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的舞臺

2020-12-23 河北日報

2016年研究生畢業,郝亦成放棄了在荷蘭普瑞瓦的工作機會,來到張家口農村,一頭扎進這個小山溝,開始做種植樹莓的探索。

最初基地選址所在的山溝,距離最近的小鎮車程半個小時。女朋友休年假從2000公裡外來看他,也陪著他一起搭棚子、澆水。

最大的困難是錢。開荒、整地、搭棚、維護、做實驗、製作設備、搭建後臺系統,每一項都是成本。他給自己開了3000元月薪。70萬啟動資金,省著用,花了2年多。

最窮的時候,團隊連給車加油都加不起,買儀器設備更是奢望,只能厚著臉皮從一些大學、農科院所蹭。借過的最貴儀器,是用來校準的輻射儀,大概2萬塊錢。

3年時間,郝亦成試種了24個樹莓品種,還設計了自己的溫室大棚,設計製作了基地需要的控制設備,無人種植系統逐漸成型。

2019年4月,張家口建發集團聯繫到郝亦成團隊,雙方就基地建設展開合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到我們山裡的基地參觀,看到這麼多農業人才拿著電腦在地裡鑽,覺得很『震撼』,說要扶我們一把。」郝亦成說。

雙方合作成立了張家口農投京北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在李杏莊村建新基地,運營漿果農旅體驗綜合體項目。

農業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領農業產業變革和迭代升級,決定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方向和進程。

但這種進步總是始於探索和創新的萌芽。自認是新農人、理工男的郝亦成,對借力政策推廣他們的新系統並不擅長。

有專家稱,涉農人才和企業是農業科技創新最富活力和生命力的組織,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僅在應用型科技創新中有絕對優勢,在一些基礎型科技創新中也開始嶄露頭角。

這些年輕人和年輕企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無獨有偶,在趙縣,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作為牽頭單位,選定趙縣作為「蔬菜規模化生產人機智能協作技術」示範地,把中關村的「農機無人化」解決方案,帶到了趙州橋邊的田間地頭。

但同時也應看到,讓更多新農人發揮所長,也需要更好環境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2020中國涉農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對2019年中國上市涉農企業的創新能力現狀及行業表現力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涉農企業創新能力總體處於中等偏低水平,各企業之間差距明顯。分析認為,上市涉農企業創新投入能力不足,研發經費和人員投入水平僅相當於上市企業整體水平的一半多,創新環境有待提升,企業對政府創新政策的利用程度整體不高。

對此專家建議,要建立以涉農企業為主體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拓寬涉農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渠道,鼓勵涉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引導農業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優化涉農企業創新環境。

越來越多像郝亦成一樣的新農人正在走來,農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文/河北日報記者 袁偉華

