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佛在經中多次提到「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壽者相。這「四相」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所隱含的寓意卻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壽者相」,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理解,也就是說,真正理解「壽者相」這一概念的人並不多。
那麼,何謂「壽者相」呢?
其實所謂的「壽者相」並不是指眾生貪圖長壽的意思,而是佛講的一個比喻,比喻的是修行之人已經證悟到某種較高的層次之後,自認為已經能夠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但實際並未盡除,但他們卻偏偏以為他們的「我相」「人相」已經徹底的破除了。 這種並沒有破除,但卻以為已經完全擺脫了,佛就專門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壽者相」。
因此,說白了,「壽者相」其實指的是修行者本身具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自我欺騙的一種狀態。而且「壽者相」對應的都是一種較高的修行層次,因為初學者是不會碰著「壽者相」的。「壽者相」都是指的修證上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成就了,但就最後那一下,最後那一下他還沒有擺脫「我相」和「人相」,但他以為他擺脫了。就最後這一關他過不去。
所以,學佛是必須非常謹慎的,比如說,有人修行有一點點成就,他就說我已經明白了,明白了眼前一切皆是虛妄。但你只是明白而已,並沒有證悟。只要你有個「明白」在那裡,那不是還是著相,還是有所執,執「明白相」,換句話說,你就還沒擺脫「壽者相」。
因為真正的明白,是連這個「我明白了」也都破除掉、徹底沒有了,就是在那樣一個如夢如幻的境界裡面,無所執,沒有什麼分別,沒有什麼你明白、不明白這種分別,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擺脫了「壽者相」。
所以說「壽者相」說白了,它就是「我相」和「人相」未盡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假如你把「我相」和「人相」都是徹度底的清除之後,也就無所謂「壽者相」了,但是我們修行之人,往往認為自己已經擺脫了,但實際上,還差很遠,這個就是「壽者相」。
因此,我們研讀《金剛經》,看到經中的文字很簡單,但其實裡面所包含的義理是非常微妙、圓妙的,正是因為這種「微妙」,讓我們誤解了《金剛經》之中的概念,就「四相」而言,其實很多人都解錯了,因為太多的往往天真的認為「我相」指的是我,「人相」指的是他人,「眾生相」指的是芸芸眾生,即好多人,「壽者相」指的就是凡夫貪著長壽。
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也就是說,持有這種錯誤認識的人,不能正確理解佛法精微圓妙的人,是不可能修習佛法的。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