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胡海舟 ‖ 紙上做「夢」(散文)

2020-12-14 今日作家

紙上做「夢」

文/胡海舟

農民也有夢,有夢就在田野裡做;有夢,就睡在紙上做。

心存希望,幸福就會降臨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紙上做「夢」,幫我實現了不一樣的人生。

孫子的午覺,每天必睡。我的任務就是陪著孫子玩,陪著孫子睡覺,做他的監護人。我不在他身邊時,他似乎就睡不著了。今天同樣陪他睡覺,爺孫倆躺在床上,我跟孫子天上人間天南地北地海聊了一回,孫子這才進入甜蜜的夢鄉。我呢還在想著雲裡霧裡亂七八糟不著邊際的事情。偶爾,有一個閃爍璀璨的「夢」的影子,像小白兔一樣鑽進我的腦海,鑽進我的心窩裡蹦蹦跳跳,跳得我心猿意馬,跳得我心煩意亂,跳得我情思潮漲,跳得我不知所以然。我只得讓孫子一人睡覺,然後翻身下床,爭分奪秒地走進書房,寫下「紙上做夢」這幾個折騰我根本沒有睡意的字符。

愛做夢,不僅是我一個農民喜歡做,凡是有點思想的人,都愛做夢。做夢不受法律約束,任何人也無法遏制。做夢,是人生的一種權利和自由。夢,不分高貴與低下。夢,分好夢和噩夢。有關「夢」的成語舉不勝舉,譬如:好夢難圓、槐南一夢、黃粱美夢、恍如夢寐、夢魂顛倒、白日做夢、痴人說夢、春夢無痕、好夢難成、熊羆入夢、楚夢雲雨、鵬遊蝶夢、一夢華胥、夢撒撩丁……今天最時髦最有正能量的夢,那就是中國夢。夢和生活幾乎是連體的。有夢必有生活,有生活一定有夢。我曾經也做著自己無數個的夢:做一個戰士去保衛祖國奉獻青春的夢,做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遊子的夢,做一個會寫文章的作家的夢,做一個自己創業的老闆的夢,做一個企業家的夢,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農民的夢……

我是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雖然我是一個洗腳上田的農民,文化粗淺,不知一二。其實,我也像天下所有人一樣,渴望進步,砥礪前行,做著一個個五彩繽紛精彩紛呈的夢。記得,高中畢業的那一年,我也有過像熱血青年一樣的豪言壯語,想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想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鼓舞著我向前向前再向前。在我還沒走出窮鄉僻壤的那幾年,為了夢想,我也做過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也許這是因為年輕幼智,涉世未深的緣故吧。憑著熱血來潮和撞倒南牆不回頭的任性,從沒考慮結果和後果。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家境雖然貧寒,我的父親和哥嫂,時不時會給我幾元錢裝在身上。那時的雜誌很便宜,兩三毛錢一本。那些雜誌,只有郵政局才有賣。沒事時,我就去鄉上的郵政所買。郵政所裡的櫃檯上擺放著十多本新到的近期雜誌,買的人也多,去遲了,就買不到,在那個年代看書的人,很多。我家鄉那個鎮離我家也就是二三裡路程,騎自行車十多分鐘就到。步走,也要不了多長時間。就像現在去蒙自城一樣,一天可以去幾趟城裡,那麼方便。所以,我每隔一兩天,都要去一趟郵政所,看有沒有新到的書和雜誌。一般買書要量體裁衣,看自己身上的錢夠不夠,夠了就多買幾本不同的期刊。有時候,錢不夠,我就賒欠,等有錢了再送還給人家。因為時間長了,郵政所裡的同志和我成了朋友,他們都知道我愛看書,有時,他們會把雜誌留著給我。知道我是一個講信用的人。有一次,我買了一本《黃金時代》,一路看到家裡就讓我看完了。其中有一篇是甘肅省委書記寫的《歡迎有志青年到大西北,投入到火熱的建設中去》的文章,我看了好幾遍,每一個字符,就像塊磁鐵似的緊緊吸引著我這顆年輕旺盛的心。那一夜,我心潮澎湃,激情四溢。夜半三更,下床點起煤油燈,在昏暗的燈光下,開始紙上做夢。我從案上拿起一支鋼筆,給這篇文章的作者寫信。翌日,天麻花亮,我懷揣著這封寄予我厚望的自我表白之書信來到鄉郵政所。鄉郵政所裡的信件,每天早上九點之前都要拉到縣郵政局分撿。我害怕趕不上寄出去,又要耽擱一天時間。這時,郵政所還沒開門,一直等了好長時間,才等到上班開門。我急急忙忙地買了信封和郵票,把寫好的信摺疊好,輕輕地放進信封,封好,帖上郵票,投進郵箱,我這才默默地向上帝祈禱,但願這不是放飛的鴿子,放出去就再也不會飛回來了。回到家裡,隨著時光的流逝,也慢慢忘記了寄信的事。等到高熱退掉頭腦清醒之後,再翻看一下寫過的這封信(每一封信,我都留有底稿),自己都覺得好滑稽。心想我是什麼,我只是一個農民而已。誰會給我回信?這是不是天方夜譚,還是不知天高地厚?

