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昭覺這個農業產業園很「智慧」
特寫
從昭覺縣城出發,沿356國道一路向西,大約30分鐘車程,就來到了位於昭覺縣四開鄉的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
這是綿陽涪城區對口幫扶昭覺縣的重點項目之一,園區佔地5000畝,預計今年底全部建成,是涼山州目前面積最大的農業產業園區。
科技含量
高
蔬菜有了「中央空調」遮陽棚自動開合
園區給人第一感覺,不像個農業產業園——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內,一排排白色的鋼鐵架子排列開來,室內一塵不染、綠意盎然,科技感十足。
再往裡走,葫蘆瓜、南瓜等掛在架子頂部,一排排鐵架空隙中種滿了牛皮菜、小番茄等。
一顆南瓜引人注意,伸開胳膊勉強能用手臂合圍抱住。「這個南瓜足足有100斤!」園區運營方、昭覺縣虹谷拉達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偉介紹,這是他們培育的品種,主要用來科普宣傳,讓附近村民了解原來蔬菜也可以種得這麼新奇有趣。
園區內有趣的農業科技隨處可見。
廖偉走到一株牛皮菜旁邊,指向菜葉附近的一根黑色電纜,電纜頂部的金屬頭距離紅色菜葉只有5釐米左右,「它主要負責監測室內溫度,如果溫度低了,就自動啟動儀器給室內增溫。」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可通過聯網控制系統實時監測各種內部環境數據,自動控制保溫、通風、供暖等設施,遮陽棚還能自動開合,保證作物良好生長,「是智慧農業的典型。」
為保證種子質量,公司還專門從拉脫維亞進口泥炭土,從海南購買椰糠作為無土栽培的重要原材料。
銷路有無保證?「由於我們是智慧農業,品質好,走的都是高端路線。」廖偉介紹,園區內採用的都是訂單生產,產品一般銷往各大商超。「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就從我們這裡進貨。比如園區產的燈籠椒,在山姆會員店可以賣個不錯的價錢。」
減貧成色
足
入股分紅、入園打工帶動貧困戶增收
大棚裡,勒且阿伍正跟其他村民一起拔雜草。「粗的是苗子,這種稍微細一點的都得拔掉。」這位昭覺縣四開鄉好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給記者講解。
幾年前,勒且阿伍還只能在這裡種植土豆和蕎麥,每畝收益還不到千元。如今,她在園區內打工,每天收入七八十元。
「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位於四開鄉的波吉村、好谷村、灑瓦洛且博村,直接覆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00多戶。」四開鄉黨委書記克惹伍沙介紹,如果算上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產業園可帶動整個昭覺縣12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目前累計用工5000 餘人次,務工帶動人均年增收7500多元。」
產業園更大貢獻是改變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之前,我們這裡只種植水稻、洋芋和蕎麥,根本沒有吃蔬菜的習慣。」隨著產業園裡的蔬菜種類越來越多,不少村民也開始學習種植其他蔬菜。
村民裡且就從園區拿回種子,在自己房前屋後種植了白菜、番茄、紅油菜等,「吃不完的趕場去賣,一年能多掙兩三千元呢!」
截至目前,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累計完成蔬菜育苗160餘萬株,種有生菜、娃娃菜、油麥菜、甜椒等,現已銷售各類蔬菜800多噸。
「正在修建的西昭高速,在四開鄉設有出入口。」廖偉認為,高速路通車後,這裡地理區位優勢更加明顯,智慧農業大有可為。(記者侯衝)
本文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侯衝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