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11月3日,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州開幕,現場發布《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蘇州工業園區綜合競爭力位列第二,並在產業、人才兩項單項競爭力榜單中排名第一。
據《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三的產業園區分別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單項競爭力包括環境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龍頭競爭力5個方面。其中,環境競爭力前三分別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競爭力前三分別為蘇州工業園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競爭力前三分別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才競爭力前三分別為蘇州工業園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龍頭競爭力前三分別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
「高質量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僅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更是滿足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礎性保障,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產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顯著,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基於近年來園區生物產業競爭力研究,開展了2020年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調研。
此次調研採取在線問卷填報系統進行數據填報,調研了各個園區近三年在產業現狀及成果轉移轉化、研發投入及技術產出、人才、企業、產品、環境等方面共計34項主題的198項數據。調研通過問卷調查系統向園區開放396個填報帳號,有效完成問卷調查的園區171個,其中國家級高新區104家、國家級經開區59家、其他園區8家。
活動現場還發布了《2020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2020中國臨床醫學研究發展報告》《2019中國醫療器械科技創新發展報告》三項重磅報告。
其中,《2020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共7個章節,以文字、數據、圖表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2019年我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與產業領域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專利申請、行業發展和投融資情況,以及我國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服務等產業取得的重要進展。
《2020中國臨床醫學研究發展報告》從研究論文、臨床試驗、研究機構、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較為系統、全面地反映了國內外臨床醫學研究領域2019年度發展概況,遴選了新出臺政策法規、代表性進展與成果等年度熱點內容,並分析了當前醫學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2019中國醫療器械科技創新發展報告》通過對中國醫療器械科技創新能力的階段性回顧和比較,全面介紹了我國醫療器械的技術研發水平和產業化能力,並梳理了政府監管政策和法規標準變化等情況,致力於為中國醫療器械科技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當前我國生物技術正在加速向環境、資源、健康等方面應用、滲透,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體系建設在不斷的完善,科學、科研研發的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生物技術的創新發展目前仍存在著人才緊缺、自主產權過少、產業化水平不足等問題。」開幕式上,廣州醫學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視頻致辭中說,面向未來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我們的體制、制度優勢,以應用的需求來帶動基礎研究,在生命科學領域打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所謂「國之重器」,為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據悉,多年來,蘇州堅持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前瞻布局生物醫藥等先導產業。近幾年,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營收增速均保持20%以上,2019年實現營收1727.8億元,今年1~9月實現營收約1700億元,同比增長約24%,預計全年營收可超2000億元。目前,蘇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市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近3000家、相關從業人員近5萬人,獲批新藥臨床批件87件、佔全國26%,生物藥總產能近10萬升,佔全國份額超30%。
記者 孟旭 陳誠