半個月後,投遞員給我送來幾封信件。其中就有一封牛皮紙信封,下面是一行紅字,是來自甘肅省人事廳的。我迫不急待地打開,是甘肅省人事廳給我回的信。到大西北去都是有規定的,不是張三李四王二麻都可以去的。那個省委書記,還在回信上簽了名。我的願望沒能實現,但我特別高興,至少,人家給我回信了。在那個言而有信的年代,一般都能收到別人的回信。不像現在科技發達,已經走進了言而無信的新時代,無論你寫多少信,也不會有人給你回信。

這個夢沒有做成,是因為自身條件不夠,我也無怨無悔。用林黛玉的話說,這叫「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在八十年代初,後門有人,心想事成。我並沒有放棄我的每一個「黃粱美夢」,我又積極報名參軍,想投身軍營。誰知因為小一歲,被大隊壓下,沒能如願以償。後來我才知道比我大的,比我小的,他們都穿上了軍裝,走進了軍營。我為啥沒能當上兵,在那個年代不用細說。從此,我放棄了做夢,有些夢是虛無縹緲的。那年年底,我便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開始流浪,過著居無定所的飄搖生活,真的實現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夢想。於是,我成了一個死不改悔的夢想家。我又開始做著當作家的美夢。於是,無論身在何處,我都想方設法,走進那座城市的心臟,走進那座城市的圖書館,為實現自己的夢想,日夜兼程,不知疲憊地看書,在知識的海洋裡,尋找我想要的營養。哪怕累得五勞七傷,也感到幸福和快樂著。

來到雲南蒙自,因為生存的窘迫,我過著一無所有的生活。窮途末路時,連照到身上的太陽都是冷冰冰的。在缺鹽少油的日子裡,我唯獨沒有放棄過讀書寫作的夢想。在煎熬的歲月中,看到讀書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的安慰,不再感到度日如年了。這個夢做到了今天,從少年做到了老態龍鍾,我還在做。我自己安慰自己,離作家的夢想不再是遙遙無期了。在做作家夢的同時,我又做著脫貧致富的夢,做一個給自己打工的老闆夢。在不愁吃日子好過的今天,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之後,我又做著一個企業家的夢,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這是我辦合作社的重中之重。這個夢裡包含著另一個夢:那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農民的夢。每一個夢我都用心地去做,每一個夢都近在咫尺,只要努力一把,就能實現。現在,我的每一個夢,都已經靠岸,實現了我多年做夢的夙願。

攻書莫為難,攻城不怕堅。只有把這張紙鋪好,在這上面全身心地投入,美好的夢一定能按質按量地做好。

心在路上,靈魂在夢裡。得不到的就是傷,忘不了的就是痛,過不去的就坎,沒行動的就不是夢。敢做夢,才有夢想。有夢想,才有遠方。人生有夢,行動才有指南,。目標就是夢,有夢才有目標。

