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一棵是柳樹。植樹的起因,都是為了讓小讀者銘記夜光杯進校園的活動,更好地探索對文學巨匠不朽功勳的活化傳承。棗樹是兩年前的11月28日,由新民晚報副刊部的老師和向陽小學魯迅知己社的同學種植在向陽小學,因為魯迅先生筆下最有名的樹就是棗樹。種植棗樹的時候我想到了巴金先生,是他最早提出了魯迅先生是民族魂的觀點。棗樹已枝繁葉茂!
今年11月20日,由新民晚報副刊部老師和南洋中學雷經天班同學聯合種下的是柳樹,因為巴金先生筆下和自己最喜愛的就是柳樹。如今在四川的巴金先生早年故居,他和哥哥親手種植的柳樹已成當代各國作家前往拜訪時的留影景點。
需要說明的是:雷經天是筆者所在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首任院長,他曾經是南寧學生領袖、早年就是受了巴金反封建著作《家》《春》《秋》的影響而投身革命活動。雷經天是廣州起義和百色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徵,是新中國法制理論的主要奠基者;參與了歡迎巴金從朝鮮戰場歸來的上海集會。在去年新中國七十華誕前夕的國家烈士紀念日,南洋中學設立雷經天班。
我是雷經天班的課外輔導員,輔導這批初中的孩子們學習什麼呢?主要輔導他們學習、品味和借鑑夜光杯上的出色文章,當然還有晚報頭版的要聞。文章及要聞由小讀者們自己選擇,我和學校領導加以點評。一年多下來,全班同學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自然他們和其家庭也就更加熱愛新民晚報和夜光杯了。初中生們在「愛上海、愛夜光杯」的格言前,還加上了「愛校園」。
今年的夜光杯進校園活動就選擇在南洋中學舉行,和我同是夜光杯資深讀者的王聖春校長,把和晚報副刊部老師一起植樹的榮譽給了雷經天班全體同學。而植樹之前,新民晚報社和南洋中學還共同舉行了「巴金夜光杯郵筒」的揭幕典禮。
主持郵筒命名典禮的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洪民榮研究員則告訴我:「百年樹人 素質第一」是南洋中學百年校慶之時,已長久不能動筆的巴金先生勉力提筆為母校的題詞,簡短數字飽含著巴老對母校的讚美,寄託著對母校為國育楨幹的期盼。另據南洋中學黨委副書記鄭蓉介紹: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學校早年成立了「巴金文學社」;每年的11月25日,南洋中學巴金文學社的孩子們都會前往武康路巴金故居,進行走訪和紀念,這也是南洋學子和文學巨匠不變的約定!
此番巴金先生喜愛的柳樹,以夜光杯的名義由讀者、編者、作者一起種植在南洋中學博物館旁的鐵路文化園。這是一段近代文物鐵道,鋼軌歷經百年依然閃閃發亮、仿佛是我們民族的錚錚鐵骨!這是先烈曾經浴血奮戰的鐵道,那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南洋中學校友趙一肩率全旅官兵依託鐵道抗擊日寇!
少將旅長趙一肩文採飛揚,他視死如歸的鏗鏘誓言在滬上媒體發表之後,得到了魯迅先生、宋慶齡先生和巴金等著名作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賞;上海興起了精忠報國、抵禦侵略的愛國主義熱潮。如今夜光杯種下柳樹,是對先烈和巴金先生最好的銘記。來年柳樹上燕子築巢,不正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晚報象徵嗎?(王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