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漫談|走進南岸老城,探秘百年黃葛古道

2020-12-23 慈雲老街

重慶這個「8D魔幻城市」,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常常被網友拿來調侃——跟著導航都找不到路!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科技發達的現在,重慶在交通上從來都需要爬坡上坎、彎彎繞繞。而且在古時候,交通還無法像如今這麼便利。於是,聰明的古人修了很多山間棧道,保留下來的這些棧道便成為一大特色。

黃葛古道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上連淳樸小鎮,下接繁華都市,鬧中取靜的小世界由此而成。

今天的《山城漫談》就要好好跟大家說一說黃葛古道

參天的黃葛古樹下,青石板路被來往行人用足跡磨得光亮。陽光通過翠綠的樹葉傾瀉到石板上,讓人感到愜意又溫柔。

古西南絲綢之路

黃葛古道距今約有800年歷史,始於唐宋,盛於明清,人群熙攘,熱鬧非凡。從海棠溪水運碼頭,一路西行可達雲南、緬甸,曾是歷代川黔來往的必經之地。

它也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貨物由川江航道而來,經黃葛古道入黔、入滇,入緬,而西南運回的茶葉也由這裡到達川江航道散往全國。

這裡曾走過販鹽販茶的馬幫,他們從重慶主城通往貴州、雲南的茶馬古道。他們或許也對著流水潺潺的山澗,唱起思家的歌……

參天的黃葛古樹下,青石板路被往來人群磨得水亮,仿佛記錄著這條古道的歷史與輝煌。在黃龍公路通車之前,古道是重慶市區與黃桷埡的重要聯繫道路。

連接新舊的時光古道

與重慶市其他風景區相比,黃葛古道不僅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光價值,更有著厚重的歷史價值。直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中期前,這條古道依然是一條交通要道。

海棠溪碼頭曾是「綦岸運道」陸路的起點,也是川鹽入黔重要的轉運集散地,馬幫和「背二哥」從海棠溪出發後,要爬的第一道坎就是南山,1000多級的黃葛古道,連接著南山頂上的黃桷埡。

「野逕行無伴,僧房宿有期。塗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據史料記載,白居易被貶謫忠州(今忠縣)作刺史時,路經渝州(今主城)被長江南岸南山的美景所感染,遂下船登岸,沿一條依山的郊野小路攀登,夜晚借宿在道路旁的一座廟宇內,應和尚所求,寫下此詩。

詩中提到的郊野小徑,便是現在的黃葛古道。而僧房應是黃葛古道旁的老君洞道觀。詩中還提到的馬蹄聲,也證實是黃葛古道上來往馱運貨物的馬幫。

那時,從龍門浩江邊到塗山古剎門前,從海棠溪橋頭到老君洞山門,朝山敬香的,觀景玩耍的,有的徒步而行,有的轎來轎往,再加上沿途擺攤叫賣酌,攔路討口的,把那逶迤延綿的石板路——黃葛古道擠個水洩不通,不是趕場,勝似趕場。

低調的三毛故居

三毛幼時的故居在南山黃葛古道旁,雖然歷經幾度修整,但從保留著的一些石板路、粗大的黃桷樹仍能感受到古道的歷史滄桑感。

「我是重慶的,黃桷埡!」1988年三毛在臺北的一次演講上用重慶話講到。《三毛傳》中曾提到,到了重慶以後,三毛用頗為地道的重慶話對記者說:「我有兩個護照,西班牙和臺灣,西班牙以出生地為籍貫,我出生在重慶黃桷埡,所以我是重慶人。」

抗戰期間,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暫別淪陷區來到陪都重慶一家銀行工作。而後母親帶著姐姐也輾轉到來,在南山黃桷埡與伯父一家組建了陳氏大家庭。1943年三毛出生,為了表達對和平的期盼,父親為她取名「陳懋(mào)平」。

我們讀三毛的文字,聽她的歌,嚮往她的流浪氣質與愛情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滾滾紅塵》,她的作品廣為流傳,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以特立獨行的作品與人格氣質,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漫步黃葛古道

很多重慶人的童年記憶都與黃葛樹、黃葛古道有關。雨天行人在樹下避風避雨,夏天行人在樹下的青石上休憩納涼、聊天。

黃葛樹揮動著片片的綠葉,送來陣陣涼風,行人在下面愜意盈懷,有的行人乾脆躺在石椅上睡上一覺才走。

黃葛古道一共有兩處入口,一處為上新街前驅路的左側,一處位於海棠溪。兩條路在黃桷埡口匯合。

古道全由青石板鋪墊而成,古道兩旁都還居住著人家,古道兩旁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在這裡還依稀可以找到老重慶的影子。

