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觀察 | 光伏扶貧:莫讓「輸血式扶貧」成為「貧血」項目

2021-01-11 OFweek維科網

近日,一則「中紀委通報:甘肅光伏扶貧推進不力 縣發改局長被免職」的消息被公示。通報指出:2016年8月16日,鎮原縣收到省級部門下達該縣的光伏扶貧項目資金1156萬元,因項目推進不力,省級下達專項資金閒置1年4個月;2017年3月17日,省級部門下達該縣易地扶貧搬遷規模1170戶5122人、資金2.96億元,當年年底考核時,項目主體工程完工率僅64%,項目投資完成率僅19%;2017年12月20日,該縣上報當年計劃建設的23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全部開工,經核查實際只開工6個,剩餘17個未開工建設,存在虛報進度、弄虛作假的情況。對上述問題,縣發改局局長賈純強負有直接領導責任。2018年8月,賈純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去縣發改局局長職務。

同樣,在2016年,某業內人士承接了東北某省的一個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在凍土期結束後發現搶630幾乎不可能,究其原因,其中摻雜了各種錯綜複雜的鏈條關係,項目推進慢、採購慢加上搶裝潮導致的產品供應短缺,很難保證按時併網。

上述案例僅僅是光伏行業的一個縮影,而在現象背後,光伏扶貧背後到底有哪些痛點和難點?

光伏扶貧在爭議中前行

2016年,光伏電站與「扶貧」結合之後,便由一項清潔電力工程變成了國計民生項目,自此,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光伏扶貧在爭議中逐漸發展。

對於電力投資商而言,一方面,地面光伏電站指標風險加大,倒逼其尋找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光伏電站模式;而另一方面,光伏扶貧電站單體容量小,集中式電站比例較少,分布較為分散,商業模式不明確等也加大了此類光伏電站模式的風險,間接加大了電力投資商的風險把控以及多維度分析的能力預期。

截至2017年底,已納入國家光伏扶貧補助目錄項目553.8萬千瓦,覆蓋貧困戶96.5萬戶。自光伏扶貧開展三年以來,光伏扶貧取得了穩定帶動群眾增收脫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一舉多得」的效果。作為民生工程,光伏扶貧項目開啟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扶貧」向「精準扶貧」的轉變。

光伏扶貧電站自身存在分散、工期緊張、地形複雜、農村電網承載力差的缺點,成為了設計的「痛點」,但同時設計和施工中出現選型、選址、施工質量等問題,成為了運行的「痛點」,發電量達不到收益,最終成為了「貧血」項目。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南京東送電力科技有限公司電氣室主任劉哨在「第三屆光伏發電工程及驗收研討會」講解了光伏扶貧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和設計難點,同時對於設計中的難點進行了解析。

扶貧項目的分類

光伏扶貧項目以往有三種類型,戶用光伏發電扶貧、村級光伏電站扶貧和地面集中光伏電站扶貧。今年3月26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印發《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其中第五條規定光伏扶貧電站原則上應在建檔立卡貧困村按照村級電站方式建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有必要並經充分論證可以聯建方式建設村級電站。所以今後光伏扶貧只有村級電站一種方式,光伏扶貧電站不再進行集中式電站,不能打著光伏扶貧名義要規模、建集中式電站。所以以下內容主要針對村級扶貧電站進行講解。

光伏扶貧的「若干問題」

光伏們去年曾發過《未來三年村級光伏扶貧規模或將一併下達——中國光伏扶貧發展的現狀與走向》一文,在鑑衡認證一份關於光伏扶貧項目的調研報告中指出了目前光伏扶貧存在的若干問題,時至今日,這些問題依然在村級扶貧項目中發生。

發電能力參差不齊,部分達不到收益要求

光伏扶貧項目按照建設地點多年平均輻照水平合理建設完成後,如果後期運維得當,並能正常上網,75%的電站可以實現預期的收益。但在第三方檢測機構協同檢查過程中發現,有些電站在特定情況下不能正常上網,這些影響發電性能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設計過於粗放

