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明確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過渡期三大安排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深交所明確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過渡期三大安排

⊙記者 時娜 ○編輯 全澤源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針對退市流程較長、退市指標較單一等痛點,創業板退市新規通過簡化退市流程、優化退市標準、完善退市風險警示制度等,從多方面完善市場優勝劣汰功能,實現精準從快出清。

由於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恰逢2019年年報披露期間,深交所有關負責人告訴上證報,為確保公平合理,避免存量公司因適用退市新規相關指標而出現「突然死亡」,退市制度改革將設置過渡期,從三個方面為新舊規則平穩過渡護航。

新老劃分 平穩過渡

當前,除少數公司受疫情影響延期披露年報外,2019年年報披露基本收官。根據2019年年報,樂視網、金亞科技將被終止上市,天翔環境將被暫停上市。

此外,千山藥機披露的主要經營業績顯示公司年報披露後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盛運環保、神霧環保、暴風集團、文化長城等4家未能或延期披露年報的公司存在暫停上市風險。

為減少惡意炒作,本次退市制度改革精簡了退市流程,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對交易類退市也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那麼,上述觸及終止上市或暫停上市條件的公司,到底應該遵循新規則還是老規則呢?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告訴上證報,由於改革前後的退市指標、實施流程均有較大變化,且恰逢2019年年報披露期間,涉及存量公司的實施安排,為確保新舊規則銜接平穩過渡,深交所將為退市制度改革設置過渡期,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對新規發布前已暫停上市的公司,適用原《上市規則》實施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

二是按照原《上市規則》,2019年年報觸及暫停上市條件的公司,包括連續虧損、淨資產為負、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未在法定期限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等情形,仍舊適用原《上市規則》,對公司股票實施暫停上市,以及後續的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

三是新《上市規則》規定的「淨利潤+收入」、淨資產、審計意見等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以2020年度為第一個會計年度起算。

有券商投行部人士認為,如此安排體現了既不「錯殺」也不能放過的原則,可以保障市場各方尤其是投資者基於現有規則和已有信息產生的預期不落空,有利於維護市場公平、公正。

 寬進速退 劣者必汰

「儘管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設置了過渡期,但對於對照新規要求處於退市邊緣的公司來說,留給他們自救的時間不多了。」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指出,註冊制下,創業板上市公司會加速分化,一些公司會得到市場青睞而更快速成長,另一些公司則會被邊緣化甚至退市。

實際上,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不僅要「寬進」,還強調「速退」。投行人士指出,本次退市制度修訂,在前期科創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又往前走了一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退市指標。

首先,精準打擊空殼公司,通過賣房賣地等規避虧損進行保殼,將不再管用。本次改革中,將淨利潤連續虧損指標調整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為負+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複合指標。

王驥躍指出,一方面,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為負」作為標準,上市公司無法再通過突擊交易、政府補助、資產處置等方式規避虧損進行保殼,可精準打擊主業無法盈利、實際已經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公司,實現「劣者必汰」,堵上「死不退市」的漏洞。另一方面,組合考慮「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標準,並對來源於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貿易業務或者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實現的收入進行認定扣除,增加對處於周期性行業、階段性虧損但具有一定收入規模企業的包容性,這也將顯著提升財務類退市的出清精度。

其次,本次修訂明確,審計意見、淨資產、「收入+淨利潤」等財務類指標全面交叉適用,並將財務類退市觸發年限統一為兩年,大大縮短退市時間。本次改革後,公司因任一財務類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下一年度再觸及任一類型財務類指標,都將終止上市。

王驥躍指出,將審計意見納入財務類退市指標,並與淨資產、「收入+淨利潤」指標交叉適用,可以避免上市公司通過操縱財務指標或審計意見規避退市。退市觸發時間統一縮短為兩年,尤其是淨利潤退市指標由四年縮短至「收入+淨利潤」退市指標的兩年,可以更有效地打擊「虧損兩年、盈利一年」操縱行為,根治業績惡化公司的「長期不退」頑疾。

此外,本次改革充分考量創業板存量企業和後續增量企業市值規模特徵、市場交易情況,進一步豐富完善交易類退市指標。在現有的面值退市基礎上,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市值低於5億元」的市值退市指標。

「註冊制實施後,隨著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以及定價估值水平的理性回歸,面值和市值退市指標預計會發揮更大作用。」有關專家認為。

