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之下 房地產信託融資何去何從?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近期,網上傳出幾家銀行從2月開始放開房地產非標業務審批,疊加疫情的背景,市場對地產放鬆的討論再度升溫。儘管「房住不炒」未曾改變,但在抗疫之下,房企融資是否受到逆周期調節影響?信託融資是否有放鬆跡象?房企現金流和償付能力將面臨何種挑戰?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多位銀行資管、信託人士。信託人士普遍表示,自去年窗口指導以來(如房地產信託規模不能超過2019年6月30日規模),2020年的地產信託融資、風控並未較2019年放鬆,且「432」仍是是銀行、信託公司對房企發放貸款的紅線。「即使是在當前的額度管控下,基本也能滿足業務量,加之現在能同時滿足合規標準和風險偏好的地產項目並不好找,因此基本還是聚焦頭部地產企業。」某頭部信託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對資金需求方房企而言,當前其對新項目的意願並不強。疫情下,售樓活動暫停,而銷售現金流往往對房企而言比融資現金流更為關鍵。「對開發商而言,先穩下來,把手頭產品做好,確保資金周轉才是第一位的,而後才會考慮規模提升,目前多數審批項目尚未展開。」西安高新房地產開發財務總監王自更表示。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銀行可能存在非標額度年初提前下放的可能,同時開發貸流動性或比去年三、四季度更好一些,對部分項目貸款還款時間或在風控許可下適度寬限。

信託融資規模、風控要求未放鬆

去年,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從銷售端逐步走向融資端,信託融資規模限制目前也並無放鬆。目前,各大信託機構都在排查手頭項目情況,並通過設計更滿足客戶需求的項目以適應轉型。

「我們春節前接到通知,2020年信託公司的房地產非標額度不能超過去年12月底。我們去年12月底的規模已較同年6月底下降較多,同時,目前房地產公司的融資意願也在下降,地產融資性現金流(信託地產融資)也不會太快增加,今年信託規模至少在一個季度內會出現下降的格局。」中融信託助理總裁趙元近日在相關電話會議中表示。

去年5月開始,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已經從銷售端逐步走向融資端,5月的「23號文」只是開始。當時,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某信託公司收到窗口指導,針對房地產信託有5點要求。第一,房地產信託規模不能超過2019年6月30日規模;第二,已備案項目不影響發行及成立,但未備案項目一律暫停;第三,符合「432」通道類業務也算房地產項目,也要受到窗口指導影響,全部暫停;第四,地產公司併購類也算房地產項目,受到窗口指導影響,全部暫停;第五,未來公司每月老項目結束所釋放出來的規模,優先供公司戰略客戶使用。

「432」是銀行、信託公司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的紅線,其目的是避免資金違規流入房企用於支付土地款。「4」是指該項目在信託項目發行時需要保證至少四證齊全: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3」是指該地產類項目的總資金中必須至少有30%的資金來自於融資方;「2」是指該地產類項目的融資方至少擁有二級以上(包括二級)的開發資質。

「目前信託額度並未鬆綁,同時在疫情背景下,各大機構都在對存量地產項目進行排查,主要觀察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能扛多久,存續債務是否能償還等。」中信信託信託業務部副總經理趙立新表示。

他稱,在去年的嚴監管下,信託駕輕就熟的融資模式被叫停,目前能夠進行的放款模式包括抵押貸款等,並非信託的主流模式,因此影響了放款能力。「23號文」的重要條款包括,在房地產領域不可「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帳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同時,嚴查表內外資金直接或變相用於土地出讓金融資;資金通過影子銀行渠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

合規項目放款和展期靈活度或提高

不過,趙立新認為,積極的一點或許在於,現階段,各家公司在上報項目、審批推進方面都有意識地加快了速度,只是對風控要求並未放鬆,包括風險把控、城市篩選、交易對手的把控、項目指定的判斷等。

「鑑於疫情期間難以進行現場盡調,因此信託對於有互信基礎的客戶、優質或熟悉城市的項目推進速度較快。」他稱。疫情過後,優質開發商的銷售數據增長會更快,因此目前更容易獲得支持,將關注以下指標——運營風格、財務報表較為穩健;自身團隊比較成熟,開發口碑不錯;布局合理(一二線城市以及經濟發展可靠的三線城市),土儲較為健康。

上述頭部信託業務人士也對記者表示:「非標額度的放開有待考證,最多可能是對到期貸款有序支持續貸的方案,這也主要因為目前各地房地產開工時間還要打個問號,」他提及,其所在機構春節前過會的一個12個月的地產項目,由於疫情無法開工,項目目前調整到了18個月。

銀行方面,近期有消息傳出某股份銀行已經放出幾百億非標額度(自營+理財),也有消息稱央行或計劃調整「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中的房地產相關考核指標,不再細化考核按揭和開發貸款等具體比例。對此,有開發商對記者表示,去年末開始也有銀行詢問是否存在貸款需求,但多位銀行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層面並未出現整體非標額度的放鬆,「去年下半年我們近乎停了非標,近期的非標放款或和年初額度釋放有關。」

