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宿命?別「甩鍋」,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2020-12-23 騰訊網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劇,心理行為異常和精神障礙患者逐漸增多,抑鬱症、焦慮症呈明顯上升趨勢。

隨著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原生家庭」的問題,甚至把父母稱為「禍害」,把家庭視為「煉獄」,把自己的自卑、羞恥、抑鬱、焦慮、恐懼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你的心理問題是不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之後,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郭愛寧。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每個人一生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結婚成家,重新組建的家庭。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郭愛寧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提到:不可否認,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影響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等的的確確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從某種角度上說,原生家庭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命運。

原生家庭的第一大影響:性格養成

郭愛寧表示,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從孩提時代建立起的自信,以及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都是來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或者發現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那麼,哪怕他之後取得再大的成就,他的內心也始終是匱乏的。所以,那些從小與父母親密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更有自信,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反之,從小與父母疏離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自卑,出現社交困難等狀況。

原生家庭的第二大影響:親子關係

現代社會的家庭裡普遍重視教育。但有些人發現,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與自己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模式如出一轍。比如,小時候被父母「棍棒教育」的人,當自己的孩子一做錯事,往往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壞情緒;從小就與父母關係冷淡的人,當他們想要和孩子親近,卻發現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好好相處。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在這種強大的延續性。如果我們在原生家庭裡受到的創傷,沒有得到療愈和成長,那麼就很可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悲劇。而近年來對原生家庭控訴最多的,正是這些當了父母的人,當他們面對孩子,才會反思到這個問題。」郭愛寧說。

原生家庭的第三大影響:親密關係

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最初場所。一個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他成長的家庭和他童年的經歷中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有所缺失的部分,往往會在成年後拼命加倍找回,甚至帶入到未來的戀愛、婚姻中去尋找,給親密關係帶來困擾;而一個人在原生家庭被滿足的部分,反而容易做出取捨。

心理問題的「鍋」,不應該都由原生家庭來背

郭愛寧表示,在與心理諮詢者交談過程中,她發現很多來訪者常常會陷入到不好的情緒中,不太容易發現自身經歷中好的方面;而在追尋自己被錯誤對待的經歷時,又容易陷入到原生家庭的「死循環」中。

「把所有的心理問題,都『甩鍋』給原生家庭,是不夠全面的,也是不負責任的!」郭愛寧認為,把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原生家庭,一方面會使人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難以覺察;另一方面,會產生無力感,不利於改善現狀。

郭愛寧說,原生家庭只是我們成長的第一棒,在成長中我們還會遇到其他重要的他人,比如老師、同學、朋友、同事、伴侶……與他們的相處,關係的建立,都可以獲得改變我們的力量。如果能感受到被善意對待,能夠獲得尊重、理解、接納、認可……獲得了愛,就可以獲得滋養。

「很多人理想中的父母,要對孩子付出足夠的愛。但事實上,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也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正視一個問題,父母的成長環境,以及父母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我們的父母可能在用他們的方式來愛我們,僅僅站在我們的需求角度來說父母給予的愛不夠,這對父母來說是不公平的。」郭愛寧說,更重要的是,過去的經歷沒辦法更改,抱怨父母和原生家庭,於事無補。

「著名心理學家叢非從說,通過『甩鍋』,怨恨父母,總幻想著『如果他們不是這樣,我就不用這麼苦了』,這其實是對現狀的逃避,是不願意為自己的處境負責。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原生家庭只是給了我們一個起點,一個初始值,你在這個起點上,走得多塊,走得多遠,走那條路,是你需要自己負責的。父母跟我們共度的也只是賽場上的一個階段,即使這個階段很糟糕,但這也不意味著所有賽程都是糟糕的。並且,我們要意識到,如果早年在父母那裡沒有獲得的情感滋養,那麼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朋友、同學、同事、伴侶,也都有可能會重新給予我們滋養和力量。」郭愛寧表示,在探尋自身心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歸因,但不能陷入糟糕的循環中,而是應該去追溯方向,哪裡出了問題,哪裡是缺失的,我們對哪裡不滿意,那麼我們就為之努力,作出改變,為當下和以後的生活服務,而不是糾結於過去。

療愈原生家庭創傷:活出愛與力量

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但與其任由自己越陷越深,苦苦掙扎,不如穿越原生家庭中的愛與痛,與自身和解,重塑自己的人生。

郭愛寧表示,在探索原生家庭的問題時,我們應該明白,愛是一種技能,如果我們從孩提時代學會這種技能,長大後就會以這種模式跟別人互動。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學到的不夠,那就需要在今後的人生中,不斷學習。

