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阿羅漢這個名詞裡面含著三個意思

2021-02-17 妙藏妙法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皆是』指這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我們要把這個話聽清楚,那不是普通人。阿羅漢本來是小乘果位的名稱,小乘最高的果位稱阿羅漢。阿翻作「無」,羅漢翻作「學」,所以把它翻成中國意思叫「無學」。無學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畢業了,你所修學的功課統統修圓滿了,沒有再學的東西,就叫畢業。小乘法裡面。現在這個地方是稱『大阿羅漢』,說明不是小乘,是大乘。大乘「無學」這個位子是十地,十地裡面的第十地法雲地的菩薩。換句話說,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最低的學位都是法雲地的菩薩,這個位子高!

 

  《仁王經》裡面把菩薩分為五等,都用「忍」來稱,最高的叫寂滅忍,法雲地的菩薩是寂滅忍。比這個低一級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經上念得太多了,回向偈裡面常常都在念;寂滅忍就比較聽得少,它在無生法忍之上。我們淨宗回向偈子裡面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常念!悟無生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這三個位次所證的,無生法忍。第十地、等覺、妙覺(妙覺就是如來果位),這三個位次是寂滅忍,清淨寂滅。《楞嚴經》上所講的「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是這個境界,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然後你才曉得這些人到底是什麼身分。他們在戲臺上扮的角色不一樣,實際上是寂滅忍的佛菩薩。

 

  既然說到阿羅漢,阿羅漢也要簡單介紹一下。阿羅漢這個名詞裡面含著三個意思,第一個叫「應供」。他福慧圓滿,在小乘裡頭是小圓滿,在大乘裡面是大圓滿,他應當接受大眾的供養,所以叫應供。為什麼?他是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田,供養他有福報,種福田!福報到底在哪裡?我種這個福我得些什麼?現在人起心動念離不開現實!確實是很現實,一點都不假。這個人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我們供養他,他為我們服務。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沒有福報,他住在這個世間,或者是無論住在什麼世間,他總是以善心善意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麼?教他怎樣修福,教他怎樣修慧。你說這樣的人,我們要不要恭敬供養?我們恭敬供養是不是得福報?真得福報。

 

  他的事業我有一分緣在裡頭,供養不論多少,誠心誠意,這是平等法。供養多少那個無所謂。誠心誠意的供養,盡心盡力的供養,你所得的福慧是滿分的。盡心盡力的供養,誠心誠意的供養,你得的福慧是真實的。你憶念他,觀察他,常常想著他,自自然然我們就生智慧,生福德。我們學佛,試問問我們是不是常常想著釋迦牟尼佛,或者常常想著阿彌陀佛,常常在觀察釋迦、彌陀。他人不在此地,我們怎麼觀察?經典上介紹得很清楚,讀誦經典是觀察,看這個人的為人。

 

  他對一切人,對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然環境,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統統叫眾生。觀察他對天地鬼神,他是什麼心,他是什麼樣的態度,是什麼樣的行為?我們要在這裡頭學習。因為他的存心、他的態度、他的做法都是純正,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純淨、純正、純覺。你誦經,天天念經,有口無心,你沒有得到利益。你看看古大德不是常常教導我們,誦經要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讓經文跟你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叫隨文入觀,真的把它變成自己的,你才真正得利益。

 

  經還是釋迦牟尼佛的經,思想見解還是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有什麼用處?這種讀經,口善而已,心行沒有起變化,你沒有融入,沒有契入。所以經論裡面的境界你不能夠契入,經論裡面的養分你一絲毫沒有吸收,這個經是白念了,你的時間精力都浪費了。說得好聽一點,「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識裡面落個種子而已,現在不起作用,這個話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讀總比不讀好。不管你有心無心,阿賴耶識裡頭肯定落下種子。有心有誠意去讀,這個種子力量強一點。無心無意,逼不得已勉強應付,阿賴耶裡頭這個種子力量很薄弱。布施供養,是修福!阿羅漢,應供。

 

  沒有證阿羅漢之前託缽乞食,所以佛法裡面稱為「乞士」,比丘稱乞士(比丘有三個意思);證得阿羅漢果就不叫乞士,叫應供。乞是乞食,我們中國人講乞丐,但是他不是丐,他是士。士是什麼?是中國講讀書人,他有道德、有學問,稱之為士。

 

