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法學院的中國法律研究中心,以美國首位華人律師張康仁命名!

2020-12-23 留學日報君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院長Gillian Lester正式宣布,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研究中心將以該校首位華裔畢業生張康仁命名。張康仁於1886年畢業於哥倫比亞法學院,後成為第一位在美國獲得律師資格的美籍華人。自2021年1月1日起,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研究中心將被命名為「張康仁中國法學研究中心」(Hong Yen Chang Center for Chinese Legal Studies)。

張康仁

張康仁於1859年或1860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父親去世後,他在1872年作為中國教育使團(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中國幼童留美教育計劃的一員來到美國。到達美國後,他先居住在康乃狄克州學習英語和美國文化,之後就讀於麻薩諸塞州的菲利普斯學院(Phillips Academy)以及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1883年,他被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錄取。

1986年5月,張康仁以優異的成績從哥大法學院畢業,時任院長的Theodore Dwight在畢業典禮上還專門提到了張康仁就讀哥大法學院的重要意義。但是,由於1882年《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ve Act of 1882)的影響,張康仁畢業後嘗試獲得紐約律師執業資格時面臨很大的歧視。最終,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在1887年被允許參加紐約州律師考試,在1888年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律師資格的美籍華人。

在紐約短暫執業後,張康仁移居加州並申請加入加州律師協會,但由於法院不承認他的身份,他的申請被無情地駁回。為了避免類似的身份資格問題影響到更多華人,張先生積極地在外交、銀行業和學術界博弈,建樹頗豐。他曾加入了中國外交部門(Chinese Diplomatic Service)並擔任中國駐華盛頓特區大使館的代辦,還曾從事銀行工作,之後在加州教授中國海軍學員。

2015年3月,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法學院亞太裔美國法律學生協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School of Law’s Asian Pacific American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和Gabriel 「Jack」 Chin教授向加州最高法院提交請願,也得到了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院長David M. Schizer的支持。最終,法院做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裁決,推翻了1890年的裁決,追認張康仁獲得加州州律師資格。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研究中心

哥大法學院中國法律研究中心是美國第一個專事中國法的學術研究中心,由中國法律領域的傑出權威、哥大法學院名譽教授R. Randle Edwards於1983年創立。

可以說,哥大法學院中國法律研究中心是法學院所有中國法項目之基柱,在中國法研究領域屢創佳績。每年有逾60名來自中國的學生和學者於哥大法學院學習、訪問。哥大法學院的教授與這些訪問學者們深入合作, 在中國法研究領域產出了許多創新和前沿的成果。多年來, 中心在中國公益法的發展上也貢獻良多。中心的訪問學者中, 既有世界知名的法學專家, 也有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

如今,哥大中國法律研究中心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學術研究機構,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學生。中心大力支持對中國法及相關主題的研究和學術項目,也因此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及討論中國相關議題的重要聚點。

各方積極推動

此次更名是通過哥倫比亞大學全球領導力理事會成員、哥大法學院89 Tim Steinert和他的妻子張莉霞發起的500萬美元捐贈基金實現的。Tim Steinert 1983年獲得耶魯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JD學位。Tim曾在2007年至2020年3月期間擔任阿里巴巴的總法律顧問。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曾是富而德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的合伙人。

該基金還獲得了近100名來自哥大法學院熱心校友的捐款,主要捐贈者包括96屆校友李錄、84屆校友魏群、91屆校友李小加、97屆校友夏廷康、89屆校友孫湛、89屆校友孫瑋等。

張康仁克服重重障礙,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和第一位美籍華人執業律師。哥大法學院以這樣一位校友的名字來命名中國法律研究中心是對他傳奇一生的高度肯定,也標誌著哥大法學院對中美兩國深入學術交流的重視。

國際法和比較法方向的研究一直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驕傲,因此這筆高額的捐贈能進一步推進中心在中國法相關領域的研究活動,幫助法學院提供更多與中國法律相關的學術研究機會,更加注重加深學術界與解決現實世界問題之間的聯繫。以此為契機,託普仕留學相信哥大法學院會繼續培養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中國法學者

