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 曹雯
隨著2020年幼升小報名從5月底在全省範圍內陸續啟動,新一屆的小學生們即將邁入校園。
對孩子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會存在一個跨度。有些孩子適應力強,步子邁大一點,很輕鬆就躍過去了,有些孩子可能會費點勁。於是,很多家長會希望通過報暑假銜接班的方式,把小學的知識提前拿過來學一下。殊不知,這也許根本達不到銜接的目的。上過這類銜接班的孩子,可能在剛剛入學的一段時間內,看起來學得要比其他同學更輕鬆,但這僅僅是因為他學過,並不意味著他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同時,這樣的「順利過渡」還容易製造假象,掩蓋孩子入學後真正可能存在的問題。 所以,要不要幼小銜接,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來決定。為此,我們邀請到長期從事小學教育的資深老師與孩子已經入讀小學的家長們一起來支招,聊聊他們眼中的「幼小銜接」,希望能夠給新一屆的小學家長們更多啟發。
有著29年教齡的貴溪路小學老師熊竟言認為,學會情緒管理、培養任務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是這一時期的重點,家長們如果過於追求知識點,從而忽視兒童發展的一些細節,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才重視,就很難糾正了。事實上,身邊一些瑣碎的小事,對於孩子的習慣養成十分重要。 學會情緒管理 不同於幼兒園,在小學階段的集體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更有助於學習和與同學相處。那麼怎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熊竟言老師認為,家長可以在學前,告訴孩子心情不好時可以哭出來,但是千萬不要把情緒發洩到任何人身上,因為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不高興買單。 同時,要讓孩子知道:有時候他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沒有成功,是很正常的。因為能承受多大的失敗,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要學會享受過程。要讓孩子明了:即使他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他,所以不要把心思都放在取悅別人身上,應該學會做最好的自己。 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孩子把一天發生的事情講述給父母聽。家長要做孩子忠實的聽眾,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關係。先肯定事件中對的地方,再婉轉的指出不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讓孩子在你的分析中學會分辨是非。如此以往,孩子就能慢慢管理自己的情緒,用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問題。 培養任務意識 熊竟言認為,培養任務意識可以使得孩子們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所以孩子在暑假時,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交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 比如,告訴孩子玩具玩了之後要自己收拾。家長們可以第一次帶著孩子一起收拾,讓他知道怎麼做才是把玩具收拾妥當了;第二次在旁邊看著,指導一下;第三次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去做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需要及時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肯定,加以鼓勵。同時,整理玩具這樣的任務還可以衍生到整理自己的文具、整理自己的書桌,整理自己的小書包,把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便於使用,等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上。 還有一些小任務看似簡單,也很重要。學會傾聽,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能靜下心來看著對方的眼睛、聽完對方講話後作出回應,有意識地培養他的注意力。學會轉告,在生活中有意讓孩子傳話,要求他轉述清楚,說得明白。但一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養成良好習慣 除了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不挑食、懂禮貌這些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外,還應養成看書、寫字之前要先把洗手、上衛生間、吃東西等事情做完,坐下來就要專心的學習;明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任務,是一個學生該做的事情,只有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才能去做其他事情等學習習慣。 最後要記住一些重要信息,比如爸爸媽媽的名字、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自己的在讀學校及班級,並知道這些信息不能隨意告訴別人,只能告訴老師、家人和警察叔叔。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曹雯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