  第二個意思,阿羅漢的意思叫「殺賊」。我在過去有一次,這還是在臺灣早年,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他也常常看佛經。有一次問我這個問題,阿羅漢怎麼這麼樣不善?他還開殺戒!你們佛教不是講不殺生,他為什麼殺賊?這是從文字上讀的,他不了解這個名詞的含義。這個賊不是人,是什麼?是煩惱,把煩惱比作賊。因為我們如果遇到賊,你的財物會被人家偷掉,損失財物。

 

  佛說人有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把我們自性的功德法財障礙住,就等於小偷偷去一樣,你不得其用,得不到受用。所以把煩惱比喻賊,殺賊就是斷煩惱,就是轉煩惱,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去殺人。佛菩薩縱然遇到小偷強盜來搶他的,來偷他的,他也點點頭笑笑,歡歡喜喜,決定不會計較,哪裡會殺他!所以這個賊是講煩惱。在因地、在比丘稱為破惡,就是斷惡修善。

 

  第三個,阿羅漢第三個意思是「無生」。小乘阿羅漢不再到六道輪迴受生,六道輪迴的生死他斷了;他再到六道來是乘願再來的,不是業力,所以稱無生。在因地、在出家比丘就是「怖魔」。一個人真正發心出家,魔王頭痛,他感到恐怖。為什麼?魔王愛欲非常重,也非常執著。他統治這個世間,世間所有一切人、一切眾生,他認為都是他的眷屬。現在這個眷屬發心出家,要離開他了,要超越三界六道,他很不高興,所以這恐怖。第三個意思。

 

  今天我們曉得「大阿羅漢」,大阿羅漢無生,無明快要斷盡了,四十一品無明他就差兩品就斷盡,真的無生。殺賊也是講斷煩惱,塵沙煩惱斷盡,見思煩惱斷盡,無明煩惱也將要斷盡了,他的智慧、能力、相好等同佛果,跟如來地相去不遠,非常接近。所以蕅益大師又告訴我們,他們都是法身大士,示現聲聞的身分為我們做證明,這個淨土法門,持名念佛不可思議,所以說「大」。

 

這些人跟在佛的身邊,每個人都示現的有特殊的能力,我們今天講的專長。各人都有特殊的專長,社會大眾都知道,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知名度很高。這些人天天跟著佛,跟著佛學習,世間人從這上來看,就受到影響。佛一定是很有道德、很有學問,要不然這些人為什麼跟他學?所以他們是做一切大眾的影響眾,幫助佛教化眾生,這是『眾所知識』,「眾」就是社會大眾,都知道,知名度很高,都認識,「知識」。或者說,知是聞名,識是曾經見過面。更深一層的意思,知是知道這個人,也曾經見過面;識是什麼?識是對他相當了解,認識他。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六集)  2003/5/2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06

 


