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型國際化園區 江陰高新區拼搶「下半場」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拼搶2020!」金九時節,江陰高新區處處湧動著一股「勁」:項目攻堅推進榜、創新提質進度榜、招商引資進度榜……一張張榜單,透出高新區發力「下半場」、決勝全年的強勁動力。

江陰市委常委、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興華說:「瞄準年度目標任務,江陰高新區正全力搶時間、搶進度、搶質效,力爭拼搶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業績。」

攀「高」,拼項目打造新地標

在江陰高新區兩個相鄰地塊上,一場「競賽」如火如荼:一邊是松下電器投資200億元的聯動天翼新能源電池項目,第一條生產線去年11月投產以來,火力持續釋放,訂單拼搶加速;另一邊同樣是由松下電器投資建設的「智建美住」智慧移動建築項目,今年5月開工建設,僅用35天,一座現代化智慧辦公樓拔地而起。日本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本間哲朗對未來充滿期待:「江陰高新區的產業環境優勢,讓我們有信心在保證當前投資順利推進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與江陰的合作。」

從聯動天翼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到「智建美住」引領未來建築產業,松下投資江陰的軌跡,投射出江陰高新區拼搶項目勇攀「高」的身影。今年以來,江陰高新區以項目攻堅行動為主抓手,著力打造以特鋼新材料及製品為特色,微電子集成電路、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機械智能製造為支撐,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為戰略的「1+3+1」現代產業體系。上半年,阿里雲(江陰)大數據生態產業園、航天交通物聯網產業基地、臺聯電5G觸控系統等41個超億元「未來產業」項目成功籤約;中特棒材深加工、谷田鋁塑膜等8個優質項目順利投產。

下半年,江陰高新區將依託中信泰富、中芯國際、中國中藥3個「鏈主企業」,加快打造特鋼、集成電路封測、生命健康3個主題產業園,力爭全年籤約主題產業、未來產業項目30個以上。

追「新」,拼科技培育新動能

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碳-14原材料提純分離項目近日完成試驗,離成功投產只差「臨門一腳」。憑著十年磨一劍的埋頭創新,貝塔醫藥成功研發出集碳-14原材料、中間體、標記產品等全鏈條產品,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的標杆企業。

「江陰高新區產業基礎雄厚,但『跟跑』和『並跑』居多,『領跑』的少。唯有補創新之短,才能破發展之圍。」江陰高新區負責人介紹,圍繞補短突圍,該區根據「1+3+1」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內頂尖高校、機構合作,著力打造特鋼新材料、大數據、生命健康、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五大產業創新研究院,形成「一個產業園、一所研究院、一個龍頭企業、一套扶持政策」的產業創新架構。

同時,他們積極「走出去」招才引智,今年以來先後在上海、深圳設立兩座異地科創孵化器,年內還將在北京、杭州組建科創孵化器,全面對接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資源;與東北大學合作共建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合作共建江陰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中心,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江陰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雙創菁英薈」舉辦各類雙創活動十餘期,直接服務各類人才超1200人次。今年上半年,江陰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量增長28%。

行「穩」,拼服務衝刺「期末考」

不久前,位於江陰高新區啟星智能製造產業園的谷田鋰電池鋁塑膜一期項目進入量產。谷田新材料董事長谷口秋子告訴記者,得知企業的導熱油爐需要依靠天然氣驅動,高新區第一時間協調相關部門,指導幫助企業完成設備安裝,確保生產線在預定時間運轉起來。

項目質效的提升離不開悉心服務。以「雙進雙促三優化」行動為指引,高新區各級黨員幹部用「鐵腳板」跑遍轄區企業,用「好辦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供應「斷鏈」、訂單「斷需」、資金「斷流」等問題,全力穩發展、穩預期、穩信心。

與之相呼應,各類產業扶持政策也在密集推出。繼《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專項扶持政策》率先出臺後,《江陰高新區加快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專項政策(試行)》也於9月1日出爐,12條「硬核」舉措激發集成電路產業新一波創新潮。

今年上半年,江陰高新區各項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地區生產總值、工業投入、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等多個核心指標正增長。其中,到位註冊外資達2.82億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94%;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2.35億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2%。發力「下半場」,江陰高新區將通過審批改革再提速提升企業獲得感,通過惠企政策再優化保住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全速衝刺「期末考」,奮力決勝「全年度」。

