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散文專輯 |《香港文學》2021年1月號

2021-03-02 香港文學網

新一年《香港文學》在保留經典欄目的同時,亦致力於推出創作與評論專輯的新選題與新策劃。敬請期待。

本期「香港作家散文專輯」集結二十八位香港作家,從敘事、抒情的路徑,講述生活、情感、藝術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二十八篇散文作品,包容風土況味探尋,如陳志堅〈音樂家〉、蕭欣浩〈六寶飯〉;羈旅遊歷回溯,如綠騎士〈濠江煙雨鎖朝霞〉、王良和〈我認識的夜就不再是黑夜了〉、潘國靈〈河內之行〉、唐睿〈在Rue Galande 的房頂〉、馮珍今〈園日涉以成趣,城市中的大自然〉、黃坤堯〈尋訪耶穌的足跡〉、麥華嵩〈地圖上的捷克斯洛伐克〉;往事故人懷思,如黎翠華〈日曆牌〉、馬輝洪〈「冷公」不冷──緬懷辛鬱先生〉、何杏楓〈有生〉、胡燕青〈鄰舍〉、黃仁逵〈兩面牆的兩面〉、黃秀蓮〈揚眉策馬〉、吳見英〈晃盪與孤寂〉、吳燕青〈我的阿婆〉、袁子桓〈藝術的幽魂〉、鄭明仁〈啞行者蔣彝〉;生活意趣追索,如蓬草〈吃的藝術〉、黃維樑〈我也「煲劇」〉、遊欣妮〈聖誕禮物〉;文藝風骨品評,如鄭培凱〈散文如詩〉、樊善標〈深邃與連結〉、潘步釗〈敲牙記〉、施友朋〈「香港城市學」之承先啟後〉、鄭政恆〈溫泉水滑洗凝脂〉、朱少璋〈嶽陽蜃樓記〉。

王艷芳〈立足創作,兼顧研究和評論――2020年《香港文學》綜述〉一文以詳實的資料分析和紥實的文本論述,綜述了2020年《香港文學》刊發的作品,文章對專輯、特輯、評論三大板塊,分別提煉主旨及特質,進而提出《香港文學》對「東南亞華文創作與評論研究」的推動,成為年度亮點。

