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屈原真的冤,冤在公元前305年,屈原代表楚國剛和齊國籤定友好同盟。秦國一施壓,楚懷王立即認慫,要屈原寫一首罵齊國的歌,屈原說,秦怕咱們和齊聯盟,咱們聯盟對楚國有好處。咋能剛和人家定了友好條約,出爾反爾再去罵人家呢?就不寫,被罷免了左徒,當了不管事的三閭大夫。楚懷王之子楚襄王上位,賜屈原毒酒,多虧屈原一生滴酒不沾,女弟子惠蘭替喝了,也替死了。
就屈原本人而言,他是自願投江,但大環境而言他死得確實很冤屈。咱們先看看屈原那個時期的歷史背景,是戰國時代,正是中國史上極為動亂的年代,社會開始從封建領主制轉向封建地主制。屈原是真的冤,冤在碰到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冤在自己身邊無知己,冤在不被他人所識,冤在昔日的相處好的君王、同事、徒弟等個人在關鍵時期都反目成仇,冤在自己沒有反駁的機會,冤在自己的主張被偷梁換柱,冤在被秦國派來的張儀一個人離間所有人,冤在自己被名氣與身份所累。
屈原變革了楚國當時的人事錄用標準,想要打破貴族階層的利益特權,當時楚國官員多數都是由屈、景、項、昭四家壟斷。官員質量殘差不齊,真正有才學有能力的外姓人才得不到重用,導致大量人才外流,楚國內部很多世家子弟卻又並非治理國家之才。屈原自身雖然也是貴族,但首當其衝觸動的便是貴族階層的利益,因此同時得罪了楚國所有權勢最大的三姓,遭到了貴族階層的報復,楚懷王在位時屈原就被罷黜官職。
楚懷王寵姬鄭袖、上官大夫靳尚與楚國眾多貴族的讒言,加上秦國張儀的離間,屈原與楚懷王之間隔閡越深,傾襄王即位之後,令尹子蘭與上官大夫聯合陷害屈原,屈原被流放到了極南方的蠻荒之地。楚國政局混亂,君王任用小人妄聽讒言,官場黑暗,貴族勢力籠罩了一整個朝堂。
本想用盡一生來締造一個強大的楚國,舉世混濁唯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家國危亡與否看得透徹又能如何?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改變這腐朽墮落的龐然大物,最後也不過是無力回天,流放南蠻之地罷了。可他是屈原,他的脊梁怎麼會被打斷? 他的情操值得讚揚,也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縱觀整個個歷史發展進程,因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匹配,而倒在歷史車輪下的人少嗎?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