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金剛經》在教我們什麼?

2021-01-19 飛虹一生

關於,我們要怎麼去修行?今天先來說一下《金剛經》,其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於大乘佛教般若類的經典。從字面理解,金剛指無堅不摧,堅若磐石的,「般若」是開悟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意思,「般若密」是指到達彼岸的意思,我們知道佛陀的世界觀裡是有六道輪迴的,到達彼岸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達到涅槃。那麼《金剛經》就是教人堅若磐石的開悟智慧。

1、何為「破相」?

其實,《金剛經》翻來覆去就在教你如何破除「我執」,原文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簡單來說就是「破相」,一切你看到的東西都是相,都是虛妄。你在大街上看的美女是虛妄,在銀行裡看到的鈔票是虛妄,甚至是你想到的佛法也是虛妄。這裡洗碗思考的同學會得出一個矛盾點:既然佛法也是虛妄,那麼我們還為什麼學習佛法。

這裡解釋一下《金剛經》中的相是指有形的東西,如果你把佛法理解成為一成不變的唯一的東西,那就是「我執」,也就是相,那這個時候佛法也變成虛妄。所以你要做的是破除相對你的幹擾,認識到事物的真相。其實,這裡佛法只是一把鑰匙,你要自己去打開智慧的大門。

那麼,如何去打開真相呢?首先,要擺脫看事物只看表面的毛病。如果你看到美女,只是看到外表,說明你修煉的還不夠,從不淨觀的理論出發,只不過是一副臭皮囊和五臟六腑而已。如果再看的深一點,就是各種元素在因緣聚合下的產物了。

佛陀教我們看世界的方法和直覺是相反的,需要一定的修煉。我們的直覺從數以萬年的生命進化中來,比如我們看到老虎,第一反應是危險,因為老虎要吃我們,這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本能反應,而佛陀教我們看世界的眼光是帶著無自性的。一切都是假象,所謂「緣起性空」,一切無我,這個問題先糾結到這裡,要想說明白既然無我,那麼最後跳出輪迴的是誰?這個問題要等到說下一部經書才能明白。

2、如何「破相」?

把你看到的所有「相」全部破除,心裡就沒有了掛礙,沒有了執念,也就心下清明,看見真正的佛法智慧,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破相在佛法裡有兩條路徑:時間和空間。在時間上,我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不斷變化的,因緣聚合總是瞬息萬變,是無相的。在空間上,我們認為任何名詞不過是元素的集合體,不是獨立存在的,是一種聚合物,也是無相的。所以《金剛經》中有「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其實就是在說破相的狀態。「有為法」是指因果循環的關係,也就是一切因緣際會的東西都是捉摸不定的,是相,修行的人應該破除。

從這個角度出發,無論是個人、家庭、國家甚至是宇宙的存在都是如夢幻泡影,這樣說其實和我們日常的理解南轅北撤,我們很多人都有執念,要做出一番事業。舉個例子,在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馳騁在亞歐大陸上的時候,他認為他在改變世界,但現在看來,他也只改變了一點點的東西,如果從億萬年之後再回頭看,也許他什麼都沒有改變,一切就如夢幻泡影而已。

3、最後,我們還需要去拜佛嗎?

