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由博商學院主辦,商界傳媒集團、熊貓傳媒集團聯合承辦,攜手8位中國商界IP大佬聯袂打造的——《新商業 十二時辰》跨年演講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跨年演講持續12個小時,以「新趨勢、新模式、新營銷」為關鍵詞,邀請了8位商業營銷大咖分別從8個維度,分享自己在新營銷方面的調研成果與思考洞察,解答了時下新營銷關注的用戶運營、產品定義、資本運作、人文素養、創新模式、內容傳播、辨明趨勢、渠道拓展等重要問題。
八位商業大咖助陣,十二小時挑戰
隨著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流失,在上下轉場、新舊交替的關鍵節點下,過去的網際網路快速融資,跑馬圈地的快速打法愈發難以複製。此外,由於資本市場寒冬,新經濟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上市難、易破發等問題。
寒冬中尋找暖流,為民營企業家提供一場「知識盛宴」,找到破解當下網際網路流量貴、營銷不精準的難題,本次跨年演講邀請了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楊飛、LKK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天使投資人胡海泉、喜馬拉雅副總裁李海波、博商學院聯合創始人曾任偉、熊貓傳媒創始人申晨、湃動傳媒CEO和得到當紅知識大咖沈帥波、天貓市場部創始人林愛華八位商業營銷大咖,圍繞「新趨勢、新模式、新營銷」三大單元,揭秘新經濟市場的變化規律,為中小型企業家解讀新營銷兵法之道。
十二方面,直擊痛點
在跨年演講中,8位商業大咖分別從趨勢、產品、用戶、渠道、傳播、人文、資本方面,分享了自己對營銷行業的趨勢和思考。演講過程中嘉賓金句不斷爆出,贏得許多在場企業家的贊同與認可。
曾任偉——最糟糕的時刻過去了
「傳統企業與新商業企業同樣對環境要有洞察,新商業擁有更好的技術、更好的環境感知能力,對環境的洞察會變得更加深刻。」
曾任偉認為,中國未來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同時,中國有超過10億人口正在經歷消費升級,這些新人口正在為消費業帶來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曾任偉拋出博商企業新定義,並從企業家環境感知能力和企業環境感知能力、從客戶關係到客戶運營、從產品到更好的產品、從銷售到全渠道的最優、從老大決策到數據決策、從人到人才、從管控到賦能等八大方面闡述博商新商業企業,引發現場陣陣喝彩。
沈帥波——ALL IN CHINA
「我認為,中國進入了新基建時代。」沈帥波在跨年演講中如是說到。什麼叫基建呢?過去的定義就是鐵公雞,蓋樓、修路、修市場,今天定義是行動支付、發達的物流、優秀的冷鏈、智能製造和基建。「這五個一組合就會誕生新商業,比如說瑞幸商業,比如說OROLAY,由於它製造做得好向海外輸出所以成功了。」
在跨年演講中,沈帥波還提出「商業的競爭是比爛」,「世界不是比好而是比爛,是末位淘汰」,「大眾傳播要忘掉精英的一切想法」,「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已經成為歷史」等觀點,引發現場五千名企業家的深入思考。2019所有人都在談經濟下行,而沈帥波卻在最終總結中說道:「成功的法則只有一個,那就是看多中國!ALL IN CHINA,要相信中國市場、相信存量、韌性、縱深度,以及中國有世界上最多渴望改變命運的人。」
賈偉——世界只有三種溝通:語言溝通、戰爭溝通、商業溝通。
「如果你不懂得想像力,你沒有一流的邏輯和審美,你不知道今天世界變得如此不一樣。」 跨年演講中賈偉一上來便拋出核心——想像力。他認為基於用戶的升級、生產的升級和渠道的升級,不止是線上線下升級,而是想像力設計美好世界。「美好世界不是重新定義,而是需要重新設計。」而如何進入想像力,賈偉指出「用戶消費升級、智能製造、渠道革命」三大邏輯,並創造性地提出「消費升級並不是年輕的用戶更有錢,而是用戶比你們更有想像力」這一犀利觀點。
未來商業模式很難感知,賈偉從設計角度,拋出技術趨勢、商業趨勢、用戶價值趨勢等,突破職業壁壘,以一葉落而觀四季,指出當前各大趨勢下的要點、要害。正如他所說:「世界只有三種溝通:語言溝通、戰爭溝通、商業溝通。」
林愛華——新電商的模式說白了都是人性
作為電商造節女王,林愛華先為大家解讀了一個謎底——到底「11.11」是怎麼出來的?為什麼它能爆?
