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超聯賽踢了一個月之後,2020年中甲聯賽終於有了確定的命運,正式決定在9月12日開踢,分成3個小組,分別在常州、梅州和成都三個賽區進行,並且保留升降級。
中國足協用心良苦,在中超確定保留降級名額之後,中甲聯賽就必須要在今年進行,否則中超的降級制度將無法執行,因此,中甲聯賽的進行,不光是為了保證中甲投資人和中甲所有球員的利益,也是為了維護中超聯賽和整個職業聯賽體系的正常發展。
而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時間過於緊密,中甲聯賽必須要在9月12日到10月15日的33天裡踢完第一階段的所有比賽,平均每支球隊每3天就要完成一場比賽,絕對比中超更加殘酷。
中甲今年剛剛完成擴軍,已經有18支球隊,如果按照中超兩個賽區的分組模式,肯定難以在年內完賽;於是,足協改成3個賽區,每個賽區實行雙循環,每支球隊需要踢10場比賽。
10場比賽雙循環的交手,已經足夠幫助各個賽區達到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分組,比賽如果再減少,運氣因素比重太大,牽扯到升降級過於敏感,就不太合適了。
但是,由於比中超聯賽的開始時間晚了一個半月,即使只有10場比賽,即使到10月中旬才結束,每支球隊的比賽節奏依然遠勝中超。
中超聯賽開始期間,因為比較密集的賽事,已經出現了多個嚴重傷病,包括樸成、金信煜在內的多名球員賽季報銷。密集賽事對球員的深度影響,其實早在去年的女足聯賽已經出現,多名女足球員的重傷至今還在恢復。
中甲球員該怎麼保護自己?中甲各隊又該如何保護球員呢?
中超比賽期間,場地同樣是備受爭議的地方,連續密集的賽程,趕上大連和蘇州的雨季,即使不斷努力維護,球場草皮依然難以維持。
草皮對職業球員來說實在重要,金信煜等人的重傷都跟草皮質量關係重大。現在中甲聯賽的三個賽區的場地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嗎?
從中超經驗來看,有過長期舉辦中超聯賽經驗的大連賽區,顯然在維護球場方面比蘇州更好。而中甲聯賽,成都和梅州的比賽籌備經驗都比較豐富;常州稍微弱一些。不過,33天舉辦30場比賽,即使擁有3個球場一起舉辦賽事,對草皮的考驗也非常大,在這方面,還需要三個賽區與足協一起努力。
對中甲聯賽來說,還有一個難關,那就是裁判。
足協保留升降級是用心良苦,也是迫不得已,但在VAR沒法使用的情況下,怎麼保證絕對公平?尤其第一循環的比賽直接決定了衝超和保級組的命運,很多球隊可能不在乎能不能衝超,但一定希望在第一階段儘量拿到前2名的成績,直接提前保級,第二階段再聽天由命。爭議會不會很大?
從今年中超聯賽第一循環的進程來看,雖然有VAR保護,確實也出現了一些爭議,部分紅黃牌和點球判罰難以服眾。對於中超來說,外籍主裁判的地位其實跟VAR之於中甲聯賽的地位差不多。沒有外籍主裁判,國內裁判在關鍵場次、關鍵判罰時的決斷力明顯不夠,甚至導致了聯賽最初階段,部分裁判觀看VAR時間過長的情況,最近幾輪剛剛得到緩解。
而對於中甲來說,比賽更密集,執法難度更大,年輕裁判更多,對裁判的體能、判斷、情緒等各方面的考驗更多。再加上中甲球隊會對比賽的判罰斤斤計較,誰也不希望提前進入保級組。
怎麼保證裁判執法的公平性和嚴肅性,怎麼保護裁判的地位,一旦出現爭議判罰怎麼解決,都對足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裡只希望,出現問題要及時糾正,而不是粉飾太平,才能給中甲一個更公平的環境。
最後,很多人看到今年的中甲賽程之後,都說了同樣的話,只要能正常比賽正常結束,就是最大的成功。但是在保持這個底線的基礎上,是否還能讓比賽儘可能地精彩?畢竟,精彩的比賽,對所有球員、對觀看轉播的球迷、甚至對足球本身,都是最大的尊重。
客觀地說,今年中超聯賽的水平整體不如之前兩年,很多外援被滯留、限薪導致的新外援能力不足等問題,都直接影響了比賽質量。但只要踏上球場,所有球員的努力還是看得到的,精彩比賽、精彩畫面還是經常出現的。
中甲聯賽在很多方面的難度更大,比如:
等等等等。
今年聯賽舉辦的非常不容易,所有球員長時間遠離球場、遠離正式比賽,因此,很多球員在不斷想念足球的過程中,對足球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珍惜自己的職業生涯。
中超聯賽已經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希望即將開始的中甲聯賽,也不會讓所有球迷失望。畢竟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一年經歷了太多坎坷,需要足球本身帶來更多積極的正能量,而不是頻繁因為負面因素上熱搜。
中甲球隊今年的比賽或許很密集,但是所有球隊能夠比賽,就給明年得到了更好的鍛鍊和準備的機會,更何況今年還有升降級,每支球隊都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對得起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