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是什麼?上海藝術家們這樣說

2021-01-19 澎湃新聞
海派文化是什麼?上海藝術家們這樣說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21-01-18 09:27 來源:澎湃新聞

在藝術家眼裡,什麼是海派文化?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看來,「海派文化受吳越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其精髓就是比較秀麗、典雅、故事性強,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鄉,有一種緩緩流淌的感覺。」

丁申陽(中)現場寫「福」字

「腔調。海派文化就是腔調。」這是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守白的答案,「海派文化的集成,是一種提煉,將本區域的文化和外來文化變成一個大城市的文化,這種環境造就了個人誠信、自信、可塑性的品格,用上海話講,就叫做『腔調』。」

「年輕、朝氣。」在著名舞蹈家、上海新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主席黃豆豆看來,「海派」和上海這座城市,越發展越年輕。

1月15日,首期「海•尚」藝術沙龍在亞振海派藝術館舉行,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攜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亞振海派藝術館,共同推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包括線上沙龍與線下視頻,聚焦海派藝術傳播與傳承,推動藝術融入生活、藝術走進大眾。

今日的上海,傳統與現代,中式與西洋,時尚與懷舊,各有各的精彩,展現了海派文化的魔力和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上海的藝術家雖然活躍在各自的領域,內裡卻打上了「海派」的共通烙印。

「上海一直是書法的重鎮,根據上海的城市特點,註定鑄就了上海是一個有西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結合的海派文化,可以容納各種人,容納各種書體,所以也出了很多大家。」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從海派書法的傳承談起,講述了既能吸收江南文化精髓,又能容納各種書體、博採眾長的海派書法特徵。「海派文化受吳越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其精髓就是比較秀麗、典雅、故事性強,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鄉,有一種緩緩流淌的感覺。」

李守白(右)現場展示海派剪紙藝術

「什麼是真正的海派,只有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才深有體會。」李守白是一名海派剪紙藝術家。提到民間剪紙,很多人會想到北方的窗花,但李守白認為剪紙其實是「東方的素描」,如何在簡單的藝術語境裡把故事講好,需要創作和設計,將其用於城市傳播,應該有上海人的方法。李守白的方式是從上海標誌性的建築石庫門裡弄入手,用剪紙講述上海的故事,「作為一名上海人,又是藝術工作者,更要用自己的藝術載體表現這座城市,講這座城市的故事。」在日復一日的探索中,他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海派剪紙」藝術語言,「越做越有味,越做越有勁。」

黃豆豆(前)現場互動,教觀眾跳《閃閃的紅星》片段

黃豆豆12歲才來到上海學舞蹈。一晃32年過去,黃豆豆在上海奠定了自己的舞蹈地位,也曾為上海城市精神創作舞蹈作品。作為一名「新上海人」,他對海派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我們用青春去奮鬥,慢慢的我們成熟了、成長了、穩定下來了,但這個城市卻是越發展,越有年輕的朝氣。」