2020年12月17日

相關焦點

  • 香港文學研究專輯 |《香港文學》2019年10月號
    本期「香港文學研究專輯」刊發一組精耕史料的文章。趙稀方〈香港文學源流辨析〉的研究對象是香港報刊,通過紥實的文獻儲備,提出《遐邇貫珍》是香港文學源頭,而《中外小說林》是香港最早的文藝期刊,並闡釋《英華青年》《文學研究錄》與中國現代文學的關係。
  • 《香港文學》2018年第2期目錄
    「香港文學選集(第五輯)」評論專輯袁勇麟    多元現代性的抒情重構                    ――評《土瓜灣敘事――〈香港文學〉散文選》劉倍辰>凌   逾    打通時空的傳世之珍                   ――評《繁華落盡見真淳――香港文學筆記選》劉   俊    世界華文文學的香港形態                    ――論「香港文學選集」之散文選《土瓜灣敘事》方   忠    傳統與現代的交匯  本土與世界的融合
  • 九零後作家小說專輯 |《香港文學》2020年8月號
    本期「九零後作家小說專輯」輯錄十部九零後作家的短篇小說,展示出年輕寫作人的創作實力和發展潛力。吳見英〈牆〉借牆的意象,思考個人與城市的發展關係,且認識自己才能再次找回純淨初心。春馬〈江戶川淹沒三十裡〉表現在災難面前,人類主動尋找不同途徑去獲取身體與心靈的安全感。
  • 《香港文學》2018年第3期目錄
    「香港作家散文大展」專輯陳國球    一葉渡海:懷念陳炳良老師王良和    留皮鳥葉 輝    新界古老墟市的前世今生  散文家園劉登翰    一個對西藏愛入骨髓的人――懷念廖東凡先生古 月    思想起――您的故鄉您的江茹 文    兩個瞬間葉懸冰    愛如水仙
  • 印刻文學生活誌 10月號/2018 第182期
    印刻文學生活誌 10月號/2018 第182期雜誌名稱:印刻文學生活誌  刊別:月刊出版地區
  • 《香港文學》2018年第10期目錄
    曾曉文主要創作筆力在小說,而在〈與安妮相伴〉中將她的一次童書「翻譯」經歷娓娓道來,作家從譯者角度深入解讀人物,令人耳目一新。評論家何向陽稱她們為「飛行者」,周瑄璞則將她們歸入「中國文學新力量」的行列。戴瑤琴的評論再次關注「他國故事」,從「紥根後」、新代際矛盾、「命運共同體」三個視角分析當前「他國故事」寫作的新質性。
  • 香港文學研究雙璧 (書評) ── 趙稀方的《小說香港》與《報刊香港》
    數年後,《香港文學》創刊號又開闢了「筆談會.談香港文學」的專輯,專門回顧香港文學以及在未來的發展,同時探討香港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的關係。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要點是:香港文學需要進行有系統的整理。如果香港文學需要進行整理,我們應該如何定義「香港文學」?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解決的問題。
  • 香港文學,故事難說
    長年漂泊在外, 早已不在意這些標籤了,他們總歸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啊。上大學讀英文系,沒有機會系統性地研讀中國文學。「系統」原本是一個中性的詞語,但是在修讀文化理論的影響下, 總覺得它是一種限制。為了突破限制,我往往去圖書館亂看一通。我偏愛讀現代文學,厭倦了五四時期的新詩和小說,就會去翻翻當代文學雜誌。
  • 如何去定義香港文學?
    然而過去三十年來,已有前輩辛勤造磚鋪路,為重尋往昔打開通道。我們編纂《香港文學大系》也是在前輩先導的基礎上,再作接力,讓本屬香港人可以集體擁有的文化記憶的重要部分,回到我們身邊。香港文學未有一本從本地觀點與角度撰寫的文學史,是說膩了的老話,也是一個事實。
  • 唐詩人 | 語言、心靈與生活 ──《香港文學》「九零後」欄目觀感
    中國文學界關注「九零後」已經好幾年了,很多期刊雜誌2019年開始已不再把「九零後」作家作為新生力量。在這種熱潮已經過去的時候,《香港文學》卻開闢了「九零後」欄目,為此,這個欄目在中國文學界並不耀眼。但這個欄目的作者隊伍主要還是來自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以及一些留學在海外的九零後青年。這些地域的「九零後」青年作家,恰恰是我們內地文學界不曾關注到的文學創作力量。
  • 三聯書店|向香港文學泰鬥致意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2018年6月8日在香港逝世。祖籍浙江鎮海。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194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48年底定居香港。1941至2000年,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和雜誌總編輯。
  • 書訊17 | 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書中論及的作品始自戰後初期黃雨、符公望的左翼詩歌、1950年代趙滋蕃、阮朗、徐訏等人的小說,下迄2007年董啟章《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和陳冠中《事後:本土文化誌》等;亦從報刊研究角度分析《華僑日報‧學生週刊》、《七○年代雙週刊》、《越界》、《香港文學(雙月刊)》、《今天‧香港文化專輯》等刊物的時代意義和文學史位置,探討議題含括左翼詩歌、反共小說、寫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以及有關方言詩歌
  • 訪談 || 香港文化與香港比較文學 ——黃維樑教授訪談錄
    【引言:張叉2017年和黃維樑作訪談,紀錄頗長,大部分內容以《加強「以中釋西」文學批評,構建中國比較文學的話語體系——黃維樑教授訪談錄》為題,刊登於本刊第55期(2018年6月出版);現在把餘下部分,另定題目,續刊於此。】張:比較文學是同文化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向您請教香港比較文學的問題之前,想先就香港的文化問題向您請教。
  • 【文化人】小思:文學散步改變香港印象
    小思老師 圖:香港三聯書店盧瑋鑾教授是香港文學散步的倡導者,除著書立說外,還親身帶領教師、學生及公眾人士重訪昔日文人走過的路。經過二十年的努力,香港文學散步已經成為文化教育界推動文學閱讀風氣的方法。沈:盧老師可否談談一九九一年《香港文學散步》的出版緣起?盧:舉辦過第一次香港文學散步後,有參加者希望了解作家的作品和心路歷程,從而進入作家的生命。於是,我開始有出書的念頭。後來,我與商務印書館談起此事,他們很爽快就答應出版了。當時,我對「文學散步」的概念仍然不大清晰,到底要怎樣做,也不大清楚。
  • 《香港文學》2018年第7期目錄
    小    思   淺論劉以鬯與香港文學的血脈關係  陳國球    詩人劉以鬯
  • 聚焦香港書展 兩岸三地名作家香港書展開壇
    著名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將與書展讀者分享寫作心得,如何以「七分跑三分寫」,呈現「文革」歷史之門;榮獲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的曹文軒亦會現身會場,並攜同滿載莊重憂鬱風格的兒童文學,探討「混亂時代的文學選擇」;今年臺灣文化界推手龍應臺再度回歸香港書展,以「幸福,可以透過努力嗎?」為題,與書迷近距離接觸。
  • 《香港文學》2018年第4期目錄
    李洛霞(香港)          再見(一)/再見(二)施友朋(香港)          戀視男/男人之苦程思良(南京)          寶物/秘密王平中(安嶽)          外婆的圍裙/一籃皮蛋鄒保健(深圳)          愛你多一點/裂王福日(大連)          浮城/孤甕謝林濤(
  • 《香港文學》2019年3月號總第411期
    「第四屆韓國世界華文文學國際論壇」去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陶然先生應樸宰雨教授之邀,與韓國、馬來西亞、德國、葡萄牙、俄羅斯、紐西蘭、泰國、中國內地幾十位作家和學者
  • 2019香港書展|新書巡禮:文學精選
    在書架上,文學書群總是特別精緻,當中不少更是精裝書本,不管內容類別,當刻就令人很想買下,放到手上慢慢撫摸。知道各位文學迷久等了,以下為大家推薦幾本今年香港書展絕不能錯過的精選文學新書!香港著名文學家、藏書家——葉靈鳳的隨筆總匯,共分三集,本集收錄報章專欄「霜紅室隨筆」多篇文章,計一百六十四篇。內容涵蓋閱書之談、中外文壇掌故,從作家手跡、林語堂的「幽默」,到西方的禁書、畢加索的愛情關係,種種話題無所不談,箇中趣味甚豐。書寫隨筆,讓所讀之書逐一珍藏,是為愛書家、藏書家的賞心樂事,也是通往書籍世界的大門之路徑。
  • 【2019香港書展】年度主題科幻及推理文學 從倪匡到陳浩基一網打盡
    作為書展的常客,倪匡就稱讚書展氣氛很好,對於香港新生代推理文學作家他亦有心頭好:「陳浩基推理作品好好,譚劍科幻書都好。」作家陳浩基、譚劍、望日、黑貓C及冒業,會參與「類型小說作者圓桌會議 - 我們如何成為推理/科幻作家?」,講述創作的心路歷程。作家陳浩基亦會分享「從《遺忘刑警》看港產推理小說中的城市側寫」。李偉才與作家梁科慶分別以「嘆為觀止 — 科幻小說的無窮魅力」及「Q版特工的成長與承傳」為題,與讀者書裡書外感受科幻及推理文學的獨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