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英特爾在京東上開放預售了自家最新的十代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9 10900K、英特爾酷睿 I7 10700K、英特爾酷睿 I5 10400、英特爾酷睿 I5 10400F。這四款CPU的價格在京東什麼也是表現的很英特爾,相比 9900K 當時預售的時候低了不少,而且還帶來了額外兩個核心以及主頻的升級,但是想要發揮這些電老虎全部的性能,肯定要一塊供電良好的主板,但是動不動 3K 的主板只能讓人望而卻步,於是我捫心自問,難道就沒有一款 2K 以下的主板能夠帶動 10900K 嗎?這時候朋友送來一塊華擎的 Z490 Extreme4,就有了今天的評測。
外觀展示
▲華擎的 Extreme 也算是老系列了,之前有出過 Extreme11 這種高端主板,不過現在被 Taichi 代替,所以慢慢的退出了高端舞臺,目前定位在中端。主板採用了異形 PCB 設計,顯得比較有個性,藍白黑三種配色也沒有覺得很花眼,反而覺得非常硬朗,個人比較喜歡。
▲華擎在自己 Z490 全系列的主板上引入了 Base Frequency Boost 技術,簡稱 BFB,眾所周知,英特爾在酷睿非 K 的處理上有一個 65W 的功耗牆,允許處理器短時間的突破 65W 的限制,但是滿載一段時間後就會降頻鎖死在 65W 的功耗。
華擎將原本 65W 的功耗牆解放最高至 150W,來讓處理器長時間運行在更高頻率,部分高端主板甚至可以不鎖功耗牆,一直保持全速運行,藉此來提升綜合性能,這項功能對於多核非 K 處理器的性能提升非常有效,不知道這種擦邊球能否躲過英特爾的法眼,想想之前的華擎 B150 非 K 超外頻就被英特爾強制下架了。
▲既然是 Z490 平臺,CPU 插槽肯定也是更換為 LGA1200,散熱器孔位仍然兼容 LGA1151 的散熱器。在 CPU 座左邊有一條外露的像焊盤一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為 PCB 內層進行散熱,減緩 PCB 因過熱而老化。
▲一塊超大的 IO 馬甲覆蓋在 IO 和 散熱塊上,巧妙的和散熱塊融為一體,在馬甲上不難看出一個 ASRock 的 LOGO,在通電時這個 LOGO 會發光,支持 ARGB。
▲IO 面板採用了一體式 IO 設計,華擎將三軸可調節的一體式 IO 下放到了中端主板上,這個特殊的一體式 IO 可以極大性質的提高機箱兼容性。
IO 接口從左至右分別為,USB 2.0 x2,PS2 x1,天線埠開孔 x2,HDMI 1.4 x1,DP 1.4 x1,USB 3.2 Gen2 10G x1,USB 3.2 Gen2 Type-C 10G x1,2.5G RJ45 網口 x1,USB 3.2 Gen1 5G x2,5+1 音頻接口。
▲主板左上角有一組 CPU 供電,8+4pin 的設計可以提供更大的並行電流。
▲四根 DDR4 內存槽,最高支持 128G DDR4 4266MHz 的 ECC 內存,但是僅支持非 ECC 模式。
▲內存槽附近有兩個前置 USB,可以拓展2個 USB 3.2 Gen1 5G,1個 USB 3.2 Gen1 Typc-C 5G。
▲PCIe 採用了兩條 x16,3條 x1 的規格,其中第一條 PCIe x16 在硬體規格上已經率先支持 PCIe 4.0,但是仍需要支持 PCIe 4.0 的處理器上市才能使用,據悉英特爾11代處理器就能支持 PCIe 4.0,所以我們同時也可以推斷出11代處理器仍然兼容 Z490 和 LGA1200。
▲在第一條 PCIe 的上方還能看到兩個 M.2 接口,其中一個被散熱塊覆蓋,另一個位置有一張貼紙,大致意思為,這個貼紙正下方的 M.2 目前不可用,需要等待未來新的處理器才可以使用,看來英特爾在11代處理器上還預留了 PCIe 4.0 x4 的 M.2 通道,華擎將它拉了出來,只要11代處理器開賣,那麼就可以即插即用。
▲下方右半部分被 PCH 散熱塊佔據,金屬拉絲的設計更具硬朗感,在這塊散熱塊下面還藏有一個 M.2 接口。
▲主板右側採用了不規則 PCB 的設計,更加具有個性。在底部還有一排燈珠,在通電時 RGB 光會透過 EXTREME 幾個字母,看上去更加炫酷。
▲在 PCB 不規則處還有四個 SATA3 接口,不規則的 PCB 帶來好看外觀的同時,也方便玩家走線。
▲主板最下側還有一些功能性的針腳,先看右半部分的,從左至右依次為前置 USB2.0 插針x2,可以拓展4個前置 USB2.0 接口,兩個 4pin 系統風扇插針,開機重啟跳線,兩個 SATA3 接口,一個 4pin 系統風扇插針。
▲左半部分還有前置硬碟插針,TPM 插針,ARGB 5V 插針,RGB 12V 插針,前置 USB 3.2 Gen1 5G 插針,可以拓展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接口。
供電解析
▲我們先將所有能移除的東西全部拆下放在一邊,順便來張果照,然後我們先看供電部分。