設計過於粗放,陣列間距設計不合理、站址選擇不當,包括電站建設在低洼處,存在泥石流、滑坡風險等,以及陣列間距設計不合理,而設計問題在完工後很難整改。

關鍵設備、原輔材料選型依據不充分

組件和逆變器的規格型號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如果使用山寨組件或逆變器,或選型不當,將不利於後期維護。建議加強管控產品出廠報告和產品到貨檢環節,保證產品質量。

施工質量參差不齊

施工質量影響發電性能及安全性能,防雷系統、過流、過壓保護系統故障,嚴重情況將導致火災事故。村級扶貧項目規模小、建設分散、交通不便,電站建成後又交給當地運維,所以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在施工選型上需要選擇可靠性高的設備,以降低故障率,建議併網主要設備添加自動除雜功能,減少檢修次數。

電網接入存在問題

電網接入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電網承載能力弱、變壓器容量低,電站建成後不具備併網條件,無法及時併網,併網前幾個月的空白期也是一種損失。當電網電壓波動大或者電網電能質量較差,會造成逆變器與電網不匹配易造成脫網,同樣會影響發電量。如果併網點開關選配不合理,造成經常性跳閘,也會導致逆變器無法併網。

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用地難

光伏扶貧項目選址多利用村鎮自有集體土地,土地多為溝壑交錯、多種朝向或多種坡度坡面的荒地、山地等,村級扶貧項目分布較為分散,項目用地選址持續時間較長,地形地貌情況較多,導致設計方案多樣,用地範圍不斷調整導致設計方案跟隨現場調整,基本都需要多次調整排布方案,影響出圖節奏。

扶貧項目設計現場勘測難

扶貧項目場地分布較為分散,交通不方便。若在有限的時間內踏勘完所有的扶貧地塊,持續時間較長,且地形地貌複雜地塊勘測難度也較大,且勘測容易遺漏。

扶貧項目設計資料收集難

施工隊伍從選址到開工建設持續時間較短,施工隊伍不能在設計要求的時間內提供紅線圖、地形圖、地質勘察報告、接入方案或接入意見。往往會因為設計資料不全而導致設計返工情況頻繁出現,嚴重的會影響設計方案出現顛覆致使項目施工出現返工廢材等情況。

扶貧項目工期緊張

扶貧項目從單位中標到工程併網,時間往往會非常緊張,留給設計、工程、採購等部門的時間不夠充分,會導致項目設計方案論證力度不足、設計優化力度不夠,紕漏嚴重會導致部分項目出現返工情況或項目電站質量不高。特別是6月30日和12月31日這兩個時間節點,時間更加緊迫。劉哨呼籲,光伏扶貧項目需要儘可能在時間節點前提前進行規劃,為施工和設計增加時間,不僅可以保證精品化工程,也能保證扶貧電站的長期收益。

扶貧項目電網接入難

一般農村電網承載能力弱,變壓器容量在200-300kW左右,接入條件不佳,往往會出現電站建成後不具備併網條件,無法及時併網;光伏場區工程建設速度較快,接入點位置不夠明確,導致逆變器、匯流箱位置安裝和電纜敷設路徑選擇難以確定;無電力接入方案,設計無依據,擔心併網驗收環節不滿足要求。

光扶扶貧項目設計前期實地踏勘要點

項目前期的實地踏勘是設計階段的「千裡眼」,通過踏勘不僅可以規避建設和驗收環節的問題,也可以規避一些不可控因素。光伏扶貧項目實地踏勘對地質條件和周邊情況的踏勘上有六個關注點。

平原項目

對於地形地貌比較平坦的場地,需要知悉項目用地範圍、周圍遮擋情況、是否有樹木、房屋、墳墓、文物、礦藏,為了後期正常接入電網,同時也需要研究電力送出路徑、電網接入條件、村落變壓器容量。

山地項目

對於山地項目,山體的走勢應是東西走向,必須有向南的坡度。另外,周圍有其他山體遮擋的不考慮,踏勘時按兩山體距離高於山體高度3倍以上來粗略估計。山體坡度太大的一般不考慮,山體坡度大,施工機械難以上山作業,同時增加土建工作難度,項目造價會大大提高。

