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乘飛機出行,大家最擔心的莫過於飛機失事。
一想到機毀人亡,誰心裡不忐忑呢?
每出現一次飛機失事,地球上車禍的發生率就有一陣異常升高,因為選擇開車出行的人多了。
其實,我本人也有這種擔憂。要不每次上飛機之前都要買保險呢。
然而飛機失事的發生概率極低。
據統計,1993-2012年,世界78家主要航空公司發生一次空難的概率是1/470萬。
理智地說,飛機是當今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您完全沒必要擔心飛機失事。
倒是應該警惕另一個無聲的殺手—肺栓塞
一年前,有一位老者,去美國探親回來,下飛機後覺得有點胸悶,呼吸困難,沒有在意。
回家後,淋浴洗漱。
夫人見他遲遲不從衛生間出來,開門一看已經猝死多時了。
屍檢結果證實他死於肺栓塞。
幾年前我一位同事的先生,也是從國外回來,下飛機後自覺胸悶,呼吸困難。
作為專業人士,我的同事立刻意識到有可能是肺栓塞。馬上帶先生去醫院做了相關檢查。
雖然最後排除了肺栓塞,也沒有發現下肢靜脈血栓,但是她對老公的這種專業呵護,還是讓我們讚嘆不已。
肺栓塞是心臟科三大猝死原因之一,大約佔全部猝死原因的15%。
在三大猝死原因中,排在第一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排在第三位的是主動脈夾層,肺栓塞居中。
肺栓塞就是血栓阻塞了肺動脈。
血栓通常來源於下肢或盆腔靜脈系統。血栓脫落後,會順著靜脈血液循環到肺部。
血液被阻隔在靜脈系統中,無法進入心臟。心臟就沒有血液供應全身,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是大塊血栓堵住肺動脈,患者立即猝死,沒有任何生還的希望。
我們常常看到報導,有人剛剛下飛機,突然一頭栽倒在航站樓前,搶救無效死亡。最大可能就是大塊肺栓塞。
如果堵塞肺動脈的血栓小,沒有把肺動脈完全堵死,這時候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悶、呼吸困難、全身無力、稍微一活動就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
這些小塊肺栓塞的患者,雖然沒有立即致命,但是,如果下肢還有殘存的血栓,就有可能再經歷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N次肺栓塞的打擊。如果不及早採取措施,最終勝出的就只有死神。
前文提到的那位老先生,其實先前已經出現了小血栓堵塞肺動脈的症狀,如果他足夠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也許能免於後續大塊血栓再次脫落的打擊,倖免於難。
在美國,每年新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有60多萬人,導致死亡的人數是29萬,新發生肺栓塞的人數超過23.7萬。
2019年歐洲統計的數據是肺栓塞發生率是39-115/10萬人。
這比飛機失事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當然這裡要說明一點,不是所有的肺栓塞都只發生在乘坐飛機的時候,乘坐飛機只是發生肺栓塞的場景之一。
肺栓塞這麼可怕,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為什麼坐飛機容易得肺栓塞呢?
引起肺栓塞的元兇是血栓。
血栓通常來源於下肢靜脈或盆腔靜脈。
靜脈血栓形成有三大要素:血流緩慢、靜脈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
它們被稱為微爾嘯三要素,這是為了紀念19世紀德國醫生微爾嘯(Virchow)而命名的。
第一個要素是血流緩慢。
乘坐飛機特別是經濟艙時,空間狹小,雙腿下垂,長時間不得動彈。
必然導致血流緩慢,下肢靜脈血回流受阻,血液瘀滯在小腿或大腿的靜脈中,容易發生血栓。
所以人們把乘坐飛機後發生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稱作經濟艙症候群。
第二個要素靜脈損傷
這裡說的靜脈損傷不是指靜脈破損或裂開,主要是指管腔內表面的內皮細胞層不完整或功能受損。
吸菸、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容易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容易引發血栓形成。
靜脈損傷的另一個含義是靜脈瓣功能不全。
什麼是靜脈瓣呢?
靜脈瓣是指靜脈內單向開啟的門,在靜脈系統中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組靜脈瓣。
在下肢靜脈中,這個門只向上開啟,當血液由下往上流動時,門打開。
如果下肢靜脈內的血液想倒流回去,對不起,此門立即關閉,不會向下開啟,靜脈血液不會向下反向流動。
因此在下肢肌肉收縮和靜脈瓣的共同作用下,下肢靜脈血液一節一節地往上流動。
這樣就保證了下肢靜脈血液能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向上流動到達心臟。
當靜脈瓣受損時,門就關不嚴,總有血液通過靜脈瓣漏下去。
血液總在下肢瘀滯,就引起下肢靜脈曲張。
有下肢靜脈曲張的病人,在小腿上,好像爬著一條條的蚯蚓。只有抬高下肢,藉助重力的作用讓下肢瘀滯的血液排空後,這些「蚯蚓」才會消失。
肥胖,長期站立、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常常伴有下肢靜脈瓣功能不全,有下肢靜脈曲張。
第三個要素是高凝狀態。
許多疾病可以導致高凝狀態,在此不贅述,單說飛機上的情況。
許多人因為怕上廁所太麻煩,顧忌打擾鄰座的乘客,所以乾脆不吃不喝。
這種情況在2-3小時的飛行距離尚且可以容忍。但是超過6小時飛行,特別10幾個小時的長距離飛行,就會造成脫水、血液濃縮、高凝狀態。
等飛機到達目的地時,您的下肢可能已經形成了血栓,一個無聲的殺手已經悄無聲息地埋藏在您的小腿中。
剛剛形成的血栓特別鬆脆,和血管壁粘貼得不牢固,輕微的活動,比如行走、大便、咳嗽、搬運行李等都會使其脫落,栓塞到肺動脈,釀成災難。
要想預防經濟艙症候群,當然買頭等艙和商務艙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但是,不是大多數人的選項,至少不是我的選項,因為太貴。
下面還是來說點價廉物美,我承受得起的方法吧。
主要就是針對上述那些引起腿部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加以防範。
長途飛行時,要經常走動,不要怕打擾鄰座。
您應該這麼想:我請他起立讓道,也是在迫使他活動呀,這也有助於他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呀。
我個人的體會是,每次請鄰座起立讓道,別人都很客氣,也很配合,沒有不愉快。
坐在座位上的時候,也要儘量多活動腳踝。拍拍小腿和大腿的肌肉,「喚醒」它們,並時不時做一下小腿和大腿肌肉收縮的動作,促進靜脈血液克服地心引力往上流動。
最後還要強調,乘坐飛機,別忘了多喝水。飛機上所有的飲料、熱水、礦泉水都是免費的,雖然只送一次,只要您需要,乘務員會不厭其煩的給您送過來。
對於有高危下肢血栓風險,而且還需要長途飛行的乘客,比如肥胖、腫瘤、有下肢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病史的患者,應該諮詢您的醫生,可否先考慮使用一些出血風險較低的口服抗凝藥,或者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總結一下:乘坐經濟艙長途飛行時,因為缺少活動、脫水、高凝等原因,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進而引發肺栓塞,猝死。預防措施就是多活動、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