除了銀行的非標貸款,就表內的開發貸而言,一般要求和銷售進度掛鈎。「銀行都對房企的銷售金額進行監控,設定具體還款日期,」王自更表示,「通過初步和各家銀行的溝通,鑑於當前情況特殊,表內貸款在一定前提下可通過風控進行變更還款時間。」

也有房企率先開始行動,通過各種優惠活動加速銷售回款,以滿足信託、銀行對銷售現金流的要求。例如,恆大將於2月18日啟動其歷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優惠讓利,全國樓盤75折優惠。

關注房企銷售和償債情況

未來一段時間,開發商的房地產銷售、現金流以及償債進度都值得關注。

穆迪方面表示,為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持續,許多城市的售樓處在春節後的一段時間將繼續關閉,這或削弱2020年一季度開發商的地產銷售,進而影響其現金流。「若建築工人在節後推後返程復工,那麼2020年上半年開發商的施工計劃以及預售項目的完工可能延遲。與其他省市相比,武漢和湖北房地產市場回暖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不過,穆迪也表示,一季度是傳統的房地產銷售和施工淡季,若疫情得到控制,屆時開發商可在之後幾個季度加速銷售和施工進度。該機構預計,疫情可能導致2020年全國房地產合約銷售額小幅下降,而此前預計銷售額基本持平。

此外,瑞銀表示,上海、天津、南京等多個地方政府已出臺政策支持,緩解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包括土地款項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付,部份銀行承諾延長開發貸款。就該機構覆蓋的債券發行人來說,疫情沒有對開發商的基本面造成重大影響。