基礎地質條件

觀察基本地質條件,從斷層或斷面估測土層的厚度及土層下面情況,後期地勘進一步對地質條件考察。

土地性質

踏勘時應關注光伏選址的土地性質,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基本農田、基本林地等不可用於光伏電站建設,同時不得壓覆礦,涉軍事、文物、保護區、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地。另外,光伏項目佔地大,要核實可用土地的面積滿足裝機容量要求,扶貧場地不要是狹長或者其他特殊地形。

大氣質量

扶貧建設場址附近的大氣質量也影響著未來電站的運行,是否有鹽霧、霧霾、雲層較厚等情況,也要通過相關設計軟體,了解當地的氣象數據。

電網接入情況

首先需要了解扶貧項目附近中低壓電網分布情況以及各村點變壓器的容量情況及變壓器位置分布情況。其次,了解當地電網接入政策,對村級扶貧電站的接入電壓等級、接入方式與當地電網人員情況研究和分析。

光伏項目設計方案解析及建議

對於地形地面較好的平原地帶,光伏扶貧設計可以按照大型地面電站的設計要求和規範標準進行設計,但山地電站設計難度大、情況複雜,所以著重對山地地形的扶貧電站設計進行解析。

根據坡度和方向確定陣列傾角與方位角

陣列傾角、方位角是影響光伏電站發電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針對不同的地形選擇適宜的陣列傾角和方位角至關重要,針對不同類型給出不同的傾角與方位角選擇不同:

坡度為3%以下的緩坡或平坦地形時,方位角為0°,傾角取最佳傾角,同時為減少場平費用及保護環境,一般東西向相鄰的方陣的基準標高會設置一定的差值。

正南、正北向坡時需區別對待,北坡在北緯30°-40°地區,建議坡度不超過5°-10°,其他情況一般儘量避免布置光伏方陣;南坡是有利坡形,可以減小陣列布置間距,提高單位面積的組件容量。組件應按照朝向正南、東西向水平布置,即方位角0°,傾角取最佳傾角。考慮到適用於山地項目施工的履帶式液壓打樁機打樁爬坡角度限值在25°-30°,應優先考慮坡度小於限值的區域。

正東、正西、東南及西南坡向的坡面,除考慮坡度小於25°-30°外,光伏陣列應南偏東或西一定角度(可選擇10°-30°)布置,能夠獲得更高的發電量。

根據地形變換不同支架形式

山地主要特點是存在不同朝向的坡,且坡度變化較大,甚至部分區域存在較深的溝壑或山丘,因此,支架應儘量「化整為零」、「變剛為柔」,以提高複雜地形的適應性。對支架的選擇上可以變長支架為短支架,或使用更具地形適應性的支架形式,如立柱高差可調節的單排樁支架、單樁固定支架、仰角可調式跟蹤支架。對於柱間崎嶇不平、跨度大的場景應使用預應力索支架。

綜上,一邊是支持力度空前強大的政策鼓勵,而另一邊卻是光伏電站質量的不盡如人意。光伏扶貧同時肩負了扶貧與清潔能源發展兩項國家大計,如若不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與監管,對於光伏扶貧的發展將產生巨大影響。

