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來了一位近百歲高齡的張奶奶,原來是因為她想出去溜達一圈,結果剛走出門,一個不小心就摔倒了。
劇烈的疼痛使得張奶奶一動不敢動,稍微身體姿勢變換一下就會疼的受不了,快一百歲的老人疼得像個孩子一樣「嗷嗷」的叫,聽著讓人揪心。家屬急忙把張奶奶送至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經x線診斷為:左股骨粗隆間骨折,收治骨科三病區住院治療。
骨科三病區主任馬建軍接診後,立即詳細的詢問了張奶奶受傷經過,並為其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檢查,發現她不僅左股骨粗隆間骨折,還患有高血壓2級、冠心病、房顫等疾病,若行保守治療易出現褥瘡、肺炎等併發症,生活質量也會大大折扣。若手術治療,張奶奶又合併有冠心病、高血壓,房顫有較大的手術風險,這讓家屬陷入了糾結。
此時,骨科三病區主任馬建軍告訴家屬,對於張奶奶這樣高齡老人的髖部骨折,應首選手術治療,放棄手術就等於放棄了生的希望。
"老年人髖部骨折後,對於像張奶奶這樣的高齡的、合併有各種慢性病的老人來說,致殘率、死亡率非常高。如選擇手術治療,可短期內下地活動,避免併發症的出現,充分改善生活質量。」馬建軍主任說。
主管醫生反覆與家屬們溝通後,家屬們沒有放棄機會,堅決要求手術,也讓骨科三病區的醫護人員們鬆了一口氣。
考慮到張奶奶年紀大,病情危急,為確保手術成功,便請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會診,骨科三病區主任馬建軍、主任助理劉剛、主管大夫蔡龍經過認真討論,制定了嚴密的手術方案「左股骨頭置換術」。
據骨科三病區主任馬建軍介紹,該患者的治療難點主要在於高齡導致身體抵抗能力下降、心肺功能都不是很理想、血管鈣化或硬化容易形成血栓、術前常規抗凝引發術中/後出血高風險、患者麻醉耐受風險高等,所以手術難度相對較大。
在經過家人的同意後,由馬建軍主任帶領主任助理劉剛、主管大夫蔡龍為她進行了手術,經過了50分鐘的手術,張奶奶股骨頭置換術順利完成。
術後第二天,張奶奶便已經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地站立行走了。」終於不疼了,可以站起來了,孩子們也可以放心了!」張奶奶激動的拉著前來查房的馬主任說。
科普小課堂來嘍
股骨粗隆間骨折
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約為1.5:1,屬於關節囊外骨折。因老年人骨質疏鬆,跌倒時下肢突然扭轉或急劇過度外展或內收,或外力直接衝擊大粗隆即可發生骨折。粗隆間是承受應力最大的部位,骨質為海綿質骨,老年時這部分骨質脆弱而疏鬆,骨折多為粉碎性。
骨折後都有哪些症狀、體徵?
老年人常見損傷,傷後髖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縮及外旋畸形。但無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較少的穩定骨折,上述症狀比較輕微。在檢查時可見患側粗隆升高,局部腫脹及瘀斑,局部壓痛,扣擊足跟部常引起患處劇烈疼痛。往往需經X線檢查後,才能確定診斷,並根據X線片進行分型。這類骨折,即使症狀不明顯,也應及時到醫院找骨科大夫診治,儘早採用牽引或手術治療。
如何治療?
保守治療
牽引復位後絕對臥床休息並通過石膏、支具進行有力的外固定,固定時間大約8周。
手術治療
根據骨折類型、移位情況、患者年齡和全身情況,分別採取不同方法,常見的手術方法有:
1、髓內固定
2、髓外固定
3、外固定支架
4、人工關節置換
雖有患者發生股骨轉子間骨折,還具有自理能力,但如骨折後長期臥床,將減少患者的活動鍛鍊機會,使原有的慢性病進一步惡化,手術的危險性增加,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因此,對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應儘早手術,縮短術前準備時間。
術後健康指導?
飲食指導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應進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禁牛奶、甜食,以免引起腹脹。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逐漸改成普食,多食高蛋白含鈣豐富的食物。
預防各種護理併發症指導
(1)預防褥瘡:每天幫患者轉身,做好大小便護理,以保持床鋪清潔、乾燥,經常用溫水擦浴。
(2)預防便秘:督促患者多飲水,飲食平衡,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一日數次按摩腹部;對有便秘傾向的患者可以口服適量的蜂蜜或用決明子泡茶飲用
功能鍛鍊指導
指導患者在床上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如上肢運動、健側下肢運動等,功能鍛鍊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勞為度。
來源: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蔡龍 楊睿
編輯: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