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充滿趣味、令人忍俊不禁的作品不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首,刻出兒童、少女、美食家的特寫和心態,實屬經典。
一、《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詩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居屋環境和生活畫面,表現出人情溫馨和生活趣味。看看作者描繪的生動場景: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淘氣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真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品讀起來讓人無往嚮往,結束句令人忍俊不禁,生趣盎然。
二、《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那是春日清晨小花園裡的一個少女活動和神態反應的情景:蕩罷鞦韆起身,懶慢無意地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纖纖的花枝上掛著顆顆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過薄薄的羅衣。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這首詞作上闕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鞦韆後的神態,下闕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情竇初開的心理活動。詞作雖然未寫來客何人,但想必是一位翩翩美少年,才讓少女憨態引人發笑,明明顯得有點狼狽地逃閃,卻又強裝儀態優雅的「和羞走」,但又按奈不住內心的好奇「倚門回首」,愛戀萌動。
三、《採蓮曲》
若耶溪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將吳越採蓮女的嬌豔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又用岸上遊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採蓮女的魅力,讓人發出會心一笑,好一幅清水芙蓉、天然清新的畫卷:夏日若耶溪傍,美麗的採蓮女三三倆倆採蓮子,隔著荷花儂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陽光照耀採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一片光明,風吹起時衣袂空中飛舞,荷香體香飄送於空氣中。那岸上誰家遊冶郎在遊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裡。身邊的紫騮馬嘶叫隆隆、落花紛飛,見此美景,騷人踟躕不忍離去,卻徒生出愁腸空斷的情思來。
四、《燉肉歌》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黃州時發明「東坡肉」烹飪技法而專門撰寫的詩詞,品讀起來令人佩服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而一個嗜饞食貨的掬態仿佛再現眼前,加上其「真傳」的烹飪奧秘,又讓人發出會心微笑。「東坡肉」因為這首詩流芳百世,其鮮香醇厚、油而不膩、口感豐滿的特色,成為下飯下酒菜淆之極品。
此外,清代鄭板橋畫竹詩句「閉門只是栽蘭竹,留得春光過四時」、唐代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唐代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毛澤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詩句都蘊含情趣,給人溫暖愉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