本報通訊員 陳海葉

本報記者 馬 薇

相關焦點

  • 江陰高新區:奮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型國際化園區
    原標題:江陰高新區:奮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型國際化園區   作為江陰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創新創業的主陣地,江陰高新區經受住了嚴峻的疫情考驗:年初在全市率先實現規上
  • 江陰高新區:抓未來產業 謀創新提質 拼搶發展新動能
    組織申報省「雙創計劃」等各級各類人才超60名;中特棒材深加工、谷田鋁塑膜等8個優質項目順利投產;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47家……今年上半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高新區聚焦項目招引高端化轉變,科技創新向領跑者突圍,以「拼搶」姿態實現更高發展質效。   「智建美住」智慧移動建築項目正在江陰高新區火熱建設。
  • 江陰高新區:「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
    據悉,今年以來,江陰高新區人才沙龍活動已舉辦5期,成為高層次人才了解政策、拓寬朋友圈、接受服務的廣闊平臺。而人才沙龍活動則是園區致力打造「雙創菁英薈」人才服務品牌的典型代表。「雙創菁英薈」於2018年6月正式啟動,藉助各類科技人才資源力量,為企業、人才提供各類服務。
  • 江陰高新區:建設美麗家園 擁抱幸福生活
    今年8月,懷揣著對幸福的嚮往和對理想教育追尋的李素雲,成為蘇州外國語學校江陰校區小學部的一名數學老師。國際化的園區離不開國際化的教育。作為江陰第一所外國語學校,江陰校區的管理、課程、師資、特色、機制等均為蘇州外國語學校的複製與升級版,過渡校區於2018年9月正式開學,讓這座古韻今風的江南名城,有了一所與眾不同的國際教育舞臺。
  • 常州高新區奮力打造創新資源集聚高地
    1992年成立的常州國家高新區,堅持把「高新」作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誌,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最強勁的動能,在全國169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位列第24位。  把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全力以赴打造創新資源集聚高地。
  • 江蘇江陰高新區:守好主陣地 奪取「雙勝利」
    連日來,江蘇江陰高新區創新開展領導幹部進社區、進企業,促防控、促發展,優化社區治理、優化企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雙進雙促三優化」活動,加速企業全面達標達產,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近日,江陰高新區「黑科技」頻頻馳援戰「疫」。
  • 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指數《量子創新指數(2020)》今日發布
    創新資本投入保持較高水平。合肥高新區從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都保持對科技創新的高度支持。2015-2019年,合肥高新區科技財政支出年均增長率達68.62%,在十家一流園區中排名第六。企業內部R&D研發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例達3.5%,在十家一流園區中排名第四。
  • 北侖: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力爭進入國內大城市一流強區
    北侖: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力爭進入國內大城市一流強區 2020-12-19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錫江陰「雲籤約」拿下大項目
    本次視頻籤約儀式設江陰主會場和深圳、上海兩個分會場,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姜文正,上海御霖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玥婷等籤約代表與江陰高新區有關負責人齊聚「雲端」,通過同一塊大屏幕進行了線上簽約。
  • 崑山高新區奮力書寫新時代「高新答卷」
    從最初的崑山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省級高新區到國家高新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再到如今的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核心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崑山高新區敢為人先、步步爭先,實現從一片農田到現代化宜居宜業之城的精彩「蝶變」,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高新答卷」。
  • 廊坊廣電·頭條丨大廠高新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全力打造高質量...
    大廠高新區堅持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充分激發高新區創新活力,把優化創新環境、補齊創業鏈條作為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全力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 阿里雲、臺聯電等7個「未來產業」項目落戶江陰高新區
    無錫市副市長、江陰市委書記王進健,江陰市委常委、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興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漢,阿里雲副總裁、浩鯨雲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名、臺聯電矽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洪錦維等出席籤約儀式。
  • 江陰高新區:穩企賦能 力保市場主體
    江陰高新區抓準經濟發展關鍵,從市場主體入手,分別從政策導向、機製革新、金融創新、政務服務等多方面發力,立體式構建穩企賦能的服務體系,努力打造更優營商環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1.05億元、同比增長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03.58億元、同比增長20.2%;市場主體力量增加,新設企業數、註冊資金數分別增長28%、157%。
  • 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力爭進入國內大城市一流強區
    「十三五」期間,北侖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青年北侖」「數字北侖」「美麗北侖」三大工程為依託,在產業體系、創業創新、功能品質等領域聚焦發力,高分書寫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答卷。北侖以全市1/16的地域面積和戶籍人口,創造出全市1/6的經濟總量。
  • 劍指國家一流高新區!仲愷兩大項目正式動工
    讀創/深圳商報駐惠州記者 戴廣軍 實習生 葉群近日,豪鵬國際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項目(一期)和艾瑞克斯智能裝備項目分別在仲愷高新區潼湖生態智慧區和惠環街道正式動工,有效推動仲愷高新區完善產業體系,並為其加快國家一流高新區建設
  • 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霞客灣科學城……江陰創新有大動作!
    全力參與無錫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建設、加快霞客灣科學城建設、全面實施「南徵北戰、東西互搏」戰略……一個加速奮進、只爭朝夕的江陰,正將「創新基因」融入發展血脈,在打造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的徵程中擘畫更為精彩壯麗的創新江陰「新圖景」。眾所周知,新藥研發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及資金,而生物技術外包服務機構能為醫藥企業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降本增效。
  • ...以創新為主動力,與夢想者同行,打造世界一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提到深圳,大家想到的關鍵詞是創新與活力,而位於深圳東部的坪山,在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打造世界一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方面,也一直走在創新的前沿。創新,是坪山未來發展的主動力。坪山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是深圳高新區兩大核心園區之一,擁有生物醫藥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能製造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三大主導產業。
  • 海口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
    未來,海口高新區將繼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搶抓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構建國際化的創新產業孵化鏈,用創新創業引領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海南自貿港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區。近年來,海口高新區以打造「高端人才引領型」特色載體為目標任務,搭平臺、建載體,打造創業孵化中心、陽光眾創夢工廠、海南聚能科技創新研究院、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特色載體,建設各類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聚集創新創業資源,完善孵化培育體系,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落地創業。
  • 持續鍛造「創新」靈魂,青島加快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站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最前沿,青島用創新搞活一座城、用科技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趟出了新思路新經驗,在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上率先走在前列,也一定會是中國開放發展的戰略新支點、創新新支點。   不因循守舊、不故步自封,有繼承、有突破、有借鑑、有開創,青島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有許多「新打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重視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激發創新的內生動力。   青島這座城市正在根據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進行認知重塑以及內生活力的自我孕育。
  • 歐洲一流科技園區(青島中心)揭牌 青島高新區國際「朋友圈」再擴容
    、德國智能製造管理園區、芬蘭薩洛市物聯網園區、德國慕尼黑技術中心、立陶宛日出谷科技園、法國蒙彼利埃歐洲醫學園區等10家歐洲一流科技園區的嘉賓與中方代表在線交流,分享歐洲先進科技園區發展及管理經驗,解析產業發展趨勢、產業園運營機制,探討各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為項目落地生根出謀劃策,助力中方激發園區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