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殖民的剛果:被屠殺的人達500萬至1500萬,很多人沒有手腳

2020-12-16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比利時小國風光很不錯,很多人願意過去旅遊,而且歐盟總部就坐落在布魯塞爾,長久以來我們覺得這是一個人畜無害的小國,經濟非常發達人民非常文明。

但是大家知道嗎?就在這樣一個小國,曾經誕生過一個人類歷史上最殘暴的統治者之一,這個人就是當年比利時的第二任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咱們知道19世紀、20世紀,歐洲各大強國到外面搶殖民地,本來比利時獨立沒多久,雖然說經濟很發達,但是比起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來講軍事實力還是很差,他沒有什麼資格搶到殖民地。

但是在利奧波德二世的外交努力之下,說服了各大強國幫他從非洲搞到了兩塊殖民地,其中有一塊就是今天的剛果。

而且利奧波德二世說剛果這個殖民地是我派私人武裝冒險搞到的,是我在國際上搞外交攻勢,說服別的強國允許的。

所以這塊殖民地現在不算是比利時的殖民地,算是我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領土,在這塊殖民地上我想怎麼搞就怎麼搞。

咱們清楚,歐洲人搶殖民地主要目的是要搶錢、要搶資源,在剛果搶到什麼呢?橡膠,當時剛果的橡膠資源非常發達,於是利奧波德二世把這活外包給了很多私人公司,讓這些私人公司僱傭當地的黑人,幫他採橡膠撈錢。

咱們這麼講吧,前幾個世紀這個世界上很多黑人是非常悲慘的,尤其是美國咱們也看到了,美國南方那種大種植園經濟,非常多的黑奴沒日沒夜的幹。

但是那些黑奴如果看到了他們剛果同胞的慘狀,他就知道美國簡直是天堂一樣了,好歹在美國生活的黑奴還能吃得飽飯,還能穿上衣服,主人家也不會隨便的責罵他。

而剛果不一樣,利奧波德二世統治之下的剛果簡直是一個人間煉獄,慘到什麼狀態?那種私人公司要求黑人沒日沒夜的幹,每天給你定量你必須得採到多少橡膠。

採不到怎麼辦?按正常想法採不到少給你錢,不給你飯吃,頂天了打一頓吧?比利時人的做法是要對你進行懲罰,怎麼懲罰?把你的手或者腳砍下來!

