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座談會現場。
溫州網訊 赴杭招才引智,溫州「朋友圈」喜迎漲粉。在昨日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新聞發布會之後,由溫州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組成的溫州引才團又緊鑼密鼓地召開座談會,與省內部分高校就業部門負責人、學生代表敘鄉情、話合作、謀發展。座談會上溫州與省內市外42所高校建立人才工作聯絡站。
集結——42所高校聯盟引才
座談會上,全省42所學校集體授牌,從此多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溫州高校人才工作聯絡站。
一個平臺,互聯互通,溫州引才有了「橋頭堡」。
「成立高校人才工作聯絡站是『510計劃』中十項組合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說,聯絡站聯盟被視為全面推動我市人才工作趕超發展,加快打造浙南閩北贛東人才高地的「催化劑」。
作為聯絡站聯盟的一員,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直言,人才到哪裡去?祖國的需要就是人才要去的地方。聯絡站將面向浙大師生,發布溫州人才政策、推介就業崗位信息、開展招才引智活動,打造成為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我們將輸送更多的浙大學子赴溫實習、就業、創業。」
以浙江大學為代表,包括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在內的42所高校成為溫州高校人才工作聯絡站,向著「為溫州推薦並引進人才」的目標發起合作。
據了解,我市已設立10個異地商會人才工作站。此次「試水」在高校設立人才工作聯絡站,將助推更快更好地把高校畢業生招引任務落到實處,實現我市力爭用1年左右時間,全市新招引12萬名以上高校畢業生的目標。
共話——校地搭臺唱大戲
地方政府走進高校,搭平臺、送崗位,省內高校又是如何看待溫州在搶人大戰中走的這步「先手棋」?
寧波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學工部副部長蔡小飛說,溫州「510計劃」政策優厚、招才力度空前,還走進高校把政策實打實的送到學生面前,可見溫州誠意滿滿。從寧波大學溫籍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溫籍學生回到溫州就業的比例約為40%。「由此可見,溫州引才還有一定空間,關鍵在於高校與地方政府如何共同搭好臺、唱好戲,引得學子歸。」
中國計量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吳海江表態,發揮好高校的「橋梁」作用,將溫州崗位與畢業生專業進行精準匹配,一對一對接有意願到溫州就業創業的學生。
事實上,溫州推出的「重磅」政策已經在省內各高校泛起漣漪。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就業處相關負責人說,在自己發布的朋友圈下方,大量溫州學生留言,詢問政策細節。該負責人現場邀請溫州相關部門和企業能夠進校宣講、現場納才。
「我們希望溫州能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及科研合作平臺。」「溫州各縣(市、區)的創業園區資料匯總及配套政策詳情介紹,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的」……座談會上,高校積極建言發聲,為溫州引才工作「傳經送寶」。
走歸——溫籍學子訴衷情
「在我的母校溫州中學,我們每天上學必經之路上,有一座朱自清先生的雕塑,每次經過我都會想起他為溫州中學寫的校訓,叫『英奇匡國,作聖啟蒙』,放在今天的環境來講,就是要成為人才,為國家的興盛努力奮鬥;要有賢德,能夠影響到下一代……」浙大醫學院2018級研究生張黎悅動情地說,作為一名醫生,希望能回到家鄉,用自己的所學為家鄉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饋社會。
浙大醫學博士許如意,對家鄉溫州拋來的「橄欖枝」很是驚喜。「我是第一次這麼細緻的了解家鄉的就業創業政策,力度之大讓我很心動。」正考慮就業的許如意計劃詳細了解溫州推出的崗位,與意向單位進行進一步接洽。
「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溫州人,是溫州美麗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我。」在浙大2017級本科生潘招禎的眼裡,家鄉溫州環境越來越美、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對人才的政策更加優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回家,為建設家鄉奉獻一份光和熱,已成為越來越多溫籍學子的第一選擇。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孫餘丹 姜巽林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