內功六節動功法進行訓練,大部分人十幾分鐘就能全身感覺明顯,有人很慢,需要老師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而因人施教,實在不行就要由老師輔助合練,只要方法正確,95%的練習者十幾個小時就能感覺到全身能量在體內產生。

如掌握第一階段保你終身受益,有病治病無病健身,還能出武功,要想功深,提高層次,必須學懂,在運用實戰中力不出尖,形不破體,抬手發人,明白什麼是渾圓,如何修渾圓,就要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掌握渾圓勁。

全身渾圓勁也就是上下、前後、左右都有勁才叫渾圓勁,體內能量高全身放鬆才好,在放鬆不用勁時再用意念調和,只有掌握了渾圓勁,渾圓內功才算入門,站渾圓正一樁調渾圓勁時,意念和整體要領要配合好,倘有名師指導,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剛開始肩背會酸痛,是人在練功,慢慢的練出興趣那就是功在練人,越練越舒適、越練越想練。體內變化美妙無比,非言語所能形容。

第二階段明白了渾圓,身體修到了渾圓,再練第三階段,技擊樁步法等等綜合性提高功力。第三階段:加強肌肉筋骨鍛鍊的意念。

意念一定要分出層次,這一階段,意念在不同層次要進一步加強,五臟六腑通和骨骼骨髓通,就是用意念想像虛無的東西來練習五臟六腑與肌肉和筋骨,如水中求物,水中的物與身體相合來刺激肌肉筋骨,刺激肌肉筋骨還會酸痛,肌肉酸痛越厲害換勁越快,一定要堅定信念,堅持練習,意形要調和好,慢慢練,就會感覺身體越練越舒服、越練越明理,用時抬手既是意形相合。

第四階段:練功生活化。

前三階段是要專修專練才快,大家看我們跟前的老師,有的平時很少練功但功力不減,那是因為他們練功已經進入生活化,練到第三步要慢慢的掌握練功生活化。練功生活化一方面需要老師言傳身教,另一方面需要結合自身條件多思自悟,長此以往,到第四步就能達到行走坐臥即可練功,人活著沒靈魂不行,練功沒魂也不行,意念就是功的靈魂,所以我們練功一定要意形相合。

 

附:渾圓正一功五字歌訣

 

渾圓正一功,恩平大師創。

承祖出新意,練就金剛身。

站樁須自然,全身得放鬆。

兩腿與肩寬,站姿要平穩。

胸部稍前傾,上身立必直。

雙手自然抱,可上也可下。

上不過頭頸,下不越臍部。

身體微下沉,好似坐板凳。

雙眼可合閉,也可開目修。

隨性又自然,不必拘小節。

鬆緊自掌握,手中抱氣柱。

手鬆會下滑,太緊上不去。

打開想像力,意形相結合。

獨置空氣中,想飛找感覺。

無形變有形,無意才有意。

內力變外力,外力融內力。

散力變全力,天力成己力。

借力巧用力,打力才有力。

靜從動中求,陽從陰中生。

靜動互轉換,陰陽調中和。

三圓合一圓,天地生靈氣。

宇宙容萬物,置身猶忘我。

天地人合一,脫俗超凡界。

矛盾相統一,終可合一道。

身心得修煉,氣血周身行。

諸膜騰起時,骨肉不黏連。

伸拉調肩架,筋骨舒展開。

健體防百病,滋生正能量。

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家正。

家正則國正,國正世界正。

浩然正氣在,邪氣不擾身。

氣旺血氣足,自然就回春。

舉國同練習,全民健體魄。

奇功莫誤練,須有名師點。

行功日越久,神意越飽滿。

精氣旺中求,心安體健舒。

養生得法寶,開慧明事理。

靜若山嶽在,動似江河流。

尊法大自然,萬物得超生。

 

 

