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他的死真的很冤嗎?

2020-12-18 吳正說電影

屈原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屈原真的冤,冤在公元前305年,屈原代表楚國剛和齊國籤定友好同盟。秦國一施壓,楚懷王立即認慫,要屈原寫一首罵齊國的歌,屈原說,秦怕咱們和齊聯盟,咱們聯盟對楚國有好處。咋能剛和人家定了友好條約,出爾反爾再去罵人家呢?就不寫,被罷免了左徒,當了不管事的三閭大夫。楚懷王之子楚襄王上位,賜屈原毒酒,多虧屈原一生滴酒不沾,女弟子惠蘭替喝了,也替死了。

就屈原本人而言,他是自願投江,但大環境而言他死得確實很冤屈。咱們先看看屈原那個時期的歷史背景,是戰國時代,正是中國史上極為動亂的年代,社會開始從封建領主制轉向封建地主制。屈原是真的冤,冤在碰到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冤在自己身邊無知己,冤在不被他人所識,冤在昔日的相處好的君王、同事、徒弟等個人在關鍵時期都反目成仇,冤在自己沒有反駁的機會,冤在自己的主張被偷梁換柱,冤在被秦國派來的張儀一個人離間所有人,冤在自己被名氣與身份所累。

屈原變革了楚國當時的人事錄用標準,想要打破貴族階層的利益特權,當時楚國官員多數都是由屈、景、項、昭四家壟斷。官員質量殘差不齊,真正有才學有能力的外姓人才得不到重用,導致大量人才外流,楚國內部很多世家子弟卻又並非治理國家之才。屈原自身雖然也是貴族,但首當其衝觸動的便是貴族階層的利益,因此同時得罪了楚國所有權勢最大的三姓,遭到了貴族階層的報復,楚懷王在位時屈原就被罷黜官職。

楚懷王寵姬鄭袖、上官大夫靳尚與楚國眾多貴族的讒言,加上秦國張儀的離間,屈原與楚懷王之間隔閡越深,傾襄王即位之後,令尹子蘭與上官大夫聯合陷害屈原,屈原被流放到了極南方的蠻荒之地。楚國政局混亂,君王任用小人妄聽讒言,官場黑暗,貴族勢力籠罩了一整個朝堂。

本想用盡一生來締造一個強大的楚國,舉世混濁唯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家國危亡與否看得透徹又能如何?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改變這腐朽墮落的龐然大物,最後也不過是無力回天,流放南蠻之地罷了。可他是屈原,他的脊梁怎麼會被打斷? 他的情操值得讚揚,也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縱觀整個個歷史發展進程,因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匹配,而倒在歷史車輪下的人少嗎?太多太多了!