而且人家說了,考慮到黑人男性如果手腳砍掉就沒法幹活了,我掙不到錢了怎麼辦?我不砍你的,我把你老婆孩子抓來,當著你的面把她的手或者腳砍下來。

在那些年剛果有成千上萬的人沒有手沒有腳,這全是殖民者的赤裸裸的罪行,而且除了砍手腳之外乾脆直接屠殺。

據後來統計,剛果在那些年被屠殺掉的人高達500萬甚至1500萬,這簡直比後世的種族大屠殺還要慘烈!從這個意義上講,比利時今天的富足就是當年黑人血淚凝聚的結果。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擺脫比利時的殖民統治卻仍陷入屠殺與戰亂:剛果的獨立之路
    按慣例,那些幹活不夠努力的人要被砍掉手或腳,或者手腳一起砍掉。利奧波德的這些奴隸中,有幾十萬人被打死、累死、病死和餓死。更多的人則簡簡單單就被屠殺了,為的是加快對這個國家資源的攫取。作為私人所有領地,利奧波德的國際剛果協會的行動無需受到比利時或其它地方議會的監督。作為一個大致上的主權國家,剛果自由邦同樣可以阻止私人或外國投資,以及競爭性企業的進入。
  • 砍掉的手能塞滿王宮,幾百萬人死亡,比利時曾對剛果做過什麼?
    現場圖比利時布魯塞爾,一群人爬上比利時殖民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上。高呼「兇手」,並揮舞著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國旗,利奧波德二世在殖民剛果時曾經發生暴行,統治二十年,剛果人口從兩千五百萬減少到一千五百萬。有人稱,比利時是所有西方殖民者中最罪惡的一個,沒有之一,而且是欺軟怕硬,專門搞黑人。利奧波德二世統治期間剛果人口銳減1500萬,比利時政府在剛果的殘暴統治甚至令友邦驚詫,德皇威廉二世都說他是個集撒旦和瑪門於一身的人。
  • 比利時國王首度為殖民歷史致歉,該國曾殖民剛果(金)達76年
    法新社6月30日消息,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為殖民剛果(金)歷史「深表歉意」。這是該國首次為殖民統治剛果(金)致歉。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上,剛果(金)曾被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採地」,稱「剛果自由國」,後改稱「比屬剛果」。時任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1885年至1908年統治剛果(金),施行暴政。
  • 剛果獨立日 比利時國王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歷史性地,菲利普成為第一位對此表示「遺憾」的比利時在位國王,這則新聞也迅速登上比利時各大媒體的頭條。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885年-1908年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其後受到比利時殖民統治,在1960年獲得獨立。自美國「弗洛伊德事件」以來,剛果遭到殖民的歷史就受到關注。
  • 殖民地的暴行:砍掉手腳裝滿籮筐,沒完成任務下場可怖
    因為當時比利時剛從荷蘭統治下獨立不久,殖民對於這個國家來說非常的政治不正確。並且,當時比利時的政客們普遍認為,殖民是一場賭博,風險太大。議會不允許,國王就自己幹。他自己出錢資助史丹利,以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協助建立民主制度為藉口,在剛果建立了22個貿易點,修建鐵路,成立剛果獨立區。
  • 曾殖民剛果的比利時國王雕像被拆 反歧視風潮激蕩歐陸
    (詳見財新網:「英國拆蓄奴者雕像呼聲高漲 倫敦將審查全市公共建築」) 在曾殖民剛果(金)達76年的比利時,當地要求拆除已故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公共雕像的呼聲也隨之高漲。
  • 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原標題: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 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路透社布魯塞爾6月30日報導稱,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當地時間6月30日對剛果(金)在比利時75年的統治中遭受的「痛苦和屈辱」深表遺憾。
  • 比利時國王首次為殖民歷史向剛果(金)致歉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法新社30日報導,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獨立60周年之際,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信其總統齊塞克迪,首度為比利時在剛果(金)的殖民歷史致歉。菲利普在信中寫道,「在『剛果自由國』時代,殘酷與暴力行徑令我們的共同記憶變得沉重。而後的殖民時期,同樣製造了痛苦與屈辱。在此我要為這些過去的創傷表達最深的歉意,而我們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歧視又將這些傷疤重新揭開。」菲利普在信中還強調,他將繼續致力於打擊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並將提請國會就此作出反思,以求最終安撫過去的記憶。
  • 1865年,比利時「魔鬼」皇帝上臺,近300萬黑人因此人受難
