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對於華興的投資業務細節也知之甚少。成立之初的10年間,華興一直以精品投行的身份活動,最近幾年,他們開始了向全業務投行的轉型。其中之一就是成立基金自己來做投資。
從2013年至今,華興先後成立了兩隻美元基金,三支人民幣基金,基金總規模將達到140億人民幣(以當前的匯率估算)。
摩拜,滴滴,奇虎,途家,車和家,鏈家,京東金融,英雄互娛,這些公司都是華興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案例。當然,這裡面很多也是華興FA的客戶,比如摩拜,就和華興籤下了兩年的長約。
一年多前,華興資本私募股權融資業務負責人杜永波將FA業務全面交接後,開始主導私募股權基金的業務。他的任務是,帶領華興的投資業務進入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第一梯隊。
「把投行做成投資」
杜永波在華興工作了10年,一直負責華興的FA業務。他是創投圈裡的人脈王,你跟他講話,5分鐘之內就能感覺到,這個人確實是做FA的料。在投資人眼裡,沒有杜永波談不下的項目;在創業者眼裡,沒有杜永波找不來的錢。
「到2010年左右,在新經濟的私募融資顧問領域裡,華興的位置和領先程度就已經非常穩固了。」近日,杜永波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FA的客戶估值增長得非常快,開始覺得可以嘗試自己做一些投資。
在創投圈裡,FA機構做投資並不少見,畢竟做FA的天花板就在那裡,而做投資回報空間、想像空間都更大。比如像老牌的易凱資本,新玩家光源資本等等,都是FA+投資的運作模式。但是,兩塊業務如何協調,如何進行利益隔離,甚至於如何防止基金變成FA的託底俠,也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做FA也有一個項目選擇、決策的過程。當然,從賺錢的角度來看,FA幹的是中介的活,只要資金供需雙方走在了一起,FA的錢就算是賺到了,之後就算雙方鬧矛盾也沒有FA什麼事了。
杜永波認為這是投機之法。他說到,華興從第一天開始就把投行的事情當成投資來做。選擇項目考慮的角度不是這一單能賺多少錢,而是它是不是個好項目,我們相不相信這個企業家、這個企業未來在它所屬賽道領域是不是最好的。
成立初期,華興其實就嘗試了將FA的佣金轉成股權,相當於兼職做起了投資,當然股份佔比都非常小,回報也有限。直到2012年底,開始搭建專門的基金團隊,次年年中成立了第一隻美元基金,6160萬美元,投資了20多個項目,都是當時華興FA的客戶。
這支基金參與了滴滴的C輪融資。根據當時的信息,2014年1月,滴滴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中信產業基金、騰訊集團、其他機構分別投資6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1000萬美元。華興的基金就隱藏在了「其他機構」裡。
杜永波回憶,當時華興給滴滴這一輪融資做得非常艱難。商業模式有爭議,政策風險大,還面臨uber的競爭。但大家判斷共享出行是一條巨大的賽道,滴滴也是一個優秀的團隊,未來的網絡效應該會很強,便同時參與了直接投資。
此外,基金當時還參與了美團的C輪投資。
對於一個剛剛成立的基金來說,這些案例無疑是非常高的起點。當然,明眼人也能看出,這一定程度上是借了FA的光。
那麼,從2013年到現在,華興是否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邏輯了?
杜永波用投資美團的案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百團大戰的時候,我們看了一圈賽道,最後之所以選擇美團,除了看中王興這個人以外,更認同王興對市場的判斷。比如說團購產品的盈利能力,大家都知道這個模式來自於美國的groupon,當時它的毛利率有40%到50%。我當時見過的所有其他的團購網站都跟我說,毛利率可以做到跟groupon一樣的,只有王興第一天就跟我們講不可能,因為他覺得光一個單純的產品不會給商戶創造那麼大的價值,所以不可能有那麼高的利益。其實那個時候,大家都在燒錢補貼,團購的利潤率是非常低的。
「做FA時,更膽大,看到更多企業的優點,如果企業有一個優點特別明顯,就覺得肯定有適合的機構願意做。但做投資後變膽小了,更多的要從華興私募股權基金的角度來看待、選擇合適的企業,時常會感覺如履薄冰。」
大賽道、高天花板
接下來的2014年,國內資本市場開始出現了很多的新的變化,中概股回歸的聲音越來越多,整個金融圈的從業者都在談新三板、戰略新興板。
華興業務也隨之轉向。過去,他們把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送去海外上市,彼時,又開始著手準備把這些公司迎回來。為此,華興還專門搭建了A股團隊,為此後開展券商業務打基礎。
如果說精品投行時代的華興幹的只是產業鏈一環的活,在向全業務投行轉型之後,就已經早、中、晚、上市全覆蓋了。
對於投資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籌碼。這就意味著,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你無論在哪個環節拿了華興的投資,都可能和華興一直捆綁到最後。
第一支10億規模的人民幣基金於2015年1月成立。基金規模大了之後,就意味著投資的靈活度增加了,華興也正式醞釀著從試水到全面介入轉型。當年的10月,又成立了第二支54億的人民幣基金。
從此後的項目可以看出,華興正在逐步尋求領投的地位。領投不僅意味著未來可能的高回報,也是投資眼光的直接檢驗。2015年時,領投了找鋼網的D輪,2016年,領投了鏈家的B輪融資,並且成為奇虎360私有化的牽頭財務投資人。在找鋼網剛剛完成的5億人民幣融資中,華興再次領投。
目前,基金30~40%的資金投在了成長期,60~70%的資金投在了中後期。看得出,華興目前的投資策略還是偏穩健型。
在募資方面,除了少量的自有資金,華興私募股權基金多數的錢都是來自外部。對於正在募資的三期人民幣基金,杜永波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參與進來。
百億規模的人民幣基金在市場上仍然是稀缺產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幣基金的LP多為個人投資者,這一點和歐美市場恰恰相反,在歐美這些成熟的風投市場裡,來自機構的錢佔了絕大多數。
當然,想要打動金融機構的心,基金們需要有更好的投資理念和成績展現出來。在整個華興確立了全力投入新經濟的方向後,基金也將接下來的投資方向聚焦在了新經濟上,包括技術創新,消費升級以及產業變革。
不過,對於基金來說,如果要躋身國內私募股權投資的第一梯隊,華興的「地基」固然重要,在基金規模迅速擴大後,接下來要考驗的就是管理團隊的投資眼光了。
杜永波透露,目前基金有30~40%的投資投在了華興FA業務範圍外的公司,「我們還是希望投到大賽道裡天花板很高的公司,這跟FA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目前基金的管理團隊由包凡、杜永波、吳斌、辛耀州四人組成。其中,吳斌在加入華興之前曾於2004年創立了阿爾卡特貝爾創投基金,對於TMT和娛樂領域有深厚的運作經驗。辛耀州此前先後任職於高原資本、英特爾中國投資部、華晶創投,參與了對新浪、looksmart、途牛網等項目的投資。
而包凡和杜永波的牽頭也足以看出華興對於投資業務的看重,未來,投資也將成為華興的第二條核心主力業務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