人,活著,就要敢在紙上做「夢」。

相關焦點

  • 香港作家散文專輯 |《香港文學》2021年1月號
    本期「香港作家散文專輯」集結二十八位香港作家,從敘事、抒情的路徑,講述生活、情感、藝術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二十八篇散文作品,包容風土況味探尋,如陳志堅〈音樂家〉、蕭欣浩〈六寶飯〉;羈旅遊歷回溯,如綠騎士〈濠江煙雨鎖朝霞〉、王良和〈我認識的夜就不再是黑夜了〉、潘國靈〈河內之行〉、唐睿〈在Rue Galande 的房頂〉、馮珍今〈園日涉以成趣,城市中的大自然〉、黃坤堯〈尋訪耶穌的足跡〉、麥華嵩〈地圖上的捷克斯洛伐克〉;往事故人懷思,如黎翠華〈日曆牌〉、馬輝洪〈「冷公」不冷──緬懷辛鬱先生〉、何杏楓〈有生〉、
  • 【線上培訓筆記】賦能教育和「作家工作坊」
    前幾天,新加坡美國學校的劉老師為我們學校的老師做了「作家工作坊」的線上培訓。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理念和操作結合的例子,比較務實地詮釋了「賦能學習」在中文教學中的應用。下面是我的課堂筆記和引發的點滴想法。 所謂「作家工作坊」是一種具體、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課堂操作,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是專為培養作家而設立的訓練班。
  • 「今日作家」喬紅燕 ‖ 夢歸黑河岸(散文)
    夢歸黑河岸文/喬紅燕雖沒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卻從電視或圖片上看過那美不勝收的秀麗風光。但最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還是我家鄉的那條大黑河。她雖沒有大海的遼闊,也不像涓涓溪流般清澈, 但她卻用坦蕩無私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樸實的託克託兒女。無數次夢回那條生我養我的大黑河,依然在記憶裡靜靜地流淌。每當春風習習撲面而來時,就會勾起我對童年許多美好的回憶,我的腳步也會隨著那飛揚的柳絮又一次漫步長長的河堤上,任思緒隨風飄蕩。
  • 賦能教育和「作家工作坊」
    前幾天,新加坡美國學校的劉老師為我們學校的老師做了「作家工作坊」的線上培訓。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理念和操作結合的例子,比較務實地詮釋了「賦能學習」在中文教學中的應用。下面是我的課堂筆記和引發的點滴想法。 所謂「作家工作坊」是一種具體、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課堂操作,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是專為培養作家而設立的訓練班。
  • 「散文」江尚勤‖ 甲根壩攝影遇到狼
    徵稿啟事《今日作家》以發現作家、培養作家、展示作家、宣傳作家為己任,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創作而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各種題材、各種體裁、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隨筆、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各種形式的作品都在徵稿之列。
  • 今日課程 | 職場上你還在說「大丈夫です」?這些同義的商務用語學起來!
    「大丈夫です」既可以表達肯定的意思,也可以表達否定的意思,所以在職場上最好不要經常使用,會給人一種模稜兩可、含糊不清的感覺。那麼,在職場上,當我們想表達「大丈夫です」的時候,可以使用哪些敬語呢?>「ご検討ください」是在正式商務場合中經常使用的句子,意思是請對方詳細調查後慎重考慮。
  • 不再「紙上談泳」 壯圍過嶺國小泳池啟用
    宜蘭縣壯圍鄉過嶺國小的教學泳池,在今天(8日)宣布正式啟用,校方表示,「遊泳」是健康與體育領域中重要的項目,但壯圍鄉並無遊泳池,這座迷你泳池對學校推動水域安全、海洋教育、遊泳技能等助益不少,未來也不用再「紙上談泳」了。
  • 當代作家登場!文豪野犬推出外傳「綾辻行人VS.京極夏彥」
    當代作家登場!文豪野犬推出外傳「綾辻行人VS.京極夏彥」 2015-12-06 10:54:03 動漫
  • 泛黃的故紙(散文)||江蘇 蔡竹良
    故紙是對存世的族譜、舊地契、舊家書、老票據、老證書等的統稱。民間的故紙已隨時代變遷日益稀少,也只有在博物館、圖書館才能看到一些有價值的故紙。盛世興收藏。江蘇省丹陽市有一個叫孫國武的年輕人由於工作緣故,酷愛研究歷史和民俗,而故紙是歷史的縮影,那一片片故紙印記的歷史深深地吸引著他,因此,他漸漸痴迷上了故紙收藏。
  • 「散文」藍野靜 ‖ 熊家大壪
    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長壽區作家協會會員,現在重慶長壽北城中學任教。曾有詩歌《郵》《冬》《結構.黃昏.風》《低處》《時光落在紙上》《過去的》等;散文《落葉無聲》《野豌豆花》等在《中國文藝》《作家報》《重慶教育信息》等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上發表。