相關焦點

  • 佛菩薩的事業是教育,佛陀教育(淨空老法師)
    這兩個字「宗教」,宗,你看看它什麼意思?學過《說文解字》就懂得,教是什麼意思?一般字典上大家能看得到的,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這叫宗;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大學是菩薩,中學裡頭有菩薩、有阿羅漢,小學裡面是阿羅漢,小學畢業叫阿羅漢,中學畢業裡頭有阿羅漢、有闢支佛、有菩薩。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是研究所,把這些大學裡面的學生統統提升到最高的學位,博士學位,菩薩,菩薩就等於博士學位。你要把它搞清楚,把它說成迷信,這多冤枉!
  • 四果阿羅漢,三果阿那含.二果斯陀含,初果須陀洹
    『進止清淨』:進,是向前去做;止,是停止。不論你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要清淨,不要有染汙法。『為四真道行』:四真道行,是苦集滅道這四諦法,也就是要勤修四諦法。『成阿羅漢』:成就阿羅漢果。阿羅漢就叫Arhat,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有三個意思。因為它有三個意思,屬於多含不翻,所以就保留阿羅漢(Arhat)的音。保留梵音,這叫翻字不翻音。字,翻譯成漢字;音,還是保留梵語的音。
  • 淨空法師:真正功夫得力了,不受外界影響
    遠,就是不學他,不效法他,不跟他學,這個叫遠。遠,不是躲著他遠遠的,不是這個意思。天天接觸的時候,我知道你哪些地方不足以取的,我不學你就是了,但是一定要恭敬。所以,發願而不求,自自然然這個願就滿了,這才能滿願。【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這就是佛為什麼教我們離名字相,這個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實相」這兩個字是佛學的名詞術語,知道它的意思,不能執著。所有名詞術語都是為了說法方便起見而用的,要曉得佛說法的真實義。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小乘佛法的終極果位,就是四果羅漢——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總體介紹一下這個概念。我們經常聽到「阿羅漢」這個詞,其實這是個梵語發音,含有三種意思——殺賊,應供,無生。
  • (淨空老法師)
    中國文明能夠存在,它有三個根,這就講宗教,它有儒釋道,儒釋道三個根。所以它能夠長久,到現在還沒有被消滅。所以我說我們要教室,要大教室、小教室,容納一千人的,容納三、四百人的,容納一百人的,容納三、五十個人的,大大小小教室,我要這個。我們現在有七、八個教室,我們希望恢復釋迦牟尼佛的教學。
  • 古印度的栴檀有兩種,一種能夠治病(淨空老法師)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栴檀』,我們通常講檀香,在此地是個比喻,佛經裡面稱為「牛頭栴檀」,這個香我們沒有見過,只是在佛經裡看過這麼一個名詞。學佛的同修都知道,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眾生有福,這些奇異的珍寶就出現;眾生要是沒有福報,這些東西都隱沒,都不見了。「栴檀」是寶香,佛陀那個時代有,我們好像在書籍裡頭記載,唐朝時候還有,大概就很稀少了。我記得有書上曾經記載過,印度這些高僧到中國來,帶著有四兩栴檀,他帶到中國來是做為禮物送給皇帝。
  • 東亞文明是中國,中國是主(淨空老法師)
    (淨空老法師)觀世音菩薩降跡遠古人間,開創了華夏文明(淨慧法師)不學佛不知道中國文化的價值,學佛之後對祖宗格外的敬仰(淨空老法師)佛教流傳到中國、感應四大菩薩常住中國而不住在印度之因(淨空老法師)沒有中國文化就沒有大乘佛法,這個一定要知道(淨空老法師)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淨空老法師)儒釋道的三個根,
  • 四果阿羅漢的境界,虛雲老和尚是證果的聖人
    『阿羅漢者』:怎麼叫阿羅漢呢?方才說的四果阿羅漢,到這種阿羅漢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學了,這叫無學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學位。四果阿羅漢又叫證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位,在這地位是修道,初果叫見道位。初果阿羅漢又叫須陀洹果,是羅漢的初步。證得初果的羅漢,生死還未了,故叫見道位。須陀洹是梵語,譯為『入流』,入聖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塵流。六塵即是色、聲、香、味、觸、法。
  • 淨空法師:一切眾生共同一個阿賴耶,裡面的資料別人可以調出來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淨空法師念佛你所經歷的事情,阿賴耶是個倉庫,是個資料室,全部都在資料室列成檔案,無量劫來你起心動念都有檔案,在你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有的時候年代久了,自己都不記得,可是檔案在那裡是清清楚楚。起心動念阿賴耶識裡頭都已經做成檔案,比電腦可靠,電腦電源斷了它就沒有,阿賴耶識永遠不斷,這是我們要曉得。你知道之後你會寒毛直豎,真嚴重!
  • 淨空法師:靈魂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
    1.淨空法師:靈魂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佛在經上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世間的苦惱歸納為三類,「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類。這三大類下面都有一個苦,這個苦是名詞;上面,上面是個動詞。「苦苦」就是說我們感受到有苦惱這一類的苦,這算是一類,這一類是什麼?
