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田螺麻麻準備烤一款牛奶吐司,因為一直是手工揉面,所以有很多特別的領悟。剛剛入坑的應該都在追求兩點突破:含水量,手套膜!
對於完全靠手的新手來說,如果你追求高水量,個人覺得還是湯種法比較適合,因為它比較容易調整,下面實際操作起來吧!
湯種:高筋麵粉20克,牛奶和水加起來一百克.
先把麵粉和液體材料混合攪拌,攪成無顆粒狀態
然後全程小火攪拌,直至麵糊逐漸形成,變得有清晰紋路,(如上圖4)關火盛入保鮮盒中,放在冰箱冷藏4小時以上備用。
主配料:高筋麵粉250克,酵母3克,白糖40克,鹽3克,稀奶油70克,奶粉15克,牛奶80克,雞蛋一枚,黃油20克.
把麵粉和所有的溼性材料(奶油,牛奶,雞蛋)攪勻,揉成沒有乾粉的麵團。
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4小時以上,讓水跟麵粉充分接觸,形成一定數量的麵筋。
如上圖1中所示,麵團看上去不算含水高,我們把除黃油,酵母以外所有材料都加進去,(記得湯種加一半就行了)把麵團轉移到案板上,我直接在廚房的石質操作臺上揉,它比較光滑 ,而且還有助於麵團降溫。這個時候麵團開始麵筋重組,開始變粘,有點讓人懷疑人生的感覺,這個時候你只要說服自己,我能行,不斷的摔,拉,甩.
直到麵團變成上圖2的狀態,開始加入酵母,不要怕酵母不發酵,直至麵團看不到酵母顆粒,加入黃油,繼續摔打!這個時候開始,要密切注意麵團的狀態.最好每當你感覺到自己手溫升高時,就不要用手掌揉了,用手擰住麵團摔打,摔兩次換個地方擰,不要長時間接觸一個地方的麵團,感覺麵團好像讓你手心裡有面麵糊的觸感,趕緊把麵團放入冷凍,大概十分鐘左右就拿出來繼續,直到麵團揉至完全擴展狀態,真圓放入盆中,蓋上保鮮膜放在冰箱冷藏發酵,直到體積2.5倍。(時間不夠的朋友也可以在室溫下發酵)
我曾經在室溫低於五度的情況下徹底揉費過兩次面,一點麵筋都不剩的那種,所以溫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在這種推拉、摔甩的運動下,手掌溫度升高非常快,如果你已經將麵團揉至擴展,只差一點點完全狀態的時候,聽到那種噗噗的聲音,(如同學生時代體育課,前面同學褲子開線類似的聲音)可以停止揉面,畢竟成功比完美更重要!小聲說一下,我這個人比較佛系,揉面一共花了一個半小時!大家肯定手腳比我利索。
麵團發酵至手指沾麵粉插入,稍稍回彈即可,拉開看到裡面都是細膩的蜂窩組織,移至案板,輕輕排扁排氣。我沒有450的吐司盒,用兩個淺盒,分割成六份,單個麵團87克左右!擀薄捲起然後團成圓形,蓋上保鮮膜醒15分鐘!
整形大家都知道,擀成長舍狀,然後從一端捲起,最佳圈數是2.5到三圈!大家擀的時候一定要溫柔一點,不要擀破皮影響二次發酵。
二次發酵,我的烤箱沒有發酵功能,所以在烤箱底部放一碗熱水,用了一個半小時發酵成下圖1的樣子,刷一層薄薄的蛋液,烤箱預熱十分鐘,上下180度。最後180烤35分鐘,中間仔細觀察,上色滿意後,用錫紙遮蓋。
吐司出爐,震出熱氣,脫膜冷卻!柔軟的麵包組織,滿屋的奶香味兒!用湯種法做的麵包,存放兩三天也不會硬!
小朋友在外面衛生也整理好了,沒有什麼是麵包解決不了的,一個不行那就再來一個!這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就是覺悟高,收拾很有一套,名副其實的田螺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