相關焦點

  • 北京信託房地產融資違規遭罰 或涉亞新集團開發項目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北京信託房地產融資違規遭罰 或涉河南亞新集團開發項目本報記者 餘燕明 北京報導2019年以來,多家信託公司因違規向房地產企業融資而收到罰單,這凸顯了監管層嚴厲監管房地產信託融資的態勢。
  • 房地產行業「後三道紅線」時期的信託融資觀察與研判
    自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供給側改革中配套提出「房住不炒」的宏觀定調後,2020年8月中旬住建部、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並形成了監管部門專門針對房地產企業就房地產融資政策的具體監管指導意見及指標約束標準——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政策」。
  • 又到歲末,信託收益率上行、房地產信託爆發
    臨近年末,到了信託公司衝規模的重要時點,房地產類信託產品出現集中釋放。11月,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反彈,結束了自下半年以來因監管收緊而持續萎縮的頹勢,其中房地產類信託強勢反彈。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房地產類信託募集規模大幅攀升,募集資金561.53億元,環比增加102.35%。
  • 大信託相繼暴雷 深扒資本大佬的「房地產遊戲」
    3、房地產與信託 一方暴雷兩敗俱傷一直以來,房地產和信託的聯繫頗為緊密。信託是房地產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雖然在世界範圍的資本排序中,信託排在保險、基金、銀行之後,大型房企和穩定發展的房企,也多會有意控制信託的融資佔比(主要因為政策限制和成本較高)。
  • 靠譜的信託產品又暴雷!如何練就火眼金睛,選對房地產信託產品?
    信託產品還能不能買,怎麼買,怎樣避免踩雷?一連串的疑問湧向投資人心頭,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信託產品仍不失為好的投資標的,關鍵是要慧眼識精。小編將會就如何篩選信託產品寫系列文章。今天主要介紹在信託產品佔據重要地位的房地產信託。
  • 信託房地產業務那些事(一):聊聊「四三二」
    正文儘管《信託法》遠於2001年即頒布實施,但信託公司作為影子銀行的一部分、主要從事類信貸業務的局面,直到今天也沒有根本改觀。信貸業務的基石是擔保,而最好的抵押物莫過於不動產,最強的信用莫過於國家信用,由此衍生出了信託公司的兩大主業:房地產業務和政府融資平臺業務。
  • relts房地產信託基金安全嗎?
    房地產信託基金是什麼意思?房地產證券化包括房地產項目融資證券化和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兩種基本形式。  relts房地產信託基金安全嗎?在全球和地方性的經濟低迷甚至衰退的環境下,房產的租金水平一般會下降,同時空置率和租金違約率也會有所增加,這些將會對relts房地產信託基金的收益產生影響。  relts房地產信託基金風險2。房地產周期性風險。
  • 銀保監會:不會一刀切停止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信託業務
    日前,多家信託公司收到監管部門指導意見,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為什麼要壓降此類業務?監管方面表示,從融資類信託這類具體業務來看,廣義的融資類信託既包括通道類融資信託業務,也包括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融資信託業務。監管方面認為,需要重點壓降的業務包括,一是各類金融機構藉助信託通道開展監管套利、規避政策限制的融資類業務;二是信託公司偏離受託人定位,將自身作為「信用中介」,風險實質由信託公司承擔,違法違規開展的融資類業務。
  • 11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房地產信託規模暴增102%
    11月房地產信託佔比大幅提升12%房地產信託是這波年末行情的主要推手。11月份房地產信託規模達到561.53億元,相比10月份的277.50億元,暴增102.35%。用益信託數據顯示,11月房地產類信託規模佔比33.32%,環比上升12.37個百分點,佔據信託行業規模第二位。
  • 2020年11月房地產行業融資報告
    文/戴毅  貨幣政策逐漸回歸中性,房地產融資收緊是常態  8月以來,除了「三道紅線」出臺之外,銀保監會亦是頻頻提及「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透露出針對房企的融資監管持續收緊將是常態。
  • 某信託募資疑雲:套殼融資術
    近日,有媒體報導,佳源國際在長安信託融資過程中存在「AB套殼」行為,所謂AB套殼指的是,套用一個滿足「432」條件的項目作為用款項目,而實際上資金卻流入另一個「四證不全」的項目。該信託計劃名稱為「長安寧—佳源繁盛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規模8億,期限兩年,信託資金用於受讓佳源南方(深圳)集團有限公司合法持有的恩平市帝都溫泉旅遊區發展有限公司39%股權所對應的收益權,最終用於已滿足「432」條件的恩平市帝都溫泉山莊一期的開發建設,目前已完成募集。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及全球房地產信託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亞太地區...
    中國類REITs產品累計規模突破1500億元房地產投資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簡稱「REITs」)是一種專門投資於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基金。它通過公開募集資金,交由專業投資管理機構運作,並將基金資產投資於房地產產業或項目,來獲取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REITs的運作模式包含設立、發行、託管、投資、經營管理、分紅、交易等步驟。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分為公募型與私募型、權益型與抵押貸款型、公司型與信託型等。
  • 光大證券:房地產需求側按揭繼續放緩 供給側融資環境分化
    房地產方面表態與Q2一致:堅持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Q3房地產銷售、投資集中恢復,信貸需求恢復,單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回升至33.6%(Q1/Q2分別為25.2%/24%),預計Q4房地產信貸投放相對受控,12月新增按揭增速繼續放緩。
  • 三季末信託資產規模穩步壓降 11月融資類業務爆發式增長為哪般?
    其中,11月房地產類信託募集資金561.53億元,環比增加102.35%。一方面監管壓降資產規模,另一方面募集資金數據暴增,是否存在矛盾?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對記者表示,「壓降的核心是壓縮違規的融資類業務,但年末衝規模是行業的常態。由於房地產類信託是目前收益較好、風險相對可控的非標產品,信託公司年末衝刺的主力。
  • 華夏幸福:擬向中融信託進行不超過15億元永續債融資
    12月3日,華夏幸福(600340)擬向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信託」)進行永續債融資,金額不超過 15 億元人民幣,投資期限為無固定期限。據相關媒體,這是2017年以來,華夏幸福第14次通過永續信託融資,累計融資規模超過260億元。
  • 銀保監會罕見狠批信託行業,信託的定位與轉型方向在哪裡?
    今年,信託公司早已受到資金信託新規、融資類信託規模受限、房地產融資收緊等系列政策的影響,危機四伏。 如今監管步步緊逼,已經處於絕境,只能絕地反擊。 信託行業近十年在特殊的經濟金融形勢之下,獲得了超常的發展。從2018年開始,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包括信託在內的金融機構的處境都開始變得困難。
  • 中融信託:融資類業務正常進行 未接到要求暫停相關業務通知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6月18日,中融信託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中融信託未收到要求暫停融資類業務的通知。公司目前正按照既定戰略部署和工作計劃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公司積極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回歸信託業務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 信託資產規模連降11個季度 融資、事務管理類規模佔比雙降
    信託行業逐漸轉向投資類業務融資、事務管理類規模佔比雙降按功能分類,截至2020年3季度末,融資類信託餘額為5.95萬億元,佔比28.52%,較上年末提高1.53個百分點;投資類信託餘額為5.68萬億元,佔比27.23%,較上年末提高3.52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信託餘額為9.23萬億,佔比44.26%,較上年末降低5.04個百分點。
  • 中國信託業協會:一季度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同比降8.10%
    從信託功能看,融資類信託餘額為6.18萬億元,佔比28.97%;投資類信託餘額為5.11萬億元,佔比23.94%,較2019年4季度末提高0.24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信託餘額為10.04萬億,佔比47.09%,較2019年4季度末降低2.21個百分點。
  • 11月集合信託產品規模大漲,業內人士卻稱很難延續,原因是……
    具體來看,11月金融類信託和房地產類信託成立規模大幅增加。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類產品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自於標品信託的大量增加,而作為信託公司轉型戰略的重點,此類業務的增長預期將持續較長的時間;相比之下,房地產類信託產品的增長或更類似於短期的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