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 訊 2020年的春節,對於醫護人員來說,註定是不同尋常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蔓延,給原本喜氣祥和的春節籠罩了一層陰影。面對肆虐的病魔,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研究生導師們臨危受命,或逆行千裡馳援武漢,或堅守長春穩定後方,在華夏大地上映了一部真實的紀錄片,講述了一群初心未眠、矢志不渝的醫者,枕戈待旦、奮勇爭先,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逆行之旅。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展示了作為醫生和教師的責任與擔當,肩負起守護人民健康的重任。
【馳援武漢篇】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人秉承著白求恩救死扶傷、捨生忘我的精神,舉全院之力抗擊疫情,先後派出三批次共168人的精銳之師,滿載「硬核」高精尖儀器設備以及大量救援物資,不遠千裡馳援武漢一線。在派出的25名副高以上醫護人員中,有14人為研究生導師,其中更包括了秦彥國副院長和楊俊玲、王珂、尹永傑、高鵬、於丹6名博士生導師。在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中,還有3名在讀博士研究生,他們是助推醫院發展的脊梁,也是承載醫學未來的希望,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研究生無私奉獻的赤子之歌。
醫療技術 :重症救治 創造優良戰績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一批醫療隊隊長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楊俊玲教授,第一批醫療隊在支援武漢期間共收治109名新冠患者,治癒出院患者100人。在圓滿完成了任務的同時創造了幾個第一:是第一個來武漢支援的吉林省醫療隊,是華中科技大學中法院區第一個開闢新療區的醫療隊,是收治患者數量位居本院區第一的醫療隊,也是治癒出院患者數量位居第一的醫療隊。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二批醫療隊隊長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珂教授,第二批醫療隊在支援武漢期間負責的醫院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療區C12樓西區,他們是吉林省援鄂危重症救治醫療隊,收治的病人都是危重症。療區內患者最多時候達68名,危重症患者達20餘名,重症患者40餘名。任務艱巨,工作繁重。經過醫療隊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治癒出院59人,中醫結合治療率 100%。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三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又叫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隊長為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秦彥國教授,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是第三醫療隊的突出優勢。醫療隊梯隊建設合理、技術精湛、設備完備,由此創造出了「高救治率、低病亡率、無病例需轉出救治」的良好戰績。
醫療隊在前線的表現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高度認可,在全國大部分醫療隊陸續返程時,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療隊作為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繼續留在武漢救治重症患者。同時與北京留守武漢的6家國家醫療隊、同濟醫院醫療隊,共同組成「7+1超級戰隊」,進行武漢攻堅戰的最後殲滅戰。
戰地文化:豐富多彩 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
醫護人員穿戴著厚重的防護物品,一旦說話太多,就會產生嚴重的憋悶感,時間一長,容易發生缺氧等問題;病房走廊通風系統的響聲很大,大家在工作溝通時,需要大聲喊著說對方才能聽清楚,這對體力的消耗非常大;醫護人員在崗時,需要長時間佩戴護目鏡,語言的交流會使護目鏡起霧,長時間會導致視線模糊不清,影響正常工作……為了節省體力少用語言交流,他們自創了五種工作手勢,詮釋愛和溫暖。
醫療隊員在工作之餘,自創「戰地漫畫」記錄工作的點滴;原創詩歌,自創戰地MV《明天會更好》《就在今天》《天使陽光》《千裡迢迢來戰「疫」》《英雄?武漢》,以表達抗疫必勝的信心;
醫療隊湧現出了諸多的先進典型人物,急診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尹永傑教授,腰椎間盤術後不足一個月,便奔赴前線抗疫,他的感人事跡成為了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省醫務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宣傳亮點:「聲影」並茂 製造二院最「強音」
醫療隊在武漢支援期間,在宣傳工作方面也引起了省級、國家級媒體的關注,引導主流思想輿論。
2月15日,「隔離病房裡的生日歌——醫療隊9名醫務人員為患者唱生日歌送祝福」,通過視頻的方式,記錄了這一暖心的畫面;
2月19日,「這道勒痕,是英雄最美的『勳章』」,以圖片的形式,將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療隊員工作後的面部壓痕照片真實地展現出來;
3月5日,一位被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療隊成功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在出院前,患者為醫療隊寫下了千字長信,其中說道:「只盼能清晰看到你們的臉,記下你們的名字。」;
3月6日,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療隊員含淚所講的「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武漢人民感恩的心」這句話,成為了網紅金句。
科研創新: 四項發明 打造「超硬核」研發隊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療隊到達武漢後,除在醫療救治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外,在科研創新方面,也打造了一支「超硬核」的研發隊伍。
醫療隊在秦彥國副院長的帶領下,發明了多項保護醫護人員、降低感染風險的裝置。如:僅用了5天的時間研發了防噴濺和減少病毒氣溶膠的防護裝置;為了讓醫護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咽試子採集時避免交叉感染,團隊快速研發出一次性咽拭子採集防護面罩。
醫療隊創建了行動網路視頻平臺,多次召開覆蓋病區內、病區外、駐地、長春、武漢兩地的線上多學科會診會議;通過行動網路,創立「移動電子病例」,從根本上解決病例信息阻隔的困境,實現「雲端查房」。
【守護家鄉篇】
用生命守護生命,用愛執著堅
堅守,是執著的堅強,是戰疫中另一種殊死對抗。堅守,是不悔的信仰,是馳援中另一種保駕護航。