▲首先看 CPU 相關,大致一看是 12 相,不過一眼就能看出來兩相不太一樣,我們慢慢分析。
▲首先來看 CPU 供電部分的 PWM,型號為 ISL69269,這是一款來自 Intersil(英特矽爾)/Renesas(瑞薩)的三路供電主控,這款主控是瑞薩為了配合英特爾將 VCCSA 改為 VID 控制的新產品。
▲CPU 核心供電部分採用了來自 Vishay(威世)的 SIC654A,這是一顆 Dr.MOS,單相最高支持 50A 的供電電流,在 CPU 座左邊有四顆這樣的 MOS。
▲CPU 座上方也有四顆 SIC654A,同樣也是給 CPU 核心進行供電,主板正反面沒有倍相器,但是通過觀察正反面的 Lay 線來判斷,這八項為 PWM 直出,未使用並聯設計。
▲CPU 座上方還有兩顆 MOS,根據主板標識來看為 GT(核顯)供電,一共兩相,型號和 CPU 核心一樣為 SIC654A。
▲接下來我們看兩相不太一樣的供電,上側兩顆 MOS 為 VCCSA 供電,一上一下,上橋為來自 Sinopower(大中) 的 SM4337,最大電流為 55A,下橋同為 Sinopower 的 SM4336,最大電流為 65A。下側兩顆 MOS 為 VCCIO 供電,上下橋規格和 VCCSA 一致。
▲在 VCCIO 下面有一顆 PWM,型號為 APW8828,來自 ANPEC(茂達),這是一款單相 PWM。因為 ISL69269 最多只能支持三路供電的控制,所以 VCCIO 需要單獨的 PWM 來控制。
▲內存供電的 PWM 為 ANPEC 的 APW8828,和 VCCIO 一致。
▲內存 MOS 採用了上下橋的設計,上下橋均為 Sinopower 的 SM4337 55A,一共兩相供電,APW8828 為單路輸出,所以可以確認內存供電為並聯。
▲總結一下供電。
ISL69269 控制核心、核顯、VCCSA 供電,核心供電為 SIC654A 50A,8相直出,共計 400A。核顯供電為 SIC654A 50A,2相直出,共計 100A。VCCSA 供電上橋為 SM4337 55A,下橋為 SM4336 65A,1相直出。
APW8828 控制 VCCIO,供電上橋為 SM4337 55A,下橋為 SM4336 65A,1相直出。
APW8828 控制 RAM,供電上橋為 SM4337 55A,下橋為 SM4337 55A,2相併聯。
周邊設備
▲來自 ASMedia(祥碩)的 ASM1543,這是一個 USB 切換器,以便實現後置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
▲來自 Realtek(瑞昱)的 RTL8125BG,螃蟹家最新款 2.5G MAC PHY 二合一卡。
▲來自 Nuvoton(新唐)的 NCT6796D-E,這是一顆 Super IO 晶片,主要用於監控主板上各個硬體的溫度、轉速、電壓等。
▲來自 Realtek 的 ALC1200,這是一張集成音效卡,但是比較奇怪的是為什麼華擎用上了瑞昱給華碩定製的音效卡,我覺得這兩家明面上分家了,實際上還有不可告人秘密。
▲這顆 ASM1543 則是用來實現前置 USB Type-C 接口的正反盲插。
▲來自 ASMedia 的 ASM1074,用於前置 USB3.2 Gen1 5G 接口的拓展。
▲平淡無奇的 Z490 晶片組,規格和 Z390 完全一致,14nm 牙膏製程,一共提供了 24 條 PCIE Line,用於接駁網卡、音效卡、USB 等周邊設備。
▲來自 IDT(艾迪悌)/Renesas(瑞薩)的 IDT6V41801B,一顆外部時鐘發生器,提供更穩定的外頻和更大的外頻調整空間。
▲來自 MXIC(旺宏)的 MX25L12873F,這是一顆 BIOS ROM,用於存儲 UEFI、GBE、ME 模塊,主板開機的重要晶片,大小為 128Mb(16MB)。
▲來自 Nuvoton 的 NUC121ZC2AE,這是一顆 ARM 架構的32位單片機,用於控制主板 ARGB 燈效。
剩餘零件
▲拆下來的 MOS 散熱塊,CPU 槽左邊的略大一點,電感和 MOS 均有散熱矽墊覆蓋。
▲晶片組散熱塊以及 M.2 硬碟散熱塊,晶片組位置採用了三明治結構,單獨拆下 M.2 硬碟散熱塊不會影響到晶片組散熱塊,M.2 散熱塊背面均貼了矽墊,幫助散熱。
總結
Z490 Extreme4 也是一款做好了對下一代新處理器兼容的產品,和自家次旗艦太極一樣,已經做好了對 PCIe 4.0 的支持,只需等待11代處理器上市,就能享受最新 PCIe 協議帶來的高速體驗,雖然僅針對 PCIe 4.0 NVMe。
這一代無論是顏值、供電、還是拓展性相對於上一代 Z390 Extreme4 都有著非常大的提升,1500 左右的價位對於市場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這塊 Z490 Extreme4 和自家的 Z490 Steel Legend 採用了相同 PCB 的設計,用料設計方面完全一樣,就看你是喜歡成熟硬朗的 Extreme4,還是喜歡 Steel Legend 的迷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