「俗話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人生的道路是要自己走的,人生的選擇也是需要自己做的,如果自己能夠覺察到問題,並且能夠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那麼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郭愛寧說,那些苦於原生家庭之痛的人,只要願意與自己和解,願意付出很多精力和時間,用積極正確的方法去行動,終有一天會擺脫早先原生家庭的影響,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郭愛寧認為,找心理諮詢師做專業諮詢,也是一種療愈方式,通過與心理諮詢師建立關係,重新感受關係帶來的影響。「也別怕時間太晚,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任何年齡段都不晚。人的一生都不斷在變化。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到痛苦,心理脆弱,是局限於對事物的認知和預判,才讓自己活得不自在。要勇敢嘗試,接受更多可能性,比如,接受不完美,接受不是所有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以及,在做好妻子、丈夫、父母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是一個個體的人,要先過好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生命力,才能詮釋好自己的人生角色。」郭愛寧說。(寧夏日報記者 尚陵彬)

編輯:李志廷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嗎?
    0101魔鬼般的原生家庭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一個人的一生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某種程度決定著他的命運。讓我們先一起去看看那些魔鬼般的原生家庭吧!還記得90後曾經追過的歌星張韶涵嗎?當年憑藉一首《隱形的翅膀》紅遍大江南北,這首歌帶給人正能量,激勵很多年輕人振作精神,勇往直前,深受大家喜愛。就在張韶涵的事業處於上升期的時候,張韶涵的原生家庭卻拖了她的後腿。
  • 《你當像飛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不一定是一個人的宿命
    其中包括了教育,歷史,哲學,心理學,信仰,原生家庭的不堪,暴力,傷害,恐懼,父親的偏執,被害妄想症,極端心理問題等,主人公思想被控制,通過接受教育,擺脫和蛻變,成長中的傷痛。塔拉的父親偏執地認為,孩子們的意志力就是一種惡魔,所以只能聽從他的控制。
  • 別拿原生家庭當藉口,你早已不是孩子
    這些年挺多人喜歡談論原生家庭,只要有什麼不好的事情,都歸根於原生家庭的種種不是,可是如果取得什麼成就,就歸功於個人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就可以知道這應該有點問題。01歸咎於原生家庭,這也許是弗洛伊德的錯最早有把成長的錯誤歸咎於原生家庭的心理學的奠基人,是弗洛伊德。稍微知道點心理學的人,都知道這位遠古大神,他常常把很多問題的原因歸結於童年陰影。
  • 流鼻血了這些事千萬別做!聽聽專家怎麼說
    流鼻血了這些事千萬別做!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05-28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11-29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選擇決定人生,破除原生家庭宿命論——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但這樣的母親,在車禍之後由於沒能去醫院治療耽誤了病情,嚴重的腦損傷讓母親仿佛變了一個人,開始相信以前絕對排斥的東西,每天活在幻覺之中。塔拉忘不掉曾經健康的母親帶給她的影響。第二個哥哥肖恩對塔拉的影響是複雜的。肖恩可以說是父親意識的絕對繼承者,擁有極強的掌控欲,暴虐且唯我獨尊。塔拉稍有不合肖恩心意的言行,就會遭到他的侮辱虐待,事後卻又放低姿態向塔拉道歉。
  • 原生家庭差的孩子,最後變成「壞小孩」,真的只是父母的原因嗎?
    我們擁有共鳴,是因為渴望他們從原生家庭帶給的不幸童年裡走出來,打敗邪惡,用正義戰勝它!你是怎樣看待原生家庭的缺陷呢?一個人的變化只有原生家庭的影響嗎?什麼是原生家庭?近年來十分流行的原生家庭論中就明確指出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會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健全,價值觀的樹立以及日後子女在自己所建立的新生家庭中的表現等等。不過原生家庭只是分析一個人心理和性格的一個參考維度而已,並不是一個參考標準。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接下來我們從辯證的角度去客觀的分析一下原生家庭。01我們先來看一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哪些?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是指未成年的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組成的家庭。這個家庭裡面每個人的親密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理念,生活習慣等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個人。可見,原生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性格的養成,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對婚姻觀的態度等。
  • 從樊勝美到房似錦,原生家庭,真的是甩不掉的狗皮膏藥?
    《安家》劇照所謂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它是相對於自己成年後組建的新家庭而言的。傳統心理學認為,人的性格和行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從小生長的家庭決定的。最具影響力的,要屬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了。他認為,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而無意識中的潛意識雖不易被人們察覺,卻可以支配人的一生。這種「潛意識」的構建,很大程度上受個人成長經歷影響。