這個十字路口是一個分水嶺,左邊可以通往老君洞,右邊可以通往黃桷埡,下方可以前往文峰塔。

這幾個地方原本需要繞一大圈才能到,通過黃葛古道,可以更方便地到達目的地。再加上黃桷埡老街又是如今的網紅打卡地,黃葛古道也熱鬧了起來。

黃葛古道的每一棵黃葛樹,不知聽過多少拉遷人粗獷的川江號子;看過了多少風雲變換,帆影綽綽,浪遏飛舟。迎送了多少黑髮染白霜的行人。

不管日月怎樣更替,歷史怎樣演變,然而佇立於古道的它雖不能成為棟梁之材,卻能為世人獻上一片遮雨蔽日的綠蔭,這便是黃葛樹不卑不亢的品格;這便是黃葛樹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這一期《山城漫談》就到這裡啦,更多關於重慶老街的故事,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南岸文體和南岸旅遊。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黃葛古道舊貌換新顏
    黃葛古道,作為巴渝十二景之一,有著800多年歷史,曾是歷代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古道兩旁栽有很多高大古老的黃桷樹,重慶本地方言中「桷」被讀成「葛」,所以被稱為黃葛古道。 11日,記者來到久未涉足的黃葛古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必經的黃桷埡老街,原來充滿滄桑的低矮破舊的建築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600米長的古香古色的仿古街,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沿著蜿蜒的石板路,連接黃葛古道,鱗次櫛比,一步一景。
  • 重走800年黃葛古道,看重慶絲綢之路前世今生
    說到老牌「資深網紅」 重慶最有資格的 非南山黃葛古道莫屬 腳踩著青石板鋪就的山間棧道 置身鬱鬱蔥蔥的百年黃葛樹濃蔭中 映入眼帘的都是老舊的房屋,莫名有種穿越的錯覺
  • 重慶「黃葛古道」登山步道詳細徒步路線
    黃葛古道(也稱黃桷古道),是重慶市知名度最高的一條古道。它位於南山,依山勢而建的青石板路,蜿蜒穿行在生長數百年的黃葛樹濃蔭中。黃葛古道的名稱正是緣於有沿途大量的「黃葛樹」。為描述方便,上新街黃葛古道和海棠溪黃葛古道這兩條步道分別稱為左道、右道。上端就是黃桷埡正街,也稱「黃桷埡老街」。
  • 探訪800年歷史的黃葛古道,途經黃桷埡老街,竟是作家三毛的故居
    重慶城,依山而建,城市之中,就有許多條登山步道,這其中,最著名,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條登山古道,就是位於南山風景區的黃葛古道,這是一條歷史最為悠久,影響最為深遠的古道,為什麼這麼說呢?800年歷史的黃葛古道黃葛古道從唐代開通了,經歷了宋,元,明,清的近800年歷史的洗禮,一直延續到本世紀的70,80年代,依然在發揮著它重要的作用,自古以來,這條道路一直起著連接重慶到川黔等地的「茶馬古道」,也被稱之為重慶的「絲綢之路」。
  • 重慶市南岸區老舊小區改造:海棠溪黃葛古道敦厚坡等!
    在此,筆者根據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公開信息《黃葛古道敦厚坡段沿線建築立面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和《龍門浩街道龍門路片區老舊小區樓棟改造工程》,告知大家一個好消息,即投資總額約8100萬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將在南岸區海棠溪敦厚坡、前驅路和龍門浩街道龍門路片區實施。
  • 八百年黃葛古道,隱居山林南之山書店,為我們展現了重慶的文藝範
    其實當我們慢慢的走進它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多雨的季節,帶著朦朧濾鏡的小巷。與他從拖拉的性格,也那些破舊待才小建築,恰如一個小有才情的少年,感覺他什麼都是那麼的不在乎。其實,心裡卻已寫下上千行的詩句。但是那些傷感的詩篇大家閨秀是不會去寫的,她們卻會用她們最熟悉的韻律,來表達她們的內心。
  • 南岸:持續「刷新」兩江四岸風景線
    美起來 處處皆為景大山倚大江,放眼望南岸,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盡收眼底,灣、沱、溪、峽、島美不勝收。清晨的水岸線最美,站在今年新建的南濱路米市街—龍門浩老街山城步道上,看江面上縈繞著未散的晨霧,偶有嬉戲的鳥群掠過;午後的山脊線也美,豔陽天時,行走於提檔升級後的黃葛古道,感受古驛道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黃昏的天際線醉美,從南山新增的觀景平臺眺望,可鳥瞰新重慶全貌。