「海派藝術視頻」是上海市文聯「破圈」的一次嘗試。據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派藝術視頻」聚焦海派代表藝術家訪談,展現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民間文藝等不同藝術門類在海派文化中的映射和印記,探討海派文化的內涵和發展。目前已拍攝6期,丁申陽、李守白、黃豆豆、民協主席吳新伯、美協副主席殷雄、新藝聯副主席張軍參與了拍攝,未來還將拍攝更多藝術家。據悉,錄製完成的海派藝術訪談視頻將通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在國際各大文化交流平臺播出,推廣上海的城市名片。線下活動「海•尚」藝術沙龍未來將不定期舉辦,邀請海派藝術家和大眾線下互動,進一步增強文藝的創造力、傳播力、感染力,讓海派藝術真正走進生活,走進大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海派文化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他們各用一個詞來形容 ▸...
    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上海新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主席黃豆豆結合自己12歲來到上海學舞以及為上海城市精神創作舞蹈作品的經歷,分享了他對海派文化的理解。即日起,這些海上藝術家談海派文化的短視頻將陸續同大眾見面,成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的新窗口;同時視頻將通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在國際各大文化交流平臺播出,成為一張推廣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 海派文化與中原文化相遇相融:王勇波雕塑作品展開幕
    東方網記者王佳燕1月12日報導:當海派文化與中原文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下午,「般若法相」當代佛造像藝術家王勇波作品展在位於上海市武康路的積慶堂藝苑開幕,將從即日起展出至1月30日。
  • 上海東京兩地書畫家在日本追溯並呈現「海派淵源」
    由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東京海派書畫院主辦,上海書畫院協辦,中國駐日大使館文化部、日本中國友協等支持的「來來往往——東京海派書畫院、上海書畫院作品交流展」於3月12日至在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對外展出。此次展覽也是繼去年在上海博源美術館展覽後首次在東京展出,包括上海書畫院的部分畫師與東京海派書畫院畫家的書畫作品。
  • 上海書展·新書|《徐家匯源》:為海派文化追根溯源
    ——歷史學家朱維錚徐家匯源,原蒲匯塘、肇嘉浜匯合處的一個普通村落,起始於明末的徐光啟,是中西文化交匯地、海派文化發源地,創造了上海開埠後的多個「第一」和「唯一」,開啟了中國城市國際化和現代性的先河。新書發布會現場對海派文化的追根溯源和時代閱讀,如今有了一份圖文並茂、完整詳盡的「導引攻略」:《徐家匯源》。
  • 「克勒貓的憶想世界」,海派手工技藝傳習所開課!
    「海派手工技藝傳習所」創立於2014年,旨在讓繁忙的都市人在周末時光裡慢下來,體驗珍貴海派手工技藝製作之美,感受海派藝術家的傳承與創新,體悟優秀海派手工技藝的魅力所在,將海派手工藝的精湛技藝發揚光大。
  • 從來就不是流派的「海派」藝術,如何改變中國傳統繪畫的文化格局?
    雖然各家結語有別,但基本可以歸納為:「海派」是一批具有共同文化情境的藝術家的指代,一種兼容並蓄的藝術趣味和開放求新精神的概括,一種近代市民文化時尚的隱喻。從「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的相關啟示而言,並不囿於傳統繪畫的畫種或流派範圍去認識海派藝術,而是進一步在前、後海派傳承的傳統繪畫發展領域以外,獲得新的認知與體驗。
  • 在百樂門回顧一場中國文化與海派藝術的盛世
    12月17日晚7:30,《全球世博文化大使馬曉輝帶你走進百樂門—冬日暖陽、斑斕愛意》「新風尚」迎新升級版獻禮公益精品專場,在上海百樂門新國潮(海派)文化中心隆重舉行。這是馬曉輝針對「新常態」所投入打造的原創「新風尚」四季精品專場音樂沙龍雅集,並緊密聯合輕重藝術創始人、「新風尚」藝術手繪創意總監陳衛家一起,以濃烈的海派情愫、對中國文化的沉醉及熱愛生命的飽滿激情,以沉浸式的藝術體驗、不斷創新的藝術反思與藝術重生,以立體全方位的新面貌、獨樹一幟的驚豔演繹、穿越在海派風情與中國千年文化的迴響中,擁抱與感恩生命的賜予。
  • 十六冊《海派文化地圖》集結出齊 上海圖書館受捐
    圖說:《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歷經四年,《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冊終於集結出齊了。今天(22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2樓西賓廳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
  • 「匯講壇」聽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解碼海派文化起源
    說起"海派文化",你會想到什麼?不同人對"海派"二字總有不同的解讀,也有戲讀與誤讀。 如何認識和定位海派文化?它蘊含了城市怎樣的發展規律?因此,當聽到代表上海文化的海派文化發源地,在繁華的徐家匯,不少人都存有疑問。其實,海派文化不單是上海文化,也不能拘泥於上海史的角度去研究。我到過寧波、南通,他們說我們也有海派文化,你不能獨吞說海派文化就是上海的。那為什麼我一直在說海派文化的發源地在今天的徐家匯土山灣地區呢?要了解海派文化的淵源,需要先從江南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不同階段著手。