首先是動因:平臺影響力->大促->基本盤->新品發布;其次,時間點:第一次只能在年底的大促,怎樣找一個很好的時間節點。「以我們的運營經驗來看,一年四個季度Q4交易額佔的比最高,佔有整個全年的交易額一半左右」;最後,利益點。「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歷屆的利益點是什麼,就是全場新品5折。」
直接而有效的三大點,促成「11.11」的誕生,而這樣的核心三點在如今的電商趨勢下依然適用。林愛華在跨年演講中說道:「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已經是成為趨勢了,新電商的模式無外乎就是人的痛點、興趣,你去挖掘用戶的痛點、需求,其實說白了都是人性。」
楊飛——流量池思維
作為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楊飛一直是流量營銷的領先者,在跨年演講中楊飛也指出了當前流量的三大痛點:流量變現、流量陷阱、流量持續低成本的獲取。基於此,楊飛提出流量池思維。「流量池思維是基於運營的增長性思維,傳統的增長可能是講的廣告型,或者是純品牌型的增長,我喜歡講運營型、用戶型的增長,這個是徹底的思維變化,這是營銷型的思維。」同時楊飛也針對痛點提出獲取流量的三大觀點,為現場企業家解析流量池特點,並提出了「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這一評論。
此外,楊飛還分享了如何運營流量的三個觀點:留存第一、「存量帶增量,高頻帶高頻」 、DMP+PBL,用戶的運營和挖掘。「我們一定要有用戶思維,把用戶數據化、標籤化。還要提高頻次,想方設法跟用戶高頻的互動,高頻的互動會帶來高維的分享,這就會得到某種消費的目標。」
申晨——內容比真相更重要
作為熊貓傳媒創始人,申晨對2020年持有樂觀的態度。他認為2020年雖然難,但對於真心做企業的人來說是最好的機會,它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屏蔽掉了擾亂市場,不符合經濟規律的企業。申晨提出「內容營銷方法論是『熊貓羅盤』」這一理論,並指出,所有的營銷都是不複雜的事情,只要創業者堅持就一定會有結果。
此外, 面對當前國潮文化的興起,申晨分析道:「國潮崛起源於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與國潮相結合是未來的發展機會。」
李海波——回歸到人性的本身
把碎片時間完全利用起來,很多人都說李海波團隊和喜馬拉雅很了不起。而在這次的跨年演講上,李海波卻說:「所有的時代個體的努力其實都是這個時代給到你的機遇。個體所有努力如果離開趨勢去看這件事就什麼也不是。」他指出所有的趨勢都被三種趨勢左右,即技術趨勢,社會趨勢,人性趨勢。「當人口紅利已經不在,當流量的紅利今天越來越貴,越來越難,然後你就發現誰能夠回到人的需求本身誰就能抓住這一波的趨勢。」李海波如此說道。
李海波說喜馬拉雅是一個賦能者。在機器這個智能時代,我們通過一個平臺,打通整套產業,從上遊的出版到下遊的製造,打通技術,從一個最好用的錄音工具開始,打通平臺……「我們提供整套的基礎平臺,請大家在這個上面把自己的認知和見解分享出來,這就是最大的意義。」
胡海泉——投融投資邏輯看新消費品牌的崛起之路
是知名音樂人,也是著名投資人,胡海泉在跨年演講晚會上分享了自己三個投資邏輯判斷:周期判斷、時代趨勢、警惕投機心理,並笑稱天使投資人是守護者和保姆的雙重身份。
談及時下創業他認為,大眾創業完全不等於各個都創業,萬眾創新不等於人人都創新。創業本身的成功率就非常低,成功是顯性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去當老闆和創業。同時,胡海泉也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講到被創業者身上打動的特質,為現場創業企業家帶來更多的思考。
一場八位大咖帶來的頭腦風暴,一場十二小時的跨年演講,成為2019至2020企業跨年的一道引路燈,而作為中國總裁教育界的領頭,博商學院也一直在聚焦民企核心能力,持續為中小民營企業家提供創新模式,賦能民企高效運營。
站在中國經濟轉型調整最為關鍵之年,博商學院以「賦能民企」為初心,在技術變革和營銷方式轉變的環境下,邀請8位營銷大咖商業為中小型民營企業家探路,解析營銷變化方式,探尋新經濟營銷規律。未來,隨著博商學院繼續以賦能民企為初心,不斷打造精品優質課程,在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的同時,將成為推動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