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要怎麼去修行?今天先來說一下《金剛經》,其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於大乘佛教般若類的經典。從字面理解,金剛指無堅不摧,堅若磐石的,「般若」是開悟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意思,「般若密」是指到達彼岸的意思,我們知道佛陀的世界觀裡是有六道輪迴的,到達彼岸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達到涅槃。那麼《金剛經》就是教人堅若磐石的開悟智慧。
1、何為「破相」?
其實,《金剛經》翻來覆去就在教你如何破除「我執」,原文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簡單來說就是「破相」,一切你看到的東西都是相,都是虛妄。你在大街上看的美女是虛妄,在銀行裡看到的鈔票是虛妄,甚至是你想到的佛法也是虛妄。這裡洗碗思考的同學會得出一個矛盾點:既然佛法也是虛妄,那麼我們還為什麼學習佛法。
這裡解釋一下《金剛經》中的相是指有形的東西,如果你把佛法理解成為一成不變的唯一的東西,那就是「我執」,也就是相,那這個時候佛法也變成虛妄。所以你要做的是破除相對你的幹擾,認識到事物的真相。其實,這裡佛法只是一把鑰匙,你要自己去打開智慧的大門。
那麼,如何去打開真相呢?首先,要擺脫看事物只看表面的毛病。如果你看到美女,只是看到外表,說明你修煉的還不夠,從不淨觀的理論出發,只不過是一副臭皮囊和五臟六腑而已。如果再看的深一點,就是各種元素在因緣聚合下的產物了。
佛陀教我們看世界的方法和直覺是相反的,需要一定的修煉。我們的直覺從數以萬年的生命進化中來,比如我們看到老虎,第一反應是危險,因為老虎要吃我們,這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本能反應,而佛陀教我們看世界的眼光是帶著無自性的。一切都是假象,所謂「緣起性空」,一切無我,這個問題先糾結到這裡,要想說明白既然無我,那麼最後跳出輪迴的是誰?這個問題要等到說下一部經書才能明白。
2、如何「破相」?
把你看到的所有「相」全部破除,心裡就沒有了掛礙,沒有了執念,也就心下清明,看見真正的佛法智慧,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破相在佛法裡有兩條路徑:時間和空間。在時間上,我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不斷變化的,因緣聚合總是瞬息萬變,是無相的。在空間上,我們認為任何名詞不過是元素的集合體,不是獨立存在的,是一種聚合物,也是無相的。所以《金剛經》中有「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其實就是在說破相的狀態。「有為法」是指因果循環的關係,也就是一切因緣際會的東西都是捉摸不定的,是相,修行的人應該破除。
從這個角度出發,無論是個人、家庭、國家甚至是宇宙的存在都是如夢幻泡影,這樣說其實和我們日常的理解南轅北撤,我們很多人都有執念,要做出一番事業。舉個例子,在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馳騁在亞歐大陸上的時候,他認為他在改變世界,但現在看來,他也只改變了一點點的東西,如果從億萬年之後再回頭看,也許他什麼都沒有改變,一切就如夢幻泡影而已。
3、最後,我們還需要去拜佛嗎?
既然諸法無相,那麼我們還需要去寺廟燒香嗎?以世界三大宗教為例,伊斯蘭教是沒有雕像的,但卻有嚴格的行為和生活起居規範,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來達到對真主虔誠。基督教通過經書和聖經故事來教導和傳播理念,佛教通過一尊尊佛來震懾世俗的荒謬。其實,也許等到你不再需要這些「相」的時候,也許離開悟也就近了。什麼?沒明白,這就和上學是一個道理,去學校就像是去寺廟,只不過提供一個修行的場所,在這裡學習和修行有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比較容易入門,等到你離開學校還能繼續保持學習的能力,這樣你就得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