  • 為什麼說出生決定了格局,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原生家庭的印記!
    曾經在哪裡看過一段這樣的話,說,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媽,甚至不是拼學校,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眼界、格局。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一生,那其實他的出生已經在大概率上決定了他的一生。意思是說,一個人的一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非常大,而這種影響已經滲透到了人的骨子裡,潛移默化間左右著他的行為,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最終成敗。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大型國有銀行決定招聘一名中層管理人員,經過層層選拔,有兩個人成功入選,一個姓張,一個姓李。但這兩個人不分伯仲,都十分優秀,這讓高層領導很難取捨。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以下文章來源於家庭治療學組 ,作者沈家宏家庭治療學組家庭治療學組旨在團結全國心理衛生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界等科學工作者開展家庭心理教育、科學研究、培訓推廣、臨床實務和學術交流工作,促進家庭治療理論與技術的繁榮與發展,推動家庭治療培訓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進程
  • 不論感情再好,也要思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
    雖然這樣可以證明你很愛一個或者一個人很愛你,但有時候我們需要理智一些的去看看這個人,包括他的原生家庭。因為對一個人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原生家庭,一個人原生家庭的氛圍或好壞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秉性和對一些事情的看法。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原生家庭|孩子|父母|龍迪|玻璃城堡|荀炎
    原生家庭幫助人們學會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建立連結,懂得如何處理「關係」,這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但龍迪坦言,原生家庭容易給孩子造成的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人際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表現為否定、拒絕、忽視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的言行,並且不顧給孩子造成痛苦。
  • 別再抱怨原生家庭了,看看別人是怎樣走出大山的
    塔拉這一路靠的可不是家庭培養,她拼命擺脫了父母給她施加的錯誤觀念,突破了家庭對她的層層束縛,最終才艱難地蛻變成為一個全新的塔拉。塔拉家信仰摩門教,這種信仰本身就帶有極端和偏執的觀念,再加上塔拉父親得了躁鬱症,這使得他更為極端和偏執——某一天,父親突然決定,要過一種跟現代社會相反的生活。不讓全家人去醫院看病,也不讓孩子上學。
  • 美國心理學博士:有毒的原生家庭,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一個好的家庭,在良好的氛圍和教育下,孩子能在成長過程中受益匪淺,並形成健康完好的人格和心理。 一個壞的家庭,比如不和諧的家庭關係,畸形的家庭角色,無休止的辱罵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教育做得再好,孩子也難以健康成長。
  • 2020省考優質申論範文: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繪製理想人生藍圖
    言簡意賅地點明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半生,甚至影響一生。最近的熱播劇《都挺好》裡描述了不同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行事風格,更加深刻揭示了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原生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出廠參數」,是塑造性格、品質、價值觀的首站。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由此可見,治癒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繪製理想人生藍圖,成為更好的自己勢在必行。
  • 【個人成長】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來
    我曾認為人的命運都由自己把握,直到我親眼看到了那些面對命運無可奈何的人,才發覺,在冥冥中,似乎每個人都有一種「宿命」,只有打破了自身局限的人,才能擺脫所謂的宿命,否則就會一直陷入某種「怪圈」中。  於是有人把所有的不如意不幸福都歸咎於童年創傷,認為一切糟糕的境遇與無力的現狀,都需要家庭和父母來買單。 可事實上,心理學家提出「原生家庭」的概念,是為了尋求解決途徑,而不僅是挖掘問題根源尋找責任方。 解決問題,遠比追究責任更重要。
  • 楊爍吼孩子又上熱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來
    你的原生家庭,就是你的宿命 有句話說:「所有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窮其一生,也未必能走出傷害。」 《奇葩說》辯手姜思達曾在節目上爆料說:「我沒有安全感,很難相信別人。哪怕這個人再熟,我都沒有辦法特別百分之百地把自己的心交給對方。」
  • 心理學:遠嫁的姑娘,如果原生家庭過得好,誰會義無反顧遠嫁?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許多人覺得,原生家庭對自己沒有影響。一生當中,對我們最重要的兩個板塊就是,小時候生活過的原生家庭和成婚後的新生家庭。一個人的一生,和原生家庭有著太大的關係。一個人成長後變成什麼樣,擁有怎樣的性格,和原生家庭脫不了干係。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