    販賣只是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直接性的掠奪與殖民也是白人國家富饒強大的重要途徑。在殖民主義時期,比利時殖民者就曾深入到非洲,並在剛果盆地上為所欲為。剛果盆地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得天獨厚的降水環境和氣溫條件,讓剛果盆地成為自然資源的寶藏區,另外殖民者只要穿過大西洋,便可以到達剛果盆地,路途較近,所以深受殖民者的青睞。 在1865年,利奧波德二世繼承皇位,走上統治比利時的大舞臺。利奧波德二世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國王。他在位期間正是世界殖民主義大規模興起時期,歐洲國家一個個走上殖民掠奪的道路。
  • 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周年,比利時國王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歷史性地,菲利普成為第一位對此表示「遺憾」的比利時在位國王,這則新聞也迅速登上比利時各大媒體的頭條。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885年-1908年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其後受到比利時殖民統治,在1960年獲得獨立。自美國「弗洛伊德事件」以來,剛果遭到殖民的歷史就受到關注。
  • 比利時國王向剛果(金)致歉:反思殖民歷史
    > 比利時國王向剛果
  • 廢除前國王雕像 比利時國王首次因殖民史向剛果表「遺憾」
    據外媒報導,比利時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的雕像周二被拆除,比利時現任國王對殖民歷史表達了「最深切的遺憾」。利奧波德二世被認為對數百萬非洲人的死亡負有責任。
  • 作為私人屬地的剛果——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罪與罰
    提起剛果,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戰亂和不安,其實,這個被人為撕裂的國度是一個物產豐饒的"世界原料倉庫"有"中非寶石"和"地質奇蹟"之稱。那麼,剛果是如何在奴役和殖民中一步步淪為列強血淋淋的原料工廠的呢?
  • 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 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 路透社布魯塞爾6月30日報導稱,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當地時間6月30日對剛果(金)在比利時75年的統治中遭受的「痛苦和屈辱」深表遺憾。菲利普在寫給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的信中傳遞了這一訊息。比利時王室稱,這是在任君主首次對比利時殖民歷史表達悔恨之情。但它沒有正式道歉。
  • 剛果金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為何只有37公裡?
    剛果河流域面積約401萬平方公裡,僅次於亞馬孫流域。剛果河流域位於熱帶,氣候潮溼,降水量達到1500-2000毫米。剛果河幹流兩次穿越赤道,這和亞馬孫河是類似的。
  • 比利時國王就殖民歷史向剛果致歉後,阿爾及利亞:我們在等法國道歉!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消息5日消息,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卜杜勒-馬吉德·特本表示,他在等待法國為曾經殖民這個北非國家而道歉,希望法國總統馬克龍能在最近和解的基礎上繼續努力。此前,比利時國王在致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的信中對殖民歷史表示「最深切的遺憾」。
  • 殖民剛果(金)的比利時前國王及英國奴隸販子的雕像,移走了!
    美國《紐約時報》9日報導稱,比利時安特衛普一個公共廣場上一座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的雕像當天被拆除移走,這座雕像有著150年歷史。《紐約時報》稱,19世紀末,利奧波德二世的軍隊佔領剛果(金),實行的剝削制度曾導致當地數百萬人死亡。近期比利時已有多座這位殖民時期國王的雕像被抗議者破壞或塗漆,被移除的這座正是其中之一。
  •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19期—比利時:懲罰奴隸,只對婦孺下手
    (那個時代,瓜分個世界,就是歐洲內部一個會議的事兒)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進行了殘酷的統治。剛果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橡膠。為了保證橡膠生產,利奧波德建立殘酷的奴隸制度,壓迫和奴役剛果人民。對於不聽話的黑人奴工,白人統治者會將其妻兒的手腳砍斷作為警告。
  • 剛果為什麼成為比利時的「海外人才庫」?比利時真的完成崛起了嗎?
    此後,這支剛果再也沒有入圍過一屆世界盃。 但是,比利時的發展卻始終面臨著市場狹小的問題。因此,當時的比利時急需要一塊屬於自己的殖民地。 當時,美洲部分地區事實上已完成獨立,亞洲和大洋洲則大部分被主要殖民國家瓜分殆盡。距離歐洲大陸最近的非洲,成為了西方列強眼中的香餑餑。即便如此,比利時也是一個蕞爾小國,實力根本無法同英法葡等殖民大國相抗衡,但比利時當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卻為比利時佔據了殖民地。
  • 非洲水量最大的剛果盆地,為何有兩個同名剛果的國家?
    剛果河長4640公裡,這個數字看上去不是特別顯眼,在非洲也要排在尼羅河之後。但是,剛果河有幾個特點,是其他河流無法相比的。首先,剛果河的支流非常多,而且都非常長。比如在剛果河中部匯入的洛馬米河,長達1500公裡。在剛果河西部即將入海部分匯入的開賽河,更是長達2153公裡。而開賽河作為剛果河的支流,其本身就擁有很多支流,密密麻麻,像血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