既然諸法無相,那麼我們還需要去寺廟燒香嗎?以世界三大宗教為例,伊斯蘭教是沒有雕像的,但卻有嚴格的行為和生活起居規範,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來達到對真主虔誠。基督教通過經書和聖經故事來教導和傳播理念,佛教通過一尊尊佛來震懾世俗的荒謬。其實,也許等到你不再需要這些「相」的時候,也許離開悟也就近了。什麼?沒明白,這就和上學是一個道理,去學校就像是去寺廟,只不過提供一個修行的場所,在這裡學習和修行有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比較容易入門,等到你離開學校還能繼續保持學習的能力,這樣你就得道了。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可信嗎?
    在《金剛經》裡有句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同樣的觀點,在《金剛經》的其它部分和其它佛典裡都有許多類似的表述,那麼,佛家的這個觀點可信嗎?我們又應該怎樣去看待佛家的這個觀點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追根溯源,回到佛教的理論基礎上來。
  • 金剛經第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懂這一句就等於懂了整部經
    最後就是法身佛,上面我們也提到過了,其實就是真如本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遍布虛空。04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接下來世尊說了一句經典的偈言,咱們一起來看看:>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常人執五蘊為我,但以般若智慧來看,無論在五蘊還是十二處中,所謂的我,皆了不可得。我們不可執五蘊為我,更不可執五蘊之外有我。倘若我在五蘊之外,又如何與五蘊建立關係呢?佛法經典告訴我們,菩薩度眾生不可以相度眾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我們學佛修行也不可以「相」修行。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你驗證這句話的時候,如來自性就顯現了
    我們日常有些相應的事情可以對這話有點簡單的認識。比如你看過煙花很漂亮,但這個是你能肉眼看見的從有到無,所以不會那麼追求煙花,看完了心理一高興,過後也不糾結不執著了。不執著是靠近如來自性的方式。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生滅變化的,只是有的東西變化很緩慢,看上去似乎很長久,所以人們就會產生執取的念頭,進而產生苦樂的感受。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做人,這些年來勸導大家學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海外送得很多,《永思集》也流通很廣,希望大家認真的學習。最好像此地所說的現在就「住正定聚」,不走彎路、不偏不邪。我們講佛陀在經論裡面講到地獄這些經文統統抄錄下來,一共是從二十五部經論抄成這麼厚一本,我們把它印出來,題目題了一個,「諸經」,二十五種經論,《諸經佛說地獄集要》,也印了不少流通,這個東西學佛的人,有時間應該可以看看,看了之後會產生什麼?畏地獄苦,對經上講這個「熱惱」你才有一點概念,否則的話沒有概念,真可怕,為什麼受這個罪,不應該。
  • 《金剛經》第5品:實相非相分
    我們來看《金剛經》第5品的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中2句經文洞明其義
    想必每一位了解或是不了解佛教的朋友,都聽說過「如來佛祖」 的名號,大家也許知道這是對釋迦牟尼佛的稱謂,但你知道「如來」的意思嗎?在佛教經典《金剛經》 中有一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說,如來,便是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所以被稱作如來。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今天我們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我們身心世界是虛幻的,《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幻是假的,幻是剎那剎那在變,真的是不變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真心變現出來的,真心古今不變;我們這個世間是我們的妄想心,一天到晚想東想西,是妄想心變的,妄想心剎那剎那在生滅,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生滅的世界。統統是自己變現,除了心性之外,沒有一法可得。
  •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你知道四苦八苦是什麼嗎
    千辛萬苦,所有的苦惱;非常苦惱。(非常な苦しみ。また、さんざん苦労すること。)四苦八苦して得た金。辛辛苦苦得來的錢。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 《金剛經》中,「壽者相」指的是什麼?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佛在經中多次提到「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壽者相。
  • 佛學:金剛經的即見如來,就是我們平凡的道心
    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學習佛學文化,領悟佛學智慧、傳遞正能內容) 在上一章節《金剛經》第四品中,我們了解到佛陀告誡須菩提,菩薩行布施時,不執著世間無常變化的分別心,用這無所住的真心實相去行布施,其功德福報之大,就如同這十方虛空一樣無法估量。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無諸相」三個字把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宇宙之間一切萬法的真相說出來了。你所聽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觸到的,你所想的,全都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所以佛把這個境界比喻作夢幻泡影,比喻得好!真的是夢幻泡影。所以佛經上常講「即在當下」,當下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當下。  有,要知道有是什麼意思;無,無是什麼意思。有就是那個一念,一念有。第二念呢?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最近一直在研讀《金剛經》,發現它真是人間大智慧。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可能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完全領悟,畢竟《金剛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合集,是佛教的至高無上的智慧。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 《金剛經》中,「壽者相」指的是什麼?真理解的人並不多
    修行者像其實所謂的「壽者相」並不是指眾生貪圖長壽的意思,而是佛講的一個比喻,比喻的是修行之人已經證悟到某種較高的層次之後,自認為已經能夠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但實際並未盡除,但他們卻偏偏以為他們的「我相」「人相
  • 《金剛經》的核心,無非就是這三句話!
    《金剛經》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可以說字字精華、句句點睛,但是其核心,無非就是這三句話!一、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裡有句非常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說,世間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虛妄不實的,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因為一切都是假相,都是空的,所以我們不要執著,要借假修真。
  • 看《金剛經》,要完整的去看
    這部經書就是《金剛經》。根據許多高僧的經驗,認為《金剛經》是一部闡述事物空性的經典。在佛法中屬於《般若部經》。佛陀傳法49年,其中講般若部就花了22年。足見《般若部經》中法理的重要性。在《般若部經》中,很多人又將《金剛經》作為其核心內容。正因為事物都存在空性,一切都會歸為空,所以,佛門又被稱為空門。過去的人出家,他們都自稱「入空門」,或者「遁入空門」,意思就是出家當了僧人。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金剛經》洋洋灑灑八千多字,裡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值得單獨為之研讀的,我們今天就只是從裡面挑選出兩句經典,來做一個研讀。佛法廣大,但又具在細微,昔時六祖慧能,從一句《金剛經》中就證得了佛性,所以只要能明淨慧根,兩句佛語,也可以讓人大增益處的,我們就來先看看《金剛經》中的這兩句話。第一句:「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金剛經應該怎麼讀?釋迦摩尼從5個思維角度,指引你到達智慧源泉
    我們如何學習它,實踐它,乃至做到某種程度上的開悟呢?釋迦牟尼從這5個維度解讀《金剛經》,指引我們獲得智慧源泉。那麼它真實意思是,你千萬不要把我說的,當作絕對的真理去框定自己的生活。圖片來自網絡04角度三:凡所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