疫情之初,第四十六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吉林省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督導組組長、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殷豔玲率領其分管的護理、院感團隊爭分奪秒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研攻關工作中。重點研究《吉林省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標準預防體系的建立》。她們做流程、建標準,寫預案、操演練,相繼推出《吉林省醫療機構內新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流程》(21個)、《醫務人員三級防護流程》等系列成果,並結合前線工作實際,製作《援鄂駐地寢居防護流程》、《醫療機構環境清潔消毒流程》等系列視頻,開展系統全面培訓,為吉林省陸續馳援武漢的梯隊提供了快速武裝和技術支撐,護前線安全,守後方平安。
共築防線,越是艱險越向前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全省的領軍學科,也是醫學部最早的碩士和博士點,在歷次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都起到了領軍作用,博士生導師張捷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臨危受命為省、市、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的負責人,她與科室所有留守人員一道時時堅守呼吸重症病房、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築起全院疫情防控陣地的第一道防線;在國家和省市衛健委統一部署下,張捷教授和專家們一起迅速構建了上至院士們直接領導的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全國呼吸疾病防治基層聯盟和吉林省遠程會診中心,下至各級隔離病房、基層一線醫生的多層次防控救治網絡會診系統,打響了吉林省抗疫的狙擊戰。
隨著三批援鄂醫療隊的派出,使得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留守後方的醫護人員急劇減少,但工作任務依然艱巨,他們要守衛住家園、守護好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這片淨土,在吉林省衛健委領導的關心與指導下,在院領導親臨現場指揮和整體布局下,舉全院各個科室部門之力,針對疫情蔓延的趨勢特點,迅速建立起有特色的發熱門診及隔離病房,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張捷教授,護士長、碩士生導師曲丹華副主任護師,感染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董春玲教授,帶領感染防控的新生力量和呼吸科全體留守醫護人員堅守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病房,不但需要完成發熱患者篩查、甄別,新冠疑似病例的診治、搶救和評估,還要把握醫院收容患者的篩查第一關口,既要確保正常醫療秩序,又不能錯判一個新冠患者,責任重大,她們連續兩個多月24小時隨時會診,為了搶救病人幾天幾夜不合眼,唯恐漏掉一個新冠患者,共甄別診治患者2000餘人,被譽為堅守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這片淨土的「金三角」。
【兩地援助篇】
中英聯動,同心抗疫: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應邀向英國北愛爾蘭政府及奧斯特大學傳授抗疫經驗
4月7日,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專家團隊應邀與英國北愛爾蘭政府健康與衛生官員、當地醫院醫生20餘人,就當前新冠肺炎的診治、疫情防控等相關內容召開了網絡視頻會議,在線回答了當地醫生和衛生官員提出的相關問題。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張捷教授和剛剛從武漢返吉的支援武漢醫療隊專家博士生導師秦彥國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珂教授、博士生導師於丹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薛歆副主任醫師等多名醫生,以及在英國北愛爾蘭的醫生,共話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等方面的問題。
來自北愛爾蘭多家醫院的醫生和健康衛生官員就「氯喹對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新冠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微血栓併發症及DIC實驗室檢測指標情況」「新冠肺炎患者心功能不全指標監測及推薦治療」「重症患者呼吸機應用」等方面的問題向中國專家取經。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專家均以英語作答,精準地回答了英方的專業學術問題。
【三地教學篇】
肆虐的病毒未能阻礙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導師們傳道、授業、解惑、育人、管理的腳步。
在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的總體部署下,成立了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研究生教學培養工作組,並制定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教學培養計劃和研究生答辯、預答辯方案,做到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確保了研究生學業及學位論文質量。建立了各學科導師-學生微信群,按照教學培養計劃,導師通過網絡等渠道為學生提供指導。建立「學生-班級幹部-研究生管理部-院領導」、「導師-教研室秘書-研究生管理部-院領導」雙重防疫相關體系,建立學生年級、班級群,全面實時、動態掌握學生信息。
研究生管理人員與導師聯手,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為了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研究生管理部、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團委向全院研究生發出一封《倡議書》,號召同學們從我做起,全力以赴預防冠狀病毒感染,宣傳防疫知識,保護生命健康,為更好地抗擊疫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研究生在導師榜樣的帶動下,弘揚白求恩精神,用所學的醫學知識服務於家鄉,受到了家鄉人民的好評。
抗疫期間也正值研究生的畢業季,無論是前線的導師、還是留守的導師,他們在繁忙工作之餘,不忘和自己的研究生交流思想,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學生們修改論文,開展武漢-長春-學生居家所在地三地線上預答辯,確保每位研究生能如期畢業,深夜裡,導師們利用休息時間伏案工作,一遍遍批改學生的畢業論文,為祖國醫學的未來點亮著光明!成功救治一名患者需要多少汗水和努力,他們從不言說,修改學生們的論文筆耕不輟、挑燈夜戰,他們亦未言明,真正盡到了教師立德樹人的職責。
圖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正在進行線上預答辯。三位支援武漢的專家博士生導師楊俊玲、王珂、高鵬及留守在長春的三位專家博士生導師張捷、碩士生導師董春玲、碩士生導師尹金植與居家在遼寧錦州的博士生進行三地線上預答辯。
醫者,少年立志,矢志不渝;醫者,千磨萬擊,淬鍊成鋼;醫者,敬畏生命,心懷大愛。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研究生導師用實際行動傳承了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展現了以身作則的師者風範,用責任與擔當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