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籤署了一連串法令,當地時間6月2日,普京再次籤署了新版的俄聯邦國家核威懾政策基本原則,相關文件已經在官方網站上發布,自籤字之日其即生效。
這份文件對俄羅斯的核威懾策略進行了定義,「俄方奉行防禦性威懾,旨在將核力量保持在足以確保核威懾的水平,並保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遏制潛在敵人對俄羅斯及其盟友的侵略。」同時,文件還強調,俄羅斯政府將核武器視為一種威懾性力量,僅作為最後選擇,俄羅斯政府將盡一切必要努力減少核威脅並防止可能引起包括核戰爭在內的軍事衝突的國家間關係惡化。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導,俄羅斯將僅會在下列六種情況下動用核武器:
1、潛在對手在俄羅斯國境及其盟國國土與海域附近部署配備有核武器載具的常規兵力集團;
2、將俄羅斯視為潛在對手的國家在俄周邊部署反導防禦系統、巡航飛彈和中短程彈道飛彈、常規高精度武器和高超聲速武器、定向能武器等;
3、潛在對手在太空建立和部署反導武器和打擊系統;
4、潛在對手出現對俄羅斯及其盟友使用核武器及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意圖;
5、潛在對手出現核武器及其載具、製造技術與設備擴散的情況;
6、潛在對手在無核國家部署核武器及其載具。
上述六種情況幾乎沒有限制俄羅斯對美國為首的北約和其他潛在對手的核打擊,以第六種情況為例,美國在多個歐洲無核國家部署了B61-12核炸彈,還打算將部署在德國的核炸彈轉移到波蘭,這些核炸彈平時由美軍負責保管和維護,戰時則不僅會由美軍戰鬥機投擲,還會由所在國的戰鬥機投擲。至於其他情況,如何判斷潛在對手要是用核武器?至於部署中程飛彈、反導系統等,則幾乎涉及到了整個歐洲以及俄羅斯的其他鄰國,按照這六項情況,俄羅斯幾乎可以隨時對北約和其他潛在對手發起核打擊。
根據2019年的數據,俄羅斯擁有6800枚核彈頭,美國則擁有6300枚,6800枚核彈頭已經足以保持核威懾了,還能確保毀滅潛在對手幾十次。根據報導看,儘管維護核彈頭的費用不菲,但俄羅斯依然在努力強化自己的核武庫,不過,相比美國側重於提高質量,諸如新型的B61-12核炸彈,俄羅斯方面更加強調自己的數量優勢,認為只要是核武器,其當量沒什麼區別,只要使用就意味著核戰爭。
俄羅斯的反導系統被認為要落後於美國,增加自己的核彈頭以縮短雙方的實力差距。由於經濟持續衰退,軍費短缺,北約專家認為俄軍戰鬥力也在不斷下降,但俄羅斯依然將有限的軍費向核力量進行傾斜,尤其是側重發展核武器、彈道飛彈和戰略核潛艇等,「核武器衛國」的策略,從俄羅斯聯邦成立到現在,都不曾動搖。
目前,俄羅斯依然在與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不過,需要看到的是,雙方都在小心翼翼的控制局勢升級,並進行多方面溝通,避免事態激化的同時,還是試圖恢復信任機制,只是,俄羅斯佔領克裡米亞並分裂主權國家烏克蘭,威脅歐洲安全局勢,拒絕核查「伊斯坎德爾」飛彈導致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拒絕北約偵察機進入加裡寧格勒、喬治亞和南奧賽梯邊境的相關地區等,則導致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依然很不樂觀。
就目前的國際局勢,在可預見未來,基本不會有任何國家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美國前防長馬蒂斯在自己的新書《呼號混亂》中,認為巴基斯坦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該國核武庫不斷擴大的同時,極端思想泛濫),冷戰中都沒有爆發核大戰,更不要說現在,對美國和歐盟來說,經濟制裁的威力要遠遠強過直接軍事衝突,代價和風險也更小,持續的制裁,足以讓在世界經濟中缺乏存在感的俄羅斯屈服或者發生別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