相關焦點

  • 證監會:對創業板存量公司適用新的退市制度設置過渡期
    8月21日晚間,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近期市場關心的一些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其中證監會在介紹了有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準備情況外,也解釋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與此前科創板中實施的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制度進行差異化安排的原由,此外,更提醒投資者注意創業板新的交易制度的變化,建議廣大投資者在參與交易前,應當充分了解創業板交易規則的具體要求,充分了解新老交易機制的差異化安排
  •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過渡期再明確!已過初審會、已反饋企業怎麼安排看...
    記者 | 滿樂1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過渡期安排進一步明確。5月29日,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就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審核工作銜接安排答記者問,對處於不同審核階段的創業板在審企業審核安排進行了解釋。按照此前證監會《關於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實施前後相關行政許可事項過渡期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實施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深交所僅接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併購重組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實施之日起10個工作日後,深交所才開始受理其他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併購重組申請。
  • 創業板改革方案六看點:存量投資者門檻不大變,20%漲跌幅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在首發註冊辦法方面總體沿襲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充分借鑑吸收了科創板試點註冊製成功的一些做法。看點二:存量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基本不變,增量投資者有兩個門檻據證券時報報導,李超表示,本輪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涉及四方面制度安排,其中一方面是板塊的改革安排。
  •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多項規則修訂
    上交所科創板與深交所創業板也同步優化了退市指標和程序。在科創板上,進一步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同樣實施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取消因觸及交易類指標的退市整理期,銜接上市條件,補充紅籌上市企業的退市標準。
  • 滬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規徵求意見 推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
    頂層設計推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資本市場正在擴圍的註冊制改革,一方面推動了作為資本市場出口的退市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對基礎制度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 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就修訂退市相關業務規則答記者問
    深交所一直高度重視退市制度建設,持續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先後在2012年、2014年、2018年啟動三次改革,建立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2019年以來,深市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到18家,退市改革成效逐漸顯現。
  • 深交所: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等傳統行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深交所晚間發布新聞發言人就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配套業務規則正式發布答記者問。其中提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一是發行上市審核類規則:進一步明確創業板定位,完善小額快速再融資機制,修改完善審核時限要求,調整上市委會議相關時間安排,明確招股說明書引用財務報表有效期。
  • 深交所:對風險警示股票設置交易量上限,刪除創業板不接受公司股票...
    深交所一直高度重視退市制度建設,持續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先後在2012年、2014年、2018年啟動三次改革,建立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2019年以來,深市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到18家,退市改革成效逐漸顯現。
  • 創業板註冊制開市倒計時!首批上市18家,交易制度六大變化!證監會...
    當天,深交所首次明確,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上市企業會有18家,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39.3倍,企業融資額平均11.2億元。在交易監管安排上,深交所表示充分尊重交易自由,同時強化重點監控帳戶管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定位異動帳戶。
  • 退市制度改革徵求意見來了!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簡化退市程序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滬深交易所表示,本次改革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的重要部署,嚴格落實新《證券法》精神,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退市新規發布:「1元退市」、市值不低於3億元、完善四類強制退市指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昨日晚間,滬深兩地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本次修訂借鑑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經驗,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改革完成後,創業板與主板(含中小企業板)在主要退市指標、退市流程等安排上基本保持一致。8、過渡期安排問題。對於股票已暫停上市的公司,在2020年年報披露後,仍按照此前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判斷其股票是否符合恢復上市條件或觸及終止上市標準,並按照前述規則規定的程序實施恢復上市、終止上市。
  • 創業板改革擬升級退市規則,引投資者「靈魂三問」:貴司營收低於1...
    「創業板改革新增市值退市,希望公司重視自家股價,不要因為市值不達標退市!」「創業板改革來了,公司虧損嚴重,會被退市嗎?」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啟動,證監會和深交所對相關規章和規則進行徵求意見。其中,退市制度的改革引起市場關注。投資者對創業板存量公司的退市風險明顯提升。近日,隨著年報披露基本結束,有投資者主動將公司現狀與退市新指標(淨利潤、營業收入和市值)一一對照,「靈魂拷問」公司有何應對舉措。
  • 深交所修訂退市規則:部分退市標準已難以適應新證券法要求
    深交所一直高度重視退市制度建設,持續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先後在2012年、2014年、2018年啟動三次改革,建立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2019年以來,深市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到18家,退市改革成效逐漸顯現。
  • 2020年主板退市最新規定 退市改革成效逐漸顯現
    財務類指標交叉適用  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就修訂退市相關業務規則答記者問時介紹說,本次修訂,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主要涉及三方面:  一是優化退市標準,暢通退出渠道。
  • 黃湘源: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關鍵在革故鼎新
    ■黃湘源承上啟下的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啟動對市場的影響無疑是有震撼力的。不過,如果創業板過多地考慮了對存量股份的兼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削弱了革故鼎新的力度。新老劃分在某種意義上或可視為中國股市在制度性改革中的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貢獻。
  • 何必諱言創業板不退市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財經視點  深交所日前正式發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並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規則》的實施將促進創業板優勝劣汰,有14家公司面臨退市風險,並將進一步推動主板退市制度的改革。  自從創業板開通兩年多以來,業界對於業績不佳公司退市的呼籲就從未中斷。
  • 經濟日報: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公開徵求意見——完善「有進有出...
    本報記者 溫濟聰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即將落地。12月14日晚,滬深交易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進行修訂,發布修訂後的相關規則徵求意見稿,並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制度。
  • A股退市新規出爐 新增多個退市紅線!市值低於3億、年報不...
    此舉簡化了退市流程,提高了退市效率,壓縮了投機炒作空間。改革完成後,創業板與主板(含中小企業板)在主要退市指標、退市流程等安排上基本保持一致。  3要點三:強化風險提醒,深交所設置風險警示板  此次修訂,滬深交易所均適度擴大其他風險警示的適用情形。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8大要點:退市指標增加 退市進程提速
    本次修訂,在對原有退市制度細化明確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多條觸及退市的制度標準。澎湃新聞記者根據退市新規,梳理了八大要點。要點一,新增多個退市指標。要點四:科創板、創業板同步優化退市指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退市制度的修改,科創板和創業板也同步優化了相關制度。科創板方面,上交所表示,科創板在前期制度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此次退市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同步優化退市指標和程序。
  • 深交所:投資者每日累計買入單只風險警示股票不得超過50萬股
    深交所一直高度重視退市制度建設,持續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先後在2012年、2014年、2018年啟動三次改革,建立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2019年以來,深市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到18家,退市改革成效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