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搶2020!」金九時節,江陰高新區處處湧動著一股「勁」:項目攻堅推進榜、創新提質進度榜、招商引資進度榜……一張張榜單,透出高新區發力「下半場」、決勝全年的強勁動力。
江陰市委常委、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興華說:「瞄準年度目標任務,江陰高新區正全力搶時間、搶進度、搶質效,力爭拼搶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業績。」
攀「高」,拼項目打造新地標
在江陰高新區兩個相鄰地塊上,一場「競賽」如火如荼:一邊是松下電器投資200億元的聯動天翼新能源電池項目,第一條生產線去年11月投產以來,火力持續釋放,訂單拼搶加速;另一邊同樣是由松下電器投資建設的「智建美住」智慧移動建築項目,今年5月開工建設,僅用35天,一座現代化智慧辦公樓拔地而起。日本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本間哲朗對未來充滿期待:「江陰高新區的產業環境優勢,讓我們有信心在保證當前投資順利推進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與江陰的合作。」
從聯動天翼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到「智建美住」引領未來建築產業,松下投資江陰的軌跡,投射出江陰高新區拼搶項目勇攀「高」的身影。今年以來,江陰高新區以項目攻堅行動為主抓手,著力打造以特鋼新材料及製品為特色,微電子集成電路、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機械智能製造為支撐,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為戰略的「1+3+1」現代產業體系。上半年,阿里雲(江陰)大數據生態產業園、航天交通物聯網產業基地、臺聯電5G觸控系統等41個超億元「未來產業」項目成功籤約;中特棒材深加工、谷田鋁塑膜等8個優質項目順利投產。
下半年,江陰高新區將依託中信泰富、中芯國際、中國中藥3個「鏈主企業」,加快打造特鋼、集成電路封測、生命健康3個主題產業園,力爭全年籤約主題產業、未來產業項目30個以上。
追「新」,拼科技培育新動能
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碳-14原材料提純分離項目近日完成試驗,離成功投產只差「臨門一腳」。憑著十年磨一劍的埋頭創新,貝塔醫藥成功研發出集碳-14原材料、中間體、標記產品等全鏈條產品,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的標杆企業。
「江陰高新區產業基礎雄厚,但『跟跑』和『並跑』居多,『領跑』的少。唯有補創新之短,才能破發展之圍。」江陰高新區負責人介紹,圍繞補短突圍,該區根據「1+3+1」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內頂尖高校、機構合作,著力打造特鋼新材料、大數據、生命健康、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五大產業創新研究院,形成「一個產業園、一所研究院、一個龍頭企業、一套扶持政策」的產業創新架構。
同時,他們積極「走出去」招才引智,今年以來先後在上海、深圳設立兩座異地科創孵化器,年內還將在北京、杭州組建科創孵化器,全面對接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資源;與東北大學合作共建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合作共建江陰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中心,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江陰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雙創菁英薈」舉辦各類雙創活動十餘期,直接服務各類人才超1200人次。今年上半年,江陰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量增長28%。
行「穩」,拼服務衝刺「期末考」
不久前,位於江陰高新區啟星智能製造產業園的谷田鋰電池鋁塑膜一期項目進入量產。谷田新材料董事長谷口秋子告訴記者,得知企業的導熱油爐需要依靠天然氣驅動,高新區第一時間協調相關部門,指導幫助企業完成設備安裝,確保生產線在預定時間運轉起來。
項目質效的提升離不開悉心服務。以「雙進雙促三優化」行動為指引,高新區各級黨員幹部用「鐵腳板」跑遍轄區企業,用「好辦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供應「斷鏈」、訂單「斷需」、資金「斷流」等問題,全力穩發展、穩預期、穩信心。
與之相呼應,各類產業扶持政策也在密集推出。繼《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專項扶持政策》率先出臺後,《江陰高新區加快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專項政策(試行)》也於9月1日出爐,12條「硬核」舉措激發集成電路產業新一波創新潮。
今年上半年,江陰高新區各項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地區生產總值、工業投入、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等多個核心指標正增長。其中,到位註冊外資達2.82億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94%;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2.35億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2%。發力「下半場」,江陰高新區將通過審批改革再提速提升企業獲得感,通過惠企政策再優化保住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全速衝刺「期末考」,奮力決勝「全年度」。
本報通訊員 陳海葉
本報記者 馬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