作者:yyl

相關焦點

  • 山東泰安: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47座
    光伏發電造就特色光伏小鎮會議分兩個階段進行。在會議第一階段,與會人員參觀了嶽家莊鄉良義村電力扶貧捐贈項目以及翟鎮「農光互補」農業產業園,觀摩了第一書記農產品直播帶貨活動。在新泰市嶽家莊鄉良義村,光伏電站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不斷為村裡輸送著電能。彩虹書屋為村民提供著豐富的文化滋養。
  • 【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湖南光伏扶貧成全國先進典型
    5月13日,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的光伏扶貧工作視頻調度會上,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就我省光伏扶貧工作作典型發言。從2016年開始,我省在有條件的貧困村,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光伏扶貧項目建設。
  • 運鴻集團結合光伏農業扶貧項目 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化轉型
    湖北運鴻集團作為在武穴地區科學實踐的光伏扶貧工程,積極作為,加強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活,助農脫貧,企業大力加強供給側改革,著重以改善農業現代化、科學化建設為準則,大力開展光伏新能源與農業種植有機產品為結合點,在黃岡千葉湖建設集種、產、研、銷、用於一體,在第一、二、三產業的無縫結合中實現產業融合與創新的項目。
  • 保持產業扶貧後勁動力 運鴻集團繼續創新光伏扶貧產業推進
    2015年湖北運鴻集團在田家鎮錢爐村先後流轉荒山荒地650畝,實現屋上光伏發電,屋內加工農副產品及開發智慧果蔬大棚,而這座光伏發電基地每年為老百姓增收100萬元,並返還給精準扶貧戶。這僅僅是當地光伏電力扶貧的一項收入,擴建以後的光伏智慧科技生態園,更是為當地貧困戶帶去了多項收益。
  • 運鴻集團發展集體經濟減貧 以光伏產業「造血」增強扶貧後勁動力
    在產業扶貧的路上,運鴻集團因地制宜,找準幫扶契合點,為企業駐地武穴市地區帶去好項目,扶持好產業,幫助駐地建立起產業脫貧的長效機制。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推動鞏固脫貧成果與提高脫貧質量、開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 甘肅永昌縣供電公司:光伏電亮扶貧路
    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作為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光伏扶貧已發展成為綠色扶貧、造血扶貧、產業扶貧於一體的新路徑。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成本相對小、維護簡單、綠色環保、使用年限長等優點。
  • 廣東省揭陽市揭陽產業園白塔鎮分布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中標候選人...
    廣東省揭陽市揭陽產業園白塔鎮分布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月23日,白塔鎮人民政府發布揭陽產業園白塔鎮分布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中標公告,據公告顯示,廣東茂盈能源有限公司以95.25%的綜合得分位列推薦排名第一,贛州眾仁節能設備貿易有限公司以
  • 河南淅川「借光」賺錢:光伏扶貧富了村也富了民
    楊冰 攝近年來,河南通過將政策、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發展本地特色扶貧產業,培育支柱產業,實現縣域經濟發展。昔日的關帝村,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81歲的關帝村老人張生基對此深有體會,進城賣柴買面,要先翻越眼前這座「小龍眼」山,再攀過「放假嶺」,肩挑背扛要走一二十裡彎彎曲曲的「蚰蜒路」。2016年2月,淅川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建立了「聯鄉包村幫戶」制度,並決定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圖為淅川縣建設在山坡的光伏電站。
  • 羅東光伏扶貧 改造貧困戶的「陽光產業」
    本報訊 (記者黃耿煌 陳靈 通訊員黃景勝)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脫貧攻堅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今年以來,南安市羅東鎮大力推行光伏發電扶貧,落實上級專項扶貧資金20萬元,為9戶建檔立卡、無勞動力貧困戶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讓貧困戶通過「陽光收入」脫貧致富。
  • 方城縣券橋鎮發展綠色扶貧產業協同打好脫貧治汙雙攻堅戰
    在取得上級支持的同時,積極主動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既有可觀的收益,又起到了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功效。為此,券橋鎮把發展光伏扶貧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效模式,作為實現扶貧開發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最重要的抓手,作為重要的民心工程來抓,採用鎮財政投入、村委自籌等辦法做好財力後盾,各行政村和自然資源、電業、農業等各戰線、鎮直各部門同參與,建成了馬莊等16個行政村27個7.24兆瓦光伏扶貧基站,貧困戶人均年分紅1200元。
  • 賺錢可以靠太陽——聽親歷者分享光伏扶貧模式給百姓帶來的利好
    為保障光伏接入電網系統,我們長春城郊供電公司主動與政府相關部門、光伏建設施工單位建立了三方聯絡機制,確保光伏項目順利建成落地。並組織專業人員對配套電網項目前期可研進行審查,幫助貧困用戶辦理代開發票、代辦光伏備案。
  • 運鴻集團綠色能源光伏扶貧 「電」亮小康生活
    在當地黨工委的引進下,光伏企業運鴻集團在兩個鄉鎮多個村,先後投資10億元,通過開展荒山荒地流轉650畝,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實現了屋頂光伏發電,屋內加工農副產品,電力實現自發自用,推動了更多的貧困群眾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
