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一園竹樹繞泉石,四季冬春夏復秋。放棹只疑天上坐,憑欄真箇畫中遊。嵐光疊翠巍雲塔,湖影迴廊漾梵樓。合璧大圓橫玉帶,斜陽無語臥銅牛。
頤和園,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大成,翡翠南北園林的精華,將人造景觀與大自然和諧融為一體。
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
它記錄了中國封建社會由鼎盛輝煌走向衰落滅亡的歷史,也見證了幾經滄桑的園林在新中國中獲得新生的歷史進程。
頤和園,始建於國力強盛的清乾隆時期,當時乾隆皇帝了為給母親做壽而建,時名為清漪園。在1860年第二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縱火焚毀。光緒年間重建,改名為頤和園。
這座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擁有許多獨特的美景。蘇州街,萬壽山,佛香閣,寶雲閣,昆明湖,長廊等,每一處景點都有隱藏著歷史典故和鮮為人知的奧秘。
今天我們先來領略世界上最長的畫廊——頤和園長廊.
建長廊是誰的意思
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
它長728米,共273間,有548根柱子,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
頤和園建好以後才新添了長廊。關於為何建長廊,這裡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說長廊是乾隆為自己的母親而建。
乾隆的母親常在頤和園觀景。為了不讓自己的母親在遊園時遭受雨雪日曬之苦,同時又能飽覽昆明湖的雪景雨景,乾隆便設計修建了這一條長長的遊廊。
還有一種說法始於慈禧太后。
相傳慈禧太后特別喜歡逛頤和園。可是天天逛,景色一成不變,慈禧太后覺得厭倦了,感到缺點兒新意。
一日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內散步,當她走到萬壽山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李蓮英連忙上前撐傘,並順勢觀察了一下慈禧的臉色。
沒想到,慈禧太后臉上卻是很高興的表情。她看了看雨傘說,雨傘真好,不僅可以遮擋風雨,還讓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致。
眾人不解慈禧太后的意思。回到宮後,慈禧太后立馬召見了工匠。
不久,在萬壽山的南坡和昆明湖之間便出現了這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如彩帶一般,把前山各風景點緊緊連接起來,又以排雲殿為中心,自然而然把風景點分為東西兩部分。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長廊的修建無疑是錦上添花,讓整個頤和園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味。
令人驚嘆的壁畫
長廊的絕不僅在於它的建築精妙,還有長廊壁簷上,無與倫比的壁畫。
據統計,長廊上的壁畫一共有14000多幅。
繪畫內容有各種各樣的植物,有林中飛鳥,有水有有魚,有湖光山色,還有各種形態逼真的歷史人物故事。
這些繪畫惟妙惟肖,畫師們將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都濃縮在這長長的廊裡。
尤其是人物畫,描繪的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故事,以及四大名著裡的故事。
比如我們熟知的哪吒鬧海,嶽母刺字,包拯斷案等,4000多幅人物畫沒有相同的。
長廊上的壁畫屬於蘇式彩畫,他是中國木結構建築上的裝飾藝術。
那麼是誰想起來在這長廊上作畫呢?說到這不得不提到乾隆的母親。
相傳,長廊建好後,乾隆的母親特別滿意,她經常在長廊上觀景。太后特別喜歡一邊遊覽長廊,一邊聽身旁的宮女講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
遇到特別喜歡聽的故事,乾隆母親就讓宮女一直重複講。
宮女們時間長了會忘記以前講的故事,就靈機妙動,讓畫師把故事裡的內容畫在長廊兩側的梁枋上。故事講的越多,廊上的彩繪也越豐富。
宮女們看著廊上的彩畫,就不怕遺漏故事了。而太后呢,一邊看著彩繪,一邊聽著故事,也覺得趣味無窮。
雖然歷史還未考證究竟為何而畫,但是畫師精湛的畫藝讓長廊彩畫成了園中最珍貴的藝術品。
長廊的毀滅和重建
1860年10月18日下午兩點,時名為清漪園的頤和園成為一片火海,縱火者則是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
他們以這種縱火的方式,脅迫清政府儘快籤訂不平等條約,而這一次縱火,讓圓明園幾近毀滅。長廊在這次火災中也未能倖免。
一座美輪美奐的清漪園就這樣死了。
1886年9月,也就是皇家園林被燒毀二十六年之後,光緒皇帝的親爹醇親王,以恢復昆明湖水師操練的名義建議重修頤和園。這份奏摺正中慈禧之意,立馬批准了。
為平息朝廷議論,清漪園改名頤和園。長廊也恢復重建了。
之前的壁畫也全部被燒毀,由於慈禧太后偏愛蘇式彩繪,畫師將廊上的畫作全部以蘇式彩繪的形式呈現,並保留至今。
落後就要挨打。當一個國家不夠強大時,不僅保護不了它的臣民,也保護了它所擁有的千年文化瑰寶。
彩繪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蘇式彩繪是民間建築使用的繪畫形式,源於江南蘇杭地區民間傳統作法,俗稱『』蘇州片『』。
明永樂年間營修北京宮殿,大量徵用江南工匠,蘇式彩畫因此傳入北方。
乾隆年間,蘇式彩畫已經脫離了南方彩畫的清淡,色彩變得豔麗,裝飾華貴,又稱『』官式蘇畫『』。
其中,頤和園長廊的彩畫是『』官式彩畫『』最具特色的代表作。
《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全集》就對長廊的彩繪故事做了詳細的歷史考證,闡述了長廊彩畫所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
據作者考證,長廊彩繪主要臨仿了清代著名作家的繪畫。
中國古人向來富於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長廊彩繪中,最突出的人物故事主要來源於十本古典名著。
據統計,《封神演義》5幅、《三國演義》60幅、《西遊記》26幅,《西廂記》3幅、《楊家將》6幅、《水滸傳》13幅、《嶽飛傳》9幅、《白蛇傳》4幅、《聊齋志異》20幅、《紅樓夢》20幅。
這些彩畫故事和書籍相宜得彰,構成了中國最具特色的壁畫文化。
說到壁畫,就不得不提到莫高窟的壁畫,雖然兩者的繪畫形式不一樣,但是都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雖然,曾經輝煌一時的莫高窟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但這五彩斑斕的壁畫讓我們有幸了解當時的燦爛歷史。
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頤和園裡面的各種建築陳設已經成了珍貴的園藏文物。
而貫穿幾百年,在風雨飄搖中留存下來的頤和園告訴我們:歷史從未忘記,歷史永將銘記!
參考資料:《頤和園》
《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