  • 「移動」——2020上海(長三角)青年藝術家第六回邀請展在上海開幕
    上海墨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移動」——2020上海(長三角)青年藝術家第六回邀請展在上海北外灘抱樸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83位,其中包括14位特約專家與69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王楊,陳明園 等,以及包括上海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所有委員,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上海歐美同學會的各界嘉賓們。
  • 市民運動會新觀察:海派文化,讓城市體育更有「上海味道」
    張建平是江蘇大豐上海農場的工作人員,近日他作為運動員參加了上海市第三屆市民運動會「九子大賽」總決賽。他高興地說:「作為上海人,我第一次參加了上海的體育比賽。」
  • 館長訪談|上海大學博物館:溯源海派文化的背景與興起
    上海大學博物館於2018年正式對外開放,其館藏體系是以文學院歷史系舊藏逐步建立起來的,收藏的一批特色海派文化藏品很好的講述了海派文化的形成背景和興起。如「1884年的點石齋畫報」、「舊校場年畫《豫園把戲圖》」、光緒八年吳友如繪的《靜安寺圖》」、「《聯華畫報》悼阮玲玉號外」等藏品均以生動的歷史細節鉤沉出晚清民國時期的上海。
  • 新舊接軌中的海派文化能否再領風騷?
    本世紀後,俄國流亡貴族帶進了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為上海奠定了比今天北京、香港更為雄厚的文化藝術基礎。目前而言,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遠勝於上海,但上海至今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的能力卻不落於港人,旅居海外的上海人尤其能勝任自如的在各大學從事各門教學研究。一般說,上海人的文化素質較高,真實原委在於上海的十裡洋場上,有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較徹底的中西人文精神的交往。對此,香港人是望塵莫及的。
  • 上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微雕、微型藝術專業委員會一行藝術家參觀葉弗茂淨香工坊
    、微型藝術專業委員會黃跟寶主任帶領下,由十位海派工藝美術家一行來到上海葉弗茂淨香工坊,在「葉弗茂」品牌創始人、淨香工坊首席制香師 王泊鑫 陪同下參觀了制香工坊,並介紹工坊的日常工作流程、制香工藝、經營狀況等。
  •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上海,特別鍾情於咖啡的一座城市。小小一杯咖啡,在這裡已撬動起一個千億元級市場。特別近五年,滬上咖啡館快速增長,隨著個性化需求潛入城市角角落落,門店總數已過萬家。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出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 讀懂上海,從海派建築開始
    海派建築僅有百餘年歷史 卻包容了世界各地文化元素 構建了這座城市 如果說外灘的萬國建築群 是反映海派建築風格的一扇門
  • 從趙之謙到吳樸堂,16卷《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出版
    晚清民國,先後有近200位兼擅書法篆刻的藝術家在上海留下蹤跡。「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策劃的16卷本《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日前出版,將於本月18日在上海書展首發。
  • 海派插花大賽首次出現「洋面孔」 2020上海市民職工海派插花花藝...
    圖說:老外參與海派插花大賽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下同)插花給人以美的享受,插花花藝的比拼,人人都可參與角逐。今天上午,2020年上海市民職工海派插花花藝大賽首場預賽在奉賢區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劇場舉行,108位選手同臺比拼,還首次出現了兩張「洋面孔」。在今後一個多月內,全市20個賽區、1214名「巧手花匠」將決出金銀銅獎,為明年在滬舉辦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造勢。
  • 「用情」三十年,他用一個展述說對海派文化的「愛如潮水」 ▸...
    「用情」三十年,他用一個展述說對海派文化的「愛如潮水」 ▸福利◂ 2020-11-19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華上海紡博館「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 看海派時尚前世今生
    思想的交流 碰撞出海派時尚文化的花火在上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服飾時尚作為海派的重要象徵之一,是這座城市的文明符號,也是全國的流行風向標。在明日舉行的研討活動中,專家學者將從海派的視野講述了海派時尚的歷史繼承和當代創新,進而探尋海派文化在時尚中的傳承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