  • 讓貧困戶端上「金飯碗」丨運鴻集團科技農業扶貧實踐記
    而說到這些光伏智慧大棚,不得不提運鴻集團,這是該企業在武穴當地多地打造「光伏+」農業生態扶貧的科學實踐,自項目建成投入使用4多年以來,當初田鎮確立的128戶貧困戶早已實現本地就業,實現在家門口有飯吃。有錢掙,而到2020年12月,這裡剩餘的57戶貧困戶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摘帽」。
  • 國網青海電力:抗「疫」扶貧兩不誤 光伏發電功勞大
    2019年,共計實施8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156個省定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電網改造,開工「三區兩州」電網建設項目609項,年內竣工339項,剩餘項目計劃於2020年6月底前竣工投產。定點扶貧絕不鬆勁2月26日清晨,頂著飄飄灑灑的雪花,瑪多4.4兆瓦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人員張宏奎手拿噴壺進入電站設備區,開始對二次設備艙進行消毒。該電站是由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的光伏扶貧電站,電站收益將惠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11個貧困村、621戶、1686名貧困人口。
  • 光伏扶貧之光 照亮湖北3700個貧困村
    8年來,湖北省以大戰狀態、決戰姿態、決勝心態,響鼓重錘,不勝不休,終於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這場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戰鬥中,光伏扶貧功不可沒。湖北建成5646座光伏扶貧電站    位於西陵峽畔的秭歸是國家級貧困縣,屬武陵山片區縣,2019年4月,秭歸縣實現脫貧摘帽。    秭歸縣成功「摘帽」離不開綠色能源的強大動力。
  • 內蒙古清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MWp光伏扶貧新村項目進展情況
    內蒙古清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北京清芸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註冊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計劃在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建設40MWp光伏扶貧新村項目。項目總投資3.73億元,其中光伏扶貧新村投資1300萬元,佔地150畝,通過拆舊建新的方式,拆除危舊平房132套,於2015年12月共建成住宅144戶。
  •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行業扶貧:燈火閃亮脫貧路
    「『十三五』以來,國網湖南電力全力服務光伏產業發展,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在有條件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的貧困村,利用荒山荒坡、農業生產大棚、園區廠房、學校屋頂、生產車間屋頂、養牛棚頂等建設村級光伏發電站,對不具備單村建設條件的貧困村,因地制宜以聯村形式合建光伏扶貧項目,還將光伏扶貧項目與搬遷相結合設計安裝光伏設備;開闢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光伏扶貧電站併網和結算。
  •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據悉,在山西光伏扶貧讓「靠天吃飯」有了新註解,扶貧效應正在全面顯現:一是開闢了產業扶貧新業態。發揮山西省貧困地區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廣闊優勢,光伏扶貧彌補資源匱乏的短板,打破「種養加」傳統農業產業格局,擺脫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羈絆,收益持久穩定,逐漸成為產業扶貧新業態,貧困群眾增收新亮點。
  •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發揮山西省貧困地區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廣闊優勢,光伏扶貧彌補資源匱乏的短板,打破「種養加」傳統農業產業格局,擺脫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羈絆,收益持久穩定,逐漸成為產業扶貧新業態,貧困群眾增收新亮點。截至2020年10月31日,山西全省光伏扶貧項目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分配到村金額30.5億元,惠及9823個村(6547個貧困村、3276個非貧困村)。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均至少獲益20萬元以上,且有20餘年收益存續期。
  • 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強化光伏扶貧監督 確保「陽光存摺」一分不少
    1月12日,湖北宜昌長陽多寶寺村陽光晴好,光伏電站看護員楊明浩在電站內巡視、清理光伏板。楊明浩曾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腰椎做過手術,不能負力乾重活,光伏電站讓他有了穩定的收益。2017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國家電網主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為定點幫扶的宜昌長陽、秭歸縣捐建3個集中式電站和101座村級光伏電站,徹底解決了重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大難題,真正提升貧困村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內生驅動力。光伏電站收益分配處於光伏扶貧項目管理業務鏈條末端,是貧困戶關注的核心,收益分配情況直接體現陽光扶貧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