渾圓正一功與《渾圓正一功論》

相關焦點

  • 渾圓正一功
    武功功力提高採用渾圓樁、技擊樁和摸勁、找勁、發勁等方法讓體內的膜騰起,讓身體一動全動,整體如一,肌肉若一,提高整體爆發力。本功法共分為三大部分:養生、武功、文功。文功採用站、坐、臥等方式調身、調心達到身體陰陽中和,最終實現無我、忘我,喚醒本性智慧本師。下面就點滴介紹。渾圓正一功,源於渾圓內功。
  • 張恩平和他的渾圓正一功
    渾圓正一功,是張恩平先生在由意拳(大成拳)功法脫胎而來渾圓內功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而創立。20多年來,河北金剛武館通過此功法訓練,培養了成千上萬的武學英才,並讓大量的病患者通過學修而恢復了健康、強健的體能,效果極佳。
  • 「渾圓正一功」全名闡要
    」渾圓正一功「從2001年開始傳授,效果特別好。在3月、6月、9月、10月、12月5次參加中原散打王爭霸賽和三省擂臺散手比賽,獲得了三十多個冠亞軍。張恩平先生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經過長期摸索、總結、提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集養生、武功、文功於一體的獨特功法,2019年,張恩平先生正式對外命名」渾圓正一功「。身心合一,要落實於性命雙修。性就是心性,身就是體能。無論拳法、功法還是中華文化本身,都是代代相傳的。歷史悠久的妙旨、妙趣,通過口耳傳承,讓我們少走彎路,直登堂奧。
  • 渾圓正一功與《渾圓正一功論》
    渾圓正一功,是河北金剛武館館長張恩平先生在由意拳(大成拳)功法脫胎而來的渾圓內功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而創立。20多年來,河北金剛武館通過此功法訓練,培養了成千上萬的武學英才,並讓大量的病患者通過學修而恢復了健康、強健的體能,效果極佳。
  • 渾圓正一功怎樣才能練出真功夫
    弟子 劉文謙我自幼習武,曾編著出版地方武術教材《桃義拳》,2015年8月22日晚上,拜請張恩平老師指正,折服於渾圓正一功的精妙,便於當日開始追隨先生開始練習渾圓正一功。業餘練習3個月後,便感到武功飛漲,胸口、兩肋、腹部等要害部位已可讓一般人盡力擊打,抬手將人擊出兩三米遠輕而易舉,甚至讓人應聲傾跌。期間,張老師說:「平時可寫寫日記,對練功有好處。」
  • 太極三境界,人生也如此
    近看到佛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三句話,表達了認識事物的三個層次。我覺得,習練太極拳也有三個階段:「看拳是拳;看拳不是拳;看拳還是拳」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也如此!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句話出自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是用世俗的話比喻物質表象與本質的關係,說的是認識事物從「初識」到「徹悟」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最終實現「看山還是山」的一個質的飛躍,達到最高的境界。
  • 關公信仰者的三重境界
    1唐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三重境界,是參禪者認識世界的三個階段。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師生關係的三重境界
    根據教師的教育水平不同,師生關係可以分成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師者,師也;生者,生也。處於這一境界的,在農村比較常見,大多是年紀較大的教師或者剛剛登上講臺的教師。當然,這和老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關係,這類教師大多屬於「權威型」的,像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的教導主任就屬於這一個類型,他們往往受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影響比較重。
  • 高球 | 高爾夫三重境界,你到幾重了?
    既然是修煉,就要有境界的劃分,亦或者稱之為階段。只有如此,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當前處於哪重境界,下一步要往什麼方向努力。 如果心中沒有一個這樣的概念,那就好比練劍沒有劍譜,練功沒有心法。那麼,想要取得大成就就會變得尤為困難。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大家在剛接觸高爾夫的時候,都會覺得這項運動很簡單:不就是掄起球桿擊打小白球嘛,自己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定能練好。