相關焦點

  • 短史記|屈原是真實存在的嗎?古人與現代人如何討論他?
    「屈原」究竟是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目前仍是一樁未解的學術疑案。疑案的源頭,在於先秦典籍中找不到屈原的相關記載,以及《史記》中的屈原傳記存在許多可疑之處。也就是說,自一開始,關於屈原的事跡,就缺乏一個擁有可信度的傳世文本。 問:屈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嗎?
  •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在演義中,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以後很有可能會當叛徒。但是他一生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劉備對他也非常器重,器重程度甚至超過了張飛。而且魏延也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反叛之心,他既沒有投靠曹魏也沒有投降東吳,但就是這樣一個武將,卻被馬岱殺死,還被滅了三族,堪稱是三國中死得最冤的武將了。魏延是河南人,河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民風剽悍之地,所以出身於河南的魏延自然也是一個好戰分子。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件事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僅僅只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而已。那麼為什麼羅貫中會給編排出這樣一個橋段呢?
  • 端午遙想:如果屈原會變通 他還會選擇自殺嗎
    過端午節,最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便是1700多年前自投汨羅江的屈原。當時的他我想是最孤獨的,沒有家人的陪伴;內心是最憤怒的,因為他的祖國又再一次被欺凌。關於屈原的故事太多了,他是一個愛國詩人,多次受到人的排擠,兩次被流放,最後落得個自殺殉國的結局。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千古奇案「竇娥冤」,臨死前發下3條毒誓,竇娥真的冤嗎?
    竇娥自幼喪母,他父親竇天章,是一個窮書生,為了進京趕考湊盤纏,把年僅七歲的竇娥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竇娥長到17歲,與蔡婆婆的兒子結婚,沒兩年死了丈夫,只剩婆媳兩人相依為命。竇娥那個無良的父親,趕考後高中,在京城為官,等他回鄉的時候,聽說了這段冤情,才把楚州知府、兇手張驢兒等人繩之以法。竇娥第一冤沒娘的孩子像棵草,更何況竇娥還攤上竇天章這麼個父親。
  • 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一說起楚懷王熊槐,給人們的印象那真箇是昏庸無能,不僅被張儀欺騙,還輕率赴約被秦國給囚禁了起來,最後是客死他鄉。可以說,楚懷王就是昏君的代名詞。問題來了,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他又為何會成為司馬遷筆下一無是處的昏君呢?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又為什麼要賽龍舟?這些真的跟屈原有關係嗎?答案是,NO!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與屈原之間的誤會。想要理清這之間的誤會,我們得先知道,到底是先有的屈原還是先有的端午節。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端午節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考證,端午節最早是祭祀的節日。
  • 荀彧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他是真的一心想永扶漢室嗎?
    #三國#如何評價荀彧呢?我們要了解一個歷史人物,主要是通過閱讀史料,了解他的出身,品讀他的話語,分析他的經歷,考究他的內心,透過歷史迷霧,相對完整地還原他的真實面貌。我認為荀彧是一個德行高尚、善於識人、具有極高的戰略思維,富有崇高政治理想的人。
  • 李小龍之子李國豪英年早逝 悲痛的背後到底掩蓋著什麼 他死的冤嗎
    李小龍在33歲的年齡死於「腦水腫」,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在28歲的年紀死於劇組的道具槍下,李小龍一個能打十個,你能相信會死於身體原因嗎?而李國豪的死亡更是令人不解,為何道具槍中會出現真槍呢?李小龍的一生很傳奇,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在影迷們的心裡,他是一代武術宗師,是功夫巨星,也是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影視上的成就無人能及,卻死在了1973年,年僅33歲。
  • 唐宋元明清,五首紀念屈原的端午詩:這世上,總會有人懂你的苦
    屈原,又叫屈子,楚國貴族之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因先秦男子以氏為稱,所以不叫羋原,而叫屈原。如果你姓羋,那麼恭喜你,你可能和屈原同宗。屈原這個人很有趣,也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名字感覺不太滿意,所以後來他又給自己起名叫正則,字靈均。
  • 《最後生還者2》人物劇情怎麼樣 人物劇情介紹
    遊戲中不同的人物線,各玩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裡給大家帶來了美國末日2人物劇情個人評價,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國末日2人物劇情個人評價 一,... 最後生還者2各角色劇情怎麼樣?
  • 他是歷史上死得最冤的人,但為什麼又說他最活該呢?
    周苛同劉邦是老鄉,沛縣人,秦朝時,他與堂弟周昌均任泗水卒史。劉邦在沛縣舉事後,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和郡監,兄弟倆便投靠了劉邦,從此,鞍前馬後。劉邦被封為漢王后,他們隨劉邦入關,周苛任御史大夫,周昌任中尉。項羽燒死紀信後,還不解恨,領兵前去奪城。然而,周苛、樅公已經招呼士卒緊閉了城門,城頭布滿士兵,楚軍一來,箭石俱下,楚軍不得近前。
  • 教媽媽講故事 屈原的故事
    秦昭襄王即位以後,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險。他就跟大臣們商量。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強暴得像豺狼一樣,咱們受秦國的欺負不止一次了。
  • 有聲繪本故事之上下五千年-屈原投江
    他不想吃,不想喝,憋著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他在洞庭湖邊、汨(mì)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頭散髮,骨瘦如柴。  有個漁父勸他:「你何必這樣呢?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你為什麼不跟世人一樣呢?」  屈原說:「國王他們是糊塗人,只有我清醒啊!我傷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裡像刀割一般。
  • 為什麼要懷念屈原和黃家駒?
    (其餘三大傳統節日為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相傳端午節,為紀念屈原所設立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的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屈原一生效力於楚國,屈原致力楚國繁榮昌盛,但未遇明主,平生所學無處施展,最後屈原投江而死。
  • 水仙尊王——屈原
    ,屈原只好停了腳步,回應"上官大夫更早!"上官大夫剛嘻嘻了兩聲。屈原已走遠了,他似乎不屑一顧徑直而往,因為他早已討厭上官大夫那逢迎拍馬、巧言令色的品性,更重要的是兩人政見不同。當時,秦國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年代,已經商鞅變法一國獨大,上官主張楚國聯秦絕齊,而屈原認為此時聯秦無異於充當附庸,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他倆話不投機半句就嫌多了!
  • 屈原為何赴清流而死?讀其《漁父》可見端倪
    又是一年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先秦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屈原品性高潔,才華出眾,是國之良材,曾被楚王重用。朝中奸邪小人誹謗中傷,離間楚王與屈原的關係,導致對楚國忠貞不二的屈原被放逐。屈原眼見楚國日衰,社稷傾覆,生靈塗炭,又不得其途效忠國家,致使內心積鬱難平,憤懣難瀉,徘徊在遠離與堅守、他鄉與故土之間,上下求索,最終在聞聽首都失陷後赴水自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忠君愛國的大詩人,在端午節這天舉辦很多活動比如賽龍舟、包粽子等來紀念他。《漁父》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這篇文章很能體現屈原的價值取向,讓我們明白他為何會赴清流而死。
  • 戰國時期士人紛紛擇主而事,屈原為什麼偏要吊死在楚王一顆樹上呢?
    《史記· 屈原列傳》曰: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在神話傳說中,楚人的遠祖古帝顓頊是一個神奇的人物。楚國保存了許多上古、夏、商時代的宗教巫術文化。屈原是楚國的重臣,曾掌巫史之職,熟悉這些宗教活動。
  • 屈原與漁夫的對話出自屈原的《漁夫》
    翻譯: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
  • 閒看楚辭讀《離騷》古人都說屈原是憤青,他到底是憤青還是愛國?
    於是他調轉車頭,趁迷途未遠就此轉身,既然進取不成還反而獲罪,那就趕快回去跟君王認個錯,換個形象與其他人好好相處,沒人理解我無所謂啦,只要我內心真正芳潔就行,雖然方潔與汙垢混雜在一起,我始終堅信內心的純潔品質不會被腐朽,「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