相關焦點

  • 2021年美國法學院排名:前三名我很服氣!附TOP50完整名單!
    哥倫比亞法學院(CLS)鼓勵學生對法律作為專業、職業和驅動人類進步的工具的可能性加以充分考慮,其特别致力於培養來自多元背景並具有獨到觀點的學生。儘管哥大法學院所訓練出的公司法和金融法律師在業界尤為聞名,但它還培育出了大量州/聯邦法官、檢察官、民權&人權倡導者、法律學者、公共辯護人、企業家、企業高管、政府官員以及國家和國際機構的領導人。
  • 荷蘭華人的法律捍衛戰士:年輕有為的律師Daan Hu
    這些我一直很關心,卻無力參與,也不敢妄想去解決的問題,在一個秋日上午,與一位年輕有為的荷蘭華人律師兩度深談中,得到了答案。這位年輕的華人律師叫作Daan Hu。 Daan Hu出生在一個華裔家庭,父母是移民到荷蘭的華人,在這個中西文化交織的家庭中長大,Daan Hu對中國文化和荷蘭文化都有著深厚的了解。
  • 時速遞┃我市律師教育工作重裝再出發 中政大法學院與南京律協籤約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
    中政大法學院副院長薛小建,南京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處長凌盛廣,南京市律師協會秘書長藺璸,江蘇沃頓教育集團合伙人張芳,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劉偉、周連勇等參加籤約儀式。國務院參事、中政大法學院院長焦洪昌,南京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律師行業黨委書記陳宣東出席籤約儀式。
  • 首位美國華人陸軍少將,為美軍服役33年,幫司徒雷登完成遺願
    上個世紀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響徹了世界華人圈,歌詞寫到「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這首歌或許唱出了很多海外遊子的心聲,聽完以後愛國的熱血洶湧澎湃。隊伍很多海外遊子來說,確實出國了還在懷念自己的祖國,曾經因為特殊的緣故被迫出國,但是心中依然對於中國還有深厚的情感,這也是很多海外華人的真實心聲。說到海外華人,那恐怕需要用千萬來計算了,遠在海外的華人遍布著全世界,很多人內心的鄉愁情懷始終沒有消失,晚年都會想回到中國看看,尋根問祖。
  • 全美殿堂級的6所法學院,耶魯只招3名中國學生,斯坦福最青睞北大
    學生背景多元化,包括法律教授、法官、檢察官、外交官、律所律師、人權運動家、創業家等等。雖然哈佛法學院LLM的學生80%具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它依然是中國頂尖小本衝擊T3的唯一機會,每年會招10-18名中國大陸人,無工作經驗者3-5人。
  • 李美步 中國首位經濟學女博士的傳奇人生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宰也街6號,聯邦郵局在2018年12月有了一個新名字——「李美步紀念郵局」,這是美國首次以華人的姓名來命名一間郵局,以紀念李美步為維護女性權益、服務華人社區所作出的貢獻。儘管時代變遷,但紐約唐人街的華人依然熟悉李美步這個名字。
  • 美國微信聯合會陷入爭議 華人質疑「WeChat禁令」案律師
    當地時間9月20日上午,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頒布臨時禁制令,暫時阻止美國政府「全面封殺」WeChat。這一消息令代表華人維權的美微聯會贏得很多好評。然而,沒過多久,華人圈對此次法律行動的評論「畫風」卻突然改變,一些指責聲開始湧現。
  • 美國一線法學院究竟愛怎樣的「老流氓」?
    無論在美國本土還是在海外,YLS都以嚴謹且非功利的學術培養而備受稱譽。「律師不僅是為私人和公司提供法律專業知識的人,他們也是政策制定者,是政治家,也是社會的改革者。」Yale極為推崇精英化的教育模式,所有LLM課程均以小班教學。耶魯法學院的招生標準亦是出了名的嚴苛,每屆規模一般為20人左右,在中國大陸學生控制在3人以下的錄取。
  • 正能量|梁俊景律師受聘浙江工業大學 文化與法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20年10月23日,麥迪律所創始合伙人梁俊景律師應邀參加浙江工業大學文化與法制研究中心首屆「文化-法治」學術工作坊論壇,並受聘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為期三年。受聘研究員將進一步深化文化法治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立足律師執業及其治理實踐,探求律師在促進法治、文化的發展及其融合方面的獨特角色和作用機理等問題的研究。
  • 王俊人實習律師到唐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2020年12月7日,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俊人實習律師來到唐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為廣大群眾解答法律問題,宣傳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援助,指導依法維權。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始終堅持投身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先後指派多位律師和實習律師到唐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以多元化形式為民眾解答法律問題,普及法律知識,推進法治建設。