相關焦點

  • 央視「新農挑戰盛典」啟動,展現新時代「新農人」風採風貌
    《超級新農人》在北京揭曉了「超級新農人」全國20強,並啟動「新農挑戰盛典」。南方+記者從節目組獲悉,《超級新農人》為季播,第二季有望前往廣東,發掘廣東的「新農人」故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副主任張國飛表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成立一年來,堅持守正創新,深化融合傳播,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類型節目項目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不斷提升。
  •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
    (中國減貧故事)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中新社德陽7月20日電 題: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作者 陳選斌 張浪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新農人」,每到周末,他們就會以公益方式,為村民、遊客演唱民謠。高槐村離德陽市區僅幾公裡之遙,優越的地理優勢先後吸引了27家企業投資7950萬元(人民幣,下同),豐富園藝、文創等產業。村集體投入127萬元用於土地整理、民宿打造和柑橘產業園建設,擴寬了集體經濟發展空間。
  • 80後「新農人」胡順天:創建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順勢為農結碩果,天地人和創未來。」胡順天說,長期以來鄉村的人才、資本等資源處在被掏空和閒置的狀態,如何將中央政策解讀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用於不同的企業,接好地氣、事半功倍,就是他想為「新農人」做的事。他創立的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客天下順天鄉創孵化基地、梅州市回鄉青年創業基地,面積達2000-3000平米,是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蕭縣青年的逆向創業路
    像苑雷這樣的「新農人」,是向科學要答案的探索者、農業現代化的驅動者。像劉單這樣的「新農人」,對農業生產不獨有著深摯的熱愛,更有著對田間事業執著的追求、對行業技能精深鑽研的精神。這麼多土地誰來種?怎麼種?一方面,劉單勸說留守的老人和外出務工的鄉親流轉土地;另一方面,積極向年輕人傳播農耕文化。
  • 【履職|參政議政】「新農人」,綻放夢想吧!
    「新農人」普遍受過高等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或有創業實踐經歷,據調查,「新農人」70%以上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有的甚至是碩士或海歸人才。他們知識面寬、視野開闊,有著紮實的專業知識。二是有遠大理想。「新農人」大多帶著夢想,志在創新農業、改變農民、改造農村,渴望幹出一番事業,在鄉村實現人生價值。三是充滿生機活力。
  • 2021福建農信(農信社、農商銀行) 「穩就業」新員工招聘654人公告
    2021福建農信(農信社、農商銀行) 「穩就業」新員工招聘654人公告 2020-11-24 16:30:42| 福建農信招聘報名系統
  • 鳳山縣打造電商扶貧致富「新農人」,讓農特產品「飛出」大山
    包裝發貨高山紅芽芋鳳山縣堅持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實現創新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重要抓手,依託「精準檢測+追溯認證」模式,打造鳳山品牌農業,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促農增收,助力精準脫貧。電商搭臺,打造電商扶貧致富「新農人」。馬良健是鳳山縣扶農高產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員,2020年1月以來,他通過組織收購貧困戶的高山紅芽芋,藉助電商中心的平臺資源,通過電商渠道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幫助貧困戶銷售出去,讓大山裡的農特產品變成了貧困戶增收的新途徑,也讓他增加了收益。
  • 「新農菁英」產品直播第二場: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新農人」扮靚...
    共青團江蘇省委為全省的農村青年量身打造農業產品品牌,旨在幫助他們提高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並給他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新農菁英」。8月6日晚8:00,首期「新農菁英」產品直播打響開門紅,在江蘇廣電演播廳裡,艾津新農人團隊領頭人王光、丹丹梨品牌創始人吳丹鳳與江蘇衛視主持人金思辰共敘佳話,更有佳餚好物在線搶購。
  • 倪雪瑩:新浪微博助力新農人操盤手
    第一個故事,我們微博上有很多的新農人,胡雪鶯姐姐分享說好的新農人其實是要做一個很好的碼農,你要懂得在網絡上推銷自己。我們首先給大家分享的第一個故事,這是廣西的新農人甘小燕,使用新媒體跟網際網路的經驗。她首次接觸到微博,當時她發了一條微博,關於推銷自己的火龍果面,它其實是有一定的網絡傳播性。
  • 楊凌「新農人」微電影《稼穡》上映
    楊凌「新農人」微電影《稼穡》上映 2020-12-18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周茜:崇尚「真善美」爭當「新農人」
    她就是「90後」「新農人」,羅景楊。誰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雖然創業很辛苦,但要踏踏實實地做,只要自己用心付出了,所經歷的髒累苦都會成為一輩子的財富,我覺得奮鬥的青春最美」。但由於非科班出身且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創業之路頻頻受阻,家人的不理解、村民的不信任、初實驗的失敗以及每日與秸稈、汙泥打交道,照顧上億條蚯蚓的辛勞……「蚯蚓女孩」與大多數「90後」夢寐以求的職場達人以及大眾審美的光鮮亮麗相距甚遠,但在她不斷成長為「新農人」的道路上,「坐擁上百畝土地、麾下上億條蚯蚓、日耗百餘噸垃圾、帶動百萬元創收」的傲人成績又誰人不說「美」!
  • 涉農高校要爭做新時代高校強農興農的排頭兵
    [摘  要]強農興農是黨中央賦予涉農高校的戰略使命。涉農高校要發揚強農興農的優良傳統,發揮學科專業人才優勢,主動擔當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謀劃提出了「12345」發展思路,爭做新時代高校強農興農的排頭兵。
  • 新農人王勝虎:種地千畝也是「小菜一碟」
    夏糧入倉,我市江寧區湖熟街道80後「新農人」王勝虎喜獲豐收——收穫30萬斤麥子,交售33萬元,扣除每畝成本500元,淨掙13萬元。 紮根土地,耕耘十餘載的王勝虎以豐厚的回報向父親證明了種地也能致富。新技術的加持,新機械的應用,使傳統農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市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3.6萬人。2008年,原本另有職業的王勝虎不忍心看著年過五旬的父母年復一年地操勞,於是他決定接過父母的擔子,把父母承包的40畝地接過來耕種。
  • 【共和國追夢人】「新農人」的美麗青春 ——記90後返鄉創業青年吳...
    本期主播:李佩娜(央廣網總編室主播)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把新思維、新技術帶回農村,他們科學養殖、機械化生產、多渠道銷售,他們以「新農人」自稱,90後的吳閣墩就是其中一員。  今年是吳閣墩回到農村創業的第6個年頭。
  • 立德樹人 書寫新時代強農興農新篇章
    為此,提出如下思考和倡議:  一是加快構建「五育並舉」的新時代「知農愛農」人才培養體系。  一、高位統籌,以新機制為新農科建設布局。省委深改委審議通過《關於加強新農科建設的意見》,堅持「四新」理念(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分近、中、遠三個目標階段,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為全省「新農科」建設謀篇布局。  二、打造樣板,以新模式為新農科建設築基。在完成「面」的布局之後,學校開始尋求「點」的突破。
  • 「新農人」上門授課 農民家門口「學藝」
    瓊山甲子鎮「田教授」傳授養豬秘籍 「新農人」上門授課 農民家門口「學藝」本報1月16日訊(記者史瑞麗 通訊員林風偉)「進出豬欄要穿防護服並消毒,餵食要杜絕泔水……」日前,在瓊山區甲子鎮舉辦的「田教授」課堂上,大同村委會「田教授」謝昌興認真地向農戶傳授養豬秘籍。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還有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培育「新農人」帶富新農村
    「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既要解決「產業」,更要解決「就業」,扶貧工作不僅要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還要幫助他們擁有新技能、掌握新知識、擁有新視野,要增強他們的內生動力,最終實現生活富裕。省科技廳在對汾西縣後加樓村等5個村的幫扶工作中,注重培養「新農人」、扶持農業大戶。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比如,在國際上率先發現紫雲英根瘤菌的共生體是一個獨立的互接種族群,發現世界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波裡馬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還培育出暢銷市場的杜湖豬,研發出防控重大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動物疫病的方案及產品,此外,選育的柑橘良種更是造福廣大革命老區、庫區和貧困山區。
  • 讓更多「新農人」在廣闊土地上成就夢想
    「鄉村有你·振興在望」全省青創農場路演大賽在桐鄉舉行 讓更多「新農人」在廣闊土地上成就夢想 發布日期:2020-08-26 10:06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 瀏覽次數: 昨天,為期兩天的「鄉村有你·振興在望」全省青創農場項目路演大賽暨青創農場交流研討會活動在崇福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