  • 書法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幾重?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對於做學問有著「三重境界說」,用他的評價方法來界定書法也許會引發深刻的思考。第一重:無我王國維使用了宋代晏殊的詞,說第一重境界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詞的表面是說在寒風慘烈的夜晚,樹上的綠葉被吹落一地,獨自登上高樓,一眼望去儘是看不到邊際的漫漫長路。
  • 做事的三重境界
    做事的三重境界 2020-12-1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群營銷的三重境界
    目前已經形成商業模式的社群營銷,大致有三重境界。沒有形成模式的,過於個性化的不在此列。第一重境界:邊緣人群割韭菜——享受社群紅利,但最終玩壞社群。第二重境界:社區商業的社群化——有溫度的社群連接成為商業加法。第三重境界:沒有營銷痕跡的增強連接與關係讓渡——社群融入主流商業,成為商業的路由器,成就踏雪無痕的社群營銷。
  • 人生的四個境界
    人生的境界,也是一個人的認知狀態,它分成四個維度。這類人的認知,將停留在第二個維度;一種是認清了自己的不足,有求知慾望,然後繼續向前走。三、自知有知認清自己幾斤幾兩後,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實踐……有一天,知道自己知道了。這個階段的人,除了後天的努力,還有先天的天分。
  • 運動學研究的三重境界
    —質點運動學,對於一個質點在空間中的運動,只要選定一個合適的參考系,就可以描述質點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的情況,通常建立一個以選定參考系中某點為原點建立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在引入向量的概念,以此為基礎便可以描述質點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這樣便可以對一個質點在空間內的運動進行描述,此時具有三個自由度。
  • 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被馬未都的語錄道出,富有哲理,警醒世人
    以上的抗壓境界,很多人都扛不住,會直接崩潰的,崩潰了,可能就要離婚,最後生活過得更不如意。人生還有一種境界,那就是耐寂寞的境界,因為我們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三四十歲了,還是個處,還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為什麼很多人三四十歲了還沒有結婚,還在耐寂寞呢?
  • 馬拉松約跑的三重境界,你是?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終於做了這個決定,別人怎麼說我不理。在一次次被自己的一身脂肪虐的氣喘籲籲之後,在一次次照相和照鏡子換來自己一句撕心裂肺的高喊「豬啊!」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遠 看透 看淡
    人生三境界 看遠,才能覽物於胸; 看遠即是目標也是過程,更是境界。目標牽引成長,過程充盈人生。凡此種種,無不說明,只有志向高遠,人生才會有前進航標,再插上執著的翅膀,便能愈飛愈高,窮千裡,覽萬物。
  • 「何不食肉糜」的三重境界
    這是第一重境界——不相信。02北宋熙寧八年,不管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初衷如何的好,前期國庫收入是如何的充盈,但是這時候變法已經快要走進了一個死胡同。這年十月,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按照當時的規矩,這是不祥之兆,於是就下詔求直言,讓群臣提意見。不少人就直說了新法的弊端導致的民間疾苦,舉了不少活生生的例子。
  • 【行業資訊】大型景區發展的三重境界
    借用哲學概念來描述和分析我國一些大型旅遊景區的發展過程,往往要經歷自我、他我、無我三重境界,當然從時間順序來說就是三個階段。在發展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這種描述分析很值得做。  旅遊景區發展的第一重境界或稱第一個階段是「自我」。其產生和存在的基礎是,在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發展階段,景區景點是旅遊吸引力的主要源泉,往往就形成「景區為王」、大型景區獨霸天下的狀況。
  • 郝為真先生論三重境界
    郝為楨先生有關於練習太極拳的三重境界初層境界。有過遊泳經驗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行走或做動作,阻力極大,有勁也使不上,而且連站也站不穩。實際上的阻力也是客觀存在的,雖不是水,但確實有,那就是你自己沒有抻開的筋和沒有鍛鍊的肌肉,它們是妨礙你運動自如的繩索。拳經中有所謂「為拘魔所捆」之說,即此意也。二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