  • 重慶南岸打造天璣臺景區 賞山城夜景將再添新去處
    新華網發(郭旭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8日電(葛琦 李詩韻 劉科力)近日,重慶市「兩江四岸」提檔升級重點項目——「環南山步道—老君洞步道工程」進入收尾布景階段,有望明年對外開放,賞山城夜景將再添新去處。  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8月22日開工,分為新建步道和升級改造步道兩部分,將新建步道約150米,升級改造步道約770米。
  • 區縣文旅精品薈|遇見重慶 南岸起風景
    遊覽山城,步道是「靈魂」,唯用腳步的虔誠,將散布的人文、自然景點串聯成線,方可感受「山中是城、城中有山」的樂山快意。黃葛古道,青石板鋪築出千百年的滄桑往事,「串聯匯合」 了黃桷埡老街、一棵樹觀景臺、大金鷹、南山植物園、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海昌加勒比海水世界、老君洞等一眾名勝,讓你感悟「古道盡處是吾鄉、風雨千年寫新章」。
  • 探秘海棠溪筒子樓,給你不一樣的重慶
    對南岸並不熟悉的言子妹,從海棠溪輕軌站出來後,便頂著烈日在煙雨路來回打轉。最後,在環衛阿姨極有重慶特色的指引下,言子妹才找到這個在地圖上都沒姓名的地方——海棠溪筒子樓,開始了這次的探秘之旅。從黃葛古道海棠溪入口拾級而上,兩旁的黃葛樹鬱鬱蔥蔥,虯根深扎;樹影下磨得光亮的青石板上,也悄悄已爬上苔蘚。
  • 山城巷百年仁愛堂 曾是江岸上宮殿般地標建築
    仁愛堂一側   近日,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發布微更新線下啟動,接下來設計師將對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內10處建築、景觀以及空間進行改造,為百年老巷添磚加瓦。位於山城巷上段的百年仁愛堂也有新動向,記者了解到,仁愛堂鐘樓附近的空地將打造成鐘樓花園,鐘樓也有望修繕。   這棟矗立於山城巷百餘年的法國教堂曾是這一片最宏偉的建築,殘垣斷壁間的鐘樓仍難掩其輝煌的過往。日前,記者首次進入仁愛堂內部打探,為你探秘這座百年教堂。
  • 從山城步道走過,看見最重慶的歷史古道
    周末,去了位於渝中區中興路的山城步道,這是最近兩年才修復好的一條有歷史痕跡的古棧道。 從中興路入口進去,順著梯坎往上走,經過山城巷、厚廬公館,石板坡懸空棧道,可以一直通到觀音巖。
  • 黃葛掛月,古井春風,善果夜燈……十八梯「十八景」規劃新鮮出爐
    十八梯東北端的月臺壩,地勢「臨崖倚峭」卻獨享開闊視野。每至十五,滿月與崖璧上盤梖錯結的黃葛老樹輝映交錯,呈現出「黃葛掛月」的視覺景象,因傳說主管人間姻綠的神仙「月老」常化相駐境,從此月臺壩成為具有愛情象徵意義的景點。月臺壩區域是十八梯臨崖觀賞半山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尤以秋夜皓月當空之際觀賞山水之城為最勝。這處景點計劃完整保留「一樹一亭一壩」的景觀布局,並預留基礎設施,打造以月為媒的「都市浪漫愛情表白地」。
  • 山城霧都古稱「江州」「渝州」,中國「最魔幻」的城市
    重慶市有三座城市,一面朝江,一面朝山,建築都是繞山而建,自古以來,重慶就有許多繞山而建的「步道」,今天的步道,保持了山城行走的山色,增添了現代元素,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景觀、健身與旅遊相結合,形成重慶的地方特色和旅遊品牌,沿著「步道」上(下)步,飽覽山川美景,盡情欣賞,盡情享受。
  • 重慶老城新建,與十八梯闊別的第4年,山城裡的新文旅怎麼樣了?
    當年,徐悲鴻在這裡見到了挑水的山城勞動人民,被深深觸動,於是便創作了這幅名作。1939年,被稱為「中國火柴大王」的劉鴻生與政府合作,創立了中國火柴原料廠。中國火柴原料廠是一棟小樓,就在十八梯位於下半城的路口處,這裡也見證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 貴州大方縣邀重慶市民探秘古彝聖地 走進美麗大方
    新華網重慶8月26日電 8月25日,貴州省大方縣旅遊推介團走進重慶,舉行「2020年大方縣產業招商暨旅遊宣傳推介會」,向山城市民送出旅遊優惠大禮包,邀請大家「探秘古彝聖地 走進美麗大方」,感受大方悠久醇厚的歷史文化、古樸濃鬱的民族風情、神奇俊秀的自然山水以及冬暖夏涼的宜人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