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要從飲食習慣、運動以及藥物控制等多方面進行管理。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尤為重要,泰州四院內分泌科醫生任佳偉表示,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跟飲食一樣,同樣有很多誤區,避免以下誤區,可以讓運動降糖更有效、更科學。
誤區一:必須大量運動,才能達到降糖減肥效果
運動時間和強度要依據患者年齡、體力、心肺功能、既往運動量多少、血糖控制程度等因素決定。高強度運動後的疲勞,可引起神經系統興奮,反而會升高血糖。而中等強度運動則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
誤區二:只要每天鍛鍊就行,不用看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不是普通的鍛鍊,而是一種治療手段。應定期對運動計劃和運動方式進行評估,綜合分析後及時調整運動計劃。最終找到適合自己並能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持之以恆地執行下去。
誤區三:用藥了就不必運動,或運動了就不需用藥
一些患者認為既然已經服用降糖藥,就不必再運動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體育鍛鍊不僅能夠消耗熱量,還能降低血糖、減輕體重。所以說,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降糖療法,尤其是餐後的運動更能有效降低血糖。
誤區四:想運動就運動,或者血糖高時才運動
運動周期不規律、不堅持,或者想運動就運動,血糖高時才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害無利。不規律的運動僅有助於運動前一餐餐後血糖的控制,而對其他時間的血糖毫無作用。而規律運動則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誤區五:任何時候運動都可以
有些糖友喜歡在早上空腹的情況下運動,這是錯誤的。因為運動需要能量,缺少能量會造成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等問題,嚴重的可能會發生猝死。此外,秋冬季節早晨氣候寒冷,低溫刺激體內升糖激素——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等分泌增多,加重高血糖。冷空氣也會增加呼吸道感染機會,加重病情。所以應在餐後1小時左右開始運動。(記者 徐瑤 通訊員 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