  • 美國排名TOP14的法學院介紹
    而法學也不例外,芝加哥法學院以其law and Economics而聞名,而在這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的教授,Ronald Coase是唯一一個獲得諾獎的法學教授。芝加哥法學院位於美國第三大法律市場,因此就業也相對比較容易。LLM項目的學生每年大約是七十個人左右,而其中中國學生十人左右,其中北大、華政畢業生較多,也有清華、人大、中政、復旦等學校的學生。
  • 北京振邦律師事務所助力世界華人協會法律維權委員會成立
    6月22日,世界華人協會與北京市振邦律師事務所聯合組建的世界華人協會法律維權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以助力世界華人協會的發展,助力世界華人協會理事會成員的復工復產。多萬海外華人華僑力量、弘揚中華文明的作用,迄今擁有會員600萬,遍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最大的華人華僑民間組織。
  • 美國北卡首位華裔市議員顧泓彬:華人在美地位靠爭取
    美國北卡首位華裔市議員顧泓彬:華人在美地位靠爭取
  • 《從保險法到私人財富管理》:王芳律師新作,填補國內保險法商領域...
    《從保險法到私人財富管理》是王芳律師繼《家族財富保障及傳承》《CRS全球新政實操指南》《從保險代理人到財富顧問》《66節保險法商課》等行業暢銷書之後的又一全新力作。  中國目前有超過900萬的保險代理人,整個壽險行業的市場規模近3萬億,然而對於這個行業的根本大法——《保險法》,至今沒有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通俗讀物,這不能不說是整個保險行業的遺憾。
  • 這一次,全美華人力挺微信
    為了維護自身和所有使用微信的美國人的憲法權利,來自紐約和加州等地的五位華人律師拿起法律武器,成立了美國微信用戶聯合會,代表美國境內的微信用戶,向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禁止總統令的實施。
  • 獲此殊榮的首位華人數學家!成都七中2000屆校友獲2019克雷研究獎
    近日,克雷數學研究所公布了2019年克雷研究獎(Clay Research Awards)獲獎名單,成都七中2000屆校友張偉因在算術幾何與自守形式的算術面向上的突破性工作獲得本年度克雷研究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華人數學家。該獎項將於2019年10月在牛津舉行的Clay研究會議上頒發。
  • 走進哥大——探索哥倫比亞大學專業研究學院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哥倫比亞大學SPS學院,以下是圍繞著哥倫比亞大學專業研究學院的五個重要關鍵詞:關鍵詞之一:教學質量哥倫比亞大學專業研究學院是常春藤盟校、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下屬的20所學院之一,與整個哥大共享資源
  • 美國高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 曾為女性平權奮鬥一生 川普急切...
    北京時間昨天早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Ginsberg)因胰腺癌轉移造成的多種併發症去世。當日夜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外,許多人哼唱著《奇異恩典》,為金斯伯格守夜。
  • 林曉東:潛心研究「耐挫教育」的美國哥大終身教授
    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文/林景人物名片林曉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所以初到美國讀碩士時,林曉東決定學習幼兒教育,研究如何創立讓孩子能快樂、健康成長的幼兒園。然而陰差陽錯,報到時得知學院唯一的幼兒教育專業教授突然離開了,未能如願的她決定轉修教育心理學,試圖從更基礎的心理學層面來研究幼兒教育。如今,林曉東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企業家座談會後,盈科北京企業家綜合法律服務中心應運而生
    盈科律師事務所單體擁有超過10000名律師的律師事務所,同時是聯合國南南合作全球智庫五大創始機構之一,連續六年蟬聯英國律師雜誌亞太地區,亞洲法律雜誌最大律師事務所,總部設於首都北京,截止至2020年12月12日,在中國大陸擁有86家分所;盈科全球法律服務聯盟已覆蓋海外82個國家的141個國際城市(截止2020年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