  • 2020年「十本好讀」名單出爐
    香港教育城(教城)今日於「十本好讀」網站,公布第17屆「十本好讀」各組別的得獎好書和最愛作家,更邀得多位教城董事會及「十本好讀」顧問小組的成員,拍片介紹得獎書籍及分享閱讀心得,宣揚「愛閱讀 ‧ 樂分享」的文化。
  • 「今日作家」鐵城‖ 家有賢妻(散文)
    不屑說,照顧老母,為老母接屎、接尿,漿洗屎褲、尿褲的重擔就一股腦兒地落在了從未做過家務、從未當過家的曉蘭身上。讓羅鵬和他的兄妹們萬沒預料到的是,曉蘭硬是一聲不吭、忍辱負重地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並從未在婆子媽面前鬧過一點情緒、說過一句重話。後來,羅鵬那目不識丁、可懂理明義的老母從內心深處完全接納了她,並時常「么兒、么兒」地呼叫著曉蘭。
  • 網民最愛香港十大「網絡文豪」 第一名的你一定聽過他的作品
    當時在討論區上發表連載的《東莞的森林》和《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受到出版商青睞,出版實體書,之後兩者都被電影公司相中,搬上大銀幕。兩部作品的突圍而出也讓後來市面陸續湧現了不少網絡作品,出現了不少「文壇新秀」。那在這個人人皆可「網絡作家」的年代,今時今日,最受網民歡迎的究竟都是誰呢?
  • 湖北作家譚正雙的散文:做布鞋
    母親做鞋子用的東西大抵有鞋簸簸,裡面裝鞋料、針線、頂針、錐子、線幫、細麻繩。第一道工序用廢報紙剪鞋樣,依鞋樣剪棕殼子,把鞋樣子用線連接棕殼子依樣剪下後把舊衣舊褲洗淨剪小塊填一層又一層,面子用一塊白布包好填鞋底子;扎鞋底時,頂針、錐子、細麻繩,一起上陣。做鞋幫時,單有針線就夠了。鞋底紮好,鞋幫紮好,最後一道工序就是上鞋了,將鞋底與鞋邦連接在一起,一雙布鞋就成了。。
  • 「今日作家」向衛華 ‖ 碧水川(散文)
    衝鋒舟啟動時,驚起林中正在造愛的白鷺,帶著驚魂的呻吟聲在水面上盤旋,翻越,讓人想起「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粟總說衝鋒舟是從義大利進口的,在水中的穩定性很強,即使停在水面上,不會傾斜,公司共進口12輛,目前已投放4輛。麻溪與桃溪融為一體後,取名會溪,傳說八部大王常在溪邊的坪地聚會,商議如何治理本地等大事,故名會溪坪。
  • 「今日作家」劉正義 ‖ 不敗的海棠花(散文)
    不久前,我從市場上買了一盆海棠花,置於陽臺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和家裡其它花比,它既沒有那麼高大挺拔,也沒有那麼雍容華貴,顯得弱弱的就像一個受氣的小媳婦一樣靜靜地躲在一隅,絲毫沒有引起人的注意,連花盆也是很一般的瓦罐,甚至還沾了幾處泥土。
  • 如初可愛的你,值得世間所有美好 |「為你讀詩」
    掃碼下載「為你讀詩Pro」APP內購買會員, 加贈詩集字帖禮包美好如初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年在《醜小鴨》發表第一首詩歌《秋分》,1988年開始寫作開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裡德的這句話就像是葦岸詩歌的一行註腳,被寫在題記的位置。葦岸亦是一個樸素、赤誠的作家,他寫詩,寫散文,都始終葆有著孩子的天真與善。
  • 「暖心小短句」做最溫柔的夢,盛滿世間行色匆匆
    做最溫柔的夢,盛滿世間行色匆匆我見過你行色匆匆的樣子,還是覺得滿天星辰都不如你。夢是溫柔的,因為夢裡有你,夢裡是香甜的,因為我遇見了你。而你就是我今生最大的歡喜,也是我最想要留在身邊的那個人。Dreams are gentle, because dreams have you, dreams are sweet, because I met you.
  • 華語文學的世界裡,港臺必須有姓名:劉紹銘、梁淑雯編《給孩子的港臺散文》
    本書分港臺兩輯,由作家、翻譯家劉紹銘教授與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助理教授梁淑雯一同奉上。《給孩子的港臺散文》雖突出了「孩子」的身份,卻絕不意味「長者不宜」。我們相信,文章只有好壞,卻無雅俗之分。我們相信,清風明月、水面落花固然是散文取景的素材,但散文的品種,可細分為雜文、小品、或隨筆諸如此類的稱謂,像何福仁的〈當狗遇上貓〉,當然是名正言順的散文,實際上也可稱為隨筆、小品文,雖然隨筆跟小品的分別,不易說清。
  • 「今日作家」孫阿鳴 ‖ 懷念二叔(散文)
    他們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起了一座座工廠和煤礦,建成了寧夏最早的工業城市,使石嘴山這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名揚海內外。二叔以嶽飛《滿江紅》的情懷參與西北煤礦機械二廠的創建工作。他帶領一群年輕的科技工作者籌建廠裡的熱處理車間,加班加點,以廠為家,克服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他的科研團隊在八十年代榮獲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