  • 淨空老法師:《三皈傳授》2005/4/10
    《三皈傳授》http://v.qq.com/x/page/x0312xllt90.html三皈傳授(共一集)2005/4/1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獲取淨空老法師《精華開示》;請按掃二維碼;關於三皈的意義,我們好像有兩、三個光碟,我曾經在攝影棚講過幾次,還有印出來的小冊子,諸位回去一定要多看幾遍,你才曉得什麼叫皈依。如果只有形式,沒有實質,這是假的,這是個樣子,沒有用處的,這個我們要知道。另外,形式三寶有沒有作用?有作用,有什麼作用?讓你看到形式三寶就引發你自性三寶,這個功德就大了。譬如我們供佛像,佛像供著是什麼用處?
  • 四果阿羅漢的境界 | 虛雲老和尚是證果的聖人(宣化上人)
    香塵:人喜歡聞香味,但嗅著臭味則起厭噁心,有個歡喜與厭惡,即是有愛憎心,起愛憎心就被香塵所轉。味塵:平常人吃到好滋味,則大吃特吃。但一到不好的滋味,就不喜歡吃,這又是被味塵所轉。觸塵:平凡人貪著觸覺,乃至貪戀不舍男女之間的情愛,貪著觸摸華麗細滑的金銀寶飾物質。這都是沒有看破,不能轉觸塵。法塵:執著於種種的法,這即是法塵。初果阿羅漢全不被以上六塵所轉,他達到這種境界。
  • 印度靈鷲山各個人所見的不一樣(淨空老法師)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下面這是介紹說法的所在,「處成就」,『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王舍城這是個都市,佛的道場,就是說法的道場講堂,究竟在哪裡?也記載得很清楚,「耆闍崛」。耆闍崛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翻作靈鷲,鷲是老鷹,鷹一類的,所以這個地方也叫做靈山,靈山是靈鷲山。這個所在是在王舍城的城外,在南邊,那個地方有個石頭林。印度的風俗跟我們中國的風俗不一樣,像我們中國老人過去了,中國所流行的都是很隆重的土葬。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淨空法師:為什麼沒有感覺到佛菩薩加持?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四三集)  2016/6/3  臺灣臺南極樂寺  檔名:02-041-03432.淨空法師:學了為什麼還不快樂?下面說,「於中輩者,了達世間皆如夢幻泡影,故於臨終無所留戀,視同夢中也」。我們剛才講過這個意思,上輩。
  • 現在人肚子裡頭裝不了四兩香油,有了一點點趕緊就要去表現(淨空法師)
    姚秦之前是苻秦,苻堅做皇帝,苻堅是個有心人,確實是想為國家招攬人才,在那個時候雖然他們是胡人,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也相當的深。大家都曉得,人才是國之寶,哪個國家都爭取人才。聽說西域龜茲國,龜茲現在是個縣,現在是新疆的一縣,那個時候是個小國,有一位賢人,就是羅什大師,他是不惜動用武力去要這個人,那個時候派了大將呂光率領七萬人馬。
  • 以正視聽|淨空老法師出家史料!
    淨空法師是清淨比丘的鐵證!文|清淨心現在網絡上,有人編造大量謠言誹謗淨空法師,甚至質疑淨空法師的比丘身份,說淨空法師沒有剃度師、沒有受比丘戒,或不具備比丘資格等等,說的煞有介事,雖然真正了解淨空法師的人看後只是付之一笑,可確實有很多人輕信了誹謗,其中不乏佛教內的法師、居士。
  • 淨空法師:第一供養、無上的供養是什麼?
    1.淨空法師:第一供養、無上的供養是什麼?我們今天擺在面前,最艱難、最苦的一樁事情就是放不下,這個念頭放不下。念頭是什麼?我愛、我憎、我怨、我恨,都是這些玩意,全是煩惱習氣,不是真的,全是假的。這裡面表法表兩個意思,一個報恩,我能夠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是依彌陀名號,我要報佛恩,我不忘記,這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就是剛才說的,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這個意思就深了。我自己是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也用這個方法度一切眾生。所以關鍵是在這一句,心要平等,就在現在開始,對人、對事、對物,特別是對人,用平等心對人。
  • 淨空法師:佛菩薩形像之所以有功德,這裡頭有兩重意思
    1.淨空法師:佛菩薩形像之所以有功德,這裡頭有兩重意思【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闢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因為三賢菩薩修的是菩提心,我們講的發菩提心,發了得要修,換句話說,發了之後你要把它做到。十住菩薩修「直心」,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至誠心,儒家講的誠意,十住菩薩修誠意,待人接物都要誠意,不管對待什麼人,不管在什麼境界,都真誠,這是菩薩道的基礎。十行菩薩修「深心」,換句話說,就是修善根。十回向菩薩修「大悲心」,就是學大慈大悲,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菩提心裏面三心特別著重在大悲心。
  •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佛門耆宿一代高僧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十)16時30分在文殊菩薩聖地五臺山真容寺安詳圓寂。世壽達到一百零三歲高齡,僧臘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