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琴
揚在嘴角的微笑,發自內心的幸福,是江陰高新人小康生活的真實寫照。在江陰高新區,孩子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好的學校,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年輕人在這裡擁有幸福的小家庭,創業、就業夢想的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安享晚年生活。
學在高新、愛在高新、養在高新。工作生活在人居環境美如畫的江陰高新區,人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學在高新
蘇外人的「小幸福」
「清楚記得開學第一天,漫步在幽靜的御龍路,滿眼的綠色、沁人心脾的花香讓人愉悅。走過敬亭寺後,一所現代化的學校映入眼帘,走進學校大門,眼淚突然在眼眶打轉,一種久違的滿足感油然而生。」今年8月,懷揣著對幸福的嚮往和對理想教育追尋的李素雲,成為蘇州外國語學校江陰校區小學部的一名數學老師。
國際化的園區離不開國際化的教育。作為江陰第一所外國語學校,江陰校區的管理、課程、師資、特色、機制等均為蘇州外國語學校的複製與升級版,過渡校區於2018年9月正式開學,讓這座古韻今風的江南名城,有了一所與眾不同的國際教育舞臺。新校區佔地面積200餘畝,學部設置實現了「幼、小、中」無縫銜接,預設114個班,在校學生總數將達3300名,今年9月幼小新校區正式投運。
「這裡的辦學形式開放多元,外語教學特色鮮明,通過從幼兒啟蒙即起步的國際化教育培養,讓學生具有面向世界的視野,走向未來的素質。原先上國際學校還要到外地,現在就在家門口,真是方便又放心,感覺很幸福!」學生家長動情地說。
近幾年,江陰高新區始終把發展高質量教育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全面勾畫、分步實施。去年1月25日,江陰高新區管委會印發《教育提升五年行動計劃(2019-2023年)》,加快推進園區教育現代化進程,推動教育事業邁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師資力量大幅提升,截至目前,84名教師獲職稱晉升,43名教師新獲評江陰市級及以上學術榮譽稱號;教育資源加大投入,計劃在3年內,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0所,總投資超10億元;承擔江蘇省「十三五」規劃課題2項,在無錫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學生達460餘人。
「江陰高新區將一如既往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定期研究解決教育發展中的問題,盡全力為教育事業發展創造更快的『加速度』。」江陰市委常委,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興華表示。
愛在高新
將幸福甜蜜進行到底
「戀上一個人、擁有一個家、愛上一座城」。在江陰高新區「金牌紅娘」的牽線下,工作生活在這裡的單身青年擁有了幸福的小家庭,也讓江陰這座活力迸發的城市散發著滿滿的幸福感。
今年七夕節,一場和諧有愛的「至愛七夕 書悅人生」如約舉行,現場既有原創詩歌誦讀、幼兒經典詩文吟唱,又有家庭教育講師、企業家、無錫市「書香家庭」代表分享閱讀的感悟心得,讓這個浪漫的節日充滿了些許詩意。
東方廣場恆天置業總經理、陽光衛生醫療科技江陰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瑜在活動上說:「所謂『言之有物,行之有恆』。讀書能讓我更多維地看世界,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給創業注入了足夠的韌勁和堅持。」
活動現場,公益紅娘代表許慶華和吳曉旦為何雨亞、趙鑫夫婦送上祝福禮。他們工作在江陰高新區,結緣於「情定高新區」家庭服務公益項目,從怦然心動的遇見到情定終身的牽手,再到如今幸福的三口之家。
「『情定高新區』家庭服務公益項目2018年3月啟動,同年11月成立情定高新區服務中心,截至目前已舉辦微沙龍800多場次、服務對象3000餘人次,其中企業專場18場,促成40多對青年才俊步入婚姻殿堂、組建幸福家庭;深入企業、走進社區,為年輕父母、居民群眾開設20多場家庭教育培訓課程,惠及1000多個家庭。」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陶正賢說。
據了解,目前,「情定高新區金牌公益紅娘」隊伍由來自不同崗位的13名成員組成,他們不僅有一定的紅娘工作經歷,更有一顆顆成人之美的大愛之心。「我們與單身青年交朋友,平時保持聯絡,通過時間積累,形成一張於無聲處見真情的信任之網。希望通過這個相親平臺,我們能為創新創業者分憂,為企業留住人才,讓企業員工安心工作。我們會將這份甜蜜幸福的事業進行到底。」許慶華說。
情定高新區服務中心負責人吳紅萍介紹說,服務中心定期安排「金牌紅娘」走訪企事業單位,常態化開展「一對一」牽線見面、專場相親沙龍、婚戀諮詢、家庭教育與關愛幫扶等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提升廣大家庭成員經營幸福的能力,並把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風尚傳遞到千家萬戶,讓家庭文明、創業創新之花在園區競相綻放。」
養在高新
「社區客廳」打造幸福晚年
為讓園區老年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江陰高新區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打造了集居家養老、老年人助餐、殘疾人康復、日間照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社區客廳,滿足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探索惠民服務、社區商業、文體娛樂、公益活動等社區服務形式,增強園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長山社區客廳便是江陰高新區打造的首家社區客廳,服務輻射周邊4個小區,如今已成為一個溫暖幸福的鄰裡會客廳。
家住渡江四村的劉雲華今年已經70歲,多年前因車禍導致小腦萎縮,記憶減退,行動遲緩,平時日常活動依靠老伴劉阿妹攙扶協助。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鼓勵老倆口常到社區客廳走動走動,參加各種活動。「社區客廳就像老年人的家,設施齊全,這裡配備了助餐點、工技室、康復室、休息室、棋牌室等多個功能室,還有熱情周到的服務人員,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太方便了。」劉阿妹說。
來到社區客廳後,劉雲華經常與其他人聊天互動,嘗試著自己行走。有一次,他從康復室走到了大廳,轉身看到在原地等候自己的劉阿妹,開口叫了一聲老伴的名字。「當時我眼淚一下就流下來,這是他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認出我。真心感謝政府,感謝社區,這是我這麼多年來最幸福的一天。」劉阿妹說。
據統計,江陰高新區目前已建成社區客廳3家,區域性助餐中心3家、助餐點2家,標準化養老床位500張,已有3150名老年人享受到了便捷優質的服務,佔到園區6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的18.15%。
幸福養老,除了社區服務,更要有專業化的康養機構。今年2月20日,通過「雲籤約」,總投資30億元的御霖國際智慧康養項目落戶江陰高新區。該項目由上海御霖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建設醫養融合型智慧健康示範區和康養人工智慧研發創投中心、康養人才集聚中心、銀鈴研究中心「一區三中心」,打造國內康養行業新標杆。
「作為江陰高新區的一塊民生服務品牌,我們將繼續加大政府投入,整合社會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做優社會環境,讓園區人民幸福指數節節高。」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趙志軍說,今年以來,江陰高新區新建蟠龍山公園、打造「網紅」花海,加快實現「園在綠中、綠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